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绍弦 发表于 2017-5-18 22:42 不怕舜帝陵和舜帝庙多,越多越好,说明我们的老祖宗影响大,是姚姓人和其他舜裔的光荣。然而,姚姓人对陵和庙要有区别的认识,对湖南九嶷山舜帝陵和山西运城盐湖舜帝陵要有时间先后、级别高低的认识——先有湖南舜帝陵后有山西舜帝陵,自夏朝以来,历代王朝都到九嶷山舜帝陵国祭;今湖南省长祭祀舜帝,也可算高规格的祭祀。而山西运城盐湖舜帝庙建于唐朝,后来,即上世纪末,才知有舜帝陵和运城人大肆造势,大有欲夺正宗之位。成吗?不行!湖南九嶷山舜帝陵的考古发现狠狠打了运城人一巴掌。 ——郑国茂先生在研讨会上重申了一个事实,即舜帝陵只有一处,就是湖南九嶷山。 就山西运城盐湖区根据该地有一舜帝庙,提出了“打舜帝牌、唱调产路、走致富路”的发展思路,在山西运城的鸣条岗大兴土木,也建了一个“舜帝陵”的情况。郑国茂先生说,“发展旅游产业需要挖掘本地富有的文化底蕴的资源,这无可厚非。但是,若想打老祖宗的牌,就要尊重历史,客观地反映历史的真实,不然就会徒劳无功。” 0 V! B& I0 o8 T0 N+ B. e 郑国茂先生还举了两个常识的问题。一是司马迁的家乡就在山西运城一河之隔,近在咫尺的韩城,且家族里史官甚多,不可能孤陋寡闻地连鼻子底下有一个闻名遐迩的舜帝陵都不知道。二是柳宗元,故乡就是永济。可是他确认舜帝葬于九嶷山。其著作【柳宗元集】里,涉及到舜帝的文章有37篇,有【湘源二妃庙碑】【舜庙祈晴文】存世。在柳宗元的所有著作中,无半句话说舜帝葬在自己的家乡永济。5 g) a. H- C/ Y. v1 q9 e 郑国茂先生说,到处修舜帝庙传承舜帝的德孝文化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庙就是庙,不能把庙等同于陵,这是不严肃的。作为舜帝后裔,不能人云亦云。 |
百度消息记载: 湖南宁远县九嶷山的玉琯岩前发现了唐、宋两朝祭祀舜帝的陵庙遗址,这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的舜帝陵庙。[1] 从发掘出来的遗址来看,宋代舜帝陵庙规模十分宏大,建筑面积达32000多平方米,现在已经发掘5014平方米。在宋代舜帝陵庙的建筑基址之下,还发现了唐代舜帝陵庙建筑遗址、建筑构件和大量的唐代文物,印证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舜帝陵庙的记载。[1]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是有名的孝子,是“孝感动天”的楷模,被后世奉为“二十四孝”之首。生于上浦镇虹漾村,该镇握登山上旧时不但有舜母庙、墓,还建有“祥虹阁”。 原舜帝庙地处水陆交通要冲。旧时庙前有一条街河,南北流向,故河道就是今天的解放路(后段为步行街)。河西侧是堤塘,塘外即是滚滚北注的上虞江(今曹娥江)。 在塘与江交接处有一过船堰坝,名“百官坝”,俗称“上堰头”,故址在今龙山酒家一带,“百官坝”南不远龙山头下有百官渡。当时西来东往,南下北上的商贾货船,官宦旅人,文士骚客均要在此泊岸停歇、转行。舜帝庙座落于此,由民间崇奉岁时设祭,香火鼎盛,热闹异常。[2] 当时舜帝庙既是人们的精神安顿之所,同时又是一处极佳的人文景观。 ![]() ![]() |
姚绍弦 发表于 2017-5-18 22:42 郑国茂先生是宁远人,大学毕业以后在大学留校任教。后来主动回到宁远工作,一直从事舜帝文化的宣传研究,凡30余年。虽然他如今有诸多的头衔,但是他自己认为是“舜帝文化的守灵人”。 郑国茂先生说,由于历史原因,他自己接触陈姓宗亲比接触姚姓宗亲更早、更多。这是一个遗憾。他在讲学与著作当中,反复提及了“舜帝姓姚名重华”这个概念。他对姚氏积极参与九嶷山的祭祀活动表示赞赏。 为了弥补他自己的遗憾,他在他的团队当中特意选择了姚氏宗亲姚彩玉当他的办公室主任。希望加强他的团队与姚氏各路宗亲的联系。 |
姚氏文化大丰收就在2017! |
中国革命从湖南开始,姚氏文化从湖南起步! |
姚绍弦 发表于 2017-5-21 15:00 ![]() ![]() ![]()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