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侗先生评论: 蒙福建博物馆研究院研究员、福建地方志点校家陈叔侗先生垂阅、评点。今将他老人家“微信”摘录如次,可供研究参考: 1,对于姚堂,福建地方志对其记载较少,也较乱,而且所见各地方志记其籍贯,随其迁动,各有不同。他是山东人,行伍出身。2,漳州府志记其入籍龙溪,此籍,是军籍。清袭明制,家属随军,军人有军籍军田,可以世袭。7 }, h( J# }8 m4 Y9 N 3,姚堂最精彩就二件事:一是在古北口受康熙帝赏识予以提拔。二是在台湾缉军安民,制止动乱。未参与平乱,军绩平平,故福建省志,向无立传。 4,省志把姚堂列入清代武职,只是记录官场任职变迁,不像“选举”必须与乡籍有关。水师提督不是小职位,也绝不至乱填籍贯。看来是以军籍驻地为籍贯。最后所谓泉州、晋江者,清代之厦门岛隶属泉州府晋江县,为厦门厅。提督署置于厦门,台湾总兵归其节制指挥。至于封赠三代,因依其军籍所在而被记录于龙溪。荫子亦同。 1 l/ u4 \/ e( J6 ?% H 5,归葬山东,山东祖籍应有坟墓等史迹可寻。6 }( z+ U, z8 D. F7 \ 胡新博士: 福州琴亭 姚恩健 谨录2019/11/22 M* L7 S" f3 {9 k" H 我的几点看法: 0 I6 r; v: X& T$ Q4 v9 y2 s 第一,姚堂,山东人,二十岁从戎塞外古北口,康熙帝从古北口出巡,得帝赏识,擢石匣把总;康熙四十五年晋升福州闽安镇协总(副将),四十九年陞浙江处州总兵;五十一年,移任福建台湾府总兵官;五十七年,陞广东水师提督;六十年十月移福建水师提督,六十一年康熙崩,雍正立,觐见归,卒于途,奉旨归葬山东寿光县。9 h$ J$ _ r1 B6 f 第二,从戎古北口大约3-5年后,因康熙帝赏识而破格题为石匣营把总,时大约23-25岁。擢石匣营把总七年后破格提升闽安镇协副总,至雍正元年死,计17年。年寿在47岁上下(20+3+7+17)。& t# A5 u& t0 ^: n8 w6 p/ z d8 j4 h 第三,南下17年,历水师协总、总兵、水师提督,官从一品,却中国史上最浩瀚的史书《清史稿》从二百十四至五百二十九卷“列传”,共计三百一十六卷,入传人物不少于两千人,独无姚堂。尤令人不可思议者,“列传七十一”传记满保、施世骠、蓝廷珍等十一人,非但无姚堂,在记叙施世骠于康熙六十年十月病卒,竟然记“廷珍摄提督”“六十一年,授台湾总兵,雍正元年,擢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赐孔雀翎,予三等阿达哈哈番世职”。全然不顾《圣祖仁皇帝实录》卷二百九十五记载:康熙六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壬午),谕大学士等: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病故,此缺甚紧要,着广东提督姚堂调补,速行赴任。广东提督事务,着广州副都统冯毅署理。”可见史实是:姚堂死于雍正元年,蓝廷珍才补上空缺。编纂赵尔巽一帮人,何以对姚堂如此漠然罔顾?是否缘于姚堂“官高军绩低”不曾参加、指挥一场平乱战斗?" A, o$ i7 @! r 7 W' m+ U; t% ?* k" N( L 第四,福建省志对姚堂也同样存在不恭不韪。姚恭南下17年,凡三次入闽,在福州闽安镇四年、台湾六年、厦门首尾二年实一年,计11年。此11年,显然是姚堂一生最出彩11年,福建省志记载却十分简约,悉不立传。《漳州府志》《龙溪县志》亦不立传,《泉州府志》《晋江县志》有传,仍见不足。而记叙姚堂政绩最详者,是《台湾府志》康熙五十一年周元文撰《姚总戎传》。但是年姚堂甫从处州移调台湾,安能有“至之日,缉柔有法,恩威并行,兵归于伍,民安于史”政绩?道光《台湾县志》、光绪《台湾通志》均不录周氏文,而用《泉州府志》“姚堂传”。耐人寻味。其实,今所见康熙五十一年《台湾府志》是民国《重修台湾府志》续补版,续补姚堂治台政绩故事。应敲问者,谓“入籍龙溪”,为龙溪人,何以漳州府志、龙溪县志皆不立传? . | {/ W" d, s$ ^$ H) i 第五,《漳州府志》《龙溪县志》无姚堂“传记”,但列“特用武职·国朝任子”曲折表达为“龙溪籍”。自隋唐以降至清,高官大- C" d0 A4 E+ C2 A: J: q- F 臣多有封赠世袭,不足为奇。但府志县志所列五世封赠,尚无文献佐证。惟知姚禄,《山西通志》记:“盂寿营游击”“姚禄,福建龙溪人,行伍,康熙二十四年任”。未见注“堂父”“荣禄大夫”,其名与山东寿光县《姚氏族谱》亦不同。- \+ Q5 w, B7 e% _5 L# M/ g+ ^ ' y0 Q4 X/ C0 k% W( y 第六,乾隆二年《福建省志》至四十二卷“漳州府”记:“漳州府,姚堂,山东人,入籍龙溪,福建陆路提督”。“入籍龙溪”,表明姚堂祖籍山东,移居福建。但在省志卷二八“水师提督总兵官”记:“姚堂,山东人,康熙六十年任”。说明省志不采纳“入籍龙溪,福建陆路提督”说法。首先,误将姚堂记作陆路提督。再者,清袭明制,军人皆有军籍、军田,“旗员分界园地,多则二百四十亩,少则六十亩,各省不尽相同。惟浙江驻防无田,仍支俸饟。”可见,福建省志不记“入籍”云云,是由于军籍皆有军田。但亦可认为“户籍”,康熙五十一年姚堂移任台湾总兵,时台湾初归不稳,不带家属,寄籍龙溪。六十年自广东移任福建水师提督,衙署厦门,“户籍”或“军籍”移晋江。乾隆二十八年《泉州府志》记载是在姚堂死后41年事,可信。 L8 e! _7 W# N* M3 V 第七,乾隆二十八年、民国二十七年《福建通志》、道光、民国《厦门志》均记姚堂“漳浦人”。据《清史稿》“一百十七卷·志·, ]* X* v% o8 Q 九十二”载:“漳州镇,康熙二十七年改漳浦镇置”,“志·九十五”记载:海澄,“雍正十一年,割漳浦之镇海卫来隶”,这样,海澄“镇四:镇海、浯屿、海沧、海门”。说明漳州镇、镇海卫曾属漳浦。故或谓姚堂“漳浦人”未尝不可。! ?% M( _/ P0 e/ {7 |- D9 i 第八,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克郑克塽收复台湾,改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康熙五十一年,姚堂自浙江处州总兵移镇台湾。以台湾初归,海氛初靖,治安未稳,遂将眷属安置漳州龙溪。康熙五十七年陞广东水师提督,家眷应随职履新,不可能仍然留守海澄龙溪。因为他并不知道若干年后他再调何处、任何官。) J( A ~' W& d# B 第九,乾隆-同治《泉州府志》记姚堂康熙六十一年任福建水师提督,“由龙溪移居晋江”。存在可能性。根据《清史稿·一百十七卷·志·九十二》记载,福建水师提督驻厦门,时为厦门厅,隶属泉州府。移居晋江,属于正常。但是,说康熙六十年“从龙溪移居晋江”而非从广东移居晋江,却令人费解。但从《泉州府志》、《晋江县志》所书姚堂传记较详,而《漳州府志》、《龙溪县志》均无传记分析,提督驻厦门,家属居晋江,并非空穴来风。 2 k$ O- Z+ R! L- C7 u& y 第十,只有《泉州府志》、《晋江县志》记载姚堂“入觐,归,道卒”,只有《寿光县志》记载“奉旨归葬”。方志书“入籍龙溪”,无论从“民籍”“军籍”考量,都说明姚堂是山东人,祖籍山东;否则没必要下“入籍”两字。或认为“祖籍福建”,则下“入籍”两字,是犯低级错误:语法、逻辑、情理皆不通。 " P. M3 R& n9 Y 由于《清史稿》不列传,闽、浙、粤、鲁四省地方志记载十分简约,研究姚堂身世殊难。复因其故宅、坟墓等文物迄未寻觅一二,无以佐证,故尤难论定其行实。以上十点,仅是本人一年多来翻阅志史所作功课与初步分析,留贻姚氏宗亲及研究清史专家参考。 # ]+ e% j3 X0 K' f1 C0 Z 福州琴亭 姚恩健 灯下 未是草' R9 {7 d ?9 z 2019年12月31日星期二晚九点 " H9 G" ?3 [2 S- q " [3 a/ `1 l& {& K( B; N0 ?* {9 Y& v 2 T* d. t5 {2 I. i' G _% d' q 8 b/ ~8 l$ t4 J) l4 J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