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楼主 |
发表于 2012-8-24 12:28:59
|
只看该作者
四打东沟,独立四团获“金刚钻团”称号/ N c& |9 v# d/ n# [6 F% g B/ v
) g+ x$ J# |; Z% w, z& y+ h 东沟位于六合县东南部,南临长江,与南京城隔江相望。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汪伪“首都”的屏障,也是我军长江南北人员物资交流的重镇要道。从1941年起,罗占云曾率部队三次攻打东沟,但并未彻底阻断敌人袭扰之心。
% P5 }$ X0 l: B6 l0 a; S+ }
$ `) ^; F1 p: E 面对这种情况,1945年4月,时任路东军分区司令员的罗占云决定组织部队第四次攻打东沟,捣毁伪据点。 [$ p+ ^0 x3 O I- P, u, I6 ]
. \+ ^. }& E2 s6 k3 {/ J" O- V0 Z# \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战斗于5月31日夜晚打响。我军从三个方面对敌人形成包围进攻之势,很快突破敌人南北两个方向的外围据点。残敌全部龟缩在中央主炮楼,凭借人多、枪好、弹药充足,居高临下,坚守待援,战斗进入相持阶段。天亮之前,罗占云等人决定组织强攻。他命令炮手将营里5发炮弹中的最后一发装进炮膛,瞄准敌人的炮楼开炮。趁着炮楼顶盖被掀翻的良机,我方开始猛烈射击,敌人逐渐失去还击的能力。
( H2 k d# w! h/ M# Y+ k+ a, H- y7 g# w3 r. i. o) q. Y
此时,四名突击手抱着集束手榴弹,迅速冲到敌人炮楼底下,将炮楼炸毁。主炮楼失守后,残敌渐渐放弃抵抗,束手就擒。1 v" B' q; E$ L; ]9 ?
" K# T! F* P* {; w
第四次攻打东沟,共毙、伤敌军80余人,活捉伪军3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并成功收复东沟镇。战斗结束后,路东军分区召开庆功大会,新四军二师授予独立四团“金刚钻团”的光荣称号。
& Q, l1 F$ S4 D: z7 ~# V0 W5 t% i- ?' }# p T# a
有勇有谋,谈判桌上智斗日军代表% M) ?+ j+ q1 M- M/ \8 |" {
2 M4 w' I+ b) b& }. g. P" e" f- b4 X# u 1945年8月中旬,国民党命令日军第三十四师团到六合县东旺庙和天长县汊涧一带集结受降,企图进占解放区。该师团日军先头部队,在六合城南门外与我军遭遇,发生战斗。4 j! o; e1 F6 a* p# a5 K
' @* s( t; ]( A; }( i( O' h4 ?
日军通过日本反战同盟成员联系,又在下旬派日军京沪地区善后联络部长十川次郎请求和新四军商谈。新四军派出以罗占云为首席代表的谈判代表团,前往会谈地点。
2 H0 z" @ n( @, c B9 I' Q& D1 {( l! h4 Y
谈判桌上,由两位反战同盟的翻译官轮流担任翻译。会谈开始后,日方首席代表首先发言:“我奉在华日本派遣军总司令的命令,转告贵军允许我在南京地区的日军到淮南六合、天长和来安等县境内集结,等待蒋介石委员长统治的部队受降……”, A5 R2 l+ d' U% S/ j2 g
$ L2 @3 I$ @" C+ ]+ \
听罢日方发言,罗占云理直气壮地说:“日本在华的军队已是无条件投降的军队,侵华日军派遣军总司令部无权下达所属部队离开现驻地的命令。这次准备离开现驻地到解放区集结是经过谁同意的呢……”
t. j4 G1 u1 A' V7 g- ~. P2 [3 v _
日方首席代表愣住了,表情十分尴尬,最后只好说:“我不知道。”罗占云接着说:“有必要离开现驻地另选集结地域吗?长江以南广大地区,难道容纳不下已投降日军?很明显这里有不可告人的隐情。如果你们日方同意向我新四军投降缴械,可以进入到你们所说的上述地区集结,但一切事宜必须听从我新四军安排,否则我军是不能答应的……”7 x8 W& r8 X2 i3 S
2 N5 M9 Z# n9 M
罗占云的这番话,让日方代表哑口无言。谈判最终在和平的气氛中结束,日方表示完全遵从新四军提出的条件。" l( t" A4 v" o
0 [) x( L Y% v. r( ?9 a/ s6 E' b
战地夫妻:) h6 }- v$ L; z
' X6 b3 s7 @1 s9 V- h- |* [! e 十年恩爱,一生回忆% v- F' g+ C' G$ @
4 G. f8 S H) N& Y
1937年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经组织介绍,邓宇蓝认识了罗占云。在邓宇蓝的记忆里,当时的罗占云伤口复发,人又黑又瘦,还在吐血,比他27岁的实际年龄显得苍老许多。一番简短的谈话后,罗占云给邓宇蓝留下了“直爽、诚恳、正派、朴实”的印象。/ R" {" x8 c3 b) o- y
3 p4 F3 P# Q8 y+ l: d) N 从那以后,邓宇蓝和罗占云的接触渐渐多了,两个人在互相了解中彼此渐生倾慕之情。不久后,两人结为夫妻。
; w1 T# f2 z( _1 |/ L7 G
1 a* L+ y. a# h, r& Y# K' m: q 1938年,罗占云奔赴华中新四军工作,一年后,邓宇蓝也到了华中。此后,一直到罗占云1948年去世,两人在淮南地区战斗生活了10年之久。3 D; u8 K% Z5 z6 U# y! F3 ?
0 K2 R4 X: G& P/ [4 ?% V 抗战胜利后,罗占云所在部队奉命撤到山东,罗占云调到华东党校学习。1947年11月,党校学习结业了。罗占云主动选择到当时环境复杂、生活艰苦的两淮地区,被任命为淮北军区副司令。在离开山东奔赴两淮时,邓宇蓝带着孩子们为丈夫送行。罗占云一边摸着出生才40天的小女儿的头,一边对妻子说:“我这辈子是开荒的,能为两淮人民的最后解放再出点力,就是牺牲了,我也是高兴的。”
- f4 B6 p3 O0 b8 `1 ~
4 J; N- ~0 q/ h 邓宇蓝没想到,这竟然成为丈夫留给自己的最后一句话。在两淮地区,疲劳、繁重的作战任务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罗占云病倒了。为了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他坚持带病工作。有一次,在和一个干部谈话时,竟然晕倒在椅子上;还有一次,夜间突然昏迷,从床上跌了下来。被警卫员强行送入医院后,罗占云最终于1948年4月24日不幸逝世。那时,距离新中国成立,还有一年五个月零七天。- y- A1 I0 p6 f3 I
" }# I! c5 v: E5 N! J; I$ O 罗占云逝世时,四个孩子中,最大的不到10岁,最小的还不到5个月。此后,邓宇蓝独自将四个儿女抚养长大,她以自己的乐观、坚定和豁达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孩子们长大后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出色的表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