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37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徽州(歙)几支姚氏对名利、历史视如白纸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19 15:5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为何我说视如白纸
* R+ {6 i8 L/ u4 L$ |         首先;黄山市(三区四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由时代变迁,避难加上文革的毁坏、传统的保守、成这段历史的缘由,歙县范围(王村镇、深渡镇、溪头镇、许村镇、徽城镇内几支“姚”对迁始祖之上世祖,了解基本模糊不清的概述,具体从哪里分支来的更是不清楚。在歙县志、新安志 、地方乡镇记载也很少,唯一能在歙县志上记载我支(武担姚)和(凤凰姚)。还有各乡镇“姚氏”传统的保守的宗谱不愿意拿出来,宗谱好多家不 愿意拿给外人看。: ]4 ?/ V: K5 a' Y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9:56:43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11-21 08:307 x$ C/ g% u, b% S
今黄山市(三区四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能包含过去的 ...

" \/ c* l$ g9 T0 f2 j2 B1 m7 |

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1955年与1981年在绩溪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山海经》载有"三天子都"旧名,亦即今徽地之属。传说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前,本区尚属海滨之地,东南即大海,境内为异族共工氏占据。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以后,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春秋时,公元前473年以前属吴;公元前473年以后,吴亡属越;公元前306年以后,越亡属楚。实际上当时吴、越、楚三国并存,战争频繁,本区被作为拉锯战争之地辖属时有变动。

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一统六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本区设黟、歙二县,属会稽郡(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楚汉之际属鄣郡(治故鄣,今浙江长兴)此时之歙县包括今歙、休宁、婺源、绩溪、淳安、遂安等地;黟县包括今黟县、祁门、石台等地。楚汉战争之际,本区一度为项羽所占,作为其功臣梅鋗之封邑,不久为汉将陈婴所占,属汉。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黟、歙属荆国(治今淮南)。十二年(前195年),黟、歙属吴国(治今江苏沛县)。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黟、歙属江都国(治今江苏扬州)。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设十七城,歙、黟为其二城。元狩六年(前117年),立武帝子刘胥为广陵王,歙、黟属广陵国(治广陵,今扬州),汉宣帝五凤四年(前54年),刘胥获罪自杀,国除,复为丹阳郡之属。汉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立原中山靖王刘胜之裔刘云客为广德王(治广德,今安徽广德),黟县属丹阳郡;歙县仍属丹阳郡。永始元年(前16年),刘云客死,无子,国除,黟县复属丹阳郡。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立广川王刘越之裔刘愈为广德王,黟县复属广德国。王莽篡汉,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贬汉广德王为公,改黟县为愬虏。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公元30年),复名为黟县,仍属丹阳郡。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孙权派部将贺齐出兵消灭歙地所谓"山贼"(实际是对抗孙权的山越、水越和汉人混居而成)金奇、毛甘和黟地陈仆等,将原歙地一分为五,即:歙、休阳县(划原歙以西之地新立)、黎阳县(划原歙以西另一地新立)、新定(划原歙以南之地新立,今浙江遂安)和始新(划原歙以东一地新立,今浙江淳安),加上黟共六县一并从丹阳郡分出,建立新都郡,治始新(今浙江淳安)。三国吴永安元年(258年)休阳县因讳吴主孙休改为海阳县

晋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新都郡更名为新安郡,仍属扬州。所属新定县改为遂安县,海阳县改为海宁县,加上原属之始新、黎阳、歙、黟,仍领六县。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并黎阳于海宁,当时新安郡领五县,即: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将原属吴郡管辖的寿昌县(即浙江寿昌县,今并于浙江建德市),划归新安郡,新安郡从此复领六县,即海宁、始新、遂安、寿昌、歙和黟。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析歙县华阳镇,置良安县(一作梁安),郡领县七,不久,废良安县,郡仍领县六。梁武帝承圣二年(553年),将原新安郡一分为二,遂安、始新、寿昌三县仍属新安郡;将原并于海宁的黎阳重新划出,复为二县,加上歙、黟共四县,由新建之新宁郡管辖(即今本区的基本区域),治海宁,与原新安郡并属扬州,此时之新安郡非今之"徽州",但时仅九年。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再次将黎阳县并入海宁县,复将新宁郡并入新安郡,领歙、黟、海宁、始新、遂安和寿昌共六县,隶属东扬州。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改郡为州,以州统县,将歙、黟二县并入海宁为歙州,州治设海宁;又将始新县改为新安县,原遂安、寿昌并入新安县,划归婺州(今浙江金华)管辖。歙州辖地仅有原新安郡的一半,即今徽州的基本地域。此后近二十年称"新安"的又非今日之"徽州"。隋文帝开皇十一年(591年)恢复原歙县,并将早先属海宁的篁墩划归歙县管辖,恢复原黟县,并将州治设在黟县,州领歙、黟、海宁三县。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海宁为休宁,划归婺州(今浙江金华)管辖,不久,复将休宁划归歙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全国改州为郡,更歙州为新安郡,仍领休宁、歙、黟三县,郡治在歙。不久战乱起,歙县登源〔后属绩溪县〕人汪华起兵,占郡地及附近州郡,自称吴王。大业十二年(616年),汪华迁郡治于休宁,次年(617年),汪华再还郡治于歙。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仍领歙、黟、休宁三县。同年汪华归唐,封越国公,并授以歙州刺史,以歙州为总管府,使持节总管歙、宣、杭、睦、婺(今浙江金华)和饶(今江西上饶)六军诸军事。武德七年(624年),改歙州总管为歙州都督。贞观元年(627年),罢都督府,歙州属江南道。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划歙地一部分新建北野县。歙州领县四:歙、黟、休宁、北野。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歙州改属江南东道。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又析休宁县回玉乡和邻县乐平(一说鄱阳)的怀金乡,新建婺源县,属歙州辖。歙州领歙、黟、休宁、北野和婺源五县。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治所仍在歙。天宝六年(747年),改黟山为黄山。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全国敦郡复州,复改新安郡为歙州,隶属浙江西道节度使,并隶宣、歙、饶观察使。乾元二年(759年),罢浙江西道节度使及宣、歙、饶观察使,以歙州隶之。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划歙、休宁二县各一部分设归德县;划原黟县的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县一地设祁门县;划原黟县一部分设石埭县(即石台),并将石埭县划归池州管辖;又析歙县华阳镇设绩溪县。歙州领八县:歙、黟、休宁、婺源、北野、绩溪、归德、祁门。歙州改属宣、歙、池观察使。大历四年(769年),废北野县。大历五年(770年),废归德县,其地并入休宁,歙州领六县,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的"一府六县"建制基础。大历十四年(779年),废宣、歙、池观察使,歙州隶浙江东西道观察使。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分浙江东西为二道,歙州隶浙江西道观察使。建中二年(781年)复合浙江东西二道观察使,设节度使,赐号"镇海军节度使",歙州属之。贞元三年(787年),又设宣、歙、池观察使,歙州隶之。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改隶宣州观察使。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歙州属宁国军节度使。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废宁国军节度使,复宣州观察使。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唐亡,淮南节度使杨渥仍称唐哀宗天佑年号,歙州附之。919年,歙州隶吴。937年,吴亡,隶南唐。

7 K2 B3 [2 Z) S9 B4 h! b' M% w
折叠一府六县

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江南(南唐于宋太祖开宝四年即971年起贬国号为江南)亡,歙州隶江南西路转运使。真宗天禧二年(1018年),歙州属江南东路转运使。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镇压州人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得名始此,仍领六县,治所在歙县。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徽州隶江南路转运使建康府路安抚使。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隶江南东路转运使。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徽州升徽州路,辖县不变,隶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司(即江浙行省),治杭州路。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升婺源县为州。徽州路领县五,即歙、黟、休宁、祁门、绩溪;州一,即婺源。

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小明王韩林儿朱元璋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徽州路隶江南等处行中书省。次年(1357年)七月,改徽州路为兴安府,仍领县五、州一。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改兴安府为徽州府。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徽州府直属中书省。洪武二年(1369年),降婺源州为县,徽州府仍领六县,即:歙、黟、休宁、绩溪、婺源、祁门。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徽州府直属六部。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徽州府改隶浙江按察使黟婺分司佥事。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改隶南京(南京时称南直隶)。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隶浙江按察司分司徽宁池太道兵备副使。隆庆六年(1572年),隶浙江按察司巡徽宁道兵备副使。

清太祖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直隶省为江南省。徽州府改隶江南承宣布政使司,仍领县六。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一分为二,为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治南京)和江南右承宣布政使司(治苏州),徽州属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康熙元年(1662年),徽州属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徽宁道。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左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安徽布政使司(取安庆、徽州二府之名得),安徽省成立。雍正十一年(1733年),属安徽承宣布政使司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道(简称安徽道)。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由南京迁往安庆,徽州隶属未变。咸丰四年(1854年),由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兴起,安徽沿江一带成为主战场,故将安徽道江南部分改为徽宁池太广道,由浙江巡抚兼辖。同治四年(1865年),太平天国势力被迫退出,徽州随徽宁池太广道复归安徽省。


8 P7 w0 y8 a, O- _/ x! S折叠废府留县

徽州历为路、州、府名,直至民国元年(1912年)一月,废府留县,原领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歙、黟、绩溪、休宁、祁门、婺源、太平、旌德、石埭(即石台)九县划属安徽省芜湖道(此时之"道"亦为行政监察区,而非行政归属)。民国十七年(1928年)八月,废道,直隶安徽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十月,太平、石埭二县划归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旌德县划归安徽省第九行政督察区,休宁、婺源、祁门、绩溪、歙、黟六县划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治休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于"剿共"的需要,婺源县划属江西省,婺源与徽州感情极深,不愿脱离母州,人民遂掀起声势浩大、持续二十个月的"婺源回皖"运动。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四月十五日,第八、第十行政督察区改属国民政府皖南行署,治所设屯溪。同年(1938年)十月二十五日,撤销第九行政督察区,旌德县划归皖南行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三月二十三日,撤销第十行政督察区,歙、黟、休宁、祁门、绩溪、旌德六县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歙、黟、休宁、祁门、绩溪五县改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由于婺源人民的持续抗争和徽州其它县人民的强烈要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江西省的婺源县被重新划回安徽省,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安徽省政府一度迁安徽省会于屯溪。

1949年,祁门县于4月26日、休宁、歙县于28日、黟县于29日、绩溪县于30日先后被解放军二野解放;婺源县于5月2日被解放军四野解放,婺源县的解放标志着徽州全境的解放。由于解放婺源县和江西省的同为解放军四野,因此为了便于管理,从此将婺源划归江西省。同年5月13日,中共皖南区党委通知,设徽州专区(治所初在歙县,不久迁往屯溪),属皖南行署(行署初设屯溪,后迁芜湖),改屯溪镇为屯溪市(屯溪原为休宁县一镇),属徽州专区,全区领屯溪市和休宁、祁门、绩溪、旌德、歙、黟六县;太平、石台划属池州专区。1952年2月4日原属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的太平、石台二县和原属皖南行署宣城专区的宁国县划属徽州专区,全区共领一市(屯溪)九县(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旌德、太平、石台、宁国)。同年4月12日.废行署区,徽州专区属安徽省。1953年12月1日,屯溪直隶安徽省,徽州专区领九县,1955年屯溪降为地辖市。1956年1月12日,撤销徽州专区,原领九县划属安徽省芜湖专区;复升屯溪为省辖市。1957年3月22日黟县并入祁门县,石台分别并入太平、祁门二县。5月16日,将屯溪交由休宁县领导。6月,旌德县并入绩溪县。1960年12月13日改屯溪市为休宁县辖镇。1961年4月13日,重设徽州专区,并将太平县划归本区。同年下半年绩溪、旌德二县分开;8月,宁国县划归本区;8月16日,又改屯溪为地辖市;12月15日,复置黟县,本区领一市八县,1963年5月20日屯溪降为休宁县属镇。1965年7月19日,复设石台县,改属池州地区。1968年7月7日,成立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属县不变。1971年3月29日,改徽州专区为徽州地区。1974年,太平县划入池州地区,本区领七县。1975年12月19日,复升屯溪为地辖市(县级)。1979年2月27日,改徽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为徽州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1月2日,宁国县改属宣城地区;同年1月29日,太平、石台二县划归本区,领八县一市,即:歙、祁门、休宁、黟、绩溪、旌德、太平、石台和屯溪市。1983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太平县,设立县级黄山市,以原太平县、歙县的黄山公社、石台县的广阳公社的行政区域和黄山管理局现有辖区为其行政区域,由省直辖。1986年6月4日,省委、省政府发出通知,黄山管理局改由省和徽州地区双重领导,业务上以省为主;县级黄山市由徽州地区代管,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单列(由省戴帽下达徽州地区)。徽州地区领七县一市,即:歙、祁门、休宁、黟、绩溪、旌德、石台和屯溪市。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地级黄山市,设立黄山市屯溪区,其行政区域包括原屯溪市、歙县篁墩乡和休宁县梅林乡;改原县级黄山市为黄山区,属地级黄山市;将绩溪县划归宣城地区、石台县划归池州地区。1988年7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三区四县,即:屯溪区、徽州区(划原歙县岩寺镇和潜口、呈坎、罗田、西溪南、洽舍、福溪、杨村七个乡和郑村乡的瑶村新立)、黄山区、歙县、黟县、休宁县和祁门县。

徽州,就行政区划而言,虽然现仅仅是黄山市下辖一区,但是由于风俗文化的相似性,原徽州六县人民,特别是老一辈,仍然保持着对古徽州的归属感。

" G$ I$ T5 i+ S. N* s5 j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20:02:11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11-21 08:30' L- V8 ~- v/ @
今黄山市(三区四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能包含过去的 ...
9 X9 V, ?  e0 b8 w
改名争议

2000年12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和报纸摘要中摘播了当天《中国消费者报》关于"黄山市张冠李戴误导游客十三载"的报道。14天后,20日的《法制日报》又以《黄山市到底应该在哪里》为题,一针见血地指出:"鼎鼎徽州世上如今已无你,赫赫黄山美名已被别人挂;来到'黄山'不见黄山游人怨,欲寻徽州难觅踪影谁之过"。两篇报道殊途同归,再次提出了恢复徽州与黄山市地位的问题。

徽州文化,不仅对中华大地有深刻的影响,在国际上也大有名望。1998年在绩溪就专门召开过"国际徽学研讨会"。徽州经济,过去也很发达,明清时期,徽商遍及华东各地,早就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州的林产品和茶叶是安徽省的经济支柱产品,"祁红"、"屯绿"是享誉国内外的名品。徽州不仅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而且有大量精美绝伦的人文景观,是人们向往流连的旅游胜地。这一切的一切形成了徽州的辉煌。这是任何人都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端端的徽州,在1987年改制中,成立地级黄山市(俗称大黄山市),将黄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从此,徽州不复存在了。与此同时,撤销了1983年在黄山脚下刚刚成立的新兴旅游城市省辖县级黄山市(俗称小黄山市),将"徽州六子"之一的绩溪划给了宣州管辖。不仅在中国地图上硬是把一座历史名城给抹掉了,原徽州地区也被搞得残缺不全。难怪高级记者李辉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惊呼"可惜从此无徽州!"

1987年将徽州易名为黄山市,徽州的历史被人为地割断了,并造成皖南处处皆黄山,地名严重混乱。屯溪市和原县级黄山市本来是两个好端端的市,都改为行政职能不伦不类的市辖区。徽州与黄山两张牌本来可以同时打,互相补,齐发展,双辉映,如今两张牌简化为一张牌,顾此失彼,既丢掉了徽州,又顾不上黄山,使得徽州经济多年得不到发展,黄山的旅游事业也远不如泰山、武夷山、张家界等地发展迅速。实践是检查真理的惟一标准,人们在13年的实践中应当清醒了。


. }4 J. R- _1 L! U$ N% y1 q
$ Q0 ~* H) U* x0 u) k& W6 I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9:14:30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11-21 08:30
! B. a. g( Q# G# f今黄山市(三区四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能包含过去的 ...
: U2 U  _( t, c& ^+ `

“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770年)。

自从晋太康元年(280后年)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以后,历有变动。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五县。梁普通三年(522年),划吴郡寿昌县归新安郡。梁承圣二年(553年),分海宁、黟、歙三县各一部分置黎阳县,四县划出新安郡置新宁郡,治所海阳。陈天嘉三年(562年)新宁郡并入新宁郡,辖歙、黟、海宁(黎阳县并入),始新、遂安、寿昌六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罢新安郡,废黟、歙二县入海宁县,划归婺州管辖。开皇十一年复黟、歙二县,置歙州,州治黟。开皇十八年,改海宁县为休宁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歙州为新安郡,领休宁、黟、歙三县,郡治休宁县万安山。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划休宁县西乡和乐平县怀金乡建婺源县,属歙州。永泰二年(766年),划歙、休宁二县地设归德县,划黟县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县一部分设祁门县,划歙县华阳镇设绩溪县,均属歙州。大历五年(770年),废归德县,地复归歙、休宁二县,州领黟、歙、祁门、休宁、婺源、绩溪六县。形成徽州一府六县格局。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9:36:50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11-21 08:30/ O2 R0 s0 v: n. G/ r% M
今黄山市(三区四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能包含过去的 ...

4 d) u" V! A6 `7 a# I; T2 h! E

黄山区境,秦汉时期先后属会稽郡、鄣郡、广陵国辖地。

两晋南北朝时期,属扬州新安郡。

隋唐时期,属歙州和江南道。天宝四年(745年),设立太平县,属宣城郡;永泰二年(766年),撤销太平县,并入泾县。

明清时期,属徽州府

1983年12月,撤销太平县,设立县级黄山市,以原太平县、歙县的黄山公社、石台县的广阳公社的行政区域和黄山管理局辖区为黄山市行政区域,由安徽省直接管辖。1987年11月,撤销屯溪市、黄山市,设立黄山市(地级);设立黄山市黄山区,以原黄山市为其行政区域。

黄山区下辖1个街道、9个镇、5个乡,分别为:新城街道、甘棠镇、汤口镇、谭家桥镇、太平湖镇、仙源镇、焦村镇、耿城镇、三口镇、乌石镇、新明乡、龙门乡、新华乡、新丰乡、永丰乡。共有5个社区、116个行政村。

签到天数: 4064 天

连续签到: 256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5-11-28 13:5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先登 于 2015-11-28 13:59 编辑 ' T, a$ c+ f. l% Y% b/ u
姚士龙 发表于 2015-11-22 20:02
3 u! N* E4 s, i; h. H改名争议2000年12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和报纸摘要中摘播了当天《中国消费者报》关于"黄山市张冠 ...
" |8 P/ W5 x5 g1 h) X) M, f2 T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一些地方适当、合理、科学地改个名,应该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可是,如果毫无理性地乱改一气,那就非但没必要,而且也很不应该了。
! `5 W0 x! O% m  F
! v6 e6 Q% k) h2 |9 t; g很多地方其实也存在这方面的困扰。譬如山东的泰安市,“泰安”是地名,泰安市下辖其规划内的一定区域,泰安市的人们生活在这个区域内;“泰山”是山名,只代表着那座山。可是当地一些企事业单位命名时为了听上去响亮,偏偏去冠以“泰山某某”,而不是“泰安某某”。叫人感觉上挺别扭。虽说没有把泰安市更名为泰山市,可人们都去拿“泰山”来做文章,这种一股劲儿地“热捧泰山”而“冷落泰安”的做法,总不是好现象。" y" `0 {' {' p$ M

' B" |# ]% o6 ]5 Z
( O* I7 C/ l$ k% r7 c+ f" @8 ?: J$ s

签到天数: 3497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5-11-19 19:5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敬文 于 2015-11-20 09:36 编辑 ' \% A& ~. ]% K! G* E
3 {; R# V5 Z: s
           士龙宗亲:拜读您的帖子,给我的感觉好象您在老家黄山?您辛苦啦!不知能否给深渡姚宗亲寻根问祖带来佳音?期盼!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5-11-21 16:30:32 | 只看该作者

9 [: |1 ~8 \8 V* A  n. R1 B+ p# z/ t7 t
          今黄山市(三区四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能包含过去的徽州府区域码?7 X; O1 T+ c* J; K2 S/ q" D$ ^$ E( j
          黄山市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分别是原什么县?7 |" L( w3 D7 Z# [

签到天数: 4064 天

连续签到: 256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5-11-22 06:08:41 | 只看该作者
对名利视如白纸那是一种美德,对历史视如白纸,呵呵,怎么说呢?+ h9 P/ w' U$ \+ a8 [) |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9:22:56 | 只看该作者
黄山区(歙县黄山风景区)和徽州区(歙县岩寺镇)在1989年由于邓小平南巡之后改名(黄山市)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9:26:33 | 只看该作者
姚先登 发表于 2015-11-21 22:080 I, I; q) ?; ?4 y2 @0 E! p' Y
对名利视如白纸那是一种美德,对历史视如白纸,呵呵,怎么说呢?

. `0 n/ S1 z3 g5 W/ w先登宗亲  对历史-唐朝以前的资料全无,不清楚。哈哈

签到天数: 3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2 19:33:21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11-21 08:30  V5 c5 b" ?, @5 Z$ D( t7 D
今黄山市(三区四县“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黄山区、屯溪区、徽州区“)能包含过去的 ...
( r- Z/ P% H5 }$ f7 Q8 S1 {8 {$ F

徽州区长期来来一直为歙县地治,歙县徽城镇古称徽州府,1987年黄山市成立后,划歙县岩寺镇和潜口呈坎、罗田、西南溪、洽舍、富溪、杨村7乡以及郑村镇的瑶村置徽州区。

1997年,徽州区辖1个镇、6个乡:岩寺镇、西溪南乡、潜口乡、呈坎乡、洽舍乡、杨村乡、富溪乡。区政府驻岩寺镇。

2002年,设立徽州街道;呈坎撤乡设镇。

2004年,歙县郑村镇的上朱村被划入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

2004年底,徽州区下辖1个街道、4个镇、3个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7 12: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