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6-11-20 17:29 编辑 + C: ?# q' s; _* |2 \5 F( r
& w3 X3 f! l/ f “台湾”因漳人颜思齐的大规模开发而始称5 D5 C& t7 d; y( x! E
何池4 u2 F7 g. h) d0 S9 ~4 J
漳洲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 R7 u. Q% |# W. \! O$ A- V6 c 台湾之名“始於何时,志乘不详,称谓互异”。查阅史书看到的确实是不同时期有不同称谓。5 B* C5 C! ?- I3 o& A1 T/ ]
台湾最早被称为夷洲。最早涉及这一名称的记载是《后汉书、东夷传》,该书称:“会稽海外------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莍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这是关于海峡两岸人民往来的最早记载。而后《三国志、吴志》卷二亦有关于夷洲、澶洲的记载:“公元230年,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船队到夷洲”。清初地理学家胡渭和后来的众多学者都认为夷洲指台湾,澶洲指今吕宋岛。
' Y% }7 }4 n d3 ?" A$ o 从隋朝至元朝甚至到明朝中期,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台湾被称作“流求”、“留求”、“琉球”。《隋书、流求传》称:“流求国在海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隋书《陈稜传》“大业三年,拜虎贲中郞将,后三岁,与朝议大夫张镇洲发东阳兵万余人,自义安泛海,至流求国------"《元史、留求传》称:”留求在南海之东,漳泉与福四洲界内,澎湖诸岛与留求相对。”该则记载“留求”的地理位置更加明确无误地证明了“留求”就是今天的台湾。元代大旅行家汪大渊则在其著作《岛夷志略》一书中把“留求”改为“琉球”。进入明初,台湾在有关史志中仍沿用“琉球”之称。中后期渐渐改为以台湾突出的地理标志如鸡笼山、淡水洋、北港等名称,随之又改叫“东番”,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时到过这里,称其为“东番”,明末连江人陈第、莆田人周婴都各写过一篇游记,都 叫《东番记》,都是介绍台湾的地理及社会概况。稍后龙溪人张燮写於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的《东西洋考》之中有一文“东番考”这样称呼台湾:“鸡笼山、淡水洋在澎湖屿之东北,故名北港,又 名东番”。迨此,由“东番”而改称台湾的日子临近。 崇祯八年(1635年),给事中何楷(漳洲镇海人)奏陈靖海之策曰:“------海上岁无宁息,今欲靖寇氛,非墟其窟不可,其窟维何?台湾是也。台湾在澎湖岛外,距漳泉两日夜程,地广而腴------”这是我国正史称台湾之始。从称“东番”到称“台湾”只有短短的18年时间,在这18年时间里,“东番”岛上发生了什么事,使得改称台湾呢?
0 I5 r! q9 D( H# i: d 在这段时间里,“东番”真的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该岛开始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开发活动。这次开发活动是在闽南人颜思齐的领导下进行的。颜思齐是海澄青礁人(嘉靖四十五年,明政府从龙溪县划出一地设置海澄县,把同安海沧等地都划归海澄管辖,一直到1958年这两地才划归厦门,青礁历史上长期归漳洲龙溪、海澄管辖,故历史上称颜思齐为(海澄人)),他从小练得一身好武功,又好打不平,有一次他杀掉了一个为非作歹的衙役,遭官府通缉,逃亡日本。天启元年(1621年八月),他因在日本领导反对德川幕府的专制统治事洩,即率漳泉籍同乡义民二三百人乘13条船下海逃亡,在“东番”南部的笨港登陆,以诸罗山为根据地设置十个寮寨安置人员,着手进行垦荒活动。由于这里地广人稀,二三百人难以适应垦殖的需要,於是颜思齐派杨天生等助手带大船十只到漳泉两地招募贫民,共计招募人员三千户来“东番”,分别安置到十个寮寨中去。一户一人的给银两元,一户两人的给银4元,一户三人的给牛一只助耕。短短几年功夫,笨港一带已有千户从事农耕生产。正是颜思齐大规模招募漳泉乡亲赴台垦殖的活动,拉开了台湾大规模开发的序幕。
; t- U4 w; }" q& g,9 D/ w- l$ x1 O. B) v
5 ], o( T4 O" b# K5 W Y
; z6 |1 k, U% v+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