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y. d8 L# ?. u
(红圈内是大坟)7 q8 u6 t; W8 O
近日有塘栖朋友告诉我,曾在塘南六宝村见过致和堂姚家的一方墓碑。六宝村东原有致和堂姚家一座大坟,文革期间当地村民破四旧将大坟挖毁。近年余热衷于关注家乡历史遗存,今日早起见天气晴朗,遂约朋友前去六宝村欲寻那墓碑。 六宝村就在塘栖东北侧不远,行政上隶属于三分村。村里青壮年都已出门打工营生了,只有一些老人妇女在家。沿着村北的河兜向东,在一户人家屋后河埠边,发现了一块长条碑形石,上面阳刻着精致的西洋花纹饰。似乎是旧时大户人家墓冢前祭祀供奉的石台构件
(发现长条碑形石的河埠)
, ^7 B" ]+ [0 F9 E 转往村东,在离人家住房不远处即是那座曾被挖开过,如今长满竹树野草的大坟墩
在大坟南面不到十米的一户住家门口,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汉,正在帮老妻洗头。见到我们拍照片,主动向我们介绍这是塘栖致和堂的祖坟,并说了文革时挖开大坟的情景,里面有四口棺木,三口已化,只有一口未化,里面丝绵被还是雪白的。 在村里找了一圈,没找到那块有文字的碑,却在一户人家后门菜地上发现了一块有文字的碎裂的金砖,这正是当年从墓穴中挖出来的大金砖。 用餐巾纸擦掉沾在文字上的泥,拍下了照片。回来在电脑上读出砖上的文字是“嘉庆拾七年成造细料壹尺七寸见方”。
六宝村处于大运河北侧,龙眼晴桥即在其西侧通塘河的河口,历史上曾是塘栖镇上人家埋葬先人的地方,当年曾有许多古墓在村庄左右。 塘栖镇上的姚氏致和堂,是塘栖历史最为悠久的商号,位于塘栖北小河街的致和堂弄内,该堂创办于明末清初,五开间门面。据清末徐珂《清稗类钞》载:“致和堂之匾,由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书写。”柜台悬挂着:“修合无人见,诚信有无知。丹丸无认识,出门不退换。”的店规。大厅走廊挂有“博世济民”的金底花匾。两桩抱联:“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世间百年旧家无非积德。”是清代塘栖人兵部侍郎夏同善所书。堂内有清代浙江巡抚彭玉麟所书“真实不虚”大匾。 塘栖姚氏祖籍浙江余姚,家传秘方,所制神效痧气丸(紫金锭)名闻天下,痧药“宛似紫金,尤称神效。远近商贾以及海外,无不珍佩于身,为栖水著名之品。”(《光绪唐栖志》)嘉庆道光年间时,浙西水灾,疫后姚致和堂所制痧药救人无数。连清朝的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宝鋆舟过塘栖时,也连连感叹道:“买姚致和痧气等药,货此非止一家,不知谁为真伪也。”(《文靖公诗钞》卷二)近代以后,致和堂到上海开设分号,并在广告纸上刊明:“自造真正塘栖痧药”。民国年间名绅劳少麟从北平返里时,为了表彰其母姚氏(致和堂之女),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书写了“诵芬传世”一匾,后被悬挂在致和堂药店的大堂之内。 光绪《唐栖志》上记载姚氏最有名的人物是姚湘。 姚湘(1764~1831)字宝田,杭州市塘栖人,清代贡生。姚湘的祖上姚振麟曾得一奇方,制成的痧药专治瘴疠霍乱。从此,塘栖姚氏“世以奇药济世,姚丸之名驰海内。”(《两浙輶轩续录》卷25)姚家的“致和堂药店”开设在塘栖镇的北小河畔。到姚湘时,益恢炱其业,所产“紫金锭”、“行军散”为清代贡品,“凡触不正之气、绞肠、腹痛、呕吐、眩闷欲绝者,灌以厘许即苏,诚金丹也。”“虽滇黔辽沈,亦闻名而争购之。”“入夏,更制圭乘细粒,宛似紫金,尤称神效。远近商贾以及海外,无不珍佩于身,为栖水著名之品。然近日只知有姚致和……”。(《光绪唐栖志》)
4 c8 w8 D8 x8 @6 P 嘉庆十年(1805)、道光三年(1823),浙西大水,灾后多疫。姚湘出资振灾,并自制痧药疗民,被救活者不计其数。姚氏致和堂之药虽名扬天下,但姚湘为人淡泊,热衷于乡里的慈善事业,资助贫寒、修路办学,被当时的浙江巡抚阮元推为巨德长者。 # ?- L. D# W0 Z" q
道光七年(1827年),姚湘买下塘栖卓家的花园,修缮一新,并建姚氏宗祠、竹素堂、耘谷亭、停月楼、露滴池等胜景,续修《姚氏族谱》《家规》,重振了姚氏家族。 清末著名国学大师俞曲园(樾)与姚湘之孙姚六吉是亲家,过往苏杭,多次住在姚致和堂。咸丰末年,太平军焚塘栖,致和堂等处基本上被焚为平地。在战乱后姚氏筹资重建致和堂、姚氏宗祠等,到清末时又重具规模。
姚湘逝世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而按此墓砖上的纪年铭文嘉庆拾七年(公元1812年)分析,此墓主人最有可能是姚湘(宝田)之父母的合葬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