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明 发表于 2015-1-20 11:26! b I8 N+ A2 z/ x: e2 j9 d! ?
(四)项目特色:发挥地方主观能动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 [8 i3 c4 e4 k( U7 I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依托 ...
4 a( w/ l! |& u (五)、项目实施:在各地慈善会、各级教育部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下蓬勃发展 ! K; P4 ~6 ?# I4 \
2011年11月8日,“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启动。首批由万达集团捐赠的10万册和周森先生捐赠的1万册赠送给四川、陕西、甘肃、天津、大连、福州、马鞍山、贵阳、赤峰等11个省市的近130多所学校11万师生手中。 0 O# y/ |5 w( [* d, Z6 S. C
2012年初,上述地区《慈善读本》的受赠学校以《慈善读本》为载体,开展了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各有关学校、当地教育局、慈善会纷纷制定项目具体规划,并着手实施。 ( u+ D: Q; V) F5 F! N+ W% e4 p
2012年5月,在由中华慈善总会组织的全国慈善宣传会议上,陕西省、福州市、眉山市的慈善组织分别介绍了他们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经验,与会者还实地考察了眉山市中小学的情况。
1 ^. F! k- j+ {/ ~# o) f/ W
2012年下半年,《慈善读本》的捐赠数量迅速扩大到一百余万册。捐赠者既有各类企业、社会知名人士也有普通老百姓。他们中有为家乡中小学校捐赠《慈善读本》的老红军,有为湖北家乡小学、中学母校捐赠《慈善读本》的民政部干部,有为女儿就读班级全体同学捐赠《慈善读本》的学生家长和为全校师生捐赠《慈善读本》的已经退休的老校长。 2013年该项目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各有关学校,当地教育局、慈善会纷纷制定项目实施的具体规划,将播撒爱心与提升教育品味和教育教学实效有机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创新了德育课堂、丰富了学生德育生活。 截至2014年12月,该项目已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20多个市(地、州)的2500余所中小学相继推广,惠及人群超过200万,得到了学生、教师及学生家长的普遍认同。同学、教师、家长对“慈善”有了新的理解和体验,并开始在思想上、行动上有了许多可喜的变化。 (六)项目影响:被誉为慈善组织的“种子项目”、“基因项目” & W" L0 v: u2 x5 [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自开展以来,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在“百度”上搜索“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读本”条目,可以找到31,000,000个相关结果;搜索“慈善读本”,可以找到871,000个相关结果。《慈善读本》已经成为百度百科的专门编辑词条;搜索“《慈善读本》读后感,可以找到672,000个相关结果。 * G/ _; v2 Y& p `
自2011年11月,全国从中央到地方有超过两千多家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媒体报道过“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读本”的相关消息。2012年全国公务员考试也将“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读本”列为备考内容。该项目被境内外媒体称为备受关注的“精神慈善”,被社会称为慈善组织的“种子项目”、“基因项目”。 综上所述,慈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三年来的实践证明,将慈善文化引入校园,不仅在培养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对锻炼提升我们慈善组织的认知能力、管理水平,创新慈善意识、规范慈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一定层面、一定范围浓厚了和谐社会的慈善氛围,使越来越多的人向把慈善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转化。由于该项目显著的社会示范性和推广性,越来越多的慈善会和教育部门在不断扩大推广“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范围,一些慈善会还计划筹备了“慈善文化进社区”的各项活动,中华慈善总会也将该项目列为重点项目加以规范、整合,争取在新的一年中将“慈善的种子”洒向更广阔的领域。 e5 V" B! d* R$ @& `1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