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13 19:48:28
|
只看该作者
好不容易有水能够流出来了,一阵冲刷之下,豁口两侧的泥土掉落,又把出口堵住了,让河水冲刷开两道口门间的40米大堤更是没有指望了。% \2 J% n& [ e7 r$ b1 j. d Q" Y
3 z3 b6 t/ z1 Y' E 就这样昼夜不停地挖了三天,直到6月6日,黄河水还是没能放出来。
, \" A$ b' M1 O n: H9 q& x
2 z" H/ M0 e" x8 ? 在武汉遥控指挥的蒋介石坐不住了,“日必三四次询问决口情形”。直接负责决堤行动的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也坐不住了,亲临现场“监工”,加派39军一个团,在第一次决口以东30米处重新开挖。
( Q9 O* X* }/ {+ I
" g5 K9 W( S8 |5 z1 d 一昼夜的抢工,第二道决口迅速完成,结果却更令人沮丧。黄河浑浊的河水根本看不出深浅,直到第二道决口挖到接近水面时,士兵们才发现,靠近大堤的黄河水极浅,河底是一片沙洲,真正的主河道还不知离大堤有多远呢。5 V1 b; I2 @) _+ w j c
$ F5 y, ^8 ]: `* g4 Q/ m
而这一天,日军已经攻入开封,前锋抵近中牟。在赵口的决堤现场,隆隆炮声清晰可闻。
% O/ v+ W5 M' Y& s _* W: Y. r1 r& T
在赵口决堤已经来不及了。
" f" j: B0 r( Q, n& G7 p) Z: t) U& s2 U# Z" J( ~( k' g* P, I
: h2 y# V3 N f" n( @7 C
" y" ]3 r! Q- d% k F. a8 Y
# s1 _+ e, S0 L; G* L- k
选址关帝庙
6 D. c8 J) [% u' v1 `% Z/ ]8 d6 h# q; w) d" O7 L
赵口久拖不下,心急的不只是负责决堤的53军。53军所属的20集团军负责殿后掩护豫东大军西撤,必须挡住攻向郑州的日军。黄河决口什么时候成功,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宣告安全。
1 {2 y* ]# i* _/ T# Y
s" G* K( @* ~' e. @% i 6日,负责53军西侧防御的新8师师长蒋在珍,带着参谋熊先煜来到赵口决堤现场查看情况。蒋在珍很快认定,“决堤进展不顺并非人力不够,而是计划不当所致”,于是建议在中牟以西郑县自己的防区内另辟一个地方决堤,经商震报请蒋介石批准,当夜就开始实施。1 z5 l% Y" }; d/ T! e' o
" J' M. S5 e) \2 L5 K
根据熊先煜的战时日记,当晚10时,蒋在珍等与前来视察的20集团军参谋长魏汝霖商议下一步的行动,决定由熊先煜来主持此事。熊“受命之下,颇感兴奋,夜24时率同工兵营营长黄映清、黄委会河南修防段段长苏冠军等,乘车前往花园口侦察决口位置”。
1 B$ S% Q" B! f- b; Z$ f" \' v" M
在这个“微风拂拂,河水潺潺,月光暗淡,水位莫辨”的夜晚,他们仅靠随身携带的四支手电筒摸索,并不敢盲目选址。天亮后,一行人再由花园口沿河往上游寻觅侦察,在关帝庙西核桃园附近选出了大致区域。) U( q+ h3 h! s* u+ x! W; S% c
. e/ z H8 u4 K 就在这座关帝庙内,几个人虔诚地向当年“水淹七军”的关云长磕头敬香。熊先煜跪在地上默默祷告:“关老爷,中华民族眼下遭了大难,被日本鬼子欺侮得惨。我们打不过他们,万般无奈,只好放黄河水淹。淹死了老百姓,你得宽恕我们。”
9 d: i7 j* i3 _8 f: A" B1 X" d7 _
# B o0 A2 S+ N5 W 熊先煜最终选定的决堤处在关帝庙以西约300米处。这里水道曲折,压力比直线处更大,容易被水流冲垮。河水涌出后,行进路线和效果将和赵口一样。
/ k ?' B/ I: {7 q; ^% g! I8 ]* n6 I
但熊先煜毕竟不是水利专家,他让随行的苏冠军表态。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治水者,苏冠军深知此地一决的灾难性后果,他目光呆滞,嚷道:“要死多少人……要死多少人呐……”
. W |6 j8 T) y5 e& ~2 |3 H6 g8 {, q: k. ?6 i- Z
“死人是肯定的,在这里决堤,死的人会大大减少,你必须表态,行,还是不行?”熊先煜提高了声调。, i0 B; Y- t2 m) e; @
2 i( I: y5 P4 g 苏冠军看着地图,只能点头同意。工兵营营长黄映清此时咚地一声跪倒在地,热泪长流。熊先煜一行数人,全部随之跪倒,面朝波涛汹涌的黄河,大恸失声。
2 e- M. z5 ^" r, G" m/ Q! l& W: B. j7 @# e* p
新8师的决堤行动随即展开。
- g/ H, @# S0 ~$ W: d& G1 p$ |; l/ {# m+ H L( M
根据熊先煜记录的决堤方式,新8师显然吸取了赵口决堤未果的教训。他们在大堤顶部先挖掘50米宽,这样一来,可沿斜面挖掘,徐缓而下,放水时候不容易导致坍塌,而且即使挖掘到河底,仍然可以保持10米左右的宽度。* a% y2 U( ^4 `0 p, j; i% ^+ Q
- x4 |1 b6 e- v1 W7 [5 E
决堤士兵“分由堤之南北两面同时动工,并各向东西掘土运土”。而且在掘土的时候又分阶梯,可以同时容纳多人分别作业。+ w6 N) L/ T9 M# z8 l
9 s) ~: {+ a/ {
关于花园口决堤所采取的方式,最广为流传的是“炸堤”之说。而在对此事记录最为详细的熊先煜日记中,却只字未提是否借助炸药和大炮。其他亲历者的回忆也不尽相同,魏汝霖曾经数次提到炸药的功效,苏冠军的回忆中直接说是“炸堤”,新8师副师长朱振民的日记则这样记载:“(9日)上午6时起,用炸药将堤内斜面石基炸坏。” v; H0 G& P4 a' `0 g1 |
5 X2 q2 `# w2 D) @1 w) |( S7 U 对此,渠长根认为,“挖堤”和“炸堤”应该是同时进行的,决堤官兵应该是先手挖肩扛将堤坝表面浮土去除,然后借助炸药,炸开堤坝硬质部分,最后再用远炮轰击的方式,以加大决口宽度。1 s5 ?! U7 K* n) Q7 p& c$ C) E
' f' X% x6 t' H3 ^
9时,决口工程竣工,开始放水。起初水势平稳,因为水流的冲刷作用,一个小时后,决口便已经扩展至10余米。
2 U l9 Z C: w! X {. h/ p- f2 u; N/ A h- e: v$ W7 V% J, ~; u
熊先煜和朱振民的日记还在一个细节上有所出入,那就是天气。朱振民记录下来的6月9日,下午“时值天雨”。而熊先煜的日记里,这一天是晴天,雨水是在决口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10日到来:“晨起,天气阴暗,早餐后,浓云密布,骤然下雨,雨者竟日。”! Y; a0 B0 x2 Y2 G" [
0 W. a6 i" R* V+ y; ?1 S; O 不管这场雨究竟是哪天下的,它的确是决堤行动的一场“及时雨”。黄河河水陡涨,水势愈加猛烈。决口在激流的冲击之下,越来越宽,水流也越来越凶猛。6 v, e9 M, J% g2 R
6 z) h. c3 g" R 9日夜,程潜给蒋介石的密电中写道:“截至晚8时,决口处被水冲开已达40尺,水深丈余,浪高三尺”。
" M) F: ~: p& y, _7 I
& _; Q2 d1 E2 r' Z% D 透过熊先煜的日记,现在仍不难体会作为决堤行动实施者的那种矛盾而复杂的心理。即便是按照军人的逻辑,熊先煜坚信“此举本为阻止敌人,挽救全局,故不惜重大牺牲,以求最后胜利”,但眼见“无数小民之房屋财产已荡然无存”,“尽成泽国”,依旧“心则痛焉”。
0 P/ U6 t* A# ~/ K/ m& t3 W- v: d- \; ^* _( ~ n; {
黄河不语,径自奔流。
: V& [) ?) T+ ]+ C4 O5 S7 S2 K% P6 q) c# t
- b6 S; C0 n! _& n4 x' G
) b( ~2 @7 f+ r$ K2 V5 b4 v! \) _7 D7 f* E: l5 E$ T# O2 a% q
新闻宣传战
9 g, p- X% q; V7 ?; h
3 _+ p7 _- u& Q& Y; P ^' r. P, N 6月9日,焦灼中的蒋介石终于等来了期盼中的两个消息:花园口决堤成功,第一战区主力完成西撤。 # f2 ~$ w: P5 E- g+ p1 h
. A, h( Y1 m1 |! h0 J# q9 ] 同日送达的还有一封蒋在珍发来的、事先就拟好的电报:“佳日(9日)上午8时,敌机三架炸开花园口河堤,职师正在抢堵中。”
2 ~9 B* L7 b' T7 x/ i. m" V2 V: W& Q0 g4 @- w
晚上,程潜给蒋介石的密电在汇报水情之余,又特别指出,“此间已拟订对外宣传,电文大意为敌占据我开封后继续西犯,连日在中牟附近血战,因我军誓死抵抗,且阵地坚固,敌终未得逞,遂在中牟以北将黄河南岸大堤决口,以图冲毁我阵地,淹毙我大军。” ) l* E5 g" c, X6 A5 f e* c2 `4 Q. ?
7 o7 x$ X' }4 n
很明显,这些决堤行动的策划者、实施者非常清楚,无论黄河之水能够带来多少军事上的成果,也无法抵消巨大洪灾给国人造成的苦难。因此,对外宣传的策略在行动前就想好了,黄河决堤的罪责应归于对中国犯下滔天罪孽的日本侵略者。追根溯源,若不是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和獠牙已经把中国逼入绝地,怎会有花园口决堤这样近乎绝望的焦土御敌之策?更何况两军对垒,发动舆论攻讦敌人也是一种宣传战。
$ w5 }2 B) {: W8 {/ A4 s
5 H j! @8 n4 u& I- `/ Y7 v" n0 | 从留存下来的往来电报内容看,“日军炸开花园口”的对外口径似乎是第一战区拟定的。而这样的宣传口径,对蒋介石来说,至少是正中下怀的。( R7 P( p- t: V* ]! F1 q4 j7 |
) z" [7 s. D7 V4 b% u7 z 决堤两天之后,6月11日,蒋介石电复程潜,做了三条指示:须向民众宣传敌飞机炸毁黄河堤;须详察泛滥景况,依为第一线阵地障碍,并改善我之部署及防线;第一线各部须与民界合作筑堤,导水向东南流入淮河,以确保平汉线交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