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为不是儿歌,而是学童描红帖语。
$ E6 ]3 J* ~4 O, k" L- D. T, V( U
; C. _4 M# y7 X( @& a5 L) x/ a9 G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 e! g- i) `4 `2 H2 B6 z# P
“上大人孔乙己”最初用于旧时学童习字,仿影或描红。旧时学童入私塾,初学习字先写仿,仿影由塾师写定范帖,仿影衬于透明仿纸下模写;描红则是以红色印刷范字,学童墨写覆红。
9 x, C/ V& c- E% f+ c1 H" K清初褚人获在《坚瓠集》中说:“小儿习字,必令书‘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天下同然,不知何起。”大概取其笔画稀少,易认易写。& Q9 `, j+ r7 F5 F& t, i/ l
仿影用语,历史久远。敦煌写本已有此语。1 B" u. v3 C! Y2 r
宋人道原《传灯录》:“或问陈尊宿,如何是一代时教?陈曰:‘上大人孔乙己’。”+ \7 I, U, Y. O
宋普济《五灯会元》载“郭功甫谒白云,云曰:‘夜来枕上作《山颂》,谢功甫大儒乃曰:‘上大人,邱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元方回诗云:“忽到古稀年七十,犹思上大化三千。”古稀之年,还回忆童年习字的往事。
! `$ {# U J6 U9 O2 u/ R' r9 Y清梁章钜嘉庆七年(1802)进士,《归田录》记载:内孙外孙十余人,延聘塾师四五任,都让学童写“上大人孔乙己”等字。询问先生字出何书作何解?皆不能对。清钱大昭说“取其笔划少,而便习耳。”共同认为:“无取义理”。
; p& R8 f; T& x# f( }' A' m4 b0 K明代祝允明(枝山)却见解独特,说这组字是孔子写给父亲的书信。) O6 |1 H& \9 |9 V: H$ U
他打破三字断句的模式,重新断句为“上大人,孔,一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人可知礼也。”% R- O; U+ W$ ]1 m% A
梁章钜引祝允明《猥谈》:“此孔子上其父书也。上大人为一句。孔为一句,乃孔子自称名也。‘一己化三千七十士尔’为一句;言一身所化士有如此也。‘小生八九子佳’为一句,盖八九乃七十二,言三千人中,七十二更佳也。‘作人可知礼也’为一句,作犹为仁与礼相为用;七十子善为为仁,其于礼可知也。”
; V9 D0 Y, k- R" M) O但梁氏申明“此说不知所本”。
. U! L# a% Q; C1 `! s鲁迅小说《孔乙己》,正是这组字中的三个字。“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8 E, d7 ^/ d; ^, l
2 Q$ \) A) w8 G7 f- W2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