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唐末僧贯休及其《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诗

查看数: 967 | 评论数: 8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5-8-20 06:33

正文摘要:

                                      僧贯休及其《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 ...

回复

武康姚 发表于 2015-8-21 20:25:43
谢谢钟尧老!非常感谢
pszyyao 发表于 2015-8-21 15:31:59
武康姚 发表于 2015-8-21 13:02
谢谢钟尧老!你那里有“江西新干县南溪姚新华(应是新干县金川镇十里姚家村)发给他的那张源流总图”的图片 ...

     在姚网有,只有1页,太简单。我查一下。
武康姚 发表于 2015-8-21 13:02:58
谢谢钟尧老!你那里有“江西新干县南溪姚新华(应是新干县金川镇十里姚家村)发给他的那张源流总图”的图片资料吗?我想看看,研究下。
pszyyao 发表于 2015-8-21 07:21:06
武康姚 发表于 2015-8-21 01:26
还有一种可能:景王府就在江陵,姚洎就是景王的幕僚。

      我曾编写和发表了《历代姚姓宰相(初稿)》一文,已找到“五代梁 中书门下平章事姚洎”,列于下。


五代梁 中书门下平章事姚洎

姚洎(生卒年不详),五代时人。唐时曾佐江陵幕,后为拾遗,贯休有诗送其入京⑵。昭宗天复间为翰林学士,与韩偓为友。宦官欲以其为相,以疾辞,贬景王府咨议。后梁太祖受禅,仍为学士。开平二年(公元908)为兵部侍郎,充卤簿使。末帝乾化元年,以兵部尚书知贡举。改御史大夫,封吴兴郡侯。三年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见张撝之等主编《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pszyyao评注:

⑴湖北姚治洲(电话13617296824)认为姚洎与其族有渊源,因为江西新干县南溪姚新华(应是新干县金川镇十里姚家村)发给他的那张源流总图,从东汉至五代,姚洎与姚彦章在历山老谱源流图中紧靠着,洎公在上彦章公在下。

⑵[唐]贯休《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诗:

捧诏动征轮,分飞楚水滨。由来真庙器,多作伏蒲人。

舍鲁知非愿,朝天不话贫。沙头千骑送,岛上一蝉新。

莫使身侵贵,无矜贵逼身。玉阶凝正色,兰苑涨芳尘。

銮辂方离华,车书渐似秦。流年飘倏忽,书礼莫因循。

凉两鸣红叶,非烟闭紫宸。凭将西社意,一说向荀陈。

又据安徽铜陵姚维侃介绍,《摭言》中有姚洎的一段记载:

唐裴廷裕字庸余,乾宁中,在内庭,文书敏捷,号为“下水船”。梁太祖受禅,姚洎为学士,尝从容。上问及廷裕行止,洎对曰:“顷岁左迁,今闻旅寄衡永。”上曰:“颇闻其人才思甚捷。”洎对曰:“向在翰林,号为‘下水船’。”太祖应声谓洎曰:“卿便是‘上水船’也。”洎微笑,深有惭色。议者以洎为“急滩头上水船”也。

pszyyao曰:

寺右村和杨箕村凤仪堂姚氏族谱,记载有家居楹联:

   簪笏唐梁国
         文章宋雪坡

唐梁国是指大唐相姚崇,被玄宗晋封为梁国公。雪坡指宋状元姚勉(号雪坡),写得好文章,宝佑元年以词赋拔笫,廷对万言策第一。著有《雪坡文集》行世。这对联当然是炫耀和鼓励子孙像梁国公一样当大官当好官,如雪坡公般有好学问好文章。如果撰联者知道他还有三位直系先祖是宰相(姚璹、姚彦章、姚洎),又会撰出什么对联来称颂呢?寺右村和杨箕村凤仪堂姚氏与潭村潜德堂姚氏同是唐姚思廉之后也。


pszyyao 发表于 2015-8-21 07:14:05
武康姚 发表于 2015-8-21 01:21
钟尧老:好!
            我通过百度搜索,初略收集了一些关于姚洎的一些资料如下:
        唐昭宗李晔
...

      谢谢你提供这么多资料。
武康姚 发表于 2015-8-21 01:26:03
还有一种可能:景王府就在江陵,姚洎就是景王的幕僚。
武康姚 发表于 2015-8-21 01:21:52
钟尧老:好!
            我通过百度搜索,初略收集了一些关于姚洎的一些资料如下:
        唐昭宗李晔
在位时间:公元888年-904年在位
昭宗初(约公元888年左右)幸凤翔,命卢光启、韦贻范、苏检等作相;及还京,胤皆贬斥之。又贬陆扆为沂王傅,王溥太子宾客,学士薛贻矩夔州司户,韩亻屋濮州司户,姚洎景王府咨议。应从幸群官,贬逐者三十余人。唯用裴贽为相,以其孤立易制也。内官既尽屠戮,诸使悉罢,天子宣传诏命,惟令宫人宠颜等宣事。而欺君蠹国,所不忍闻。胤所悦者阘茸下辈,所恶者正人君子。人人悚惧,朝不保夕。
三年春正月癸卯朔(公元890年),车驾在凤翔。甲辰,天子遣中使到全忠军,茂贞亦令军将郭启奇来达上欲还京之旨。丙午,青州牙将刘寻阝陷全忠之兖州,又令牙将张厚入奏,是日,亦窃发于华州,杀州将娄敬思。上又令户部侍郎韩偓、赵国夫人宠颜宣谕于全忠军。辛亥,全忠令判官李振入奏,上令翰林学士姚洎传宣,令全忠唤崔胤令率文武百僚来迎驾。

三年正月丙午,平卢军节度使王师范取兖州。戊申,杀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韩全诲张彦弘、内枢密使袁易简周敬容。辛亥,翰林学士姚洎为汴、岐和协使

新旧唐书记载:
唐纪七十九 唐昭宗天复二年(壬戌,公元902年)
[13]五月,庚戌,温州刺史朱褒卒,兄敖自称刺史。
  [13]五月庚戌(初五),温州刺史朱褒去世,他的哥哥朱敖自称刺史。
  [14]凤翔人闻朱全忠且来,皆惧;癸丑,城外居民皆迁入城。己未,全忠将精兵五万发河中,至东渭横桥,遇霖雨,留旬日。
  [14]凤翔人听说朱全忠将来,都害怕;癸丑(初八),城外居民都迁入城中。己未(十四日),朱全忠率领五万精锐军队从河中出发,到东渭横桥,遇到连日阴雨,留住十天。
  [15]庚午,工部侍郎、平章事韦贻范遭母丧、宦官荐翰林学士姚洎为相。洎谋于韩,曰:“若图永久之利,则莫若未就为善;傥出上意,固无不可。且汴军旦夕合围,孤城难保,家族在东,可不虑乎!”洎乃移疾,上亦自不许。
  [15]庚午(二十五日),工部侍郎、平章事韦贻范的母亲死了,宦官荐翰林学士翰洎为宰相。姚洎与韩商量,韩说:“如果考虑永久的利益,那么不如推辞不去就职为好;倘若是出于皇上的意思,本来没有不可以的。况且汴州军队早晚就要合围,孤城难于保卫,家族在东面,可以不考虑吗!”姚洎于是移交称病,昭宗还是不允。  [16]镇海、镇东节度使彭城王钱进爵越王。
  [16]镇海、镇东节度使彭城王钱进爵越王。
  [17]六月,丙子,以中书舍人苏检为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时韦贻范在草土,荐检及姚洎于李茂贞。上既不用洎,茂贞及宦官恐上自用人,协力荐检,遂用之。
[17]六月丙子(初二),朝廷任命中书舍人苏检为工部侍郎、同平章事。当时韦贻范居家守丧,向李茂贞推荐苏检和姚洎。昭宗既然不能用姚洎,李茂贞及宦官担心昭宗自己用人,协力荐举苏检,于是用了他。

《新唐书·韩偓传》中载: 宰相韦贻范母丧,诏还位,偓当草制,上言:“贻范处丧为数月,遽使视事,伤孝子心。今中书事 ,一相可办。陛下诚惜贻范才,俟其变縗可也,何必使出峨冠庙堂,入泣血柩侧,毁瘠则废务,勤恪 则忘哀,此非人情可处也。”学士使马从皓逼偓求草,偓曰:“腕可断,麻不可草!”从皓曰:“君 求死邪?”偓曰:“吾职内署,可默默乎?”明日,百官至,而麻不出,官侍合噪。茂贞入见帝曰 :“命宰相而学士不草麻,非反耶?”弗色然出。姚洎闻曰:“使我当直,亦继以死,”既而帝畏茂 贞,率诏贻范还相,洎代草麻。 韦贻范居丧未满而要返还相位,其实是李茂贞之流的主意,他们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昭宗,韩偓看出了 他们的阴谋,坚决与他们作斗争,拒绝草诏。李茂贞等不得已,只好找姚洎“草麻”。从这段史料 ,我们能看出昭宗对于这些权贵的恐惧之情和无奈之举,同时也可以看出百官中没有多少能够向韩偓 那样坚贞不屈。姚洎听说此事,也说“使我当直,亦继以死”,可是最后还是不能不向权贵低头,还是草拟了诏书。

旧唐书
   哀帝(公元904年9月27日-公元907年5月12日在位)
   八月丁亥朔。戊子,制中书舍人姚洎可尚书户部侍郎,充元帅府判官,从全忠奏也。

吴越备史

【宋】范坰、林禹撰

卷二○武肃王下(钱镠,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封其为越王。公元904年,改封吴王。及朱温建梁,始封钱镠为吴越王。)

   (丁卯)四年(公元905年)
辛酉,王自姑苏复如东府。辛巳,复巡明州,因城定海镇,命子元■〈王术〉为明州制置使。信州危仔昌为其下应淮人而叛,遂奔于我,王以为淮南节度副使。六月壬寅,王发明州。敕遣刑部尚书姚洎、礼部员外郎罗衮授王吴越王册礼。戊申,至自东府。

《旧五代史》●志

梁开平元年七月(公元907年),敕:「近年举人,当秋荐之时,不亲试者号为'拔解',今后宜止绝。」四月,兵部尚书、权知贡举姚洎奏:「近代设文科、选胄子,所以纲维名教,崇树邦本也。今在朝公卿亲属、将相子孙,有文行可取者,请许所在州府荐送,以广疏材之路。」从之。《文献通考》:唐时知贡举皆用礼部侍郎,梁开平中,始命兵部侍郎杨涉权知贡举。

    从以上,基本可以看出姚洎的为官经历:
           江陵府幕僚官、官衔拾遗。也就是贯休作《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诗》的时间。应该是公元888年前。从贯休(823~912年)生卒时间看,当时贯休已经65岁了,姚洎也有可能是贯休的俗家弟子。   
    昭宗初(约公元888年左右) 姚洎景王府咨议。 景王李祕 天祐二年(905年)二月初九被弑于九曲池。   
    昭宗三年(公元890年),翰林学士,汴、岐和协使
    昭宗天复二年(壬戌,公元902年)荐翰林学士姚洎为相
    哀帝(公元904年9月27日-公元907年5月12日在位)
    八月丁亥朔。戊子,制中书舍人姚洎可尚书户部侍郎,充元帅府判官,从全忠奏也。
    武肃王四年(公元905年)刑部尚书
    梁太祖受禅(907年),姚洎为学士、兵部尚书、权知贡举
    以上因为仓促,可能有出入。

    关于贯休做的《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诗》和《续姚梁国姚崇座右铭》
    《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诗》种有一句“由来真庙器”,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指家传渊源,与姚崇公有关。
     古代像“座右铭”此类诗文,是不会随便写的,更何况是前朝宰相姚崇公呢!关键就是姚洎的身份和家族渊源。
     因为手上没有更多的资料,没法确定。
     我近期会向南大张教授请教这个问题,他是专门研究隋唐历史的。希望有一个满意的结果。
     另外,  贯休是婺州兰溪人,而兰溪有我姚氏宗祠,两人或为同乡。我会关注并留心此事。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12 06: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