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0-10-27 10:44 编辑 2 S/ T$ ?5 {8 T5 |# D) E- E 1986年出土的[宋谢谔《汀州判官姚锡墓志铭》“证实”姚勉是姚思亷的后裔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3954&fromuid=17165(出处:姚氏宗亲网)。: m4 d+ d# c, x, M. X! ] 9 z6 O: `3 M; }4 H' J% S6 u [宋]汀州判官姚锡墓志铭 枣庄姚绍峰提供 广州姚钟尧编辑 2020-10-23 江西出土墓志选编 汀州判官姚锡墓志铭 宋淳熙十二年十月 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 承议郎监察御史谢谔撰并书 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 承议郎监察御史谢谔撰并书 宋淳熙十二年十月 谔,乾道间备吉州录参之员。有贤同官曰吉水主簿姚公,名锡字予善。盖谔居临江,予善居筠,为邻郡。谔少尝诵前辈姚子玉之赋,士林传之如宝玉。继又闻筠有瑞童,以十四能赋,取乡举。同官时,遂知瑞童即予善,而子玉为其祖。由是益亲,又有录从著同官之义。后尝游洪,遇其子守,切于问学,又喜其有令子矣。淳熙乙巳五月,守致书临安,且持高安宰、朝奉郎吕棐所为状曰:请为铭。 呜呼!回思诵赋时、同官时,如前日事,岁月可惊,铭又何辞耶。 姚氏,舜之后;古有两族:一吴兴,一秦陇。予善吴兴也,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 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 曾祖礼。祖振,洪州进贤县丞。父旦,黄州教授。进贤【县丞】即子玉,以儒起家,生徒受业数百人,号曰“江西姚子玉教授”,以八行举,擢上第。 予善生于黄州,三岁而孤。母邹,诲之学。七岁能诗,语出惊人,十一能文。予善贯穿经史,尤长于左氏,为文精深典丽,屡荐于郡、于漕台。遇兵乱,奉母夫人东西,就养益勤。母终,哀毁憔悴,无仕进意。 年四十,以恩释褐,授迪功郎吉水簿。莅官清介,傍郡尉获盗觊赏,狱具,委予善复讯。予善索牍亲阅,得其差;明日入狱取器仗视之,摘图谓吏曰:“民室甚小,户甚窄,垣壁无损,而盗十四人皆有伤,岂寻丈之室能容此众、用此仗乎?”吏不能对。于是移劾,活者九人,一郡惊其明。 安福剧邑,令继罪去,州檄予善督赋。旌淑慝以顺民欲,察隐罅以椐吏奸。有贵势里居,乡人依以頡頏。予善籍所负闻于州,罪其隶于庭;贵势惭,悉输所负。民曰:是敢抗某者;争先辇负而至,以办集闻。同官有失者,忽为民所持。州畀予善理,予善卒解之,人伏其长者。 武当军节度推官,转文林郎。武当极边,岁料民兵为备;公画五策赞其帅,不扰而备益严。移签书光化军判官。一日,有虏骑逾境,民奔溃。予善白【?】守,当待以闲暇。既得报,果巡边耳。予善又白【?】守,以光化近边,无城池之险,使多植林木,亦可为疑伏,如榆塞之义,人以为便。有靳显者,北人,随龙南迁,家于隋,累立功。守怒其恣横,一日捕得其乡人,论以为奸细。予善奉檄再鞠,显流涕自陈。予善审得其情,因上谳,卒恕之。又有马全者,以财豪于边,隋获盗,引全为地,将论以资停发纵。予善问得其实,为辨出之。时待制张子颜帅襄阳大喜,谓其属曰:“以古义决疑狱,久不见矣。” 因行其议,全活甚众。 改汀州判官,转承直郎。在汀尤宽和,民讼为减。属县多瘴疠,予善执檄虑囚,咸劝毋行。予善曰:“枉直待辨,岂敢惮。” 卒历六县,平反二十余辈。姜寇窃发,檄往清流,计度便宜。初,予善虑囚,过南安岩,夜梦骑兵百万迎为冥官。既觉,潜治归计,属寂发不敢请,至是尽处分其家事,谓家人曰:“乃翁此行报国耳”。寻归,疾作,阅旬。家人及所善黄长卿,亦有异梦。翌日,卒于官舍,享年六十有五,实淳熙十一年九月七日也。 予善为人质直,表里洞然,面折人过失,无少畏忌;自奉甚薄,一裘数十年,非馔客不二羹胾。至临事乐施,周人之急,无毫发吝情。凡乡里幼失所养,老无所依,贫不能自存者,皆赈恤之。嫁孤女五人,葬不能举者数丧。郧乡令章卒官,父耄子稚,贫不能归。予善摄邑事,经纪其家,乃得还。 少历艰难,备知闾阎疾苦,所以断狱听讼,老吏不能欺。民诉于州县,皆愿得予善为理。性慈孝,御仆隶未尝施鞭扑。自以禄不及养,刻木为父母像,饮食必祭。谓其子守曰:“吾它【?他】日必归骨先人墓侧。死者有知,当得侍奉也”。病亟请老,转通直郎,所交皆当世伟人。然位不充德,论者惜之。 有诗文一集藏于家。子男三人:长曰守,举于礼部;次曰寀,业进士;次未名。女二人:长适高安胡义问;次适同邑从事郎、新澧州军事推官陈世长。孙男女五人:郑保、岩孙、寿娘、顺娘、筠娘。其孤守,将以今年十月己未,奉予善与予善夫人金氏之丧,合葬于灵源先茔之傍。金氏亦有妇德,先予善七年卒。 铭曰: 姚宗之蕃自于虞,今筠灵源富以儒。噫吾予善承庆余,幼已籍籍飞名誉。 克孝于家实勤劬,中年试吏蕴乃摅。平反有功民所愉,兵间奇画举一隅。 吁嗟光阴何须臾。有来之迎骑甚都。佳城之封绍其初,识以铭诗示不诬。 按 《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1986年出土于宜丰县。1通,志高98,宽68厘米。楷书,31行,满行49字。志尾署“高安况抱元刊”。志石藏宜丰县博物馆。 墓主姚锡(1121-1184),字予善,江西宜丰人。历官吉水县主簿、武当军节度推官、汀州判官。 撰书者谢谔(公元1121-1194),字昌国,号艮斋,江西新余人。宋绍兴二十七年(公元1157)进士。历官摄乐安县尉、吉州录事参军、知分宜县、监察御史、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兼御讲、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所著有《艮斋集》。《宋史》卷389有传。 |
宋状元公姚勉在他的5篇文章5次自认是姚思亷的后裔。 ●(之一)状元公姚勉在《侄阿鐘覓字與詩》说:“吾家鼻祖豐城公,庭叱百萬無虓雄。子孫世襲節義風,流傳直至江西翁。江西夫子今稀有,四經七舉為龍首。” ——来源:《姚勉集》卷十八 古風 七言 《侄阿鐘覓字與詩》 尧曰:思亷公受唐太宗封豐城,食邑豐城。早在隋末,李世民父子就欣赏识思亷公是忠义敢为之士,护旧主,庭叱百萬無虓雄。江西夫子指姚守玉即姚振,又称竹楼夫子,姚勉的祖先。2 j" [6 M! j" U% z$ [2 T, e. Q+ Y7 M% W ●(之二)宋状元公姚勉在为出自濰州的新昌姚氏姚公烈(字伯武,号?運屬)撰写的《運屬姚公伯武墓誌銘》中说:“姚之宗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濰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後也;家靈源者出自豐城,蓋文館學士思亷之後也。族雖異,然得姓自有虞氏則一。凡詢新昌姚氏者,咸以為一族。而二氏子孫亦知柯分同根,派別共源,等百世而上,由耳孫而溯鼻祖,不可以異視,相與講同姓之好甚密,真若出一族者。” ——来源:《姚勉集》卷四十九 墓誌銘:運屬姚公伯武墓誌銘 ●(之三)宋状元公姚勉在《禮席致語 鄒娶姚代希聖作》说:為弘文學士之孫,箕裘不墜;生奕世狀元之里,衣缽攸歸。 ——来源:《姚勉集》卷四十五 樂致語 ●(之四)状元公姚勉在《發解謝判府蔡寺丞啟》中说:“有如某者,非曰能之。第思方駕於前修,何敢爭衡於時輩。筆硯之生涯甚涸,箕裘之冷緒欲灰。念瀛洲學士疏國爵於豐城,書脈之傳七百載;而江西夫子擢倫魁於汴京,文派至此百餘年。繼之八行之賢,首於三舍之選。” ——来源:《姚勉集》卷二十三 啟“發解謝判府蔡寺丞啟 尧曰:“瀛洲學士”思廉公封爵於豐城。 “江西夫子”指姚子玉,即姚振,又称竹楼夫子。 ●(之五)状元公姚勉在《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中说: 粤自瀛洲之学士,肇开剑水之国封。由子而孙,遂家是邑。南唐仓监当五代之乱世,而避地于灵源。江西夫子以七举而伦魁,益有声于乡郡,为弟子以千数计,而至今日仅百余年。试询竹楼书院之基,犹在梓里故山之侧。继以八行状元之名子,尝都三舍释褐之上游。高传而曾,儒益以世。 ——来源:《姚勉集》卷二十三 “发解谢新昌赵判县启” 尧曰:江西夫子指姚子玉,即姚振,又称竹楼夫子。这里,状元公姚勉连“南唐仓监”和江西夫子(姚振,即姚子玉)都指出来了:“高传而曾,儒益以世。” 这就是宋状元公姚勉在他的著作中一而再 再而五地自认是姚思亷的后裔。所以,广州姚钟尧说:宋状元公姚勉口口声声自认是姚思亷的后裔。 1 l2 h; R4 ?- |5 X8 ^% [) b |
民国三十五年丙戌重修,公元1995年乙亥翻印的《灵源姚氏族谱》里的汴梁派存疑。没有落款日期和作者。我认为是康熙甲午年的。 汴梁遠祖實康熙已亥重修得之城北鉉手錄,故珍藏之。然考訂史傳,訛誤實多,殊不足信也。今夏鉉公後裔复携蘭玉集来局,视之卽前譌稱鉉公手錄者,查其集成于明嘉靖二十八年,纘自邑廪經纬之手。 兹甲午之役,詳加蒐討。自漢之吳興,迄唐之陕郡,其傳派、世次、爵邑、官封、炳鳞紀傳者,巳圗其系於簡首矣。惟自秘書公至吾秦原,中闕數傳,無從考訂,尚爲歉耳。他日擬襆被走陕州,索大宗譜而叅觀之,必能更得其詳。惜目前未之逮也,是帙沿訛踵謬,不足示後,自應廢而不錄;诚恐不知者,疑爲先世所遺或存,貴古賤今之見,故仍付諸梓。7 \* ~7 u- m' O) L8 ` 1 y. T5 \% I! u& W* c 族谱谱序撰写部分有时间的时间如下: 灵源姚氏族谱旧序 康熙五十八年孟冬月赐进士出身光禄大夫……家眷教弟朱轼顿首拜撰6 `, d( ]/ b. C 自序 乾隆三十九年岁在甲午十一月上汗 二十五世孙芳远书, e# T: C9 Z, ~ 自序 乾隆三十九年岁次甲午孟冬月上汗 二十七世孙丙书 重修状元坊记 乾隆甲午仲冬 远孙丙追记/ Y) R/ q2 f) H5 h2 ` 清乾隆三十九年冬十月吉日 辛卯举人戚晚万纂善顿首拜撰* S) }& E V) r/ y8 n 乾隆三十九年菊月谷旦 赐进士出身吏部候选年家眷教弟米山邹拔祖顿首拜撰- w O0 C' P4 Q 甲午新修凡例十八则(部分摘抄) 吾家秦原公徙居灵源实为鼻祖,旧遥尊汉时东谷(云,字叔达,号冬谷。)为一世非正法也。今断宜推秦原为一世祖,其自秦原以上世系可考者列于前。 文献公先世由吴兴居陕郡,即今河南之陕州实为吾灵源所出,旧伪载居河南之开封,今为更正。7 {* ? s5 \4 g* F) [3 r 读学坡公文集,其中奏劄书传记注,年岁与史召合,盖公所手定也。惟夏许司门一札击以景定戊午,查景定实此年应为后人误入,又如五世祖旦分旧载生宋元符四年辛巳,然考宋史,元符止三年,并无四年。起戊寅,终庚辰,亦无辛巳,辛巳盖建中靖国元年也。此类甚多,今为一一详核。( D8 k$ i4 h* z$ H; s+ U& ] 原公世下注云,真宗七年,金人大寇京师,公避乱云云。查宋史,微宗五年,女贞国始改号为金,阿骨打之言可证也。与真宗时事不符,今宜从阙。4 o1 a! {6 {9 p% c ) X& I6 i6 n/ E 《灵源姚氏族谱》记为“秦原”,《姚勉集》则为“秦源”。应以《姚勉集》为准。 |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0-12-2 15:42 编辑 % H7 _, ~% V$ ~5 V 若小三评事公为迁灵源六世祖,往上推一下,根据姚门才女提供的族谱记载,灵源姚氏至少在唐代就迁入灵源。/ l$ {2 c5 g5 S+ A5 c' {; \; T 九世祖: ●姚朗(西元847—911): 源傑長子,行二,字之奇,居靈源。唐宣宗大中元年丁卯八月初五日未時生,後梁太祖乾化元年辛未八月初九日辰時卒。葬祝莊。配李氏,新昌李植公女。 子二:長鳳,次凰(迁南昌瑶方)。) ?; y! E3 U3 _ ; }: n7 j' O$ q 十世祖:●姚鳳(西元879—943):朗公長子,字金聲,行二,號樂國,居靈源。年十七中進士(被當世喻爲神童)。曆官揚州刺史。唐僖宗乾符六年己亥八月二十三日卯時生,後晉高祖天福八年癸卯三月二十五日申時卒。葬厚山。配柳氏,瀘州刺史河東柳玭公女。 子一:旻 4 T* n+ ?1 k; `% T; {# n' l % _; q5 j, L, N, @& X 十一世:●姚旻 鳳之子,字元明,號竹軒,行八,居靈源。中進士。任汀州判官。母喪盧墓,遂隱不仕。後梁太祖開平四年庚午四月十五日辰時生,宋太祖乾德二年甲子十一月初六日子時歿。葬後山。配李氏,翰林知刺誥筠州朝楠公女。 子一:烱 ) U( v' T( r, s/ L* {! C 6 T( @ A" R1 ?2 d) W7 I 十二世祖:●姚烱(西元943—1016)1 s, n( p6 V) c3 @% K 旻之子,字元亮,行十二,居灵源。后晋高祖天福八年癸卯三月初八日卯时生,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丙辰九月二十日未时殁。葬均山。配李氏,吉州维中公女。 子一:穆 公通五經,屢征不起。& h6 [; {. G+ s# [4 X* _; A. r7 @$ w ' Q+ Z% F$ a5 K+ p9 |0 m1 H 十三世祖:●姚穆(西元980—1044) 炯之子,又名修,字遵彥。行大三郎,居靈源均山。宋太祖太平興國五年庚辰七月二十八日亥時生,宋仁宗慶曆四年甲申六月初六日午時卒。葬均山。配汪氏,子一:侃 公美田宅,廣園池,隱居不仕。 9 A( ^8 ~' R" N& P0 H$ P9 L 十四世祖:●姚侃(西元1014—1065)7 R2 y* G, n, k5 Z2 u 穆之子,字士业,行小三郎,号菊怡,居灵源均山。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甲寅正月初九日申时生,宋英宗治平二年乙巳四月初二日丑时卒,葬新昌大姑嶺。配蔡氏,凤山蔡元公女。子一:振 , Y( p# j, J1 n9 x" d0 D: v7 Q 《红安谱》中的十四世祖姚侃公就是小三评事公。从小三评事公往上再推五世就到了唐宣宗时期。* N" h# p0 @! a0 r( K, Z5 ~* j |
胡思敬(1869—1922),字漱唐,號退廬,江西新昌(今江西宜豐)人。光緒乙未(1894)進士,次年補殿試,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吏部考功司主事,遼瀋道監察御史,廣東道監察御史 胡思敬編撰丁巳年《鹽乘》卷二·氏族志載:1 i3 S# ~+ n6 A7 E3 \) S3 K/ { * b" D) p% t0 e1 _! V; [ 右二十三都凡八姓3 [ X+ {$ o' E . W% M+ ^3 z6 S 靈源姚氏,其先世出自唐弘文館學士思廉,遞傳至尚忠,宋真宗時由河南陝州遷居靈源。六傳至銓,南渡初分居坊里,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銓弟銳分居衙里,今有丁口二百八十餘人。再數傳至大樂分居荷里,今有丁口一百四十餘人。庚二分居樓溪,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省道分居中垣,今有丁口一百五十餘人。士邦?分居檀樹,今有丁口五十餘人。用真分居小水院場、熟田場前等,今有丁口二百八十餘人。合併七支,共有丁口一千二百餘人。宋元符三十年,尚忠九世孫振,特奏名第一;子旦宣和元年八行釋褐第一;旦四世孫勉,寶佑二年廷對第一。邑宰趙時稼為立奕世狀元坊。國朝舉進士一人。 ; w. z. }# j! J! ^! W 南垣姚氏,其先出自隋進士彥國,因避亂由河南遷居縣北之天寶。六傳至世忠,唐時由天寶遷靈源,其後再遷黃塘岡下。傳至文德明洪武初由岡下卜居華溪即南垣是也。今有丁口七百餘人。按彥國隋時由河南遷天寶恐舊譜有誤。# G% } Q) O) c9 R8 I8 o 2 R$ Q) B$ i. @* X4 N+ e 縣左姚氏,其先世累居山東濰州,遞傳至宋進士鉉由新昌丞備縣事留居天德鄉靈源。繼徙縣城。其後分居凌江黃陂?黃塘等。今有丁口百餘人。明領鄉薦者、貢於□者一人。按雪坡姚伯武墓誌雲:姚之宗為瑞之新昌著姓者二:家邑郛者出自濰州,蓋中散大夫恕之後也;家靈源者出自豐城,蓋文館學士思亷之後也。舊譜言鉉留靈源恐誤。 ; I/ e/ i, w# y' C 胡思敬1869-1922,53岁去世。《盐乘》编撰於民国丁巳年1917年,氏族志记录了三支姚氏。《灵源姚氏族谱》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丙戌重修,1995年乙亥翻印。灵源姚氏重修族谱前29年胡思敬认定姚勉是思廉公后裔,从描述内容来看,胡思敬是看过当时的灵源姚氏家谱的。1 I; ~ o5 h9 B! k8 R2 |7 O7 v 胡思敬的《盐乘》比民国三十五年修的《灵源姚氏族谱》早29年。( L9 T5 A) ^7 s1 c |
教授,您老可不是阿尔巴尼亚国的那位中学生,……现在小三评事公的身份是确定的,往上可以再分析。 |
年轻时看过一部南斯拉夫电影,片中一句台词,教我终身难忘。) \% g) O+ y+ \8 Z2 g $ ^5 g: ]& r% V 墨索里尼总是有理 |
宜丰县新庄镇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是姚侃公,振公的父亲;南昌谱里记载的振公的父亲也是侃公。: x2 U9 t( c/ l4 g. o" } 而《锡公墓志铭》里的记载,振公的父亲是礼公。到底哪个是正确的? 我认为,或许都对。古人起名字很复杂,一人多名多字号的不奇怪。或许振公的父亲名礼,又名侃。又或许墓志铭埋在地下太久,毕竟近千年的石头埋在地下,肯定会有不可知的因素,导致字迹不清晰,后人在辨识的时候,把“侃”字当成了“礼”字。 总之,南昌谱里的记载还是正确的。 |
IMG_20201203_091234.jpg (65.54 KB, 下载次数: 545)
《南昌谱》里,姚振公的父亲是姚侃公,《宋故汀州判官姚锡公墓志铭》里记载的是姚礼。到底哪里记载的对呢? |
Screenshot_2020-12-03-08-52-41-96.png (27.44 KB, 下载次数: 675)
Screenshot_2020-12-03-08-52-01-73.png (70.68 KB, 下载次数: 662)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0-12-3 08:02 编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20-12-3 05:51 上面是以前的帖子,如今又翻出来,一看,如今大家的讨论,没有多少新意。最好有新的线索,比如发现了旦公,或者小三评事公的墓志铭。 |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20-12-3 05:56 编辑 8 N2 G6 U3 x: g! P1 P9 s, f 《姚氏三公后裔与南昌姚氏彦国公后裔就姚勉祖系交流》 .............................. 姚卿芳: (1)姚文龙是南宋投降到元朝的武将,是封疆大臣.在整个元朝漢人是禁止修谱的.姚文龙为什么凭白无故的写序吗?他敢写吗? (2)'存疑'的作者.开门见山的说:老者说,是秦原的后裔.同时否定了以前是汴粱派. (3)从姚文龙序到存疑的作者有400多年,如果有姚文龙的序,那为什么只字不提呢?只是老者之说呢?我理解是为了抵消勉公舍人集的文章的影响.是清康熙以后的人所为! 青青: 两年前,河南姚学谋宗亲就已经答复:“不管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还是出土的石刻及各种谱系中,姚崇家族谱系中尚未发现姚尚忠的名字。” 姚绍弦: 我也有这样的印象,三公后裔姚祖军宗亲曾经专门询问过河南姚学谋宗亲,得到的是同样的答复。这件事情卿芳老知道具体经过,请菁菁宗亲询问一下卿芳老。 姚卿芳: 通过河南当地的姚氏宗亲及三公后裔传来的信息,在姚崇的族谱中都未发现尚忠公的名字. 又在尚忠十一世孙姚文龙.于【元】至元丁亥春.在芳里的谱中.有一篇【旧自序】中写道彝公以恩嗣官拜承相,五传生尚忠号秦原.的信息此信息也未在姚崇的族谱中或历史文献中查到尚忠或秦原的任何信息. 【汴梁派存疑】一文中写到“这次甲午(译者注:1714年)续修族谱,详细进行搜集研判资料。从汉代的吴兴起至唐代的陕郡,凡是有关支派,世次,采邑,官聀等,在史传上赫然有名的人,均已将世系编成图表放在书的前面了。唯独从秘书公起到我本支‘秦原’之间,有数代缺失而没有办法考钉补入,犹觉歉疚。打算日后带上行李奔往陕州,拜求大宗谱而参考细查,一定能获取详尽材料。遗憾的是目前办不到而已。” 详见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ea74b21e0102wabz.html |
永顺姚 发表于 2020-12-2 21:20% m1 t3 e S7 a; @6 |5 k$ c" m( c 很久以前南昌德高望重的卿芳老就说过,姚文龙公写的谱序有问题,或者说根本不是他写的。 |
本帖最后由 永顺姚 于 2020-12-2 22:07 编辑 1 F, h0 V3 G. p+ y* d; _2 \; ^6 t 文龙公的这篇谱序感觉怪怪的,如果早有,康熙甲午就不需要存疑,本来尚忠公从陕州迁灵源,说是姚崇后裔,是不需要怀疑的,姚崇家族分量不比思廉公家族低。到了康熙甲午冒出来“存疑”,文龙公的序修谱的人没看到?又是如何流传至今?乾隆甲午,修谱凡例十八则,更正了不少错误,没见提到文龙公谱序,文龙公谱序,应该是更正存疑中秘书公最好的依据。所以说,文龙公谱序真实性得打个问号。 y3 l8 n7 ?! P% c) o3 d2 O 姚崇家族,文献公、梁国公、文贞公等都可以写,偏偏写个让人费劲的秘书公。多数人第一反应陕州姚谁是秘书公? |
永顺姚 发表于 2020-12-2 19:055 r6 d; a$ t# _ 南唐是公元937年-975年。五季之乱是公元907年-960年。两个时间重叠部分于公元937-960之间(23年),也是迁灵源的大约时间段。 j/ |1 t1 d- }1 T 姚锡(1120-1184)往上三代人世系是明确的。 从目前显示的资料来看,彦国公不可能是姚勉家族的仓监公。- A; {) V, q8 a- c & C9 x1 ] X H! M2 k 不是“到了清乾隆甲午年又认陕州姚崇”,早在元初姚文龙便认陕州姚崇了。为什么? 如果能拿到谢华平写的《新庄,高安姚姓人之根》,或许会进一步得到线索或答案。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