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明德 先秦专家祭圣灵 舜德巍巍天下扬,众心穆穆祭圣灵。9月6日,农历八月初三,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130余名先秦史学专家和山西运城社会各界代表3000余人齐聚鸣条岗舜帝陵,共同举行山西运城乙酉年公祭虞舜圣帝金秋大典。通过庄严隆重的祭拜仪式,表达对虞舜圣帝这位中华道德文明始祖的景仰和追思之情。据了解,由国家级的学术团体主持公祭大典在我国还是首次。 这一天,舜帝陵庙景区格外庄严肃穆,古柏广场前的祭祀台上铺着大红地毯,祭祀台中央插着一面大祭旗,两旁悬挂着两幅巨幅楹联,整个场面典雅庄重。 上午9时15分,随着主持人——中国先秦史学会秘书长宫长为宣布祭奠仪式开始,顿时锣鼓喧天,礼炮齐鸣,表达出华夏儿女崇敬舜帝的共同心声。 4 J \5 D( Q0 U: ~4 j 鸣炮过后,在凝重的乐曲声中,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李学勤偕学会全体副会长、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晓瑜偕省社科院先秦史学专家以及鸣条舜帝陵所在地社会各界依次向舜帝陵敬献花篮并行鞠躬礼。 ! {# g& Q2 K, |1 t `; s' M1 N2 x 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李学勤满怀崇敬之情恭读由他撰写的祭文,字字珠玑,声声引人,全场人无不屏息侧耳恭立敬听。全体在场人员怀着虔诚之心向舜帝陵行三鞠躬大礼。 ' H5 S# p# V6 m: Y 整个公祭大典在浑厚优美的《南风歌》乐舞声中落幕。
鸣条舜帝陵
呜条舜帝陵前四千年古柏印证陵庙久远历史 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李学勤在恭读祭文 |
陕西省宝鸡市社科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霍彦儒:从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看,其一,晋南地区在旧石器时代有西侯度文化、匼河文化、丁村文化;新石器时代有东下冯文化、陶寺文化等。深厚的史前文化,使晋南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二,尧舜禹时期是中国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亦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和形成时期。晋南地区是尧舜禹三大圣君的重要活动之地,在此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建都立国,因此,这里亦是中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三,地处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汇的晋西南地区,从早期直立人起就有人类开始活动,直到夏、商、周时期,这里一直是多氏族、多部落的交汇之地,炎、黄及其后裔曾在此迁住,留有丰富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因此,这里亦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目前,学术界将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地锁定在晋南是有一定根据和道理的。 ) o/ t: L# b( U3 @* l7 v" T 山西省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晓国: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尧舜禹的传说流布,但相比之下,晋西南的尧舜禹传说却有着自己独特而突出的传播特点:一是世代祭祀,源远流长。与晋西南有关的尧舜禹传说不但见于早期文献如《左传》、《孟子》、《墨子》、《竹书纪年》、《史记》等,而且到南北朝时,尧舜禹的立庙祭祀在晋西南已经有了明确记载。平阳、蒲坂、安邑的这种祭祀至公元6世纪隋文帝时更被列入国家祭祀制度。二是地域相连且相对广阔。晋西南的尧舜禹传说地域基本包括了现在的山西省西南部临汾、运城两市。与国内其他有尧舜禹传说的地域相比,其地理特征一是面积相对广阔,二是地域相连,呈连片分布状。三是同时期传说人物分布在一地高度集中。同时期传说人物如尧、舜、禹、契、后稷、伯益、皋陶等高度集中分布于一地,这在国内其他地方闻所未闻,但在晋西南都是历史事实。四是深入民间,皆成民俗。与国内其他地域相比,尧舜禹传说在晋西南的表现形态早已不限于简单的神话传说流传,而大多皆升华成为民俗活动的世代传承。 经过广泛深入的研讨、论证,大多数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无论从文献典籍、历史遗迹,还是民间传说来看,晋南都是中国上古时期历史舞台的核心;黄河流域特别是晋南应该是舜的主要活动区域,舜帝卒葬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鸣条岗上的舜帝陵符合当时社会条件,比较具有说服力;大量的文献记载、历史遗址、民俗传说,印证了运城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虞舜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溯根祖 鸣条圣地有平台 ! C% D& ~* m; d% z% c) G) Q鸣条岗舜帝陵庙所在地运城市盐湖区古属河东,上古时期称为“冀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非常深厚,华夏十大根祖文化均发源和肇始于此。《孟子·离娄下》载:“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其地均在运城境内。另据传说与考证,舜当年所“耕”之历山,所“渔”之雷泽,所“陶”之河滨,以及与舜有关的“妫、汭”二水,舜井、舜塬、薰风楼,特别是他的休养和卒葬之地舜帝陵,都在今运城市所辖范围内。被史学界确认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以及禹王城也均在运城方圆不足百公里之内。正是以舜帝陵庙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虞舜文化圈和运城市境内密集的上古遗址遗迹引起了中国先秦史学会的高度关注。2004年4月和5月,中国先秦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孟世凯先生带领先秦史专家、学者一行不辞劳苦,先后两次莅临运城实地考察。不仅考察了鸣条岗、舜帝陵庙、舜帝建都的永济古蒲坂、夏县禹王城遗址,而且还考察了唐蒲津渡遗址,芮城坡头村古墓葬及与运城相邻的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博物馆等。 考察中,专家们尤其对坐落在运城市区北10公里处的鸣条岗舜帝陵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传这里是虞舜的卒葬之地。据古县志和陵庙内的碑刻记载,舜帝陵冢始于禹时,庙宇则始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其间,历经兵燹地震,多次重修,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Z8 \$ l; E1 H3 m0 ^ 舜帝陵庙坐北面南,是一座帝王宫殿式建筑。分为外城、陵园和皇城三部分。其共有三大特点:一是年代久远,陵冢及皇城始建于禹时,庙建于唐开元26年,其外城神道上的两组“活柏抱死柏”躯干苍劲、枝桠峥嵘,盘根错节,造型奇特,据初步考证,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可以印证陵庙的久远历史。二是布局独特,即陵、宫一体,而且陵在前,宫在后,与通常的陵、宫分离或宫前陵后的布局截然相反。三是规模宏大,相对于全国其它地区的舜帝陵庙,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局部建筑,其规模和完整性均首屈一指。 舜帝陵庙的核心部分为陵冢及皇城。陵冢南北长12米,东西宽13米,高3米,四周砖砌花墙,冢上槐柏苍翠,陵前嵌元代“帝舜陵”和明代“有虞帝舜陵”两块碑刻。陵园之后为皇城,又名“离乐城”、“离宫”,传说是禹为舜晚年营建的牧宫,取离位享乐之意。城墙高大雄伟,一正两小门额上分别为砖雕“来南薰”、“阜财”、“解愠”7个大字。皇城内以廊房、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寝宫为中轴,东西两侧配以钟楼和鼓楼。正殿建于高台之上,内塑有舜帝像,陵庙内除正殿为元代所建外,大部分为明清建筑风格。整座庙宇中轴对称,布局严整,古柏森森生成,碑碣漫漶剥蚀,呈现出一派古代帝王陵寝的威严气势。 9 A0 j# c9 q7 u1 S" Y, R/ W9 a 2002年10月至今,在山西省和运城市领导的支持下,盐湖区委书记、区长于波带领区委、区政府,大力弘扬虞舜道德文化,发挥人文资源优势,对舜帝陵庙进行了大规模修复开发。将原陵庙扩展到1700余亩,增设了景区,今日的舜帝陵庙已成集元明清殿堂建筑风格与休闲娱乐、园林景点为一体的大型景区,跻身山西省20大旅游景区之列,并以其承载的深厚根祖文化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华人前来寻根祭祖,观光旅游。 经过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运城一带的文物资源,一是多,内容丰富,文化积淀非常厚重;二是大,即历史研究价值大;三是早,即年代古老;四是广,即分布区域广,形成了一个上古文化广泛的网络。在上古时期,没有比今晋南更重要的地方了。说尧、舜、禹皆活动于今晋南一带,应该是理直气壮的。 专家们认为:古书上说,尧都平阳,比尧在河北和鲁西南的说法更有理。夏人活动中心为晋南和豫北,夏都安邑是动摇不了的。舜的活动地区有不同说法,但司马迁说舜是冀州人,还有人说“舜居蒲坂”。因此,把舜的活动地区和死后的卒葬地列在今晋南这一范围内,至少在学术上是有依据的。 考察的结果,中国先秦史学会经反复研究后作出决定:以鸣条岗舜帝陵庙为平台建立“中国先秦史学会尧舜禹研究基地”。2004年9月27日,挂牌仪式在舜帝陵庙隆重举行,该研究基地的建立,对于深入挖掘和研究虞舜文化,对于探源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传承道德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三个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求真知 史学名家抒灼见 5 F% Q4 V/ s( B6 p1 r% u/ A为期三天的全国虞舜文化研讨会期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0多所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130多位专家学者集聚一堂,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分别从考古学、训诂学、地名学、地理学、民俗学等不同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对尧舜时期的社会性质及禅让制度、虞舜的主要活动地域、虞舜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开发利用价值等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与会专家学者或高屋建瓴,字字珠玑;或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或旁征博引,纵横古今;或独辟蹊径,发人深思。他们各抒己见,精彩纷呈;畅所欲言,灼见煌煌。浓厚的学术研讨氛围中,透射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令人耳目一新。 6 d& \5 G" J* p s9 g2 {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李学勤:运城是华夏文明发祥的核心地区,这里历史悠久,历史遗迹、文化遗存俯拾皆是,大有文章可做。我曾见到闻喜出土的一套编钟上和陕西韩城出土的一个鼎上刻的文字,都谈到了盐池。这些都说明了中条山下的盐池周围经济繁荣的程度,中条山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是和虞舜文化有关联。虞舜的《南风歌》唱的是中条山的风,中条山的风带来了盐池的丰收,这些都和盐池相关。 在先秦文化研究中,运城是一个重要的地方。1926年,夏县西阴村出土了半个蚕茧化石,证明了黄帝的妻子嫘祖养蚕的史实,当时在国际上引起不小的轰动。殷墟的发掘是在1928年,比夏县晚两年,所以说运城是研究先秦文化比较重要的地方之一。最新发掘的襄汾陶寺遗址,年代与尧舜时期相当。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已成定论,它们都在运城附近。《孟子》所谓“(舜)卒于鸣条”,鸣条就在这里。所以说运城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区域。 5 q. e3 m9 k8 v" r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青海师大原校长、张广志教授:虞舜文化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舜多年倡导的德治、孝道等对于家庭稳定、国家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对于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均有重要意义。我们现在所说的“以德治国”,就是对虞舜文化的弘扬。 " d4 d0 ~( I4 a! L8 ~6 a+ B' n+ m$ J 在周以前,各个王朝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主要在以围绕黄河拐弯的地方形成的豫西、河东和关中三大区域。可以说运城是先秦史中不少朝代的文化、经济、政治活动中心,占有重要位置。关于虞舜葬地之争,本着科学的态度,我倾向于“鸣条”说。因为九嶷山之说出自《史记》,舜南巡狩时,卒于湖南,葬于九嶷山。但今天看来,舜不可能在100多岁高龄时南巡,交通和身体各种条件都不允许。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理事长、东北师大原副校长、詹子庆教授:关于尧舜活动地区,文献记载多有歧义。主流意见认为尧都平阳,即今山西临汾。舜都蒲坂,即今山西永济附近。晋南至今仍保留“尧庙”、“舜帝庙”、“禹王城”、“安邑”等古地名,与尧舜有关的地名就有十余处之多。我们有理由相信晋南是尧舜活动的主要地区。这一带最引学界注目的考古发现就是襄汾陶寺遗址,其早期约为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400年,大致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相当。 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善群:关于虞舜的出生地、青少年活动场所及执政后的统治中心,有河东、东夷和余姚(或上虞)三说。余姚说不近情理,信者甚少;东夷说亦矛盾重重,无法进行合理的解释。唯有河东说证据充分,信从的学者众多,最具有说服力,从考古发掘方面来看,位于今山西襄汾县东北的陶寺遗址,其年代、分布地域、生产力发展水平、阶级分化状况,都与尧舜时代基本吻合,是虞舜执政时期统治中心地区社会情况的实物证明。 6 H1 F# W4 Q1 d9 @& C3 E& G8 F/ W, L 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荣曾:虞舜兴起于何处?自古以来就说法不一。主要有冀州、兖州二说,另外有会稽、汉中、零陵等说。兖州说以《帝王世纪》为代表,其地在今山东定陶,但从汉代到北朝的《水经注》等,以及后来唐的《史记》注,宋人的《路史》等,都以为舜都于冀州,即今之晋南。他们认为兖州说不可靠,论据薄弱,冀州说成为主流派,唐宋以来言虞舜者,都主张其兴起于今晋南。结合晋南陶寺文化,因此无论是古文献材料或是地下发掘实物,都证实今晋南一带为尧、舜、禹的发祥地,实是不容争辩的客观事实。 ; ^; @" e0 M5 O" f# W& _9 U4 \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钱宗范:舜“迁于负夏”、“卒于鸣条”,孟子所指的“负夏”“鸣条”在何处?笔者认为应在今山西西南部运城市一带,理由是山西西南是远古文明中心,也是帝尧建都所在。虞舜早年活动于山东,属于东夷族,接受华夏文化后西迁,得到尧和诸部落酋长的信任,继任尧的帝位,以今晋南为活动和统治中心,既符合记载,也合情合理。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彭云鹤:今年恰逢虞舜逝世4074周年,然而他最直接的纪念实体舜陵究竟在何处?至今还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过去的传统说法,一直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舜)践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的记载,便认为其陵是在苍梧。但是,现在经史学界进一步考证,又有了新的提法。即根据《孟子》卷4《离娄·章句下》所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的记载,认定舜帝陵当在今山西省运城市安邑镇北的鸣条。这两种提法到底孰个更合理些呢?笔者基本看法,应推后者。 |
专家河东论虞舜 来源:光明日报
|
回复 25# 蓬安姚波 新撰对联迎驾舜帝巡游福建永春0 X- o7 ] ]8 h8 t, y 永春县 陈诗忠 (一) 舜裔思源同血脉;上姚携手创辉煌。(二) 迎圣祖,九嶷韶乐飞桃邑;继宗功,千载英才聚上姚 …… (十) 舜裔兴荣传正统;百族衍庆共千秋。(十一) 迎圣祖开天辟地八闽称首次;展舜裔兴旺发达万载发其祥。(十二) 歌重华美德,治国立世,重整民族纲伦;颂舜裔功绩,开拓奋进,争当世纪精英。(十三) 注:舜裔有60多个姓,主要有陈、王、孙、胡、袁、田、姚、陆、虞,公认舜帝为血缘始祖,本人乃舜帝第150世孙,代代都相接。永春县上姚的姚氏续修族谱时,曾经请本人作序言。上述对联,最后两对是姚天璋先生所作,他在9月间也前往拜祭舜陵。 4 o; d* ]( G D, C 陈诗忠自我介绍2 V0 j U1 D6 L 我是马来西亚归侨,福建省永春县人,入学暨南大学中文系1962级甲班,爱好文史文化,热心集邮、集报刊、毛像章、收藏和编修各姓族谱、收藏结婚证书,写文章、作诗词、撰对联,任编辑20多年至退休。现仍做这些工作。任泉州市政协委员20多年,任各种社会职务。 |
回复 25# 蓬安姚波 + p b j, I9 T+ I4 \) M “本人乃舜帝第150世孙,代代都相接。永春县上姚的姚氏续修族谱时,曾经请本人作序言。上述对联,最后两对是姚天璋先生所作,他在9月间也前往拜祭舜陵。http://www.qiaou.com/uqiaou51/37221-485345.aspx” ! u2 L" @( R. k8 [5 R' H4 e “本人”是谁? 是不是“1962年入学(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就读的马来西亚归侨陈诗忠? |
新撰对联迎驾舜帝巡游福建永春 新撰对联迎驾舜帝巡游福建永春。今年9月间,福建省陈氏委员会组织舜裔前往湖南省宁远县舜陵镇拜祭舜帝的盛大活动。随泉州地区闽南拜祭舜帝的庞大组团前往,宿于舜陵镇泠江中路39号永舜假日酒店,9月9日到九嶷山拜祭舜帝。同日,舜帝起驾专程巡游福建各地,10月7日至8日前往永春县上姚。本人应邀参加这次盛大的舜帝文化活动,并撰写对联制成彩条,迎驾舜帝,布置于大会场所。 恭迎圣祖而缅怀圣德;诚望后贤以启迪后昆。(一) 舜裔思源同血脉;上姚携手创辉煌。(二) 迎圣祖,九嶷韶乐飞桃邑;继宗功,千载英才聚上姚。(三) 舜帝有灵庇苗裔;上姚焕彩毓宗功。(四) 舜陵虔拜,乃是尊宗敬祖;祠宇荣登,应期继武修文。(五) 溯源舜帝,万载长思圣德;追本姚家,四方皆重亲情。(六) 舜帝传芳,洋洋成百族;上姚衍派,浩浩谱千秋。(七) 重华驻跸,耀德光宗时彦众;圣族欢呼,扬仁振藻世泽长。(八) 居上姚,子孙有庆;迎圣帝,圣德同馨。(九) 圣祖来巡成盛事;桃源共庆耀祥光。(十) 舜裔兴荣传正统;百族衍庆共千秋。(十一) 迎圣祖开天辟地八闽称首次;展舜裔兴旺发达万载发其祥。(十二) 歌重华美德,治国立世,重整民族纲伦;颂舜裔功绩,开拓奋进,争当世纪精英。(十三) 注:舜裔有60多个姓,主要有陈、王、孙、胡、袁、田、姚、陆、虞,公认舜帝为血缘始祖,本人乃舜帝第150世孙,代代都相接。永春县上姚的姚氏续修族谱时,曾经请本人作序言。上述对联,最后两对是姚天璋先生所作,他在9月间也前往拜祭舜陵。 http://www.qiaou.com/uqiaou51/37221-485345.aspx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