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纵贯线』[图文]开国大典护旗手李元甫逝世:生前节俭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1 17:0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 a- G7 r! z2 s; J2 V3 B; G  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4名护旗手之一、曾见证首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李元甫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1月4日5时10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2岁。昨日,李元甫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石家庄殡仪馆举行,上百名亲友和市民到现场缅怀他不平凡的一生。
  N9 Z% h, U) n( D+ y/ z  亲友送别,泪满襟( l' D+ |! Y+ ?  C: `! H
  昨日9时许,记者来到石家庄殡仪馆,向李元甫老人告别。殡仪馆安宁厅前聚集了上百位李元甫的亲人、生前好友和同事。4 e+ N" ^4 n0 s3 M% K
  李元甫80岁的妻子郝桂芝在家人的搀扶下走上前,向大家深深鞠躬,面容憔悴的她擦干眼泪,挺直身体说道:“谢谢大家来送元甫最后一程。”说完,泪水再次涌上她的双眼。
! ^% A  D! X! u# y  9时45分,李元甫的儿子李雁兵手捧遗像,和家人一起缓缓走到殡仪馆安宁厅。大厅前部布满菊花,李元甫遗体上覆盖着鲜艳的党旗。这个共和国忠诚的卫士,曾用青春、热血、火热的心,守护第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祖国大地。而此时,他笔直地躺在鲜红的党旗下,面容安详……
- W; \, o( K- U- b  “愿他一路走好!”李元甫生前几十位朋友、同事前来吊唁,大家回想着种种往事,个个泪流满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17:01:32 | 只看该作者
 “那是一辈子的骄傲”/ R! v( @% T* {5 Y4 b

! L" ^* t: P6 T* A; ~  “开国大典时,我是四名国旗护旗手之一。亲眼见证毛主席将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2009年10月,建国60周年之际,燕赵晚报记者采访李元甫老人时,他曾用洪亮的嗓音说道。
+ L! S: x* C  R6 ]9 O
4 I/ D+ [$ |! \6 u; z) K9 N+ W  李元甫同志,1930年3月出生,河北省任丘人,1946年1月入伍,194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军近30年。1975年10月转业到建行河北省分行工作,1990年12月光荣离休。老人曾说,他一生中最光荣的身份就是“开国大典护旗手”,这对他来说是“天大的幸运”和“一辈子的骄傲”。
8 V! d3 R1 Q  b* v! t  ~1 w( Q: \5 `+ E5 r# V9 I0 ^8 V
  1949年10月1日7时许。当时年仅19岁的李元甫是北平纠察总队一大队的一名警卫员,驻扎在东四南大街史家胡同8号,离天安门很近。( B& \. `" Y, r' ^% w& K
( E' k) n9 j: z% z' |
  那天他刚吃过早饭就接到一项光荣的任务,和战友刘俊英、藏图弟和卢喜钟一起,在开国大典上做五星红旗的护旗手,负责电动装置出现意外时手动升旗。0 r5 E$ X% F/ H  Z
2 ]: o: ]3 Z) _$ I& {
  在天安门广场22.5米高的旗杆下,国旗已经准备好。李元甫等四人被要求仔细地了解、练习升旗时的要领。“遇到大风怎么办?下雨又怎么办?我们都有准备。”李元甫说。一切就绪后,四人守卫在旗杆下,随时待命。- q# c8 }! U; f- X8 b% a5 L

" ~# W& [. z2 K! P7 C: p& t& W  下午,参加开国大典的受阅部队和各界群众按照指定的地点陆续进入会场。整个天安门广场汇成了欢庆的海洋。7 I1 c( g# E, }0 f
* }1 c. r4 M# c' j( t
  “当时,我们四个人心情无比激动,也深感责任重大,直怕有任何闪失。”回忆起那段难忘的历史老人曾激动地讲道,下午近3时,毛主席登上城楼,他和3位战友准备就绪,笔挺地站在旗杆下,看着手中那块即将飘扬的五星红旗,内心无比激动。! p2 d4 U5 |4 b
# s0 J# {# K1 I8 c) c  Z6 Q
  “请毛主席升国旗!”李元甫听到林伯渠大声宣布后,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毛主席按动了电动按钮,随着国旗绳索的启动,李元甫四人,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面五星红旗,为以防万一,他们手中顺势交替倒换着绳子,护送着长5米、宽3.3米的崭新国旗升起,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 N; N2 F& t2 C2 E2 o4 h+ T! |( a1 z( C( `4 A/ U+ V+ d
  老人生活俭朴,T恤补了又补& D/ R# G7 m' x9 K7 s
. r1 Y2 w  i0 z6 R
  昨日15时许,记者来到老人位于工农路省建行宿舍的家中,看到老人的书房内仍悬挂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a. Y* m/ A- B; h2 z2 t
: b) u! T4 M! Y- c) Y
  “因为这段特殊的经历,他对国旗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天早上他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拂去书桌上的国旗和党旗上的灰尘。他常说,国旗代表着国家,我们要让它时时刻刻都保持鲜艳。”郝桂芝抚摸着老人的遗像哽咽道,从1994年开始,老伴儿经常到中小学、企业进行有关国旗的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北京、天津、山东,去过很多地方。即便过了70岁高龄,只要有人请,不管多远他都会去义务演讲。而且每次演讲他都对自己要求严格,常常深夜写稿、改稿,即使后来患上帕金森症无法握笔,也要通过口述让老伴儿替他修改。- |8 _- y1 ]# T5 i( s2 J
5 N8 X3 M. R$ F# w6 t# K" c, \; o
  在收拾老伴儿的遗物时,郝桂芝翻出很多奖章和奖状,“他转业后工作一直勤勤恳恳,受到同事们的认可和单位的表彰。”轻轻抚摸着这些荣誉,郝桂芝舍不得放下,这是老伴儿一生努力得来的成就。* E) j3 I9 q/ ~$ s0 F* H# B7 }

% x7 E3 e% C. |1 ?7 d' R2 s  “他生前十分俭朴,几年也舍不得买一件衣服。”郝桂芝告诉记者,就在老伴儿去世后,儿子给他脱换衣服时,发现他穿在里面的T恤打了好几个补丁,很多地方都是缝了又缝。儿子看着这件“寒碜”的衣服,想到父亲如此节俭,大哭起来。
( ?' l3 K2 n% \* d* n7 ]: o+ _$ y. M/ K
  说到此事,郝桂芝再也控制不住眼中打转的泪水,痛哭起来。她告诉记者,李元甫的身体一直很好,直到三个月前他查出癌症,他最大的心愿是活到2019年,迎接新中国第70个华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5 06: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