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12-12 14:08 编辑 $ U5 z |$ ?0 h: Z* Q3 B& @ % F, e3 u7 b* ?4 w' a; ^9 m. c$ q 补说李生顺的30余个舜裔姓氏的来由 李生顺有“舜帝后裔姓氏214个”,但未说明“214个姓氏”是怎样来的,也未说明以什么原则排序。这里补说李生顺的“214个”中的30个姓氏的来由,这30个或是其他舜裔姓氏研究文献中所含的,只是它们(他们)未说来由。 ●必须先说丘(邱)氏。丘(邱)——⑹,李生顺独有的;本应列在表12中。但我确认丘是舜裔姓氏,所以特意从表12拉出。 丘——陈胡公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国(今河南省淮阳),地称宛丘。子孙有以“居地‘丘’为氏”。 0 x4 _2 A- j. a% w# n5 i故丘氏源自陈姓,是舜裔姓氏。 邱,同“丘”。孔子名丘,因避讳,清雍正三年上谕除四书五经外,凡遇“丘”字,并加“阝”旁为“邱”。地名用字也用“邱”。因此,邱是因避孔子名讳而变成同邱的,邱同“丘”。所以 “邱”也是舜裔姓氏。 但是应指出,“丘”是一个多源姓氏,源自姜姓的“丘”是主流。 ●接着,应说 “徐虞”和“馀虞”以及“馀姚、西虞”。 本来,徐虞——⑹,李生顺独有的。 馀虞——⑺。 “徐虞”本该在表12中,但考虑到“徐虞”和“馀虞”形似音似,而将两者当为同一个姓氏,因此将“徐虞”脱离表12。然而,是“徐虞”还是“馀虞”呢?——此姓应是“馀虞”,“徐虞”是“馀虞”之误;看看下列《路史·后记十一》及其后的一列姓氏清单便明白为何: 《路史·后记十一》说:“舜年百十有一。三妃,娥肓(尧注:是“娥皇”吗?)亡子。女英生义均及季厘。季厘封缗,为桀所克。义均封商,是为商均。”“次妃癸比氏(有的书籍近笔画为“登北氏”),生二女曰霄明,曰烛光。…… 庶子七人,皆厘降于齐人”。圭、胡、负、遂、庐、蒲、卫、甄、饶、潘、傅、邹、息、有、何(尧注:李生顺是“河”)、母、辕、馀姚、馀、姚、上虞、濮阳、馀虞(尧注:李生顺是“徐虞”)、西虞、无锡、巴陵、衡山、长沙皆其裔也。 余姚、虞、馀虞、西虞——古人的地域因氏而名,反映出这些地方都是舜裔迁徙之地。《太平寰宇记》说余姚:“古舜后,为余姚之墟” 必须指出:引用的这段话,在不同网站不同贴吧(不同人发的或说的)可见到,而这里引用的是蔡建军、雷运福在其专著《舜帝与九疑山》中所述(见 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潇湘文化专题网),虽然未搞清整段话是否源自《路史》;除 “馀、姚、无锡、巴陵、衡山、长沙”之外,其他“圭、胡、负、……、西虞”等21个都在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中;为什么李生顺将“母”写成“毋”、“馀虞”写成“徐虞?为什么李生顺没有把“无锡、巴陵、衡山、长沙”算为舜裔姓氏?目前,我只能引用这段话来说明“馀姚、馀虞、西虞”是舜裔姓氏;这段话也可勉强说明“圭、胡、负、遂、庐、蒲、卫、甄、饶、潘、傅、邹、息、有、何(尧注:李生顺是“河”)、母、辕、上虞、濮阳”19个是舜裔姓氏。 余姚、虞、馀虞、西虞。古人的地域,因氏而名,反映出这些地方都是舜裔迁徙之地。余姚——《太平寰宇记》说,“古舜后,为余姚这墟” ●第三,再说“胡母”和“胡毋”氏、“母丘”和“毋丘”氏、“母”和是“毋”氏等3对6个姓氏:实际上,每对是同一个姓氏,实是“胡母”、“母丘”、“母”3个。看看姚振宗和姚恩健怎么说便明白了。 姚恩健说:“胡毋。毋丘。毋。 出自田氏。齐宣王田辟彊封其弟于毋丘,以封祖先胡公满之祀。于是,远本胡公,近取毋邑,遂赐姓胡毋氏。其后代分为三支,形成胡毋、毋丘、毋三姓。后胡毋、毋丘二姓,后省文为毋姓。” 姚振宗曰:“胡母氏 本陈胡公之后也。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为胡母氏。”还引用《元和姓纂》说胡母氏和“汉有太史胡母敬;汉景帝时博士胡母子都、后汉执金吾胡母班晋、河南令胡母辅之字彦国”,并给予注释和补充说明,其中有注释胡母敬“为秦太史令非汉太史也”。 二姚说“胡毋”或“胡母”氏,虽然详略不同,但是都是指向齐宣王母弟,都是说“远本胡公,近取母邑,故为胡母氏”,即是指向同一个姓氏无疑。 这个姓应是“胡母”而不是“胡毋”,因为,姚振宗引用《元和姓纂》、《汉书 艺文志》 、《汉书 儒林》、《史记》等注释和说明胡母氏人物,不单姚振宗称“胡母”氏,这些典籍也称“胡母”;因为,[广东]平远姚氏三修族谱“姚氏分姓二十九姓” 也称“胡母氏”,其时最迟是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或更早;还因为,⑴、⑶、⑷、⑸(疑似)、⑹、⑺、⑼和平远谱都称“胡母氏”,只有⑵,即是姚恩健单独称“胡毋”;人的多寡不是最重要,最重要是前者——我从姚振宗和相关典籍的称谓。 因此,“胡母”和“胡毋”是同1个姓氏,这个姓应是“胡母”; “母丘”和“毋丘”是同1个姓氏,这个姓应是“母丘”; “母”和“毋”是同1个姓氏,这个姓应是“母”。 ⑹,即是李生顺是唯一既认“母”也认“毋”,即是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既含“母”也含“毋”,这就重复了。不知李生顺是如何能得到这2个姓氏的,但是,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实际是“213个”。 ●第四,96个中含“母丘”、“容”、“第”3个姓氏。刚刚说了“母丘”,而“容”和“第”已在前面讨论了,这里只简单重复我的观点,“容”不是舜裔姓氏,舜裔姓氏不应有“第”,认“第”是舜裔姓氏是误会或误解。 ●下面说“潘,邹,饶,咸,舀,圭,直,负,戏,盎,濮阳,卫,威王”等23个舜裔姓氏。 潘氏——舜后裔迁居潘地,(今河北怀来、北京一带),有潘氏。 邹氏——姚姓人封邹国侯。(姚姓人封邹侯) 饶氏——《姓源》载:姚舜之后。 饶氏系先祖妫姓,是舜帝后裔,商均支裔孙(约47世)清公受封于先祖封地平阳,食採饶阳(山西平阳府)。唐太宗时饶氏尊凊公为鼻祖。是以封地为氏。 咸氏——《路史》记咸氏为舜后。 舀氏——《潜夫论·姓氏志》谓舀氏为舜后,发明舀勺,以舀为族名。 圭氏——《姓考》载:圭国,舜后。《左传》郑穆公妃圭妫是也。因舜创玉圭,其裔有以圭为部落之名。圭氏望出陈留郡。 直氏——舜后裔直栖之后,以直为氏。 负氏——《世纪》说舜迁负黍。 戏氏——舜子戏之后。 盎氏——爰盎之后,即袁涛涂之所传。 濮阳氏,濮氏——舜裔迁徙濮阳,以地为氏。 卫氏——卫氏有二源:一为姬姓,周文王子卫康叔之后,封卫国,以国为氏。二为古卫国,姚姓,舜后,灭于商,见《后汉书·郡国志》。 威王氏——齐威王之后。 原仲氏,原氏——陈大夫原仲之后。 登北、登比、癸比(尧注:李生顺是“癸北”)——《山海经》有“知舜夷登比氏生宵明、烛光,处河大泽,二女之灵能照此所方百里。一曰登北氏”。指出“登比”氏与“登北”氏是同一个人。又,《路史·后记十一》说:“舜年百十有一。三妃,娥肓(尧注:应是“娥皇”)亡子。女英生义均及季厘。季厘封缗,为桀所克。义均封商,是为商均。”“次妃癸比氏(有的书籍近笔画为“登北氏”),生二女曰霄明,曰烛光。” 综合二文献,“登北、登比、癸北”是指向舜的“次妃登北氏或癸比氏”;至于为什么三者是舜裔姓氏得问李生顺。 纥干(尧注:李生顺的“纥于”是“纥干”之误)——百度未见“纥于”氏而见“纥干”氏。族谱录网有“纥干”氏而不含“纥于”。 无弋(尧注:李生顺的“无戈”是“无弋”之误)——历史上罕见的复姓,其源有三:一是舜后有无弋氏;一是汉时西羌族祖之号,子孙以为姓;一是相传为夏禹之后。前者是舜裔姓氏。 储氏——源出有二:上古有储国,国人以地名为氏。一是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储君,后代以王父名“储”为姓。得姓始祖储太伯。另一支战国时期齐国储子(储子后代以储为姓)任齐国相(前330年-前300年左右),大约公元前315年看到燕国内政乱,与孟子劝齐攻燕,破燕。 司马氏——⑶,⑹,平远谱。族谱录网有司马,但其源流不见有舜裔。我未举证而提出司马氏,乃是(广东)平远姚氏三修族谱的“姚氏分姓二十九姓”含司马氏,是平远姚十三世杭徽两郡太守公姚尲于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提出的。 最后说箕氏。这是迄今未有人提及的舜裔姓氏,是我昨晚刚发现的,或者说,是南昌姚氏姚绍弦和宋姓人帮忙发现的。 箕氏有二:一是夏世箕伯之后,姚姓也;一是商紂王叔箕子之后,子姓也. |% f0 @8 ^' d/ o4(世界宋氏宗親聯合會學術委員會 收集/整理)。 , t5 `* G( {' {; G* U6 I8 {- @4 D因此,夏代箕伯之后的箕氏是舜裔姓氏。 “分析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小结 永州市东安县人张泽槐著二书:《舜帝与舜帝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7月)和《舜帝陵诗选》(方志出版社,2008年12月)。前者是“永州文化丛书”之一;书后主要参考文献列有《有虞舜帝》(李生顺著);张也是“丛书”编委会总编。后者是“舜帝陵丛书”之一,张也是该“丛书”编委会总编,李生顺和郑国茂同是编委。 湖南政协主席王克英2008年为“舜帝陵丛书”序,提到“舜帝后裔衍生为陈、王、胡、孙、姚、虞、田、、车、世界陆等100多个姓氏,人口达2.5亿之多,遍布国内和世界各地。” 2005年李生顺《有虞舜帝》已含舜裔姓氏214个。“舜帝后裔姓氏100多个”,这是一般人的认识。李生顺一下子来个“214个”,增长200%,够令人兴奋;又没有说明来由,也有人调侃:“是不是上个世纪50年代放卫星放习惯了?” 李生顺是“舜帝陵丛书” 编委,含“舜裔姓氏214个”的李生顺《有虞舜帝》是“舜帝陵丛书”之一的张泽槐《舜帝陵诗选》的参考文献,所以说,李生顺应是舜帝、舜帝陵、舜文化研究者和专家。然而,为“舜帝陵丛书”撰序的王克英也是湖南舜帝陵基金会主任,在提及舜帝后裔姓氏个数时却没有用李生顺的说法,或许当时王克英不知李的“214个”说法。 我尊重专家但不盲信专家。李的“214个”,清单一开头便是“虞、姚、李、王、张,刘、陈、赵、周、吴、……”。“214个”,迄今最大的舜裔姓氏数量,可信吗?“李、张,刘、赵、周”也是舜裔姓氏?——我也是甚是怀疑。 舜裔姓氏究竟有多少个?是哪些?是怎么来的?因此,便有了《分析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和《“舜裔姓氏”研究》 在分析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之后,现在可以来个小结了。 ●李生顺的“214个”中有明显错误3处: 李生顺的“无戈”是“无弋”之误,是“无弋”不是“无戈”。 李生顺的“纥于”是“纥干”之误,是“纥干”不是“纥于”。 李生顺的“徐虞”是“馀虞”之误,是“馀虞”不是“徐虞”。 ● 经过考证,舜裔姓氏的“母”和“毋”是指向同一个姓氏,此姓应是“母”。 “母”和“毋”同在李生顺的“214个”,重复了。 经过论证,“容”不是舜裔姓氏。李生顺的“214个”中含“容”。 删除此段——(已经论述,认“第”是舜裔姓氏是误解,舜裔姓氏含有“第一~第八”(8个),但不应含“第”氏。有人说:“第一至第八等姓,后来都改为单姓‘第’,现在保留复姓的很少。”此话不符事实,“第五”和“第八”氏今仍流行,“第五”集中在陕西,主要聚居在陕西省咸阳市的魏落村和口五村。魏落村上建有“第五氏三朝宰相祠堂”,内供有东汉宰相第五伦、唐朝宰相第五琦、宋朝宰相第五均3位历史名人,村上还有《第五氏宗族家谱》。) 基于上述的认识,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应减少3个,实际是“212个” ● 二姚的 “104个”与李生顺的“214个”的比对 二姚(姚振宗和姚恩健)的舜裔姓氏“104个”,但李生顺的不能完全覆盖前者,发现双方相互“重合者”只有88个;二姚另外的(“不能重合的”)16个舜裔姓氏是: 釐子(厘子),子仲,廪邱,子芒,穰,爰,苴,息夫,恭; 申屠,艾,即墨,安平,胡毋(尧注:是“胡母”之误),毋丘(尧注:是“母丘”之误),厉,丁,姚李。 为什么上列18个而只计入16个?因为,经过论证:在舜裔姓氏中,“胡母” 和“胡毋”指向同一个姓,此姓是“胡母”;“母丘” 和“毋丘”指向同一个姓,此姓是“母丘”;“母” 和“毋”指向同一个姓,此姓是“母”。因此,上列的“胡毋(尧注:是“胡母”之误),毋丘(尧注:是“母丘”之误)”改为“胡母,毋丘”便与李生顺的2个“重合”。 ●李生顺“独有的”舜裔姓氏33个 将李生顺的 “214个”与其他9份舜裔姓氏研究文献比对,发现如下所示的李生顺“独有的”舜裔姓氏33个: 李,张,刘,周,傅,乔,申,柳,冯,查,戚,;丘(邱),苻,卿,逢,鲜,笃,绩,遏,子,□(“禾辱”),;恪,汲,番,驷,弱,慈,滇,有,河,尉迟,;子陵,子种 这33个,别人未提及惟李生顺含有,故曰“独有的”,也是孤证。孤证应存疑;我是怀疑这33个的,一开始就怀疑“李、张,刘、赵、周”是舜裔姓氏,迄今未找到是舜裔姓氏证据。 ●只有⑹(李生顺)和⑺(未明氏)认的17个 种,厘,雚,暮,募,;象,因,茵,苫,假,;甿;,姥,姆,辱,上虞,西虞,徐虞(馀虞),馀姚,陈佳,五父,母仰。 将“徐虞”视为“馀虞”之误,则上列的“上虞,西虞,馀虞(徐虞),馀姚”4个是舜裔姓氏,剩余的17个我也存疑 ●综合上述2项,我对李生顺的“214个”,存疑的有【33+17=】50个。 ● 姚钟尧补说了“李生顺的大约30个”舜裔姓氏的来由 这30个舜裔姓氏是:丘(邱),馀姚,馀虞,西虞,“胡母(胡毋),母丘(“毋丘”),母(“毋”),潘,饶,咸,舀,圭,直,负,戏,盎,濮阳,卫,威王,原仲,原氏,登北,登比,癸比,纥干,无弋,储,箕。 总而言之,我通过分析李生顺的舜裔姓氏“214个”,认为其中【212-50=】162个是舜裔姓氏,50个存疑。我研读十几份舜裔姓氏文献后:可以说出姓氏来由的【104+31=】135个。 |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12-12 14:03 编辑 十四、分析李生顺“舜帝后裔姓氏214个” 李生顺是《有虞舜帝》一书(2005年9月)的著者,他在第四章“舜文化源远流长”(P222)列出“舜帝后裔姓氏214个”,见表6或见前文“九、(舜帝后裔姓氏214个)”;但未说明“214个姓氏”是怎样来的,也未说明以什么原则排序。表中□(“禾辱”)表示搜狗字库未有此字,用“禾辱”代之(“禾辱”同“耨”。“耨”音noù。鎒是“耨”的异体字)。 表6 李生顺“舜帝后裔姓氏214个” 虞、姚、李、王、张,刘、陈、赵、周、吴, 孙、胡、高、冯、袁,傅、薛、潘、夏、田, 邹、陆、孔、车、乔,文、陶、申、柳、齐, 莫、甄、卫、查、蒲,饶、戚、丘、古、苟, 来、苻、商、宗、妫,满、皮、母、原、束, 占、濮、卿、敬、种,靖、逢、鲜、招、咸, 储、庆、毋、衡、恩,仪、法、容、遂、舜, 幕、宵、娥、鍼(针)、舀,梧、圭、直、负、颛, 迷、研、尝(嘗)、观、戏,胜、息、厘(釐)、庐(廬)、雚, 铫、暮、募、象、因,茵,箴、与、笃、苫, 假、沮、归、第、威,赐、绩、盎、庹、甿, 遏、姥、姆、禽、芒,坊、央、子、辱、□(“禾辱”), 恪、辕、溒、榬、援,汲、番、驷、弱、光, 慈、滇、有、河、 尉迟、司马、司徒、司城、斗门(闘門), 公良、偃师、濮阳、胜屠、上虞,西虞、徐虞、于陵(於陵)、颛孙、原仲, 余姚、因孙、鍼尹、箴尹、鍼巫,占尹、罗陈、陆范、田球、田章, 孙阳、廪印、讎子、威王、沈陈,陆费、有箕、鲜于、信都、胜徒, 须遂、合博、杆臼、司甄、纥于,慈父、无戈、子枋、子沮、子芸, 子穆、子禽,子尚、子石、子宋,子陵、子夏、子献、子寤、子种、子占, 子與、子鞅,子枋、少西、陈佳,陈方、五王、五父、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胡母、胡非、胡掖、母丘,母仰、登北、 登比、癸北。 舜裔姓氏214个,好大的数量,是迄今舜裔姓氏研究文献指出的最多数量,远大于48、60、73、81、104、183个。我有疑惑,在前文“九、”已略微点评,本节将尽量对比和分析这“214个姓氏”。 一读表6,便见开头“李、张,刘、赵、周、高、冯”等常见的姓氏,这些是舜裔姓氏吗?就在同一书页(图4),上方是“214个姓氏”,下方又有: “伯益后裔主要姓氏如下:嬴、赵、黄、徐、马、梁、江、饶、……、诸葛等。…、” “舜帝辅臣后裔主要姓氏如下:” “3.皋陶: 李、阮、利、 …、皖、繇等” “6.后稷等十余位大臣:王、张、刘、杨、周、吴 …、” 那么,“李”既是舜裔姓氏又是皋陶后裔姓氏吗? “王、张、刘、周、吴”既是舜裔姓氏又是后稷等大臣后裔姓氏吗?不见解释。读一书页(图4),已令人顿生疑窦重重。 [清] 会稽姚振宗(1904年)和福州姚恩健(2002年)都是舜裔姓氏研究者。 姚振宗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论述“姚姓别出他姓七十余” ,指出舜裔姓氏75个和疑似的“原、鍼(针)、闘門(斗门)、恩、公良、赐、於陵(于陵)” 7个。我考证后者7个确是舜裔姓氏,因此姚振宗的舜裔姓氏82个。 姚恩健在2002年论述“姚氏衍生繁姓纂”,列出舜裔姓氏60个。我验证其中“侯,戴妫,息妫”3个不应是舜裔姓氏,即是确认姚恩健的舜裔姓氏57个。 我又将姚振宗的82个与姚恩健的57个加以比对,发现:两者“重合者”36个;另外,姚恩健的有22个是姚振宗没有提及的舜裔姓氏。我将姚振宗的82个与姚恩健的22个相加合,叫做“二姚(姚振宗和姚恩健)舜裔姓氏104个”,见表10。 表10 二姚舜裔姓氏104个 姚;司徒、虞、吴、幕、甄、商、遂、观、釐子(厘子)、妫、陈、胡、袁、子仲、颛孙、庆、子夏、少西、子宋、宗、来、仪、孔、(司徒)、司城、胡非、偃师、(陈)、敬、田、子石、子占、孙、子沮、子舆、子献、讐子、子鞅、子穆、子枋、子尚、廪邱、子芒、子禽、子窹、胡母、陸(陆)、靖、嘗(尝)、穰、威、王、五王、法、廬(庐)、 54 陶、莫、辕、爰、夏、苴、 第一氏、第二氏、第三氏、第四氏、第五氏、第六氏、第七氏、第八氏、 息(鄎)、息夫、文、恭、光、车、铫、 原、鍼(针)、闘門(斗门)、恩、公良、赐、於陵(于陵) 82 舜,蒲,濮,申屠,胜,满,衡,束,艾,即墨,安平,胡毋,毋丘,毋,厉,丁,苟,薛,招,占,姚李,娥 22——104 二姚舜裔姓氏104个,李生顺舜帝后裔姓氏214个,后者能完全覆盖前者吗?将二者相互比对,发现重合者只有86个,覆盖不了(即是二姚独有)的有18个。这18个二姚固有而李生顺不含的舜裔姓氏是: 釐子,子仲,廪邱,子芒,穰,爰,苴,息夫,恭; 申屠,艾,即墨,安平,胡毋,毋丘,厉,丁,姚李。 (其中“廪邱,申屠,胡毋,毋丘”4个应予关注,下文再说。) 从表6取出与二姚的重合者(两者所含相同的)后变成表11,即是:剩下的姓氏是李生顺与二姚的不重合者127个姓氏(127+86=213,差1个。待查)。 表11 李生顺不同于二姚的舜裔姓氏128个 李、张、刘、赵、周、 5 高、冯、傅、薛、潘、 5 邹、乔、申、柳、齐、 5 卫、查、饶、戚、丘、古、 6 苻、皮、母、 3 卿、种、逢、鲜、咸、 5 储、容、 2 宵、舀,梧、圭、直、负、颛、 7 迷、研、戏、厘、雚、 5 暮、募、象、因,茵,箴、与、笃、苫、 9——52 假、沮、归、第、盎、绩、庹、甿、 8 遏、姥、姆、禽、芒、坊、鞅、子、辱、□(“禾辱”)、 10 恪、溒、榬、援,汲、番、驷、弱、 8 慈、滇、有、河、 4 尉迟、司马、 2 濮阳、胜屠、上虞,西虞、徐虞、原仲、 6 余姚、因孙、鍼尹、箴尹、鍼巫,占尹、罗陈、陆范、田球、田章、 10 孙阳、廪印、威王、沈陈、陆费、有箕、鲜于、信都、胜徒、 9——109 须遂、合博、杆臼、司甄、纥于,慈父、无戈、子芸、 8 子陵、子种、 2 陈佳、陈方、五父、 3 胡掖、母仰、登北、 3 登比、癸北。 2——127 下面将分析表11所列的127(本应128)个姓氏。 我收集有10份舜裔姓氏研究文献: ⑴姚振宗“姚姓别出他姓七十余”, 清光绪三十年(1904),舜裔姓氏77个。 ⑵姚恩健“姚氏衍生繁姓纂”,2001年12月,舜裔姓氏60个。 ⑶世舜会和河南陈氏会会刊《舜裔春秋》封面“舜帝后裔姓氏”,未知著者(责任者),未明确时间,舜裔姓氏110个。 ⑷山西运城舜帝陵“舜帝后裔传遍五洲”匾,未知著者(责任者),未知立匾时间,舜裔姓氏81个。 ⑸濮阳舜帝宫“舜裔姓氏录”碑,碑文撰者“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陈守仁博士”, 2004年4月9日。碑文中舜裔姓氏104个,是根据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侯和濮阳舜帝文化研究会会长化迪华的研究。由于碑文有模糊不清者,只能读出80个,欠缺或疑似的24个。因此,该文献用作检索源有缺陷。 ⑹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 (见湖南人民出版社《有虞舜帝》第四章),2005年9月。 ⑺未明氏“舜帝姚重华后裔姓氏183个”,未知著者(责任者),未知著作时间,名义183个,实际原著欠缺8个,其中空缺2个,用汉语拼音代替的有6个(其中我注明疑似的3个)。因此,该文献用作检索源有缺陷。 ⑻宁远九嶷山舜帝陵《舜裔姓氏系统简图》”碑, “乙酉仲夏(尧注:公元2005) 菲律濱裔孙姚嘉熙敬献”碑,未知著者(责任者),系统简图(有连线)舜裔姓氏80个。 ⑼陈泽钜《舜裔十姓源流的探索与考证》,未知著作时间,含舜裔姓氏104个。 ⑽舜文化研究《大舜后裔源流》,未知著者(责任者),未知著作时间,含舜裔姓氏73个。 用上列的10份文献检索表11的127个姓氏,结果是: 李——⑹,李生顺独有的。 张——⑹,李生顺独有的。 刘——⑹,李生顺独有的。 丘——⑹,李生顺独有的。 ……(检索结果,只列以上4和以下3个等7个,其他的省略) 登北——⑷,⑹,⑺。 登比——⑹,⑺,⑼。 癸北——⑷,⑹。 其中: “癸北——⑷,⑹,⑺。”表示“癸北”姓分别在文献⑷,⑹,⑺中检索(查)到; “李——⑹,李生顺独有的。” 表示“李”姓只有在文献⑹中检索到,⑹是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所以注明“李生顺独有的”——也就是在10份文献中,只有李生顺认“李”姓是舜裔姓氏。 归纳检索结果,李生顺独有的舜裔姓氏有33个,其中有“丘”;但是,我也认“丘”是舜裔姓氏,算为32个,见表12。 表12 李生顺独有的舜裔姓氏32个 李,张,刘,周,傅,乔,申,柳,冯,查,戚, 苻,卿,逢,鲜,笃,绩,遏,子,□(“禾辱”),恪, 汲,番,驷,弱,慈,滇,有,河,尉迟,子陵, 子种。 有人点评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 “是不是上个世纪50年代放卫星放习惯了?” 我认为:还不能这样看,只是李生顺未论述或说明214个的来由,表12的31个更是孤证,孤证可以存疑。 说到了李生顺独有的的31个姓氏,应顺便讨论其他几个舜裔姓氏。 ● “纥于”和“纥干” 纥于——⑹。 纥干——⑶。 “纥于”和“纥干”,字形相似。如果看成不同的2个姓氏,则“纥于”应是李生顺独有的,“纥干”则是《舜裔春秋》封面“舜帝后裔姓氏” 独有的。只因为我将2者看成是相同的一个姓氏,所以,“纥于(纥干)——⑶,⑹。” “纥于”也就没有出现在表12中。我这样处理对吗? ●“徐虞”和“馀虞” 徐虞——⑹,李生顺独有的。 馀虞——⑺。 “徐虞”和“馀虞”形似音似,我将两者当为同一个姓氏,因此“徐虞”没有出现在表12中。然而,是“徐虞”还是“馀虞”呢? ●“无弋”和“无戈” 无弋——⑺。 无戈——⑸,⑹。 “无弋”和“无戈”字形相似,是相同的一个姓氏还是不同的2个姓氏?如果是同一姓氏,是“无弋” 还是“无戈”? ●“申屠”和“胜屠” 申屠——⑵,⑸。 胜屠——⑹,⑺。 “申”和“胜”音近似,所以“申屠”和“胜屠”有可能是同一个姓氏,是“申屠” 还是胜屠? ●“胡母”和“胡毋” 胡母——⑴,⑶,⑷,⑸(疑似),⑹,⑺,⑼,平远谱。 胡毋——⑵,即是姚恩健独有的。 “胡毋”和“胡母”,形相近音相似,只有姚恩健独有“胡毋”。二者很可能是同一个姓氏。 ●“母丘”和“毋丘” 母丘——⑹,⑺。 毋丘——⑵,⑸。 “母丘”和“毋丘”形相近音相似,二者是相同的1个还是不同的2个姓氏?是“母丘”还是“毋丘”? ●“母”和“毋” 母——⑶,⑹,⑺。 毋——⑵,⑷,⑹。 不同的文献认“母”或“毋”是舜裔姓氏,⑹是唯一既认“母”也认“毋”。 “母”和“毋”形似音同,是不是同一个姓氏?是“母”还是“毋”? ●“廪邱”和“廪印” 廪邱——⑺,⑽。 廪印——⑹,⑻。 ⑽认为“廪邱”是源于田齐的姓氏,⑻也认为“……,廪印氏、五王氏、仇子氏、於陵氏等皆田姓之后”。因此,“廪邱”和“廪印”很可能是同一个姓氏,是“廪邱”还是“廪印”呢? ●“第”和“第一”—“第八” 第——⑶,⑸(疑似),⑹,⑺,⑻。 “第一,第二,第三,……,第八”等8个是舜裔姓氏,⑻宁远九嶷山舜帝陵《舜裔姓氏系统简图》”碑是这样认“第氏的——“第氏:汉初徙诸田至长安,依顺序为氏,有第一至第八氏”——由此可知,如果有第氏,则此姓与“第一~第八” 8个来自田齐的姓氏有密切的关系。 ● “容” 容——⑸(疑似),⑹,⑺。 虽然有3人认 “容”姓是舜裔姓氏,但我赞同姚恩健的观点——“容”不是舜裔姓氏。姚恩健于2001年12月已指出:“姓氏典籍记载源流衍派不尽相同,如容氏,《中国姓氏起源》引《通志 氏族略 以名为姓》载:“舜有八子,皆精明贤慧,号称八恺,其中有仲容,其亦为容姓” 同一著作记“苍”氏,“颛顼有八个精明儿子,世称八恺,其中有苍舒,苍舒后代子孙也以祖字为姓,形成苍姓一支。”“八恺”是谁之子?与《史记》、《辞源》等释义不同。将容氏列为舜后,显然错谬。” 上列所讨论的姓氏问题,在个案中并不显眼,然而,将相关的文献汇集、研读、对比,问题就凸显了;还因为,只有⑴姚振宗、⑵姚恩健、⑽舜文化研究有叙述其所指出的舜裔姓氏来由,其他人只列清单不说依据,所以,提出或略加讨论这些,以便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说到了表12李生顺独有的舜裔姓氏32个后,该怎样认识剩下的96个姓氏[214-32-86=96] 呢?算式中,214是李生顺的总数量,32是李生顺独有的个数,86是李生顺与二姚(姚振宗和姚恩健)重合的个数(二姚已说了这86个的来由或依据)。因为李生顺只列清单不说依据和理由,所以我试图尽力说说96个中一些姓氏的来由,能说多少说多少。 补说李生顺的30余个舜裔姓氏的来由 |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10-17 20:56 编辑 $ L2 T6 `! x5 H6 F5 l " R% j6 j4 X% d* | 十二、其他舜裔姓氏研究文献 我读过或收集的舜裔姓氏研究文献还有: ⑻宁远九嶷山舜帝陵石碑 “菲律宾《舜裔姓氏系统简图》(部分)” (80个),署“乙酉仲夏 菲律濱裔孙姚嘉熙敬献”(附 宁远九嶷山舜帝陵的塑料扇靣《舜裔姓氏系统简图》) ⑼陈泽钜《舜裔十姓源流的探索与考证》(含舜裔姓氏48个) ⑽《大舜后裔源流(73个)》(未明氏,大舜后裔源流,舜文化研究,2012-10-16) Ⅰ 九嶷山舜帝陵舜裔姓氏简图碑(80个)(附 九嶷山舜帝陵塑料扇靣《舜裔姓氏系统简图》) 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墓,左侧墙壁上有《舜裔姓氏系统简图》石碑,梧州沙头姚小平二、三年前拍过相片在姚网报道过。“当时太反光,成个镜一样,效果不好”,看不清且没拍全,不成一个完整的文献。小平老参加今年十月湖南省乙未公祭舜帝大典,又到九嶷山,我请他帮忙再拍。这次虽然不能拍得一张清晰而完整的姓氏简图(见图?),但5、6张局部图拼凑起来,辅以九嶷山舜帝陵塑料扇靣《舜裔姓氏系统简图》(见图?),努力辨认,终于可以读懂作者写了什么和表达了什么,也明白塑料扇靣图是碑文的简化版。 在3个有关舜帝遗迹的地方,九嶷山这个舜裔姓氏碑是最有特色的,一是用类似于世系吊线图来表示姓氏系列源流,一是每个姓氏旁加注来历和缘由,因此,显得源流分明和来路清晰。但是,在这简图中,姓氏之间的连线未标明方向(不是箭头),都弄不清楚是不是流向或流向何方。例如: 图1吊线图前第一行是“舜——虞——姚——陈”(另处还有“田”),由此4个姓作为源头列出了其衍生的一系列姓氏。那么,居首的“舜”是舜帝个人还是舜姓呢?这4个姓是并列关系还是从“舜”依次到“虞”到“姚”到“陈”呢? “田”不与“舜-虞-姚-陈”4个姓在一起,而是处于图6的另一处。“田”姓应处于什么“位置”?而且,由“田”衍生的姓氏,直接的或涉及的有5列,它们之间也有连线相接。由于没有箭头,你能看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九嶷山舜帝陵舜裔姓氏简图碑,末尾署“乙酉仲夏 菲律濱裔孙姚嘉熙敬献”。乙酉年是公元2005,菲侨姚嘉熙是福建晋江钱仓人。家乡人称赞他“一贯以家乡事业为重、以宗亲事业为重。生前不但在九嶷山贡献巨资(两百多万人民币),在晋江舜帝纪念堂也捐献巨款。这姓氏碑,是他捐赠(献)而不是编纂” 迄今尚不知谁是著者(责任者)。简图全称是“菲律宾《舜裔姓氏系统简图》(部分)”,题名之前冠“菲律宾”,不知何意,未免画蛇添足。 既然简图碑的表达形式在于强调姓氏的源和流,却回避或忽略了“姚”姓在舜裔诸姓中的地位,令人不知为什么。“姚”是舜裔诸姓的祖源姓,姚振宗的“姚姓别出他姓七十余”和姚恩健的“姚氏衍生繁姓纂”,明白地直言了这样的观点,不是姚姓人的山西运城舜帝陵“舜裔诸姓”牌匾、陈泽钜《舜裔十姓源流的探索与考证》和“舜文化研究”的《大舜后裔源流》等分明持相同观点——“姚,是舜帝本姓。也就是说,姚是虞帝一系的第一个姓氏” 而最干脆最大度的是晋江舜裔宗亲,赠予晋江钱仓姚氏祠堂“舜裔第一家”匾,见图3。 在读懂了碑图和扇靣图之后,我录出和写出下表1以及上面的话。 表1 九嶷山舜帝陵舜裔姓氏碑(80个) 舜——虞——姚——陈 【田 (尧曰: “田”应居于什么位置?)】 舜—舜氏:后人以号为氏—盧氏:舜以蒲苇造屋,称盧—圭氏:舜:创玉圭—负氏:舜迁负黍—甄氏:舜陶于甄河滨—司徒氏:舜为尧司徒—商氏:舜有子商均—戏氏:舜有子名戏—舀氏:舜之后发明舀勺—潘氏:舜后裔迁居潘—濮阳氏:舜后裔迁居濮阳—直氏:舜后裔名直栖—饶氏:舜支裔以饶为氏—咸氏:舜之后—蒲氏:夏时封舜后裔于蒲。 (15个) 虞—舜子商均之后,以虞为氏—遂氏:虞遂之后以名为氏—吴氏:虞转音吴。 (3个) 姚—舜传大箕伯,以姚为氏—观氏姚氏之后—厘子氏观起之后—铫氏姚氏流变—颧氏观氏流变—邹氏姚姓人封邹侯。 (6个) 陈—妫满封陈子孙以国为氏—鍼氏:陈僖公之后—夏氏:陈宣公子酉字子夏—少西氏:同上—子仲氏:陈宣公之子子仲之后—子宋氏:陈宣公之子楚之后—敬氏:陈敬仲在陈国的后代—满氏:妫满之后以祖先名为氏—招氏:陈姓支裔—来氏:陈姓支族—第氏:汉初徙诸田至长安,依顺序为氏,有第一至第八氏(8个)—车氏:汉田千秋之后。 (19个)。 陈—胡—妫满谥胡公,后人以谥为氏—爰氏:妫满十三世孙妫塗以祖父伯爰字为氏—辕氏:爰氏流变—袁氏:辕氏流变—盎氏:汉爰盎之后。 (5个) 由“田”衍生的姓氏,直接的或涉及的有5列: ㈠田—陈敬仲(完)奔齐改姓田—靖氏:单靖公之后,田姓族—法氏:齐襄王田法章之后—穰氏:齐穰苜之后—陆氏:齐宣王少子封陆乡,后人以邑为氏。 (5个) 田氏———敬氏;陆氏———赐氏(尧曰:加粗字姓氏表示此姓氏是节点,有另一方向的连接;在㈠中田氏和陆氏分别有另一方向的连接,例如“田氏———敬氏”,表示连线两端的姓氏相互连接。下文的照此类推) ㈡陈—妫满封陈子孙以国为氏—鍼氏:陈僖公之后—夏氏:陈宣公子酉字子夏—少西氏:同上—子仲氏:陈宣公之子子仲之后—子宋氏:陈宣公之子楚之后—敬氏:陈敬仲在陈国的后代—满氏:妫满之后以祖先名为氏—招氏:陈姓支裔—来氏:陈姓支族—第氏:汉初徙诸田至长安,依顺序为氏,有第一至第八氏(8个)—车氏:汉田千秋之后。 (尧曰:㈡是重复行,为作连接用,不计个数) 敬氏———田氏;来氏———仪氏;车氏———赐氏 ㈢庆氏:田桓权之后—尝氏:田齐孟尝君之后—威氏:齐威王之后—孙氏:齐大夫孙占之后—王氏:齐王建之后—赐氏:齐大夫简子赐之后 (6个) 赐氏———车氏 ㈣宗氏:陈宣公六世孙宗来之后—原氏:陈大夫原仲之后—偃师氏:陈悼公太子偃师之后—司城氏:陈哀公之子邾胜后—恩氏:陈大夫成仲不恩之后—斗门氏:陈斗夫之后——颛孙氏:陈公子颛孙仕鲁之后—孙氏:陈大夫孔宁之后—仪氏:陈姓支族。 (9个) 仪氏———来氏 ㈤ 又12个姓氏: 子石氏、子占氏、 子舆氏、子沮氏、 子献氏、子枋氏、 子芝氏、子禽氏、 廪印氏、五王氏、 仇子氏、於陵氏、 等(12个)皆田姓之后。 九嶷山舜帝陵舜裔姓氏碑图隐式表示舜裔姓氏80个,而表1则予以明确显示。还可以将表1变为更简化又保留原有的排序特色的表2。 表2 九嶷山姓氏碑舜裔姓氏80个 舜——虞——姚——陈 【田 (尧曰: “田”应居于什么位置?)】 【陈—胡 (尧曰:凭什么如此排列?碑文说:“妫满谥胡公,后人以谥为氏” 合理吗?)】 舜—盧氏—圭氏—负氏—甄氏—司徒氏—商氏—戏氏—舀氏—潘氏—濮阳氏—直氏—饶氏—咸氏—蒲氏 (15个) 虞—遂氏—吴氏 (3个) 姚—观氏—厘子氏—铫氏—颧氏—邹氏 (6个) 陈—鍼氏—夏氏—少西氏—子仲氏—子宋氏—敬氏—满氏—招氏—来氏—第一氏~第八氏(8个)—车氏 (19个) 陈—胡—爰氏—辕氏—袁氏—盎氏 (5个) 【由田姓衍生的姓氏】: 田—靖氏—法氏—穰氏—陆氏 (5个) 庆氏—尝氏—威氏—孙氏—王氏—赐氏 (6个) 宗氏—原氏—偃师氏—司城氏—恩氏—斗门氏—颛孙氏—孙氏—仪氏 (9个) 【陈—鍼氏—夏氏—少西氏—子仲氏—子宋氏—敬氏—满氏—招氏—来氏—第一氏~第八氏(8个)—车氏 (尧曰: 此行是重复行,行中的敬氏与田相连接,车氏与赐氏相连接)】 【又12个姓氏】:子石氏、子占氏、子舆氏、子沮氏、子献氏、子枋氏、子芝氏、子禽氏、廪印氏、五王氏、仇子氏、於陵氏等皆田姓之后。 (12个) 本节已以 “我终于读懂了九嶷山《舜裔姓氏系统简图》(80个)碑” 为标题在姚网“潮阳及广东姚氏”专栏发表。 " l5 |1 a' | U+ z' d3 V |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10-2 17:44 编辑 ! W; T& t1 w, H9 C$ @ ) ^6 J6 j: G& d$ j8 |1 S 九、李生顺“舜裔姓氏214个” 随着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的成立和在中国大陆开展活动,随着中国大陆对 图4 李生顺书页(P222)“舜帝后裔姓氏214个”(暂时传不上) 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虞舜道德文化研究进行,随着重视虞舜遗迹和旅游资源应用与争夺,“舜裔姓氏”研究似乎也热起来。最近看到李生顺在《有虞舜帝》第四章“舜文化源远流长”列出的“舜帝后裔姓氏214个”,见图4。 李生顺书第四章“舜文化源远流长”(P222)列出舜裔姓氏“虞、姚、李、王、张,刘、陈、赵、周、吴、……、母仰、登北、登比、癸比”共214个。作者没有说明是怎样得到这214个姓氏的,也没有说明以什么原则来排列这些姓氏。表6是依照图4制成的,毎行10个。表中□(“禾辱”)表示搜狗字库未有此字,用“禾辱”代之。 、 表6 李生顺“舜帝后裔姓氏214个” 虞、姚、李、王、张,刘、陈、赵、周、吴, 孙、胡、高、冯、袁,傅、薛、潘、夏、田, 孔、陆、孙、车、乔,文、陶、申、柳、齐, 莫、甄、卫、查、蒲,饶、戚、丘、古、苟, 来、苻、商、宗、妫,满、皮、母、原、束, 占、濮、卿、敬、种,靖、逢、鲜、招、咸, 储、庆、毋、衡、恩,仪、法、容、遂、舜, 幕、宵、娥、鍼、舀,梧、圭、直、负、颛, 迷、研、尝、观、戏,胜、息、厘、庐、雚, 铫、募、暮、象、因,茵,箴、与、笃、占, 沮、假、归、第、威,赐、绩、盎、庹、甿, 遏、姥、姆、禽、芒,坊、央、子、辱、□(“禾辱”), 恪、辕、溒、榬、援,汲、番、驷、弱、光, 慈、滇、有、河、尉,迟、司徒、司马、司城、斗门, 公良、偃师、濮阳、胜屠、上虞,西虞、徐虞、于陵、颛孙、原仲, 余姚、因孙、鍼尹、箴尹、鍼巫,占尹、罗陈、陆范、田球、田章, 孙阳、廪印、讎子、威王、沈陈,陆费、有箕、鲜于、信都、胜徒, 须遂、合博、杆臼、司甄、纥于,慈父、无戈、子枋、子沮、子芸, 子穆、子禽,子尚、子石、子宋,子陵、子夏、子献、子种、子占, 子舆、子鞅,子枋、少西、陈佳,陈方、五王、五父、第一、第三, 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子寤、胡母、胡非、胡掖、母丘, 母仰、登北、登比、癸比(等)。 (下面这一段应修改。见后文) 尧曰: 表6倒数第6行,应是“无戈”还是“无弋”? 表6倒数第9行,应是“胜屠”还是“申屠”? 姚振宗不计入“原、鍼、闘門(斗门)、恩、公良、赐、於陵(于陵)” 7个为舜裔姓氏(见前文“二、姚振宗‘姚姓别出他姓七十余说”’),李生顺全认了(表6中的红色加粗字)。 姚恩健认为认“容”为舜裔姓氏是错误的(见前文“六、濮阳舜帝宫‘舜裔姓氏录碑’”),李生顺认了“容”(见表6第七行“容”)。 我们可以注意到图4和表6含“李、张、刘、陈、赵、周”等,这些是舜裔姓氏吗?而在图4下方,可见“舜帝辅臣皋陶的后裔主要姓氏”有“李、阮、利、 …、皖、繇等” ,那么“李”既是舜裔姓氏又是皋陶裔姓氏吗? 李生顺“舜帝后裔姓氏214个” ,是迄今所见舜裔姓氏研究(或文献)含姓氏个数最多的文献,比“姚振宗+姚恩健说”的舜裔姓氏97(或104)个、《舜裔春秋》“舜帝后裔姓氏”110个多得多。然而,这份清单从表面也有不少可商榷之处。因为作者不像姚振宗或姚恩健那样有据有理地道明来历,我们只见清单未见依据,便难以识别和判断。 这个“最多”文献应录之备存。 (本节末应修改为:) 尧曰: 表6倒数第6行,应是“无戈”还是“无弋”? 表6倒数第9行,应是“胜屠”还是“申屠”? 姚振宗不计入“原、鍼、闘門(斗门)、恩、公良、赐、於陵(于陵)” 7个为舜裔姓氏(见前文“二、姚振宗‘姚姓别出他姓七十余说”’),李生顺全认了(表6中的红色加粗字)。 姚恩健认为认“容”为舜裔姓氏是错误的(见前文“六、濮阳舜帝宫‘舜裔姓氏录碑’”),李生顺认了“容”(见表6第七行“容”)。 我们可以注意到舜裔姓氏含“李、张、刘、陈、赵、周”等(见图4和表6),而在同一书页(图4)下方,又可见“舜帝辅臣皋陶的后裔主要姓氏”有“李、阮、利、 …、皖、繇等” ,那么,“李”既是舜裔姓氏又是皋陶裔姓氏,怎样解释?“李、张、刘、陈、赵、周”等是舜裔姓氏吗?一读此书页(图4),令人顿生疑窦重重。 李生顺“舜帝后裔姓氏214个”,是迄今所见舜裔姓氏研究(或文献)含姓氏个数最多的文献,比“姚振宗+姚恩健说”的舜裔姓氏97(或104)个、《舜裔春秋》“舜帝后裔姓氏”110个多得多。然而,这份清单从表面看已有不少可商榷之处。因为作者不像姚振宗或姚恩健那样有据有理地道明姓氏来历,我们只好怀揣着疑虑和困惑,但这个“最多”文献应录之备存。& w. g4 x+ P+ m3 T - ?" I# R8 a; D, E/ ^4 O* j 1 I- T5 d$ f+ d6 Q! ^. V9 d 8 |- M$ v. c1 ?; D (10)' p/ h) O( ?# S5 r |/ ? |
(1#)这篇文章——《“舜裔姓氏”研究》2015-08-08开始编撰和发表,陆陆续续发表,直到今天(2015-12-12)才全文发完,文章长,时间跨度也长。这里面难免有考虑不周的、重复啰嗦的、衔接不妥的和其他错误和不妥的。请批评指正,请谅解。' w, ~/ A6 v; U" g4 X 在编撰和完成全文之前,将此文的几部分内容另帖发表:主要的是: (十四、)分析李生顺“舜帝后裔姓氏214个” (十五、)补说李生顺的30余个舜裔姓氏的来由$ i1 O3 d- q9 r7 B0 y5 ^9 @/ X (十六、)我也来说说舜裔姓氏 还有其他。5 Z! x9 _4 e; X$ [$ @7 p$ ` 请注意和关注。 |
pszyyao 发表于 2015-10-7 12:11% w o/ I( q) I) ], k% @5 ?5 C (接61#) 十六、我也来说说舜裔姓氏(见同标题的另一帖) |
pszyyao 发表于 2015-10-7 12:09* g0 C) t5 g2 ^6 p 钟尧老;我认为“简图全称是“菲律宾《舜裔姓氏系统简图》(部分)”,题名之前冠“菲律宾”,不知何意,未免画蛇添足。”中,“菲律宾《舜裔姓氏系统简图》(部分)”应该理解为“舜裔姓氏系统简图”而不应理解为“在菲律宾舜裔姓氏系统”的简图。有可能是在菲律宾舜裔提供的资料,因为有些族人迁徙时会带着家谱出走居住在相对稳定的环境,得以保存了下来。对于当地政府 在《舜裔姓氏简图》石碑前面留下“菲律宾”三个字,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冠上“菲律宾”三个字实属画蛇添足之举,况且还有扯大旗媚外之嫌。8 d$ O n6 \3 Z+ ]2 O9 ]' N |
姚寒松 发表于 2015-10-2 12:36 已发表:$ D+ o- f5 x+ k) L; N5 f+ H 十二、其他舜裔姓氏研究文献 Ⅰ 九嶷山舜帝陵舜裔姓氏简图碑(80个)(附 九嶷山舜帝陵塑料扇靣《舜裔姓氏系统简图》)——在58*! M/ U* C1 y/ [Ⅱ 陈泽钜《舜裔十姓源流的探索与考证》(含舜裔姓氏48个)——在59* Ⅲ 舜文化研究《大舜后裔源流》(舜裔姓氏73个))——在59* |
商丘陈氏 发表于 2015-10-2 13:33 “十二、其他舜裔姓氏研究文献”已发表在57#,58#. |
pszyyao 发表于 2015-10-7 15:20 好的.谢谢你! |
姚小平 发表于 2015-10-7 12:24 11月开全国平远姚会议,具体日子要问大连姚江南或贵港保福村姚远辉。 |
pszyyao 发表于 2015-10-7 12:16 贺州有一宗亲(属平远姚)托我问什么时候开全国平远姚会议? |
姚小平 发表于 2015-10-2 08:08 谢谢你提供了1个舜裔姓氏依据——邱(或丘)。, u( W) x( U$ ]7 E 3 u+ C' G" e# S. t& T% G “十、未明氏“舜帝姚重华后裔姓氏183个”——已发表,在56#和57#。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