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议郎监察御史谢谔撰并书《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是姚勉自认是思廉公裔的重要文献证据 $ I2 r, N& G. s8 A! i @ 江西出土墓志选编% `" I6 L( H9 i8 R- R' d% k' J2 y: @+ X1 u8 m, @1 q: q* j! F& ? 汀州判官姚锡墓志铭 宋淳熙十二年十月: Y% M1 P$ ^1 v' U0 q# @7 S+ K( S: m1 h: l5 ?# R% G& K 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 承议郎监察御史谢谔撰并书) ^7 A, o! a% c- f4 A: P 谔乾道间备吉州录参之员,有贤同官曰吉水主簿姚公名锡字予善。盖谔居临江,予善居筠,为邻郡。谔少尝诵前辈姚子玉之赋,士林传之如宝玉。继又闻筠有瑞童,以十四能赋,取乡举。同官时,遂知瑞童即予善,而子玉为其祖。由是益亲,又有录从著同官之义。后尝游洪,遇其子守,切于问学,又喜其有令子矣。淳熙乙巳五月,守致书临安,且持高安宰朝奉郎吕棐所为状曰:请为铭。呜呼!回思诵赋时、同官时,如前日事,岁月可惊,铭又何辞耶。- b2 b# z8 l: q9 o9 U 姚氏舜之后,古有两族,一吴兴,一秦陇;予善吴兴也。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曾祖礼,祖振,洪州进贤县丞;父旦,黄州教授。进贤即子玉,以儒起家。生徒受业数百人,号曰江西姚子玉教授;以八行举,擢上第。 予善生于黄州,三岁而孤,母邹,诲之学。七岁能诗,语出惊人,十一能文。予善贯穿经史,尤长于左氏,为文精深典丽,屡荐于郡、于漕台。遇兵乱,奉母夫人东西,就养益勤。母终,哀毁憔悴,无仕进意。 年四十,以恩释褐,授迪功郎吉水簿。莅官清介,傍郡尉获盗觊赏,狱具。委予善复讯。予善索牍亲阅,得其差;明日入狱取器仗视之,摘图谓吏曰:“民室甚小,户甚窄,垣壁无损,而盗十四人皆有伤,岂寻丈之室能容此众、用此仗乎?”吏不能对。于是移劾,活者九人,一郡惊其明。. X) c( p7 S/ J+ `5 ?% _/ E 安福剧邑,令继罪去,州檄予善督赋,旌淑慝以顺民欲,察隐罅以椐吏奸。有贵势里居,乡人依以頡頏。予善籍所负闻于州,罪其隶于庭,贵势惭,悉输所负。民曰:是敢抗某者;争先辇负而至,以办集闻。同官有失者,忽为民所持。州畀予善理,予善卒解之,人伏其长者。& X% O! S3 t, Y/ G 迁武当军节度推官,转文林郎。武当极边,岁料民兵为备;公画五策赞其帅,不扰而备益严。移签书光化军判官。一日,有虏骑逾境,民奔溃。予善白守,当待以闲暇。既得报,果巡边耳。予善又白守,以光化近边,无城池之险,使多植林木,亦可为疑伏,如榆塞之义,人以为便。有靳显者,北人,随龙南迁,家于隋,累立功。守怒其恣横,一日捕得其乡人,论以为奸细。予善奉檄再鞠,显流涕自陈。予善审得其情,因上谳,卒恕之。又有马全者,以财豪于边,隋获盗,引全为地将论以资停发纵。予善问得其实,为辨出之。时待制张子颜帅襄阳,大喜谓其属曰:“以古义决疑狱,久不见矣。”因行其议,全活甚众。 # j7 t, h. {, J+ v 改汀州判官,转承直郎。在汀尤宽和,民讼为减。属县多瘴疠,予善执檄虑囚,咸劝毋行。予善曰:“枉直待辨,岂敢惮。” 卒历六县,平反二十余辈。姜寇窃发,檄往清流,计度便宜。初,予善虑囚,过南安岩,夜梦骑兵百万迎为冥官。既觉,潜治归计,属寂发不敢请,至是尽处分其家事,谓家人曰:“乃翁此行报国耳”。寻归,疾作。阅旬,家人及所善黄长卿,亦有异梦。翌日,卒于官舍,享年六十有五,实淳熙十一年九月七日也。 予善为人质直,表里洞然,面折人过失无少畏忌。自奉甚薄,一裘数十年,非馔客不二羹胾。至临事乐施。周人之急无毫发吝情。凡乡里幼失所养,老无所依,贫不能自存者,皆赈恤之。嫁孤女五人,葬不能举者数丧。郧乡令章卒官,父耄子稚,贫不能归。予善摄邑事,经纪其家,乃得还。" d" i. |* n- I3 _7 w/ X 少历艰难,备知闾阎疾苦,所以断狱听讼,老吏不能欺。民诉于州县,皆愿得予善为理。性慈孝,御仆隶未尝施鞭扑。自以禄不及养,刻木为父母像,饮食必祭。谓其子守曰:“吾它日必归骨先人墓侧,死者有知,当得侍奉也”。病亟请老,转通直郎。所交皆当世伟人。然位不充德,论者惜之。 有诗文一集,藏于家。子男三人:长曰守,举于礼部;次曰寀,业进士;次未名。女二人:长适高安胡义问;次适同邑从事郎、新澧州军事推官陈世长。孙男女五人:郑保、岩孙、寿娘、顺娘、筠娘。其孤守,将以今年十月己未,奉予善与予善夫人金氏之丧,合葬于灵源先茔之傍。金氏亦有妇德,先予善七年卒。 铭曰:4 b# `' M/ d. K" k- i: A# y( P5 G 姚宗之蕃自于虞,今筠灵源富以儒。噫吾予善承庆余,幼已籍籍飞名誉。+ c7 }8 h$ D2 B* H5 ` 克孝于家实勤劬,中年试吏蕴乃摅。平反有功民所愉,兵间奇画举一隅,' k9 n/ U4 D( a% U1 o+ X8 T2 c" P9 Y! x7 g' `; ]* G 吁嗟光阴何须臾。有来之迎骑甚都。佳城之封绍其初,识以铭诗示不诬。 * v; Y) |, H7 D+ u0 A$ E' E2 M2 | 按:, r; |- z; F" d/ r- g 《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1986年出土于宜丰县。1通,志高98,宽68厘米。楷书。31行,满行49字。志尾署“高安况抱元刊”。志石藏宜丰县博物馆。 墓主姚锡(1121-1184),字予善,江西宜丰人。历官吉水县主簿、武当军节度推官、汀州判官。 撰书者谢谔(1121-1194),字昌国,号艮斋,江西新余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历官摄乐安县尉、吉州录事参军、知分宜县、监察御史、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兼御讲、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所著有《艮斋集》。《宋史》卷389有传。! |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16-10-17 17:20 编辑 . v( u, [' A4 \9 I8 V: Tpszyyao 发表于 2016-10-17 14:30 改写重写不要紧,改对写正确才重要。 改不改是个人事情,重写不重写也是个人问题,别人不能干涉。- [7 t* y- N0 N( L / E6 u& u2 R( z: Q4 E5 _/ W% I+ u 如:4 E5 J' ^4 w, L5 A- O$ K 《“万年姚”与“陕郡姚”渊源之新考》) _' @# V: `# ~6 j 1)吴郎中姚敷——(2)吴太常姚信——(3)吴宁海太守姚陶——(4)晋太傅姚奋——(5)佚名——(6)晋(宋)渤海太守、五城侯姚禋之——(7)宋员外散骑常侍、五城侯姚郢—— (8)佚名——(9)梁高平令姚菩提——(10)隋北绛郡公姚僧垣 (8)后魏步兵校尉、秘书监姚仲和——(9)姚宏——(10)北周征东将军姚宣业 ——(11)隋北绛郡公姚察——(12)唐散骑常侍、丰城县男姚思廉 ——(11)隋青、汾二州刺史姚安仁——12)隋怀州刺史、检校函谷关都尉姚祥 ——(13)唐通事舍人姚处平——(14)武周宰相姚璹 ——(13)唐嶲州都督姚懿——(14)唐中书令姚崇 虞舜姚姓百世源流(之二):郑重推出虞舜姚公陕州姚百世世系表 第六十九世平 徵之子。汉冀州刺史,通京房易。始复姓姚氏,为吴兴起家之祖。6 S8 `2 ~4 f2 d 第七十世姚丰 平之子。新莽篡汉求舜后,封代睦侯。 第七十一世恢 莽乱,与父丰复归吴兴而家焉。9 g# m8 G* B# I" u" i 第七十二世显 恢之子。隐居不仕,钓於箬川,号箬泉醉翁。9 B0 R4 Y6 @# E$ r: M7 ~ 第七十三世奕 显子,西陵县长。# J. u$ w3 \ T9 y# L$ c 第七十四世敷 奕子,武骑帝侍。 姚钟尧曰:田恢的裔孙敷改妫复姚,迁居吴兴武康,其后姚姓一直不变。莆田旧谱对此没有特别说明,幸下文有: 4 g* P* D6 e; H$ \0 f “唐史姚氏宰相(二人)璹、元之年谱 [宋]宋祁奉敕撰+ K& V1 r1 h8 O& a" ?/ M 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兴郡,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敷生信,吴选曹尚书” 间接补充说明。 第七十五世 膺 敷长子,字彦和,累官至少府 信 敷次子,吴选曹尚书。 第七十六世& D9 c- m8 g7 S+ |" [' s4 x; c 伯 膺子。太守,诸葛亮辟为丞相椽。 逄 信长子,字得仁,累官获羌校尉,使匈奴,拘,因为赤亭羌之祖。: I2 g) v6 L0 D) [* P 姚钟尧曰:这是陇西南安赤亭羌姚之祖的另一种说法。: }# u C& s' G+ W% ]- F 巡 信次子,湖山自乐,号默叟。 第七十七世子恒 巡子 第七十八世墨 子恒子( _- U( @0 S, D) c3 j 第七十九世和 墨子4 [& n9 I& p! E0 L* y8 o/ J 第八十世嶽 和子。王逊知宁州,拜为大将,大破李骧有大功,以谗言谏黜。# [# E9 ^- D8 \4 d6 t* f 第八十一世杰 嶽子。痛父诽命,洁身不仕 Q" C( O) p. W6 A5 ^7 o6 f$ P. F 第八十二世度 杰子。6 k5 F2 r4 j4 k8 I' R0 C7 d9 Z4 o: { 第八十三世元 度子。 第八十四世汾 元子。隐居不出征召" `( C, S4 e7 i4 t8 Y: O4 M 第八十五世 纲 汾长子。事魏,徙家陕州。 纪 汾次子。) i8 Z- e4 Z) F% h. ~ 菩提 汾三子。. H8 s7 H4 H0 w1 l# @. _1 G3 ] 第八十六世* G/ j: F2 H" t6 _1 u. ~' j 宣业 纲子,梁吴兴郡公。 僧坦 菩提子。官随开府仪同三司,封北隆公,晋爵北绛郡公 .......................... 4 Z% @2 G( q7 Q& e# B+ `7 W对的还是错的?只能选一个。对不对自己判断,要不要改写、重写自己决定。3 Y5 t9 O! t0 [: h 多谢善意提醒!# B& n5 J) n. l/ L1 Q7 r ' X+ q0 T! }8 K3 }& |7 [& t |
再读[宋]状元公姚勉《奕世狀元坊》. b: d, o% S. [- a/ E& t $ b5 z; e5 K% p5 M6 P/ z( L 状元公姚勉的六世祖评事公兄弟,为得风水宝地荫子孙,“乃祝宗祈死”。——不记得是从灵源南垣姚氏族谱谱页还是由南昌姚氏族谱谱页读到,原来是在《姚勉集補遺》状元公姚勉遗作《奕世狀元坊》中。现在再读《奕世狀元坊》又是一番感受! 六世祖评事公—七世特奏狀元進賢府君振公(又称江西夫子或竹楼夫子,即姚子玉教授)—八世釋褐八行狀元黃州府君旦—十一世賜狀元及第姚勉公(“癸丑,勉又以六世孫叨賜狀元及第”)! z9 o( F9 G( m 宋时,郡守蔡謨和邑宰趙時稼,在距治所六十里的官道立“奕世狀元”坊。我想,今灵源“芳里”地名,大概是由“狀元坊”里(坊里)演变而来。 附 8 F8 ?) {2 N7 P8 u8 S: L0 N 奕世狀元坊 姚勉 (姚勉集補遺) & ?& o* F# ~7 |# A" S/ _! I$ f: W( T! `* I 勉聞諸長老,六世祖小三評事時,有蔔地者指今之靈源先塋,謂評事公兄弟曰:“是當有魁天下者”兄弟相謔,死者先葬也。乃祝宗祈死。未幾,評事公歿,葬於是。 特奏狀元進賢府君振,其子也。釋褐八行狀元黃州府君旦,其孫也。亦再驗矣。癸丑,勉又以六世孫叨賜狀元及第。是何蔔地者之神歟!蔔地者之神未足尚,其言之驗不驗未可知。遽先以死遂其葬,寧亡身以裕後,為子孫者,詎可忘之哉!" q) H f5 W- [8 r: v 郡太守邑大夫嘉吾族之六世而三其驗,為門閭以表宅里。勉不足道也,繼自今吾宅長少,睹簷宇之翬如而思翱翔,瞻棟楹之屹如而思直立,鵬騫風而龍躍雲,以世世此科第,使蔔地之言其驗愈廣,庶無負吾祖宗忘身以遺子孫之意,勖哉!時郡守蔡謨、邑宰趙時稼,既立坊於官道,去治之六十里,複表其里。勉因為記以示後。, S: r6 V% Y9 R ——《姚勉集補遺》 奕世狀元坊 9 E, W, ]& O$ v# y* F9 | ) {. x( A& n4 _: P3 T4 e0 E; v |
宋状元公姚勉自认丰城公姚思廉是“吾家鼻祖” (见《姚勉集》》卷十八 古風 七言 侄阿鐘覓字與詩)1 X& a: R% Q6 ]' { 2 c: _$ [2 t H+ n( V 侄阿鐘覓字與詩0 [8 x* `% j; N& X* r 姚勉/ `- _: b3 S( v" m' h 阿鐘五歲已大奇, 從我覓字與覓詩。% z7 t$ h+ M4 }7 z; o" Y6 f/ O+ P 栗梨不愛愛紙筆,, v! z$ C1 ^! n+ {3 I 此意豈是尋常兒。' Z/ y* @6 f8 {) x B/ `( w; J 吟詩寫字非難事, 字畫是心詩是志。 器量充周志氣宏,0 L+ E+ v% M3 }* y2 {) c. Q$ z 勁筆雄辭皆極致。7 Z7 } ~* \" }' X: Q K2 j 吾家鼻祖豐城公, T% j) z! q7 g+ D9 O* W G) i7 } 庭叱百萬無虓雄。 子孫世襲節義風, 流傳直至江西翁。. l/ u& E* I6 n7 `4 `# m" r& I 江西夫子今稀有, 四經七舉為龍首。 不作孫弘曲學儒,2 `' L$ S& B) z& S' g 文章只是宗元佑。 祖宗積善源深長, 爭奇競秀生諸郎。 諸郎更有如鐘者, 引領丹山群鳳皇。+ H! i# N4 J, ?% P( J% [ 曉窗讀書肯至午, 夜燈琅琅明月廡。* {5 d$ L* V3 R 只今小年已勤苦,! Q1 e/ n- Z( H# R& i& n. d6 K 從此讀書到十五,5 d1 S) p# C4 K0 _( m 貫經穿史包今古。% y0 J: \' T% t" z7 | 雪坡癡叔未足多,# d) R8 y& c6 {, N# Q& p# }7 U 十駑驥子一躍過。 河南晁氏曾有樣,/ [9 P3 O) y8 y! p: b$ h 二十子弟俱高科。# p$ E$ Y b& R 汝今群從多兄弟, 勳業相期各如意。& l0 N3 E0 k) I* i8 n% O* `6 A4 {4 H9 H 家塾相師學聖賢, 廟庭再拜傳忠義。) y8 K# u2 `3 \% r2 o 羲獻帖,李杜詩,3 q4 E0 M% R1 V- Y! D0 d7 J 遺蹤雖在不必追。5 R, \+ I/ l/ X {! H 請賡慶曆徂徠頌, 更立中興浯水碑。 O4 G3 @! h0 n# y ——见《姚勉集》》卷十八 古風 七言 ) N* s4 G: E L/ c% C) H8 j& K 尧曰:7 T) J1 H }" z: N2 \& B& l 丰城公是指姚思廉,公受唐太宗封爵丰城、食邑丰城。& c- R. U7 ~& N+ ^7 Q2 D1 O 早在隋末,唐太祖和唐太宗十分赏识公是忠义敢为之士,护旧主,“庭叱百万无虓雄”。 |
姚勉集卷十八 古風 七言 侄阿鐘覓字與詩9 b/ i& _& n3 ~3 J ] 阿鐘五歲已大奇,從我覓字與覓詩。8 X# S2 [; N: ^, Q, y _ 栗梨不愛愛紙筆,此意豈是尋常兒。4 o' Q$ h4 s: u6 E, _ 吟詩寫字非難事,字畫是心詩是志。, f6 p4 \% Z0 w3 Q; \! w7 f% n6 p; I" K. ?$ a2 w; q5 L$ j 器量充周志氣宏,勁筆雄辭皆極致。3 N# B& u, `: M( ~, R5 n; ~$ o) ~ 吾家鼻祖豐城公,庭叱百萬無虓雄。 子孫世襲節義風,流傳直至江西翁。! S1 [' d2 J3 |7 C( k _9 p! U. ~, q 江西夫子今稀有,四經七舉為龍首。- ?9 ]9 T7 N) a) `- F 不作孫弘曲學儒,文章只是宗元佑。 祖宗積善源深長,爭奇競秀生諸郎。$ B# X6 P; H; G; y" j 諸郎更有如鐘者,引領丹山群鳳皇。. ]! @( {$ g. \ 曉窗讀書肯至午,夜燈琅琅明月廡。, s. T# _1 a: [& Z4 T 只今小年已勤苦,從此讀書到十五,1 ~! F5 c* t9 @, a7 u5 R2 A4 C! P/ ?' A! I6 j+ S 貫經穿史包今古。雪坡癡叔未足多,% z) U+ d, q: w+ [) k# N" ~ 十駑驥子一躍過。河南晁氏曾有樣, 二十子弟俱高科。汝今群從多兄弟,2 N' W8 U, }: {$ ~1 X% h" a5 t 勳業相期各如意。家塾相師學聖賢,3 u- `/ `( Y4 L8 d* O% c. p 廟庭再拜傳忠義。羲獻帖,李杜詩, 遺蹤雖在不必追。請賡慶曆徂徠頌, @* G X5 _; Q; M* J! ~" W S 更立中興浯水碑。5 \8 m7 w# p+ z: w, e! u" R& m" C7 `2 `3 x2 c% w% u |
状元公姚勉给三公裔姚氏、江西灵源地区姚氏、彦国公裔姚氏留下一道世系大难题和一个大公案!8 n( T" y5 K3 o( y |
姚勉公又一次自认是姚思亷的后裔 宋状元公姚勉在为出自濰州的新昌姚氏姚公烈(字伯武,号?運屬)撰写的《運屬姚公伯武墓誌銘》中说:“姚之宗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濰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後也;家靈源者出自豐城,蓋文館學士思亷之後也。”——可知姚勉公所在的是新昌靈源姚族,是思亷公的後裔(见:《姚勉集》卷四十九 墓誌銘: 運屬姚公伯武墓誌銘 )。 2 d6 b) Q: V$ J4 N: y |
太史公在总结项羽一生功绩时,便把他这个异象突出出来,甚至将他和传说中的舜帝相提并论,而发出了一番慨叹:“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怀疑项羽是舜的后代,当然只是太史公随口一提。不过如此说,一方面说明目生重瞳的人很少;另一方面,也说明司马迁愿意将这种异象解释为一种帝王之象。因为项羽后来的功绩并不逊于传说中的舜帝。 ' |( h: {1 I7 r/ C6 ` 2 r o& G2 [$ u% L* e* c3 d “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
好样的,姚茂勇,我也倾向于相信看到的历史证据 |
姚荣玟 发表于 2016-10-20 17:41 如此复杂详尽的资料信息,学习起来真有畏难情绪,但你们是好样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敬佩!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