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朝阳南塔旁石宫出土的辽代高台座浮雕四神鎏金银棺。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张松 摄
9 G4 S5 z% e1 X. i
2004年10月上旬某日,今朝阳市南北二塔中线的地下2.5米处,发现“异物”!朝阳是千年古城,老城区地下堪称一座“文物宝库”,出墓志、出金银、出佛像,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但这次出的“异物”,连田立坤这样眼过千宝的权威专家都震惊了:释迦佛舍利一尊,锭(意为灯之足)光佛舍利一十八粒!释迦佛就是《西游记》里法力无边的“如来佛”,锭光佛更加了不得,他是如来佛的老师,乃万佛之祖,民间称其为“燃灯古佛”。
8 y. H" X8 ~9 |( B3 g$ J
舍利是佛教里的最高崇拜物,有“灵魂的宝石”之美誉,见舍利如见佛祖,那么,如何确认那些出土的黄米粒大小的白色晶体即为尊贵无比的佛祖舍利呢?一个最具说服力的证明是,地宫里出了墓志,时间、地点、藏宝者、所埋物,交代得一清二楚,目前国内仅见的有文字记载的锭光佛舍利出现在朝阳,朝阳成为国内唯一拥有两佛(锭光佛、释迦佛)舍利的城市! 4 s# k/ [) K3 z7 i
姚汉英安葬两佛舍利
- Z+ O8 |' g: E& `" s3 _
安葬佛舍利的人是当年辽国霸州(今朝阳)最高军政长官、刺史姚汉英,时间是辽圣宗统和二年(984年)4月11日清晨,也就是说,佛舍利于2004年出土之日,距其安葬之时已逝去了1020年的沧桑岁月了。 / J- V$ h) S% V/ V e* ?
随同佛舍利一道置入地宫的还有玻璃舍利瓶、鎏金银棺、鎏金银菩提树、鎏金众僧像、浮雕佛像、白瓷钵、银碗、银匙等珍宝。藏宝石函长70厘米,宽40厘米,四壁外均刻画牡丹花彩绘图案,还有“飞天”形象。 ) i( W) ?1 @/ ?( Z6 @9 ^
据当时刻写的《佛舍利铭记》载,随同姚汉英安葬佛舍利的家人有:姚汉英的妻子刘氏和他的长子姚柬之、次子姚衡之,以及长子媳妇、清河郡张氏及其儿子新哥、杨七,次子媳妇、京兆郡杜氏及其儿子筐儿、扬留。 ; u/ z" Y' V8 Z8 h2 ~7 N
由于姚汉英生卒年月不详,只能通过史料点滴记载笼统推测:他大约生于公元920年前后,死于公元984年,也就是他率家人安葬佛舍利同年,享年64岁。 9 m0 ]. M& f8 e- R% n) L. O
姚汉英本为后周左金吾将军。后周太祖郭威于广顺元年(辽应历元年,951年)五月,遣姚汉英、华昭胤等出使契丹。辽世宗借口后周“书辞抗礼”,将姚汉英、华昭胤等人强行留用。此后,姚汉英归顺了契丹,成为辽世宗、穆宗、景宗、圣宗四朝的一名重臣。他先后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政事令、彰武军节度、管内观察处置等使、使持节霸州诸军事、行霸州刺史、上柱国、东阳郡、开国公,食邑五千五百户、食实封五百户。 9 w' p& i: {; p+ I7 D
辽国虽由擅长骑射的草原民族契丹族所建,但对中原汉文化却有着非同一般的神往与沉迷,对汉官、儒生自然也高看一眼,经常以各种借口扣押中原王朝的使臣为己所用,由于受信任、待遇高,这些汉官虽身在异乡、客居敌国,大多数人倒也能死心塌地为辽国效犬马之劳,姚汉英便是其中一位。姚汉英被扣留后,隶属于汉人宫分,及至其孙姚景行显贵后,才出其宫籍,定籍贯为兴中县。 史载,姚汉英及其家人“识解缘情,志依正觉”,崇信佛、法、僧三宝,敬仰锭光、释迦二佛,并收藏了传世、珍稀的两佛舍利。姚汉英深感佛之慈悲,佛舍利之卫护,尽管位崇将相,仍心系佛缘,一心要兴塔庙、积功德,遂“于大契丹国霸州居第东南,上兴塔庙下置石宫,藏释迦佛舍利一尊,锭光佛舍利一十八粒。”
; i6 s9 T; S6 F' H
锭光佛的名号在民间也是家喻户晓。在古典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中,他被奉为佛国领袖,帮了三宝太监大忙;在《封神演义》中,他又被奉为道教首脑,称燃灯道人,据说托塔天王李靖的玲珑宝塔就是他赠授的,还有说法称他是老子的化身。 |$ k& C9 |/ O0 D1 V! e% r. n4 P
在《西游记》中,锭光佛(即燃灯古佛)虽只出现过三次,但每次提及都是关键一笔。第一次是在美猴王大闹天宫时,喝醉酒误闯兜率宫,吃了金丹,后炼成不坏金身。当时兜率宫内空无一人,何故?因为众仙童、仙官都随太上老君到朱陵丹台听燃灯古佛讲道传法去了,足见燃灯佛的道行与辈分。 . T# y+ {0 w, \1 t2 Z, k" m
第二次,是在唐僧取了无字真经后,幸得燃灯古佛及时提醒,才召回师徒四人换取有字真经,避免空忙一场。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却说那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上,暗暗听着那传经之事,心中甚明,原是阿傩、伽叶将无字之经传去,却自笑云: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问:“座边有谁在此?”只见白雄尊者闪出。古佛吩咐道:“你可作起神威,飞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之经夺了,教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
2 d) d7 ^, i0 w' @) v/ s; G
《西游记》中最后一次提到燃灯佛,是在唐僧师徒四人功德圆满授赐封号“念诸佛”时,燃灯古佛位居十佛之首,释迦牟尼佛仅排第三位。 3 f: K, k8 H Q8 o7 L% }: T5 |
姚汉英选择于辽圣宗统和二年四月安葬佛舍利,排场如此之大,显然是事出有因的。该年七月,执掌当时辽国军政大权的萧太后将行再生礼(即今北方人仍沿袭的本命年习俗);九月,是已逝的辽景宗的祭日。如何向先帝、太后示敬,以求保富贵、获眷顾,是各地长官处心积虑筹谋之事。姚汉英除了令霸州绫锦院备足贡品外,还紧扣一个关键点:礼佛示忠。
+ E0 |. I4 T0 j. T, F1 L% n3 J. z
辽代社会从始至终弥漫着崇奉佛教的风习,大辽诸帝崇佛敬法可谓空前绝后。大辽五京之内的许多寺院恢复旧观,新建寺院竞相树起,“棋布星列”、“塔庙相望”,仅南京(今北京)一处“都城之内……无虑百数”。咸雍八年《蓟州神山云泉寺记》及《涿州云居寺供塔灯邑记》等资料,展现了辽代崇佛的盛况:“佛法西来,天下响应,国王大臣与其力,富商强贾奉其资。智者献其谋,巧者输其艺,互相为劝,唯恐居其后也。”
( C) F. y7 J) T" \% y- \9 N
当时的高僧能任辽廷的三公、三师,以致兼政事令。圣宗朝有二十余名僧人充当高官,圣宗还亲拜圆空为国师;辽兴宗受戒,拜大师郎思孝为师,封司空大师,法号海山和尚,甚至和海山和尚同住一榻,共研佛事;辽道宗本人就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拜法均和尚为师,甚至命皇后以下给法均大师行“展足之礼”,大师可以在宫中讲经布教。据载,道宗曾虔心铸银佛像于开泰寺,并题铭:“白银千两,铸二佛像。威武庄严,慈心法相,保我辽国,万世永享”。 , A7 ~" `0 A' x4 w) c9 j
谁崇佛礼佛,就意味着谁效忠朝廷;谁的排场搞得越大,就意味着谁的忠诚度越高。据咸雍五年《董匡信墓志铭》云:“公务之暇,专以奉佛筵僧,持育经教为其所急”。怀州奉陵军节度使王泽,晚年重佛乘而淡权利,看《法华经》三百余部,每日持陀罗尼数十本,临终时“如眠如酩,无苦无恼。”……姚汉英在当朝太后行再生礼、先皇祭日之前,于所辖霸州的佛教圣地葬佛舍利,尤其是万佛之祖的锭光佛舍利,这般隆重礼佛在当时的辽朝必被视为“大功德”之举,定为大辽当权者所认可赏识,这从姚汉英父子所授官职、封号之尊崇,可见一斑。
4 g1 f: e4 O) v, F. b# @# m
朝阳学者周亚利表示,姚汉英是从世宗、穆宗、景宗,直到圣宗朝的名副其实的四朝元老,享有开府仪同三司、太师兼政事令、上柱国、开国公等封号,除了封王,已是位极人臣,无以复加了。姚汉英不仅个人显贵,且福泽妻子儿孙,据《辽史·圣宗本纪》记载,姚汉英的妻子刘氏被封为许国夫人;长子姚柬之任金紫崇禄大夫、检校司空、左金吾卫将军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监门卫大将军等职;次子姚衡之,任彰愍宫汉儿副都部署、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上柱国等职……如此显赫家族,称其权势冲天也不为过。
N3 }6 a# c. p( Y
姚景行平叛护驾死后封王立祠
# w* H3 b/ X1 [( u
朝阳姚家富贵至此,已令人羡煞,但其家族旺运还在后头。到了道宗朝,姚汉英的四个孙子中出了一位名垂青史的大辽功臣——姚景行。此人死后被封为柳城郡王,汉人封王,在契丹族当政的辽朝很罕见,荣宠备至的姚家自此跨入显贵无比的大辽王侯门庭。 2 K% K# S$ t7 T& b) E9 Z6 t
姚景行博学多才、办事干练,颇有政绩,史载其“性敦厚廉直,人望归之”,但仅凭此显然不足以封王。姚景行之所以平步青云,与其祖父姚汉英的成功之道一致:时机把握得好,姚汉英是礼佛示忠,姚景行则是平叛勤王。如果说前者还多少有投机取宠之嫌,后者则纯粹源于为君为民的忠爱之情,动机或许不一,但最终取得的效果却是大同小异的。 1 s& G- O6 i% S2 `
辽道宗清宁九年(公元1063年),大辽皇太叔、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重元与其子涅鲁古图谋篡位自立,纠集党羽欲行刺辽道宗,危急时刻,以耶律仁先为首的辽廷忠臣奋起迎击,平灭叛党。这时的姚景行已从北府宰相的职位上告退,正在归乡途中,此事本与他无丝毫瓜葛,但他闻听变故,立即改变行程决定护驾勤王。但平乱需兵马,兵马何来?形势难预料,押错怎办?对可能发生的种种艰危、风险,姚景行一概抛之脑后,于返归途中匆忙召集三百余名忠义之士,紧急救驾。及至,叛乱已平,他已来迟,但惊魂未定的辽道宗见其却如久旱逢甘霖,不胜感慨,作为奖赏,将耶律重元等叛臣的财产全都赐给了姚景行。此后,姚景行官运亨通,咸雍元年,出任武定军节度使,次年,召拜南院枢密使。后来他年老多病致仕,未过一月,辽道宗就想念他,立即起复原职,并兼中书令。
! ^. Q- U5 \2 K9 P
姚景行对天下形势的预判及执政才能是出类拔萃的。辽道宗欲对北宋用兵,征求他的意见,他认为“自圣宗皇帝以威德怀远,宋修职贡,迨今几六十年。若以细故用兵,恐违先帝成约。”辽道宗听从了他的劝谏,消弭了一场一触即发的两国交锋。
+ a: p `8 B2 M5 P' c
姚景行任上京留守时,其前任留下了大量的棘手积案,他只用了数月时间,就处理完毕,滞狱一空,人皆称善。
; B4 ~" @1 m" S6 c! ^
姚景行能力出众,又对辽朝如此忠诚,其所获封号也是绝大多数汉官不能比肩的,史载,此后,姚景行“累乞致政,不从。复请,许之,加守太师。卒,遣使吊祭,追封柳城郡王,谥文宪。寿隆五年,诏为立祠。” ' R, P7 i4 G4 y7 U* n
姚枢曾为忽必烈“高参”
) e# o0 I5 d, w2 }. d
辽亡后,朝阳姚氏家族成员在金朝担任中下级官吏,后于朝阳辗转迁往中原,到了元代,出了位栋梁之才——姚枢。 - g5 ]! Z. [! v9 h. H
姚枢(1201年-1278年),字公茂,元初政治家、理学家。公元1250年,忽必烈召姚枢至漠北访问治道,姚枢上书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深受器重。忽必烈受命总制漠南汉地军事,姚枢建议在与南宋接壤地区屯兵,积谷守边,徐图灭宋,被采纳。后从忽必烈攻大理、鄂州,咨谋军中,屡谏屠戮。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定制度,任东平宣抚使、大司农、中书左丞,出为河南行省佥事,入拜昭文馆大学士,终于翰林学士承旨职位。卒谥文献,元成宗即位后,追封其为鲁国公。
$ m$ j% |+ r0 U# f' y/ @
姚汉英安葬佛舍利一事留下了一串待解的历史之谜:辽代的舍利崇拜是怎样形成的?为何辽代特别崇奉锭光佛?为何朝阳能成为既发现释迦佛舍利又发现锭光佛舍利的唯一城市?佛祖舍利是如何由印度流传到朝阳的?锭光佛舍利为何由霸州刺史姚汉英家族供养?对这些历史悬疑的破解,将有助于后人了解一个更为真实的古都朝阳,还原它震撼千年的风云岁月!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主任记者 张松 4 M) V5 a' H! I9 `5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