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关于春节的乡村风俗——山东除夕“请家堂” [打印本页]
作者: 姚传奇 时间: 2016-2-7 01:31
标题: 关于春节的乡村风俗——山东除夕“请家堂”
本帖最后由 姚传奇 于 2016-2-7 02:05 编辑
4 L3 b5 w3 l' S8 L! B, C! [, m, [0 m2 y6 {9 i/ t
“请家堂”是老百姓过年时的风俗习惯,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以下就拿山东农村进行描述),“请家堂”是过年时的重要内容。很多人可能并不认为“请家堂”是民间的风俗习惯,“过年”才是人们所熟悉的习俗,而“请家堂”正是“过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仪式之一。
过年,是从年三十的早晨开始。一清早起床就要先洒扫庭院,把一年没有收拾过的陈年旧物归整归整,院角里的枯枝败叶打扫出来,该烧的烧,该扔掉的也便扔掉了,如此收拾一番,庭前院后便光亮了。洒扫完庭院后就开始杀鸡、煮肉骨头、炖肉,劈柴早已准备好了,引着火,添好水放好大料,再去做别的,似乎一年的生活都要集中在这一天完成。中午的饭菜便是带肉的骨头,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才是一年的重头戏,只有一年的这一顿才管饱吃够。啃骨头前也就是吃中午饭前前,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就是贴对联。
对联是买来红纸用剪刀裁开,自家用毛笔和墨汁写的,没有多大讲究,图个喜庆吉祥。现如今,也有许多老百姓直接去集市买现成的对联。家里的女人这个时候多是剁水饺馅、剁肉丸、看着火炉子炖鸡。要在吃年夜饭前把过年需要的饭菜准备充足,即使家境再不好也是要准备的,过年总要有个过年的样子。
啃过骨头了,也就到了中午时刻。这个时辰大家有点清闲,趁这时休息一会儿,心理盘算着还有什么尚没准备,若是一切准备完毕,那就要“请家堂”了。
“请家堂”听上去很隆重,其实是比较简单的仪式,但是很重要。“家堂”,“家”是家族,是有血统传承的,是敬祀祖先即家族的发展繁衍过程。“堂”,即堂庙,在普通百姓家是不这样称呼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家庙”或者“祠堂”,是敬“神”或者祭祀“祖先”的所在。普通百姓家没有那么大的规模,只好简化再简化,在自家屋子里的桌子上便完成了。有着历史文化渊源的人家,都有专门供奉的神龛,供奉祖先的牌位。牌位大都用红木打制而成,雕花镂金,很是肃穆。普通人家为了表达自己的哀思,用火纸叠成牌位的样式,插放在牌位的底座上用来祭祀。祖先的名讳是祭祀的时候才写的,格式大抵是顶牌位的顶端写祖先的称谓,即按祖先的辈分来写,如太祖、高祖、曾祖。牌位的左侧写祖先的名字,如讳某某某,牌位的右侧是祖先妻室名讳,如先妣某某某,最下端写“之神位”。普通人家是没有专用供奉神龛的,也没有专伺供奉的“家堂轴子”。但是,每家都有一张八仙桌,把叠好写好的祖先牌位按尊卑顺序排好,便要开始“请家堂”了。
普通人家虽然没有严格的规制,但是对祖先的尊敬可见一斑,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尊老爱老的传统。比如,“家堂”要“请”,用“做”或者“安排”便多了随意与不恭。请来后烧香要说“上香”,用来表达心意的“纸钱”不说买,同样要说“请纸”。“请家堂”的时候,八仙桌上有几位祖先的牌位,就点几炉香,双手握于胸前,出家门,到村口,遥对家族的老林,也就是祖坟,拜几拜,有的嘴里也会念念有词,意思是告诉祖先,后辈子孙接他们回家过年。往回走的时候,逢街角拐弯,便把手里握着的香拈一柱插于街角拐弯的墙缝里,作为引导祖先回家的路标。到了自家大门口,要拿一木棍横放在门口,是挡住不出门的意思。手里握着的香要插放在八仙桌即家堂桌上的香炉里,然后泡上一壶新茶倒进牌位前的茶碗里,这就是第一道供养。上完供养要“浇奠”,“浇奠”完了便把水果放在碟子里摆放在家堂桌上,常见的有苹果、橘子等,还有几碟点心。每个牌位的前面还要放一个酒盅,侧面放一双筷子,像真人坐席一样。这些事情完成,“家堂”就算请回来了。这个时候的家堂桌上有茶水和水果,没有任何菜肴。菜肴上桌是在“年五更”。中国过年,自古就有“守岁”“熬五更”的说法。用现在的时间来表示,是在午夜零点以后。早些时候,是用时辰来计算,大概要到凌晨三点左右。在这个时间段还有一项仪式要举行,就是“发纸码”。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灶王爷”上天庭汇报工作,作述职报告的日子。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也就是老百姓说的“天爷爷”面前多说好话,供奉上糖瓜。糖瓜既甜又粘,老百姓的心思是给你点甜头,说不好的话的时候粘住“灶王爷”的嘴。到了“年五更”是欢迎“灶王爷”回来的日子,为了显示人们对“灶王爷”的尊敬与热忱,选了一个较早的时辰,就在新年第一天的凌晨,似乎是越早迎接到“灶王爷”便能越多的接到幸福与吉祥。迎接“灶王爷”回归凡界的仪式就是“发纸码”。家家户户张贴的灶王爷神像,老百姓称为“灶王码子”,整张图像上有大小36尊神像。
仪式是在天井院里举行。正对堂屋门口摆放一张地八仙桌子,正冲门口,地八仙桌子的北面放两个板凳,用包袱或新毛巾盖上。桌子上依次摆放茶碗、地八仙桌子的北面放两个板凳,用包袱或新毛巾盖上。桌子上依次摆放茶碗、酒盅、筷子与菜肴。桌面的北侧放六个茶碗、酒盅和六双筷子;西侧放两个茶碗、酒盅和筷子;东侧放两个茶碗、酒盅和筷子,挨近桌脚的地上放一碗水饺;正南面放插了香的香炉。桌子中间空着的地方摆放菜肴,主要有鸡、肉方、豆腐方、鱼等。鸡是生鸡,煺毛后把两只鸡爪反转过来抓住鸡大腿的两侧,两只鸡翅膀从杀鸡时脖子上留下的刀口穿进去,从鸡嘴里穿出来,向两侧扯平,这样,鸡在盘子里就雄姿勃勃活生生的了;肉方要带肉皮,从滚开的热水里冒一下即可;豆腐方上要撒一把盐;鱼也是在烧熟的油里过一下,基本上是生的。这些东西摆放好了,倒满茶,斟满酒,端上供养。供养一般是素馅水饺,像韭菜豆腐或者白菜豆腐,调水饺馅的油用豆油,寓意“素净”。做完这些就开始烧火纸,烧火纸除了给祖先还有诸位神灵,主要是祈求心理上的一种平安和保佑。烧完火纸还要磕头,把茶水、酒、供养的汤水,在地八仙桌前“浇奠”了,最后放鞭炮。这一系列的活动完成,菜肴开始上家堂桌。
每个家族人口的多少,决定了家堂桌上菜肴的多少。不怕重复,一般一个家族共用一个家堂桌,基本上是在长辈或家族里辈分最高的人的家里,其他的人家把菜肴端到这来,不过也是想让自家的祖先看着高兴,看看家族的兴旺。年初一的早上,本家族的男女老少及有亲近关系的人,都要到家堂桌前磕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年”了。
家堂桌上的供养,每顿饭前都要换新的,每换新的都要“浇奠”。“家堂”在家里一般要摆一到两天,地域的不同也有不一样的讲究。在我们莱芜,有两个节日要“请家堂”,一是春节,就是我们说的“过年”;二是“七月十五”。“七月十五”好像不是什么正规的节日,可我们当地风俗重,也要“请家堂”。“七月十五”的“请家堂”与过年比,明显要简单的多,菜肴也没有这么讲究,水果多,主要是西瓜。“家堂”也只请大半天。一种说法认为“七月十五”是鬼节,老百姓多认为是神节,所以也把祖先请家来祭拜一番,满足心里的愿望,希望自己的祖先都生活在神界或者天上,以保佑子孙后代。
- I$ }4 B% ~) V“请家堂”是乡风民俗,与封建迷信不搭边,这里主要寄托了子孙后代对祖先的缅怀之情。
我们家乡真正意义上的“过年”,历时三天:除夕、初一和初二。
除夕是较忙碌的一天,大清早就要贴春联,接着要准备鸡、鸭、鱼等午饭食材。除夕最重要的是“请家堂”,即在客厅正中摆放一张桌子,桌上供奉祖先神位,摆好鸡、鱼、肉、肘等九个菜,点上香烛,告慰先人。除夕的午夜时分,开始“发钱粮”祭天地和先人,礼花满天飞升,鞭炮声响成一片。之后,全家人吃饺子,有些饺子包着硬币,谁吃到谁有福。吃完午夜饭,就是守岁“熬五更”。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就从远处、近处传来阵阵鞭炮声,寓意新年开门大吉,要放鞭炮庆祝。当天全家的食物以吃饺子为主,有吃素馅的,寓意“素静”,求个一年平安;也有吃肉馅的,寓意“肉头”,日子越过越好。这一天,大人和小孩都要穿着新衣服,到各家相互拜年,哪怕平时有些隔阂的邻里,也能借着拜年的时机得以消除矛盾。这是因为邻里平时积累下的矛盾,碍于面子谁都不愿去主动化解,而趁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互动一下,容易冰释前嫌,所谓“相逢一笑泯恩仇”,这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处事智慧。
大年初二午饭后,以家族为单位进行“送家堂”,烧香纸、浇祭奠酒,把祖先和神灵送走。初三则开始拜访亲戚,之后筹划新一年的工作。
听长辈们讲,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运动时,当地的寺庙、宗祠、祖坟等被毁坏殆尽,唯独“请家堂”、“发钱粮”等过年习俗保留并延续了下来。我想这应是缘于我们炎黄子孙历来看重的孝道吧。
& Q+ e7 v: E! r% A7 w
家乡的风俗习惯是春节要请逝去的老人回家过年,叫“请家堂”。 T3 ? [6 @0 R2 g) A1 u
除夕夜天刚 刚黑下来,家家开始在门前点火"照厅",主人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干草(谷草)扎成堆, 点燃后,有的拿一束火把照遍各个房间、院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堆在大门口火堆上, 干草倒向哪方,意为哪方来年吉祥、发财。请逝去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回家过年。爷爷奶奶请回家后,院子的大门口要横着放一根棍子挡着,生怕爷爷奶奶自己走了,屋子中间冲门口的八仙桌上要摆上整鸡、整鱼、整块肉和糕点等祭品,供爷爷奶奶过年享用,以便上天言好事,保佑子孙后代一年平安。0 ]- j& e" h$ e
大年初一早晨,首先要烧纸烧香上供,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然后才能吃饺子。过完年后,正月初二要送走爷爷奶奶。要把院子大门口横着放的棍子拿走,后辈们要一直把爷爷奶奶送到坟上,到坟头上还要压上新纸钱,之后烧纸磕头,最后放鞭炮,请爷爷奶奶回家过年的仪式才算结束。
扫屋洗浴:“过了二十三,一天快一天。”小年过后即进入“忙年”阶段。扫屋、洗刷衣物、理发洗澡这类除去污气晦气的清洁活动是每家每户首先要办的事。扫过屋后再将家里的床单衣服等一起洗干净。人口较多的人家不可能人人都有新衣穿,便用一种专门染衣服的袋装染料将褪色的衣服染一遍也算“见见新”。
, m& d6 H3 Y2 y0 t8 A7 G4 v2 U% {$ a ?, S2 h- y
1 `- w# S5 |- m4 N9 a
蒸馍馍、炸年货、炖咸菜、打酥锅:年二十七八是全家人最忙活最劳累的时间,其中蒸馍馍最费时也最累。除了蒸大圆馍馍外,还要蒸上一些枣卷子、枣山、豆包、黄面窝窝(年糕)、大包子。炸年货也是每家每户都要做的一件事,济南人炸的年货主要是藕盒、绿豆丸子、麻叶、松肉和带鱼。用五香疙瘩皮炖咸菜是济南人老少咸宜的美味,将疙瘩皮水萝卜和炸藕盒时留出的藕头藕把儿切成小丁,煸炒后放入泡好的花生仁、黄豆及大料一起炖,炖咸菜时散发的香味能飘出好远。另外,打酥锅也是比较普遍的节日美食,酥锅的原料广泛,白菜、萝卜、海带、花生仁、鸡鸭鱼肉均可入菜,荤素随意,丰俭由己,还可根据喜好调整放入的酱油糖醋盐的比例,调出不同口味。
/ u+ m8 k0 S9 H- ^5 Q5 ~9 p- E0 M% L0 o9 o, Y: S9 X1 P6 o: h
3 [9 S; ^. O$ x P. y
请家堂:年三十这一天,家人都要回家团聚,有的家庭这一天也要将逝去的先祖、亲人请回家过年。年三十下午要摆好供桌设好香案,有的还要挂上“家堂轴子”。有祖先牌位的人家要取下罩在带底座的牌位上雕刻精美的木制罩盒,按辈分摆好。锡制的蜡扦子(烛台)插上红红的牛蜡(一种可长时间点燃的蜡烛),供品无论是鸡鸭鱼肉还是点心食品,均要搭放一些彩色纸条,放些青红丝菠菜叶。系好绣制精美的桌披椅披,供桌前放一蒲团。那些没有家堂轴子也没有牌位的家庭一般用黄表纸折叠一个,用筷子固定在馍馍上,写上名讳称谓权作牌位。黄昏时分,家中男性长辈手托放有香炉黄表纸的船盘,携家人到路口或门前空旷处冲西南方向放好船盘,燃纸叩首并呼唤亲人的称谓引领已故亲人回家过年。- L( r5 C0 t9 I5 `. i; |- j
( K1 V4 W7 _) v" u. w
! L: B: D4 L9 O a1 k3 [5 _% \ 年夜饭:入夜时分街上的鞭炮此起彼伏,响声不断。把家堂请回家后一家人开始吃年夜饭。平时难以见到难以吃到的东西,这天晚上可以让孩子们放开肚子吃个够。& {; k. m2 X7 K2 D7 o
; A8 o3 f: n3 C! R- w
4 s0 O7 N/ F% z4 [! \! k: @ 包水饺:年夜饭过后孩子们大都跑到街上放鞭炮去了,家里的大人则开始包水饺(济南人叫包包子)。水饺有素馅、肉馅两种。素馅一般就是胡萝卜粉条剁上点豆腐。肉的也就是白菜猪肉。一盖帘水饺包完后要用黄表纸盖好,然后压上三支香,老人讲这样就不会被老鼠拉走。初一早上这顿饺子必须吃素的。老人说吃素饺子可以让这一年素净。1 ^- H4 Q$ \9 O+ n
/ l3 a, y" r% |! P: O" v; ?2 l& S6 i$ }- E. Q. e
祭天地、祭祖:子夜时分也就是大年三十已过,那些讲究的家庭,全家人要在摆好供品的香台子前祭拜天地;然后再燃香祭拜各路神祗;最后至正房在祖宗牌位前按辈分依次向祖先叩首拜年。; W1 B) a9 R' ~! O) X. p, g- L$ C
- P, E( O# N) M3 q: Z3 A% L
2 |: d! `& n w 给长辈拜年:拜祭过后,家中最高长辈坐在供桌两旁的椅子上接受晚辈的拜年叩首,并派发红包。晚辈叩首时要冲着供桌,给谁拜年呼谁的称谓。4 }3 r! i0 J# \; ~7 N
5 \% w! e2 Q: A2 w1 Y1 u# g2 O( x9 w" s) p6 d4 ?/ L
守岁:老济南有守岁的习俗,通常是孩子们该睡就睡了,那些讲究的老年人和强打着精神的家庭主妇,则围着火炉喝着茶嗑着瓜子聊着天不知不觉就到了五更。伴随着逐渐响起的下五更饺子时的鞭炮声迎来新的一年。
" Y* X1 I& T' ~* L1 T( ]& y除夕这一天,除了贴春联、贴福字、准备年夜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请家堂。所谓请家堂,就是将祖先和已逝去亲人的亡灵请回家来,与家人一起过年。6 o8 ^" r+ f; C& @4 m; ~
除夕这天,吃完丰盛的午饭,就要开始做准备了。在客厅的八仙桌上,摆上贡品,一般是煮熟的完整的鸡鸭鱼肉,还有水果糕点,上面放上菠菜叶做点缀,以示让祖先先吃。拿出准备好的火纸,用纸幄子打好纸钱,一种是挂在家堂上的两挂纸钱,一种是去请家堂时烧的纸钱,寓意着让祖先有钱花。这些纸钱都有传统的打法,而到我这一代,已经很少有人知道怎么做了。挂上纸钱,摆上祖先的牌位和逝去亲人的照片,上茶上酒,放上香炉,一切就准备妥当。
" C. D. b: a- |4 u- z) ~: _ 傍晚前,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端着家堂折子、纸钱、鞭炮和香,就要去请家堂了。祖坟近的人家一般到坟前,远的就到路口,点上香,烧过纸钱,在坟前跪拜后,口中念叨:“老的少的,回家过年了!”然后,一手擎香,将祖先引回家中送到家堂上,放鞭炮迎接祖先回家过年。请回的香插到香炉里,一直到初一下午送家堂,都会一直燃着。而此后,供桌两边的椅子就一直不能坐了,那是祖先和神灵坐的。此外,还要在院门门槛上放一根黍秸,示意不让小鬼进宅,保护祖先和全家平安。除夕这一晚上,供奉家堂的屋子里也要一直亮着灯。
9 f5 p b! k; L; r8 y5 d 守家堂: C0 s; j) Q# q
除夕夜,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喝茶吃瓜子、聊天直到午夜,也叫守家堂。在我小的时候,请家堂都是在奶奶家。于是,初一一大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和爸妈一起起床,穿上新衣,踩着胡同里一地的鞭炮屑,跑到奶奶家拜年,一路全是过年的兴奋。爸妈也会让我们在家堂前磕头拜年,如果不愿意也不勉强,反正是图个喜庆吉利。然后,大人会去各家各户的家堂前先跪拜,拜完家堂后,再给健在的长辈们拜年。我和其他的小伙伴就一直待在奶奶家,一起等着来拜年的人,大家一起嬉闹,很是热闹。% e: N) O) d) |; O! s
拜完年后,就要回家吃饺子了。初一早晨这一顿,下好饺子盛出来,先放在院中供奉天地;再盛出一些,放到家堂上,请祖先们先吃;然后才是我们再吃。初一早晨这顿饺子一般都是素馅,这寓意着一年素净。
6 s" B8 {" {/ t$ x1 b 送家堂. y/ b' |) Z$ N
初二上午,就要送家堂了。端着纸钱、鞭炮,擎着香,送祖先和神灵回另一个世界去了。请家堂、送家堂在孩子眼里是一种神秘的仪式,但送完家堂,供桌上的水果糕点就是孩子最喜欢的零食了。
. I8 L+ A5 W8 S) R% Y4 c3 z3 q% ]% A7 t( b* X+ {5 x) f! g
平阴县 农历传统节日 习俗( a& j( Q# J& l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从腊月二十三起,
8 U' P6 P6 L9 E$ w; p3 ^6 c/ H人们就开始忙年,磨面、做豆腐、蒸年糕、杀猪、杀鸡、宰羊,赶集买年货、衣服, , i5 u0 ]! J6 @) K6 e. M
腊月二十八九至三十,扫屋、贴对联,炸鱼、炸丸子、炸藕盒,包水饺。除夕夜天刚 0 Y. e9 n2 O7 l+ w( ~
刚黑下来,家家开始在门前点火"照厅",主人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干草(谷草)扎成堆,
. s) t/ W. n% v* d& H5 S& {- d. p点燃后,有的拿一束火把照遍各个房间、院子里的各个角落,最后堆在大门口火堆上,
) u" A4 R* B* G6 S" g干草倒向哪方,意为哪方来年吉祥、发财。吃年饭、守岁是最重要的风俗之一,包水 : P5 I, f& P: F! S! o# }9 d
饺、吃水饺、请家堂、放鞭炮是除夕的主要内容,中央电视台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以来,
# b, ] B. c( d3 c. B3 d8 ?( Y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除夕夜的主要活动。午夜时分,随着电视台零时的报时钟声,开
$ k3 g1 `( u7 K$ e9 z& `1 Y始煮饺子,鸣放鞭炮,煮好的饺子要先供奉祖先,然后全家才一起围桌而吃。此时炮
[. f# l h9 |# v! ^- U2 H. ~ d3 s竹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正可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拜年是春节活动的高潮。早晨
8 W6 i1 i/ w! h$ j一大早开始拜年,城里人拜年时熟人见面互相握手祝贺,说些"过年好"之类的吉祥话。
3 T2 v5 t: J' T! \9 i8 ^在农村要先拜自己家的长辈,然后拜本族的长辈,有些地方拜年时要向供奉的先辈们
0 d4 i) f8 a( }: P2 b- Z- C7 _以及在世的长辈磕头。
7 Y% T2 }5 b/ M# _春节第一天禁忌最多。出嫁的姑娘初一不能回娘家,认为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 / C8 F5 ], q4 z$ z
初一不能吃面条,据说吃了面条一年麻烦不断。不能打碎东西、不能动针线、不能扫
?8 b7 d0 A$ r6 z1 P2 f地,违禁都是"破财"。还忌空锅,锅里一定要放些饺子、馒头之类,如果空锅就意味 5 f8 Y( j4 q) o) V
着挨饿。
1 }. x- x- j+ ^初二、初四,嫁出去的女儿纷纷携夫带子回娘家。人们把大年初二媳妇们带着丈
3 F2 u& r8 X+ }$ k4 k夫回娘家探望父母家人,叫"回门"。女儿回娘家,所带礼物都要双数,一般为活鸡活
& {" r0 a. S# B* @) T鱼,以象征"年年有鱼"、"大吉大利"。娘家人则要置办酒宴招待女婿。女婿是这天岳
5 \' W" C1 u0 i7 r" ~+ j父母家的贵客,吃饭喝酒时,要坐上座,岳父母还要请亲朋好友来陪女婿。
9 N' r1 U e+ ]) W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饺子。
R, M. b& k& j: ~# W4 a& @/ O/ ~6 c这一天,家家都要包饺子,叫捏"破五",以补"破五"之"破"。阖家饮酒吃团圆饭,畅 8 x. W7 O% b, c
谈年事,忌说不吉利的话;小孩子们则燃放烟花爆竹,象征着"崩"走穷气迎来福星。
9 d5 y6 j. `/ B旧俗认为初五以前妇女不许动刀剪针线、不动生米生面生蔬菜,"破五"以前所吃的饭
0 a# j( `7 F8 R- P Y; b' H% B+ P菜都是年前做好的,吃时加热即可。
7 J: \6 d- O S6 T" s元宵节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主要活动是上灯、观灯,所以又称灯节。旧时老百 ! f8 e5 u0 Y+ _0 Z6 q8 B. _
姓习惯用面粉做成十二生肖灯,做工细致,形象逼真。寓意消病除灾、人丁兴旺。元
" k5 U j$ l Z0 E% Z宵节晚上,旧时农民人家用地瓜、萝卜、白菜疙瘩当灯座插上灯芯,挖空填进豆油,
Z$ [6 B R3 F- [- q& c6 `6 O点着灯芯,放在门两旁、香台上、灶王前、石磨上、家禽栏圈、牛马羊棚、树上、厕
+ e" q, \. K+ D3 j0 r2 Q所等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基本上改用蜡烛。新娶的媳妇则要回娘家过十五,传说 + a g) R2 E Z% F/ d+ X0 c, P
是要过了三年才能到婆家过十五,不然会死公公。
6 W/ o1 f" d, _& N1 n- {1 O开展游艺活动是元宵节的重要内容。扮玩形式各种各样,加鼓通、狮子舞、龙灯
w9 J! d& b! z( k7 N舞、高跷、旱船、花棍、秧歌、盘鼓、赶毛驴、斗王皮等应有尽有。
" X& `5 m" V- ~6 P& V# _% Y9 v- v. {元宵节,城镇居民有吃元宵的习俗,但农村里依然以水饺为多。元宵节之夜,城 : O; U) p$ }* y7 o* i' a
乡居民一是到环秀公园观看在平阴四中举行的焰火晚会,二是到广场观看灯展。 # a4 ]2 g$ G) n7 Y6 i4 S u) F" p8 t
二月二 农历二月二日,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这天家家户户有炒"蝎子爪"(料
c0 M: C7 q& Z& P豆,即炒黄豆)的习俗。据说吃了"蝎子爪"能一年不被蝎子蜇、五毒攻。民间还有用 " d( ?. K5 d9 t, M
草木灰在大门外曲曲弯弯撒进院内,叫"引龙回家",以使百虫不敢动。有的则在自己 ( {( }6 m' A0 y/ h
院内用草木灰撒成囤形,撒上粮食,以图丰收。
! S8 n& F! c. W% x- L. G清明节 冬至后105天为寒食, 春分后15天为清明。旧时,寒食断火,民间也多 1 h* N$ w8 J" Y+ s# M
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清明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与七月十五、十 8 X; B [: V4 v. ?
月一总称为"三冥节"。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二为一。
( I! j. [% Y% {# A! U+ a一般叫清明,少数地方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清明节这天早上家家户户都煮鸡蛋,3 t7 v4 r3 v5 ~+ e% I
据说吃了鸡蛋眼"晴明"。其实,清明节是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大臣介子推的。 1 v+ l% J& H/ s3 T' N. c0 f
他当时死在山中柳树洞里,为防止别人找到他,百姓在山中遍插杨柳以扰之。从此,
5 }( L; ?/ X# w2 h3 Q/ A( R这天人们在家门两旁都要插上柳条,以纪念介子推,沿习成俗至今。 . u: i( Q6 @2 y" `
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 / K, I: }( k2 o q% ^2 E1 J) o% {
屈原。这天,家家户户几乎都吃鸡蛋和粽子,各家大门口都插艾条,有的还加插桃枝,
4 h7 J9 ?. ]) D; g! l# H据说可以避邪。 ( H- W% p3 l- `
夏至节 夏至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多在阳历6月22日前后。这一天,阳 , M; ~5 x: w% [# \
光照晒的时间最长。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这一天不少地方要吃凉面条以纪之。
( i% s& [/ S. s4 C, m煮熟的面条捞出后放入刚从井里取出的凉水里,过水再吃,以示吃食可以"着凉"了。
. e! u( u: A9 U4 O5 [六月六 农历六月六这天,要"洗洗澡,晒衣服;看谷秀,请姑姑"。据说,这一 4 x2 J% b1 }7 j; c* c. o) j7 C$ i9 g
天民要晒衣,文人晒书,一年内不霉不蛀。白天晒水,晚上洗澡洗脚可免生痱子。 + D1 U2 q- `; ~' u
七月七 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乞巧节或女儿节,习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
2 d2 ~/ H( c+ T5 n, w会的日子。这天,姑娘们聚到一块互相学习织、绣技巧。晚上,要包饺子,摆供祭天。 ) S% k5 D6 L1 M0 c- a: x9 {
有的要玩到深夜,还要到葡萄架下去听牛郎织女啦呱(说话)。听到说话的女子,据
* u* y' h& u+ ?- a$ t3 \说就能成为纺织、刺绣的伶俐姑娘、巧媳妇。 6 P K: |- x1 g) K8 k7 T. }5 X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秋佳节吃月饼是流传已久的风俗。中秋节 N$ F$ h) A1 s. l
这天,在外的子女都会尽量回家与父母团聚,各家各户都要置办佳肴美酒,饮酒赏月。
, z/ J$ C( \. _/ s( D) s重阳节 《易经》一书将"九"定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所以定为重
, [& M# u3 O# g3 a h2 Z6 E+ C阳节。节日前后,秋高气爽,风清月朗,可登高赋诗远眺,或赏菊饮酒。在平阴,重
8 o9 X: Z0 l- c5 q2 k7 m2 s" ~阳节则有打围(打猎)的习俗一直沿袭下来。晚间,则以猎物为肴,饮酒乐之。1988 , l1 A% j2 n/ S) s/ \1 e
年开始,山东省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逢这一天,有关单位都会组织老年人 6 V$ b! }0 p K/ G. P1 U
举办座谈会、外出游玩等活动。 " Y$ O7 @& j- d3 B. } E; j
十月一 十月初一这天,晚辈普遍都上坟添土祭祖。上坟的规模可大可小,但都 * F" k1 l# u6 x9 e. \& Z7 r
俗称"小上坟"。 & ]/ E! S! b) ^: `
腊八 农历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腊八节这天,家家户户都熬腊八粥,腌腊八
: B e1 p6 u% [. M蒜,有的也包水饺。据说喝了腊八粥能增福。
9 K7 e+ z: P! w0 [! B+ F辞灶 腊月二十三日为辞(祭)灶日,民间俗称过小年。据说这天诸神上天, % {: c5 }2 ~; r# A3 T0 j5 \
百无禁忌。民间家贫不能成礼者,多在此时嫁娶,谓之"赶乱岁"。
X. i7 l" N% x+ _7 L1 m- }. D* [! j9 b5 ?+ e3 ~8 W! r
1 u8 l1 |/ J, g9 n* X9 I1 B( A- P' N1 ~8 n7 w4 {
6 G! n: l/ @9 n, L K' P3 I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6-2-7 10:56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过年请家堂,是家族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q! C! e0 s9 \4 L8 n8 Y
可以一家自办,也可以是近支的几家联合操办,但不管是一家办理还是几家合办,所有本门的宗亲都要在除夕夜前往给老祖们叩头祭拜,一拨一拨的,而且是十分讲究礼节。年轻人都要专门在家堂桌前跟着长辈们学习演练,才可以正式进行,尤其是行三拜九叩之礼,一招一式都不能含糊。过去我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
; l% S0 t. b2 c# l7 o3 U- K) `8 B6 }, H. \
后来因为“文革”的“破除迷信”运动,过年就不敢请家堂了,后来虽然慢慢地恢复了,但总是没有以前那么讲究、那么规范了。
0 k5 k/ V$ ?0 `" J1 z( t4 C o2 c, }. s2 G) ^! H/ x' |
作者: 姚先达 时间: 2016-2-7 21:02
为传奇宗亲的精美帖子(大图)点赞!!!介绍的好详细、好具体呀!!!
作者: 姚先达 时间: 2016-2-7 21:07
先登二哥说的是,不过现在“请家堂”的人很少了!
作者: 姚传奇 时间: 2016-2-7 22:30
农村还保留着请家堂的习俗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