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津门今时已无“鼓楼东姚家大院”

查看数: 1738 | 评论数: 11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22-2-26 17:39

正文摘要: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2-2-26 17:49 编辑 - a: s2 J! g  T2 ?3 V " h, G) }/ f; v8 a% }津门今时已无“鼓楼东姚家大院”     2003年拆迁前姚家大院内景图,摄影杨惠全。 ...

回复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6 22:55:03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6 18:30
- r7 T$ v' b6 c# k& \# E; X$ ^孟宪宁,《鼓楼东姚家往事》     之一:七进大院与两代进士     之二:承办鹾政与雨香亭授徒     之三:姚 ...

; v* N) N0 j: {9 o6 e- t7 O
“鼓楼东姚家”往事之一
4 d4 U2 k! j! ~" P
    “鼓楼东姚家”是天津城里最老的住户,诗书世家、“八大盐商”之一,清乾隆、嘉庆以来世居鼓楼东而得名。
       姚家祖籍浙江余姚,始祖姚凤只靠几亩薄田勉强糊口。几辈人虽苦读诗书,然屡试不第。乾隆中期姚家第四代为避免文字狱,举家北迁,暂居河北沧州。不久又迁到天津东门外袜子胡同。嘉庆年间,姚家第五代以廉价买下城里鼓楼东路南,杠张胡同北口迤东的一所宅第定居于此,直到2003年拆除后在原址建起了居士林和一些商铺。
       姚家宅第原系明末清初津城首富徐姓宅院的大部分。徐姓大宅院占地十亩,四面临街,宅内的大小房屋四百间,花厅戏楼,走廊堂庑,亭台阁榭,富丽堂皇,颇为乡闾、长辈至尊者称道。后来徐宅家道中落,族人析产,宅内庭院分别出售,分为五家大住户,十二处小铺面房,其大部分为姚家购得。
上图 2003年拆迁前姚家大院内景  摄影杨惠全
一、“鼓楼东姚家”的建筑结构
      姚家北临鼓楼东大街,大门坐南朝北,南临二道街;西临杠张胡同,后门位于杠张胡同近南端东面;东与聚通恒杨家住宅及铺面为邻。住房上房为“前廊后厦”大两卷式,东西厢房为“锁头式”。过堂屋、游廊均为前后两面走廊、客堂、大厅房有三处带走廊。宅内住房排列齐整,步入大门,过道西侧有房门两间。下台阶是两米多宽的长条罩棚,西端有一间小仓库,东侧小院有轿房,厕所各一间。从前面大门影壁院到最后的上房院通连共七进。
一进为大门影壁院。顺影壁偏东走上几步,过两扇平门是二进,大厅房院。进大厅房,过闪屏入三进“海粟盦”院。穿过此院为四进大罩棚。过罩棚穿“北倒座”扇屏到五进院“补桐轩”。继续往南为六进“虎座门”(二门)院。再往里穿过堂为七进上房院。虎座门外(北面)有两处东跨院,一是北账房院,一是“雨香亭”院,通是南、北房,无东、西房;另一小院在南书房“敛碧簃”南窗外,此院无房屋,只有几株小树。虎座门内有一西跨院。虎座门外,客厅、书房、账房、大罩棚共有房屋三十六间。虎座门内有住房四十八间,走廊三间,游廊五间,大小厨房四间。后门小院有群(裙)房五间,存放喜庆寿事应用物件,后有一间改为花窖,窖前有一眼水井。宅院内有二十余棵历史悠久的大树,其中大厅房后院有一棵特大槐树,为明末清初所栽;上房院通往西院北夹道口也有一棵特大槐树,后院南房前东侧的香椿树,西侧的枣树,雨香亭前的两棵枣树、三棵紫丁香树、一棵桑树、一棵梧桐树、补桐轩外两棵藤萝树,敛碧簃前的一棵大槐树均为百年以上的树木(光绪末年以前种植)。如此众多高大的古树在天津城内可说绝无仅有。其住宅的规模、建筑风格也堪称旧日天津城乡第一家。
上图  鼓楼东姚家大院平面示意图    孟宪宁提供
二、姚逢年、姚承恩两代进士
      姚家的功名盛世始于姚逢年。姚逢年(1745-1813),又名永年,字华三,号蔗田,为姚姓始祖下属之第五代。《续修天津县志》记载:“(姚逢年)幼具夙慧,四岁读《孝经》、《滕王阁序》诸古文,背诵如流。”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乡试得举人,乾隆四十六年(1781)中进士。曾任河南、福建两省知县。在福建诏安县令任内“兴学校、建文昌阁”,后此县陆续有人在秋闱(乡试)中举。诏安位于福建南部沿海,其附近海域常有海盗出没,一次朝廷军需货船被劫,姚逢年亲率一支干练衙役将涉案海盗30余人擒获。因其为官精明强干,深受朝廷器重,不久即升任建宁府同知。一次南澳镇捕获海盗50余人,臬台(提醒按察使)委姚逢年审理此案。他依案情轻重区别量刑,有29人获减刑。另在审理私枭、盗匪一案涉嫌的二百多人中,为喊冤的五十余人平反。一时“良吏”之誉传颂全福建省。后因父丧,回乡尽孝,起复后任安徽省太平府同知,恰有南陵县令石某因公罪被参,此案又交由姚逢年审理,经他细致周到地调查并未发现有贪腐事例,实事求是地为石某开罪,也因此升任太平府知府。此时期因办事认真,公正廉明被当地人尊为“太平君”。
姚逢年在太平府知府任上,曾礼聘其挚友,著名文学家、金石书法家包世臣,字安吴为西席,教授他的三个儿子习文。包氏在其所著《安吴四种》之《艺舟双楫》卷上篇里《姚生传》一文中记姚逢年第七子姚承谦之事。姚承谦聪敏过人,然英年早逝。姚逢年悲痛之余,留下祖训:姚氏后辈子嗣,均不得行七。后姚氏几代人,无论男女都不存在“七哥”,“七姐”称谓。姚逢年卒于办案途中,享年六十九岁。姚承恩(1796-1851),字桐云,号朗山,道光十三年(1833)中进士。历任河南遂平、舞阳,奉天省盖平知县。盖平“为直、东、江、浙、闽粤沽舶停泊之所,又山叉易于藏奸,俗好斗,承恩捕巨匪多名,严惩之,一境肃然”。后调任热河省承德县。承德乃皇室避暑胜地大清之“陪都”。商贾云集故不少山西钱商在此“设局”放贷。当地市侩之流往往借贷大批款项后逃往京师。姚承恩到任后,有人进言:“山西钱商为此事赔累很久,望由官府立案投文,将各犯捉拿归案,追回欠款,悉以奉赠”。姚承恩答:“负债偿债,例有明文,若取非其有,吾不为也。”姚承恩57岁时病逝于任所,著有《朗山诗草》。其为官清廉,身后仅存官服两套,几件旧衣帽,官囊空空如也。靠其弟姚成丰向天津的至亲近友告贷,凑款奔丧,在承德购置衣衾棺木,成殓扶柩回津。因其围观以清廉传世,故得列名于北京广安门内斜街的“畿辅先哲祠”,后人尊称为“承德公”。姚承恩一生经历载入《天津县志》(续)及《朗山诗草》前言。姚家曾存有姚承恩亲笔书写楹联一幅,有“朗山”上款的斗方一幅,有道光十八年(1838)钱杏君书写的八言对联一副,上联“临川知珠瞻山识璞”,下联“赢粮术职酌水寓情”,边款行书文曰“朗山父台大人来治于潕宸(指任舞阳县知县),适为是邑文学椽,得詹丰采,望而知为循吏。爰用《抱朴子》句,俪以晋书,并集汉碑字体,橅以请政。道光十又八年良月廿又八日景申杏君钱待宸”。鼓楼东姚家大门洞上楣高悬“世进士第”横匾一方,即指姚逢年、姚承恩父子两代均为进士而言。(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6 22:49:07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6 18:30
! [, f7 H; c  [% }7 r孟宪宁,《鼓楼东姚家往事》     之一:七进大院与两代进士     之二:承办鹾政与雨香亭授徒     之三:姚 ...

5 l3 O5 I  [  r( J1 y$ F4 a
“鼓 楼 东 姚 家” 往 事 之 三
姚学源恢复京盐公柜又任长芦纲总

. I2 G1 Z) ]. T+ D       姚学源(1843-1915)字斛泉,姚承丰次子,过继给姚承恩。他是姚氏家族盛兴并显赫一时的关键之人。学源自幼从其父姚承丰读书,天资聪颖,好学不倦,每读一章,合卷即能成诵。然中秀才后几经乡试而不中,但同窗授业的表兄李鸿藻中进士后屡屡擢升,当上帝师,自己仕途受挫深感抑愤。同治五年(1866)父丧丁忧,不能报考,又要继其父经营祖遗恩裕泰店务,遂决意弃士经商。同治十一年(1872)在北京崇文门外东柳树井大街恢复了咸丰年间被停业的京盐公柜。京盐公柜是京引盐商在北京城统一供销而开设的专营机构。大兴、宛平两县的京引商人,除“内四铺”(湧福坊、中鼎和、长顺公、西鼎和)和“外八铺”(西郊的长辛店、海甸(淀),南郊的红门、三峡店、东郊的大峪、东坝、北郊的孙堠、北新安)几家盐商运盐到京可直接卸在以上十二个店铺外,其余大多数盐包应由公柜安官价收购,再批售到各油盐店,从中获取利润。京盐公柜在道光年间由一徐姓经营,后来因其勾结不良私商,违章出境滥售,缺斤短两,掺汤兑水,拖欠官款,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于咸丰初年被勒令停业,家财被查抄充公。此后近廿年京引盐商运盐到京因无公柜统购,各自为政,压价出售,恶意竞争,局面十分混乱。同治八年(1869),姚学源主动约请京引二十余家商户商讨良策。经三年酝酿,众家公推姚学源拟文向长芦盐运使成孚详述京引现状,申请恢复京盐公柜。成孚接呈文后,约见京引众商并与姚学源反复长谈,认为呈请恢复京盐公柜切中时弊,同意转呈户部核示。其间,又经李鸿藻从中斡旋协办,于同治十一年(1872)经户部核准,获“核实,发给批准北京京盐公柜恢复营业”谕贴。京盐公柜恢复,苦无资金周转,为筹资金京引众商仍公推姚学源出面向朝廷贷款。彼时直隶总督李鸿章深知京引现状及姚学源的人品,批复天津北洋银号贷款十五万吊官款,并任命姚学源为“京引公柜总催”,京引商人王源涛为“帮办”统筹公柜一切事务。公柜先在通州张家湾租块场地,水路进京的盐包码放与此。后又在进城必经之地广渠门(沙武门)设东引局,俗名“门局子”,有京引局按包计算,提取进入公柜的少许手续费作为京引总催往来京津两地的车马,办公费用。公柜恢复后,官盐官价,保税利民,稳定了盐业销售的市场秩序。不久,官贷还清,余利丰厚,京引商人联名建议按“引”分红。李鸿章召集京引全体商户晓谕,恢复京引公柜,举债官款承借承还责任重大,公柜经营有方,成绩卓著,此乃姚学源之功。然官款也已还清,公柜盈余自应归姚学源所有。自此京盐公柜即为姚学源的私人产业。(详见《清盐法志》)如山(满镶蓝旗人)字冠九,进士。光绪二年(1876)接任长芦盐运使。接印不久,召见长芦纲总杨春农,朱节安及京引总催姚学源,谕请姚学源兼任长芦纲总,协助杨、朱二人共同主持长芦通纲事务。姚学源以京引商人尚无作长芦纲总先例而谦辞。后来杨、朱二人指出姚学源之侄孙(姚菊孙)已租办永清县外引,姚姓一家京、外引具备,勿需多虑,姚方接此任。是年起至光绪廿六年(1900)姚学源身兼京盐总催和长芦纲总凡十七年,成为京、津盐务界少有的显赫人物。姚学源经营京盐公柜,管理有方,盈利屡年积攒,资本逐渐雄厚。大兴、宛平两县的京引商人和一些财力不足,经营艰难的亲友请姚家租办或代办,至光绪二十年(1894),姚家除原有恩裕泰和外引永清县外,代办的有王复茂、锦源瑞;租办的有京引公裕茂、查庆余和外引徐水县。为便利资金周转和融资需要,姚学源在京引公柜和盐务津店吸纳许多存款“票项”(借约),存款少则一二千两,多至几万两不等,月息一律七厘。如长芦盐运使署师爷王捷三存一千两,李鸿藻以“世和堂”名义存九万两等。姚家还在北门外针市街(钱业界俗称西街)开办了义泰隆钱铺,专作各省汇兑与小额存、放款及银钱兑换生意,直到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后收市。姚家还与源丰润、桐达号,德昌厚,长源号等几家大钱庄长年“串换”,遇有寸头吃紧时,这几家可作后援,定期借还,极讲信用,相互交好。内中长源号东家乃长芦纲总杨春农,因与姚学源友情深厚,在用款数目与归还日期方面给予更多优惠。这一时期姚家正直鼎盛时期。姚学源又购进老宅正房院西邻的一家已歇业的酱坊大厂院,依正房原样盖成前廊后厦四合院房(“之一”图中西院),北面条院建有五间小房,后来叫做“游廊”,另起堂名叫“衍庆堂”不并入老宅“求恕堂”房契内,作他本支私产。姚学源夫人苏氏也用私房钱买下原酱坊北邻小院的四间小北房,堂名“如心堂”,略加修整,找来一李姓裁缝及高、张二姓徒弟住此小院,专做姚姓全家裁缝及对外招揽一些零碎针线活。(“之一”图中裁缝院)。“求恕堂”又将坐落在大费家胡同北口外迤东的六间铺面出租。还在西郊姜家井在原有老坟和新坟旁边新置了两块莹地,一处作为“娃娃地”及临时浮厝用,一处为远门表亲和老表亲中家境贫寒,没有莹地安葬者备用。在姜家井还有十几亩种养地由看坟地的马姓人家看管,除每年交十块银元或交些玉米、甜瓜外,耕种及收成均由马家自行安排处理。记载宅内饮食、日常花销、喜寿诸事、房屋修缮等家族账目;东厢房为东账房,用作各处外引盐务办公处所;东跨院两大间两卷北房为北账房,用作京盐公柜津店办事处,当时盐务各家有此排场者是很少见的。此时姚家也进入长芦通纲“盐商八大家”之列,“破姚”称谓也为“姚店”取代。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6 22:51:26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6 18:300 i5 W: W4 Q! `. v
孟宪宁,《鼓楼东姚家往事》     之一:七进大院与两代进士     之二:承办鹾政与雨香亭授徒     之三:姚 ...

: D% s$ u) k  E5 `$ B3 {
鼓 楼 东 姚 家 往 事 之 四
姚家由鼎盛奢华至衰败

+ ^1 R  f2 }& N. L: R8 {
     姚学源兼任长芦纲总后,将京盐公柜交其侄孙姚菊孙打理,自己每年仅去北京三、四次作些必要的人情应酬;家中大事小情也交由侄子姚星垣处理,遇有重大事情才亲自过问,妥善安排以利于专心于长芦纲总的繁杂工作。在长芦纲总任上,平时要熟悉所辖各地商情,遇有事故发生则需调查事故发生之原委,拟定解决方案,轻者自行处理,重则上禀运署,尊谕执行。
     从同治末年到光绪中期,姚学源任京引总催和长芦总纲期间是姚家的鼎盛时期。这段时间姚家住宅年年修整,陈设不断更换增添,十分气派。
     上房院正房中间堂屋为祖先堂,条案前的供桌上摆着香炉、蜡扦等五供。有木制精刻细雕,跨度达一间屋的两层家庙,悬在上部中央,内里陈设历代祖先牌位。西首外间两面窗,前檐摆放方桌、杌凳,两旁摞樟木箱;里间前檐大柜,山墙前大躺箱专用来存放清代袍褂服装。躺箱前摆放有方桌、椅子。东首外间安放书桌,书橱、条桌、杌凳;里间与西首相同,只是躺箱上有小型博古格一对内置小文玩,另有大、小皮套钟、西洋八音盒、鼻烟壶、木瓜果盘等物。
     西跨院正房五间,中间为佛堂,供桌后悬挂两幅彩色画像:一幅为观音菩萨与龙女红孩,另一幅为关羽、关平和周仓均镶于硬木玻璃镜框内。
     从鼓楼东进入大门到后院上房所有门心、鸿禧、福字、抱柱、框对、横脑、斗方都是津门名士梅小树所书,一律为红银朱底,黑色大漆字。
姚家在河东粮店后街有一处四间房独门独院的“官房”(宅外库房),长年有人看守。姚家官房存放各房门外披挂、屋内铺垫等,凡宅院内一时用不着的器物都存放于此。
     姚家长年雇有轿夫4人,门房1人,跟班二爷1人,茶房1人,跑上房的1人,大厨房师徒3人。民国后又有包月车夫1人,蒙古族花匠1人。这是姚家的鼎盛时期,称为“姚店”。
     从官场议事、商业往来到婚丧嫁娶、日常生活姚家都十分排场,尽显奢华。然而姚家的鼎盛之日也是衰败之始。
     姚家四世同堂,聚居共食,各房的衣食、日常杂什应用统由西账房支付。由于生齿口繁,日常开销逐年增加,加之处处讲排场,事事要格局,显“大家”气派,挑费甚大,姚家财力本来远不如“八大家”和其他大盐商,局外人不知内里,实际上只是一个空架子,勉强维持“体面”。然而由于姚学源的一次失算,一次失察而导致“姚店”衰败。
     清光绪廿三年(1897),姚学源一时失算与振德店黄静山抢租直隶省元氏、赞皇两县外引,租期一年。元、赞两县乃中下级引岸,人口少,销量小,车船运输成本高,又因当地私枭甚多,基本无利可取。黄静山失去元、赞两县引岸承租权后,为报复姚学源,用高价收买京引,使京盐公柜无盐可进,几乎停业。元、赞外引一年租约期满后黄敬山又拒不续接,后由晋益恒杨家承租。又经长芦众商调解,黄静山才放弃高价收买京引。直到黄静山病故后,这场风波放得平息,此时京盐公柜已元气大伤,资金严重不足,债台高筑,除世和堂的九万两外(李鸿藻存),尚负债近十七万两。
     光绪廿五年(1899),姚学源鉴于京盐公柜经营困境,经协商将公柜租与接任长芦纲总盐商李宝恒(子赫)代办经营。双方约定:李宝恒接办北京京盐公柜,改名为恒记公柜,不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私自转租、转让。京盐公柜产权,仍属姚学源个人所有;恒记公柜由李宝恒经营,姚学源不得干预,但遇对外借款等重大事件,需征得姚学源同意方可实行;京盐公柜原有债务,均由姚学源负责,与恒记公柜无关;恒记公柜办公地点由鼓楼东姚家迁移至经司胡同李宝恒宅,司帐人员由李宝恒另行选用;约定租期十年,期满后姚学源收回自营;双方遵守约定,任何一方违约某项条款,立即作废。该契约经长芦盐运使批准放生。
     李宝恒于光绪卅一年(1905)未经姚学源同意,私自以恒记公柜名义向华俄道胜银行借银15万两,挪作宅用,因此终止履行代办契约,双方结清账目,所借华俄道胜银行款项由李宝恒个人偿还。次年(1906),京盐公柜改为官督商办,更名恩成公柜。直隶总督袁世凯谕令大清银行借库银15万两,维持恩成公柜运营,同时银行派专员常驻公柜,监督账目往来,并指定姚学源保荐的查慕周、王少莲二人为京引商人代表,协助姚总催办理公柜一切事宜。恩成公柜津店设在城里二道街王少莲宅内(公柜产权仍为姚学源私有),姚学源代办的查庆余交查慕周自办,锦源瑞由查慕周代办。谕令恩成公柜每年还本银1万两,利息照章支付,十五年还清。还清后公柜由姚总崔收回自营,两京引商人代表同时卸任。直隶总督袁世凯还召集京引众商解决世和堂九万两存款的偿债事宜,裁决世和堂债务应由恩成公柜承担,停息归本,分十五年还清。
     姚学源年逾花甲,体力渐衰,经上述二事的连续打击,未几身患中风,光绪卅二年(1906)遂辞去长芦纲总之职。京引总催及家事均交次子姚彤诰担责,但七年后(1913)姚彤诰病故,公柜及家务诸事均由其三子姚彤绶接手。再经老年丧子,身心惧疲,两年后(1915)姚学源亦驾鹤西游,享年72岁。至此近40年“姚店”风光在鼓楼东姚家已经成为历史了。
$ t/ o7 K/ m2 n. j" [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6 22:35:59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2-2-26 22:40 编辑 9 q' j9 \# V8 d$ _& a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6 18:30
9 X: y+ P# D  ^5 l孟宪宁,《鼓楼东姚家往事》     之一:七进大院与两代进士     之二:承办鹾政与雨香亭授徒     之三:姚 ...
鼓 楼 东 姚 家 往 事 之 五2 s+ _7 b: P* W$ E+ [  @

5 U9 J; |6 R. E) Z- h“彤”字辈三兄弟轶事(上); a& C/ |. U; t/ c4 u. }7 {
    姚彤章(1874-1942),姚学源长子,字品侯,号研曾,过继姚学源之兄姚剑泉为嗣,大排行行五。清末监生出身,宣统年间宦游鲁西南一带。民初任天津营务处承审。曾同朱姓承审官共同审理了当年轰动天津的宫北大街春华茂银号抢劫大案。民国六年(1917)天津水灾后,出任河务局长。后相继任唐山警察局长及青岛警察厅顾问等职。姚品侯工诗文、善书法,宗苏东坡。喜金石、文玩、字画、碑帖颇具鉴别真伪之功力。* J9 \  I4 ^9 e4 {% @
    入城南诗社,与津门名流雅士互往。其晚年居住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内,入中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研究。姚品侯还着意修整莹地,从唐山运来石碑,请名家撰写碑文刻石,立于墓前,并治坟图、修家谱,集祖辈诗稿编印《朗山诗草》、《稔斋诗草》各一册,馈赠亲友。
上图 《朗山诗草》书影
上图《稔斋诗草》书影
      姚彤诰(1880-1913),姚学源次子,字召臣,别号彝侯,大排行行八。幼年师从津门名士赵元礼,敏而好学,及长,与意气相投的亲友李煜瀛(石曾)、李文涛(叔同)、朱易谙等人过从甚密,并与名画家马家桐(景含),名书法家孟广慧(定生)研究金石书画,故诗文、书画、治印、刻磁样样精通。尤善在各式小品文玩瓷器上刻出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其构图新颖,刀法流畅,堪称绝技。
& N+ E* W. e. {! Y, @  X; W
     姚彤诰思维新潮肯于接受新鲜事物。当时钢琴刚刚传入天津,便租赁了一架德国钢琴,聘请一位李姓女教师每日下午到宅教授两小时,很快就学会了五线谱,并可独立去照谱弹奏。又购买了照相机,学习摄影;购买了台球用具,打得一手好台球。他还购买了一台胜家公司的家用缝纫机并劝说其夫人刘氏(刘静宜)参加胜家公司在东马路开设的缝纫传习所,成为该所的第一届毕业生。
     姚彤诰二十六岁起因父病代理京引总催,主持家政及京引内外诸事,承乃父之余绪,在官、商和乡里有一定的声望。清宣统元年(1909)两淮地区(安徽、江苏、江西)连年遭受水旱灾害,出现严重盐荒。直隶总督端方奉户部谕,召集长芦盐商筹划两淮“接运”事宜,以解燃眉之急。会商决定由京引总催姚彤诰总理一切事物,会同霸州店李赓绅(笏庭)及其他盐商共同担此重任。由于姚彤诰筹划周密,各盐商通力合作,办事得体,深受端方赏识。由此姚彤诰去直隶总督衙门可不递丹贴,直入公堂,当时在天津享此待遇者仅此一人耳。准备就绪,姚彤诰携带司帐焦曾宪(字子柯,著名戏剧家焦菊隐之父,姚家表亲)直奔扬州,借淮商公所作为两淮接运临时办事处,历时半年时间,顺利解决两淮盐荒,净余银十余万两,姚彤诰名下得二万多两。
《鼓楼东姚家往事》系列文章部分内容曾发表在《城的记忆 天津老城故里》系列丛书中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6 22:43:35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6 18:304 m/ k7 k4 I% o' }! z
孟宪宁,《鼓楼东姚家往事》     之一:七进大院与两代进士     之二:承办鹾政与雨香亭授徒     之三:姚 ...

4 A% L/ R7 U- @9 p
鼓 楼 东 姚 家 往 事 之 六
“彤”字辈三兄弟轶事(下)
     姚彤诰返津后大兴土木,将鼓楼东宅院从大门到后院里外全部装饰一新,还翻盖“敛碧簃”把旧书房改为中西合璧的大客厅,添置了西式柚木写字台、西式大保险灯、西式地球仪形座钟,圆形“船表”及西洋名人油画等家具和陈设。还与其侄孙姚金镛(序东)共同出资新建大罩棚一座并为会客将海粟盦改造成玻璃门窗的小书房取名“八专书屋”。
     姚彤诰之表兄李石曾留学法国,一生,素食主义者,宣统元年拟在法国开设豆腐公司,专卖豆浆、豆腐及豆制食品。征得姚彤诰同意在天津姚家设立办事处,姚彤诰自任经理,负责招股和原料采购之事;李石曾在北京招股,两人两地合作,很快得到中、法两国政府批准开始在法国里昂开一小店营业。开业后豆制食品、豆腐、豆浆等颇受法国人及华侨和留法学生的欢迎,生意兴隆之极。翌年又在巴黎开设一间门店以满足市场需求。至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当局勒令豆腐公司专做面包、饼干之类食品供应前线之需。四年后大战结束,豆腐公司也即停业了。
     1912年清帝逊位,民国成立,姚彤诰积极参与天津在鼓楼南广东会馆举行庆祝大会的筹备工作。是日从正午到晚六点,与会者甚众,盛况空前。演出节目种类颇多,有耍狮子、广东音乐、二簧清唱,小车会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节目有二:其一是盐商长芦纲总李子明(天津古典“十番乐“名家”)的箫独奏;其二是姚彤诰与刘孟扬合说的对口相声《八扇屏》。夜晚举行提灯大游行,热闹非凡,津城传为佳话。之后不久,姚彤诰身染疾病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三岁。
     姚彤绶(1883-1944),姚学源之三子,字若卿,大排行行九。幼年失学,为人忠厚老实,姚彤诰去世后,继承祖业,接任京引总催,抱本守拙,将父兄所遗两笔旧债,连本带息逐一还清;只剩益德王家的大宗欠款,做好安排,每年偿还2500元,用20年还清。是时姚家各房已独立开伙,除喜丧、修缮、公用事项外,其余花费由各房从按月分得的固定费用中自行处理。
上图  天津档案馆馆藏《为推姚彤绶等送累商李宝银津公化银票事致长芦盐运使公署的函》
     其治家二十多年来,收入虽远不如前,但较之一般人家还是温饱无虞。姚彤绶自幼喜爱动植物,把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消磨在花鸟鱼虫的赏玩之中。姚彤绶51岁(1933)时患中风,又将京引总催及家务统交其侄姚启照(惜云)打理直到62岁(1944)辞世。
本文部分内容曾发表在《城的记忆 天津 老城故里》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7 16:47:11
姚小平 发表于 2022-2-27 11:52
4 O5 S/ z! z0 g9 p* e' j鼓楼东姚家有两支本家,一是西院本家,一是认户本家。西院本家。是鼓楼东姚家的远房同宗,和“彤”字辈一代的, ...
" G- Q( M( g% N& X' B
有鼓楼东姚家的现况?
1 W3 g7 N& N, H6 H
姚小平 发表于 2022-2-27 11:52:26
鼓楼东姚家有两支本家,一是西院本家,一是认户本家。西院本家。是鼓楼东姚家的远房同宗,和“彤”字辈一代的,有儒医姚壬林。姚壬林之孙姚金绅,字书诚,曾在北京教育界任职。后来任天津教养局督学。20世纪30年代任天津市立图书馆馆长。认户本家。为姚琴舫,只因为是同姓,其实并无宗族关系;当年鼓楼东姚家家大业大宅门大,于是姚琴舫便找上门来给姚学源磕了头,自认是侄辈,以壮门面。姚琴舫的职业,是当时特有的“说票”人,
6 Q& ]4 l% D0 x) Z5 @+ Q: |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6 22:13:54
pszyyao 发表于 2022-2-26 18:30
* ^. _2 N3 ?, \孟宪宁,《鼓楼东姚家往事》     之一:七进大院与两代进士     之二:承办鹾政与雨香亭授徒     之三:姚 ...
/ v9 J( e) g- f5 j2 D7 H1 A* ~
鼓 楼 东 姚 家 往 事 之 二
6 Y' R1 k( E# w- \% G9 V0 M* d+ ?) F. a0 q, @$ K) x% p  P* c* T* p
姚逢年承办鹾政恩裕泰2 N9 u: \1 V3 V4 S

4 f' h% Z! n) z: j5 ]; q姚逢年在知县任内,认领了北京城西郊长辛店“引岸”,引名“恩裕泰”,是为姚氏家族跻身盐商行列之始。依清朝廷规定在职官员不得经商,应由家中子侄辈经营,辈辈相传。恩裕泰交姚逢年之第十子姚承丰经营,从此恩裕泰成为姚姓子孙的老祖产。
( ^, t7 U  O# s5 E" H0 ^    从明朝中叶开始,盐法实行“引案”制,盐商生产,销售食盐须由户部颁发“龙票”(也称“引票”)作为某姓永恒的"引岸"产业凭证。"引岸”指“龙票”上划定的区域行销权,不得越境私售。在长芦辖区,行销于京畿的大兴、宛平两县的引岸为"京引";行销于直隶省各县及河南北部各县的引岸为"外引"。如"沧六"指沧州、盐山、静海、青县、独流、泊镇、;"蓟七”指丰润、玉田、迁安、芦台、宝坻、蓟县、永平。姚家的恩裕泰位于宛平县是谓"京引"。- v  T: X2 H+ R$ J$ I* z7 g2 n$ q

# P! H' ]2 ~( E0 K/ o. ?' W  I    由于盐税征收属“先盐后课”制,即盐商先行运盐售盐,而后定期上缴税款,因此官府对引商无论朝廷指派还是认领的要求俱严,要查实其出身成份、官职大小、家资厚薄等。或官僚或殷实富商,须身家清白者方可获准办鹾政,以确保朝廷税收稳妥,不会出现借故拖延或误期欠缴之弊。+ p. v4 |# W; m
* I! q4 [9 C! B8 h  A! f2 Y9 e8 @
    长辛店为出入北京的通通衢要道有"京门子”之称。清代长辛店周围人口不多,销盐"引数”定额只有几百包(用芦蓆打包,每包500斤为一引,民国初年改用麻袋,每袋装250斤,两袋500斤为一引),去除成本、运费、伙计薪酬外,净利润不大。恩裕泰做生意讲诚信,不牟非法之利,加之姚承丰系读书人,不善营生,又因姚承恩病逝承德之变故,奔丧归葬,负债甚多,家境日益艰难。致使鼓楼东宅院大门楼屋顶破漏无钱修补,只用一领芦蓆遮盖,因而在乡里被戏称“破姚”。
4 H! p: U/ b% h1 m* f: [9 A; s3 B' i% ~7 t( c2 m! T: x; U7 I
姚承丰雨香亭设馆授徒0 D0 W! G; y( `& U. B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8 09:2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