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722|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纵贯线』[图文]千古冤臣潘美:杨业之死被放大成他最大污点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25 16:35:1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0 ?* N& A6 c/ j: l1 Z    潘美字“仲询”,名“人”,是宋太祖、宋太宗时的两朝元老。北宋开国初期的重要征战,除西蜀之战外,都有潘美的智慧与血汗。其威名在平岭南、定江南、征太原、镇北门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中表露无遗。
/ d& ^% x8 w$ h. c    史书记载,潘美长相俊美倜傥,很有才干和志向。他成长于五代十国的后汉,在时局动荡之际,他不甘于平凡与平庸,曾对一个叫王密的老乡吐露过自己的内心想法。他认为乱臣当道导致国家混乱,后汉灭亡为时不远,生于改朝换代之时,大丈夫就当立功名、取富贵,若碌碌无为终其一生,令人蒙羞,也必将留下很多遗憾。5 n* D2 i7 \4 \: h7 @  n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潘美结识了后来称帝的周世宗。周世宗当时为开封府尹,潘美在其手下听差。周世宗即位后,潘美当上了供奉官,这是一个从九品的官职,级别不高,相当于现今的连排级干部。级别虽低,却为潘美提供了展示才干的机会和舞台。在高平之战中,他显示了不凡的军事才能,被破格提拔为从七品的西上阁门副使,一跃成为中级军官。后来潘美被派往陕州,出任监军,因为完成任务出色,又被提升为从五品的引进使。按宋时官制,从五品就已经是高级军官了。在长年征战中,他积累了不少作战经验,周世宗准备向陇、蜀进军的时候,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命令他屯兵永兴,稳定西部边事。
. g7 M; U) R, i  l- _0 l8 Y+ B1 v    潘美在后周时与赵匡胤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赵匡胤对他很是信任,经常委以重任。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受禅之后,为了将称帝立国之事诏告天下,首选潘美前去向执政通报。所谓执政,指的是主持政务的人,一般来说,副宰相“参知政事”与枢密院管军事的首脑称为“执政”,宰相和执政合称为“宰执”。当时的陕西主帅袁彦,凶悍能干,拥有重兵,是宋太祖的心头之患。为防发生意外变故,宋太祖派潘美监其军相机行事。潘美单骑进见袁彦,向袁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太祖即位是天命所归,才智之士应该认清形势,顺应天命,共保明主。袁彦为之所动,主动向太祖朝拜。
1 E- p& w/ Z4 c9 M; j8 C4 l: {    太祖对此非常满意,大力称赞潘美。用今天的时尚语言来说,宋太祖盛赞他不杀袁彦而使之来归,是创造性地完成了肩负的任务,非常符合自己的意愿。英俊的潘美单骑收骁雄,其智勇可见非同一般。这很像杨家将故事中杨六郎独闯山寨收服岳胜的故事,杨六郎的英雄形象也有潘美的缩影在里面吧。只不过杨六郎的故事是虚构,潘美的事迹是史实。《三国演义》为了塑造英雄形象经常移花接木,杨家将故事显然也精于此道。6 ^0 y' t! v1 x! h8 a# b  r
    宋太祖称帝后,急于平定天下,采取了先南后北的策略。潘美在军中所立战功举不胜举,职务也一路飙升。南方基本平定之后,宋朝统一的目标指向北方。潘美被任命为宣徽北院使。太平兴国初(976年)改任南院使。978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个很复杂也很有趣的官名。“开府”意为“建公府”,可以自选僚属,这是一种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仪同三司”的意思是虽然不属三司之列,但却享受同样的待遇。按今天的逻辑,即为超编制享受待遇,是非同一般的赏赐。“三司”又称“三公”,指的是司徒、司寇、司空,因这三种官名都有“司”,故称三司。“开府仪同三司”在明时被废,不复存在。)6 q+ H* s& M' U# ]6 q6 X+ U
    此时的潘美位高权重,已是宋朝的顶级大将了。接下来发生的战事开始与杨业有关,潘美也因此背负了一世骂名。979年,北宋进攻太原,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当时杨业为太原主将。十年之前,宋军曾攻打过太原,但无功而返。此次出战,潘美分兵进击一举拿下了并州,继而进逼范阳。
6 _8 X* f  i  L4 k# O5 e    《宋史》记载,宋军在太原之战中以少击众,杨业兵败后躲在壕沟里,靠城上垂下的绳索逃生,十分狼狈。此战胜利后,潘美知幽州行府事。班师回朝以后,又被任命为三交都部署,屯兵守卫边防。也就是在这一战,宋军收服了杨业。后来杨业被任命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成为潘美的部属。
0 s% l' H" l8 l/ O6 T1 ]' @9 F    北汉既已拿下,宋军的下一个目标瞄上了辽国。但因为仓促出战,宋军大败,不得已转为守势。三交西北三百里处有一个叫固军的地方,地势非常险要,是防御辽国的咽喉重地。潘美经过周密计划,派兵奇袭得手。宋军以固军为屏障,积粮屯兵加强防务,北部边防从此比较平静。1 j! ]' }! p: e1 `8 M
    有一次潘美到代州巡查,遇到了上万辽兵的突然袭击,潘美临危不惧,当众折箭而誓,率领宋军奋起反击,大获全胜。他由此被封为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又改封忠武军节度,加封韩国公。: E8 c  @/ i+ y+ `/ d
    雍熙三年(986年),太宗分三路北伐,展开了第二次征辽大战。辽与南方诸国不同,军力更强,宋军不能取胜。杨业战死在沙场,由此引发了一场兵败责任之争。杨业之死到底是谁的过错?: R  G- `+ M0 V. H; g  O
    在有关潘美的记载里也提到了此次北伐失利,不过只是作为其众多战事中的一件而已。即便是败仗,也记录了他在此次征战中,率领西路军攻克了寰、朔、云、应等州。对于败因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诏内徙其民。会辽兵奄至,战于陈家谷口,不利,骁将杨业死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16:36: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对于三位当事人王、刘、潘所犯的错误,宋太宗在诏书中讲得非常明白。《宋史》对杨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其冤情是这样描述的:1 J' v4 K- |$ p, A4 ~

8 U7 ?7 Q$ y" p1 P% a    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飙厉,有死不回。6 B/ A' e) _6 ]. K# a
. s/ t& P7 B! |# U2 q( |; b4 M
    给潘美的定性是:0 Q# C: [8 g8 r4 t7 B

9 s# S1 \8 h7 x$ O. y( S    俾总援兵,经涂非赊,精甲甚众,不能申明斥堠,谨设堤防,陷此生民,失吾骁将。据其显咎,合正刑书。
% v2 a2 q( E, k
( j! v% A) @$ u5 q; D- J" l( Z" {    这段记述可谓一针见血。陈家谷口一役,在杨业需要救援之时,潘美统领的大军,相隔并非遥远,兵员装备又很充足,但他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陷此生民,失吾骁将”的悲剧发生。潘美的错误很明显,应该依法受到处罚。
( P  Z/ K5 A* c. X  q; [
6 {$ p  e( t; D! S* W# @  H, V    诏书对王侁、刘文裕的评判最为严厉:
$ _7 `2 M) s: h) K( X! `8 B; Y: @
! B1 B9 ^: a( H; S) t" R- o    昨出师徒,俾其监护,固合明宣纪律,动协机宜。而乃堕挠军谋,窘辱将领,无公忠之节,有狠戾之愆。违众任情,彼前我却,失吾骁将,陷此生民。合塞群情,抵于严宪。# `8 |9 f/ L4 J* [2 a* T2 k- z

3 K  I; y4 F7 G5 R' [9 Y    王侁和刘文裕被委以监军的重任,他们理应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督促部队严守纪律,鼓舞激励官兵士气,但是他们却越权越位,干涉阻挠军事谋划,羞辱逼迫军事将领,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战斗打响之后,让杨业冲锋在前,自己先行退却,所作所为堪称“无公忠之节,有狠戾之愆”。4 G8 G4 T. r. h6 L+ x7 E, h
% g6 ?' }- R( o
    应该说,宋太宗对此事的认定和评判是客观公正的,王侁是这次兵败的祸首。有人分析认为,王侁有通敌的嫌疑,理由是,在此战之前的太平兴国初年(975年),契丹来使多为王侁接待,一年中往来数次,王侁返奏皇上所言多为好话。
4 D$ e. P5 V. i1 H5 l5 K; K. J2 a9 ?! y" b- W
    这种观点很可能影响了宋太宗,一年以后,潘美又重新受到重用,刘文裕也被召回京都,“上知业之陷由,召文裕还”,只有王侁维持原判。从此,王侁是陷害杨业的主犯成为官方的基调,国史、实录无不受此影响。% v) D! j8 v9 j' }
1 P: r5 |4 q' B6 j
    不管基本事实如何,有关杨业之死和他与杨业的关系成了潘美一生最大的污点,这一污点后来被不断放大与演绎,潘美的形象离真实越来越远。此一役,潘美受到了处罚,有人说被降了三级,其实并不准确,他只是被削去了三个官职,因为他本身就身兼数职,这种处罚不能说轻也不能说重。第二年之后,潘美又开始逐步受重用,一度升为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几个月后潘美去世,享年67岁。死后赠中书令,封号为武惠。咸平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这是非常高的礼遇,死后能进太宗庙廷比现在进八宝山还难。
) ?9 v. i1 W% J+ i! X/ t. k( f
1 [, I1 A7 q% y4 j1 c; ~    潘美的一生算得上善始善终,因果圆满。史书上记载,他身为朝廷重臣,对自己的子女要求极为严格。潘美共有五子一女,潘惟德官至宫苑使,潘惟固为西上阁门使,惟正为西京作坊使,惟清为崇仪使,惟熙娶秦王女,当上了平州刺史。
% r( G5 R9 r/ D* |9 r5 e! p
/ W; \) n5 d# ]4 x$ x0 N    小说戏曲经常痛斥潘人美倚仗自己是皇帝的老丈人而为非作歹,这绝对是冤枉了他。历史上的潘美确实是国丈,潘美既是英俊美男,估计女儿也是有姿色的。只不过,他是宋真宗的国丈而非宋太宗的国丈。故事传说将他编排为宋太宗的岳父,实在是有移花接木之嫌。
! i- K2 H* D+ Q3 _( z2 V
4 W7 @8 I& _6 G) R    潘美的女儿,确实嫁给了韩王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不过,潘小姐嫁给真宗的时候,他连太子都不是,而且正痴迷于花鼓女刘氏。潘小姐在真宗还没被立为太子之前就去世了,只活到22岁,她的婚姻一定是不够幸福的,因为丈夫宠爱的是别人。
; V* M* j/ m; B9 l
8 G3 c' D- B0 u    所谓的章怀皇后只是咸平年间的追封,那时潘美也已去世了十几年。所以,称潘美仗着女儿有几分姿色就如何如何,实在是无关历史的自说自话。文艺上的演绎与夸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民众情绪,人们在论及潘美时,往往被传说驱动,看不到历史上真正的潘美。潘美还有一个从子叫惟吉,官至天雄军驻泊都监。他虽然有潘美这个靠山,但为人处事礼法有度,自我要求比较严格,宋人对他评价很高,称其“勤敏”。
" w9 k0 O, o. U6 P$ j. [2 }: ^, Y% m; A0 {  V5 a# c" r
    戏曲故事中所谓的潘家人不学无术、违法乱纪都是没影的事,他的子女中并无潘龙、潘虎等人,至于刘兰芳评书所说的杨七郎力劈潘豹,潘美身为国丈还里通外国,实在是有悖常理,完全是子虚乌有。由于塑造英雄的需要,潘美的故事不断向负面演绎。在很多事上,潘美背黑锅了,被妖魔化了。真实的潘美与卖国奸臣的形象大相径庭,相反,他一生对北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r6 z% Z  X: g. M3 ?
* x6 j4 f6 I: m6 a. `4 n5 d$ `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人,尤其是太原人痛恨潘美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故事虽然扭曲了潘美的形象,但可能也是另有原因。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
发表于 2012-9-26 14:0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姚元周 3 v9 a  z) ]" T' _- f
0 Y% K4 Y0 e9 U: z1 P

2 \8 B' Q) p5 `    翻案不得人心。

签到天数: 3925 天

连续签到: 8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2-9-26 14:23:46 | 只看该作者
我自刚懂得看连环画和看戏.都讲潘美(潘仁美)是大奸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18:48:59 | 只看该作者
我从小看书就知道潘仁美是奸臣,他陷害杨家滿门忠烈。历史网登此文我转发岀来供宗亲们评判。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6#
发表于 2012-9-27 09:14: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姚元周
7 r. ]) ^/ H: _$ a. U! \( S& J; M0 J* }, X+ ^
7 y0 p' t. z2 b6 B' ^1 C1 J
    《二十五史》之《北宋史》记载杨业的确是因为潘美指挥上的错误以及见死不救,而导致兵败身亡。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7#
发表于 2012-9-27 09:18: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姚绍明 + T- c, |3 q8 ?7 v; U1 D$ r8 M

) V( w, G1 U- G: _% J$ w# z+ y5 T; q( ~( `1 T$ ]
    现在有人说用生铁铸成秦桧夫妇像在岳武穆灵前已经跪了千余年,是否可以让他站起来了?

签到天数: 3925 天

连续签到: 8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2-9-27 10:20:34 | 只看该作者

2 b8 ^2 A% j% k0 W( U* l5 `* y. F( e2 ~0 V2 R
一脸奸像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9-27 22:44:41 | 只看该作者
是非功过自在人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9-27 22:45:42 | 只看该作者
不过,宋朝的确是奸臣当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5 14:5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