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131|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川军到打工潮——南充人性格系列杂谈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7 14:49: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清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忧心忡忡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他说:“我被皇上任命为四川最高地方官员,来到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一展宏图。但现在当我站在满目疮痍的昔日天府,增赋无策,税款难征,使我感到局促不安、寝食俱废。我等下官受皇上差遣,惟有精忠报国效忠朝廷。经过几日思索,我觉得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明清史料·户部题本》)
% }- W4 g2 ]0 l* T* K" r  后来,康熙帝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3 Z- o, s" w' }( _% l6 x9 y" Y  事实上,南充自古即为粮仓,栽桑养蚕更有2000多年历史。经过明末清初连年战乱,人口锐减。同样饱受战乱之苦的湖广人在政府的组织下来到这里,发现自然条件并不差,良田好土多的是,于是安心扎根此地。, a" }9 v/ n. A3 _$ J, {% l8 J2 ?7 t
  他们是我们的先辈。既经历战争之痛,又经历迁徙之苦,然后在连绵丘陵中肩挑背磨、精耕细作,养成了他们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性格。应该说,这样的性格不光表现在日常劳作上,也体现在激烈的战场上。当年,包括南充在内的川军以能打仗出名,在抗日战争中,“草鞋出川”、“赤脚抗战”的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 t) H$ U# o. Q  S8 ?  新中国成立后,善于耕作的南充人担负起“产粮”重任。在很长时间,南充以精耕细作而闻名全川,举目一望,到处是庄稼,田边地角,种完种尽。南充在栽桑养蚕、种粮养猪等方面创造了多个全国、全省“第一”。南充人的勤劳,在农业时代创造了相当的辉煌。
2 {8 x# _+ p0 S" X- s0 B* j  改革开放以后,打工潮涌起,许多连县城都没去过的农民,毅然南下北上,出现了“四川农民工打天下”的壮观场景,而南充则是全川第一劳务输出大市。尽管工作很苦,工资也不高,可他们总是尽可能把挣来的钱寄回家养家糊口,建房子、修公路。/ O' `* l5 L. p1 E# a0 Z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南充人。翻开历史,我们看到,南充人一直都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体现在南充人身上的那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也许,这才是南充人性格中最为可贵的一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2-10-18 20:24:03 | 只看该作者
南充人的性格代表了四川人的性格。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1:25: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56824942 于 2012-10-18 21:26 编辑
# m& w* I1 ~! S& J: A0 f2 ?8 Y* E- d2 n" d; N' e1 e0 v0 X
与川江拔河
; \5 A2 }8 [' N3 a) m& N" `  |' khttp://www.wlkst.com/zhengw/3162.jhtml , s1 @3 \: A0 _, W4 |+ E3 N, I
发布时间: 2012-08-21 13:48:06   作者:曹琼英   来源: 武隆旅游网   浏览次数:1163 3 @' g' U% r8 Q

7 \. C3 ~  r5 L" q& s          裁心为船,滴血成纤。川江魂不死,纤夫谣永恒
+ D) Y0 f4 r8 J7 W8 h9 e

  

                    ————题记

 

  从盘古开天地走来,惊涛拍岸,大浪淘沙,扯一匹江水如练,攥成意志的铁索。披星戴月,跋山涉水。天盖其苍,地覆其黄。

  向岁月的深处走去,步履踉跄,匍匐向前。掬一捧铁骨铮铮的怒吼,镀亮岁月的辛酸与沧桑。裁心为船,滴血成纤。日月轮回,寒来暑往。

  人生如纤,纤如人生。

  波涛汹涌,川江不羁。蜀道漫漫,纤索冰冷。坚毅的步履,如铁的汉子。

  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雄关。一路走来。

  孤帆。远影。碧水。蓝天。一路远去。

  时光的雕刀在岁月的长河中逝者如斯。

  匍匐,匍匐,向前,向前。

  让身子与大地平行,将每一根肋骨都绷成一截拉伸的纤索。

  让额头与江水亲吻,将每一缕鱼尾纹都镌刻成后来者前行的坦途。

    让双脚插进江滩,将每一个脚趾都铸成一只不屈的铁锚。

  让双手攥紧纤索,将每一个拳头都握成一把开山的利斧。

  让双眼盯向前方,将每一束目光都打造成疾飞的利箭。

  一个身子,倾斜成一面寒风猎猎的大旗。生命不息,旗帜不倒。

  一群身子,喷薄成一行千年不朽的路标。左西右东,上北下南。

  沉舟的侧畔,看尽千帆驶过。万重山的悬崖峭壁上滴答着淋漓的心血。哪一条轻舟才是我回家的路?

  古道。西风。枯藤。老树。昏鸦。佝偻的身子屹立成倔强的雕塑。

  穿恶浪哦,踏险滩呐,纤夫一身都是胆罗。闯漩涡哟,迎激流嗬,水飞千里船似箭罗。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呀嘛,齐心协力把船扳哪。

  一口气,从喉结憋足,直到丹田,每一个牙关都骨骨咬紧,雷霆万钧,力拔山兮,奔腾咆哮的江河,在轻松愉悦的号子声声中成为驯服的羔羊。逆流而上。矢志不一。嗨,嗨哟哟,嗬嗨……

  一声吼,从胸腔出发,喷涌而出,每一根肋骨都猎猎作响,荡气回肠,响彻云霄,刀劈斧削的悬崖,傲然突兀的峭壁,漫长艰险的行程,在震天的怒吼声中,让出通天的险道。逆流而上。不进则退。嗨,嗨哟哟,嗬嗨……

  裁心为船,自古前路漫漫。滴血成纤,历来江湖险恶。将双手伸进地心,从地心中掏出太阳,将心燃烧成透明的符号。我们别无选择,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在风雨中前行,在匍匐中兼程。

  匍匐,是一种低调的炫耀。岁月的长河如万马奔腾,冰冷的纤索,比江河更长。生活的枷锁扛进肉里,一生匍匐,匍匐一生。

  号子声声,呜咽成段段揪人心肺的侠骨柔情。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深爱的人儿在身后站成含情脉脉的神女。峰回路转,漫漫长路在巴山夜雨之中哭红了西窗。

  一根纤索,拉动历史。一只木船,承载沧桑。

  西岭的雪山,悬挂成窗外凄美的山水。东吴的万里船,陪伴我一生浪迹天涯,悄然叹息一声,明日又将远行。

  江水长流,涛声依旧。过往的历史蜿蜒成淡淡的旅痕,生命如花朵般绽放。

  坐在深邃峡谷的一端,守在岁月的边缘,回望彼岸:父亲的船,搁浅在河滩,母亲的手,依然停留在昨天。

  有川江澎湃的地方,便有号子。号子声咽,雄关漫道。如铁。

  有血液流淌的地方,便有川江。血脉不断,人间正道。沧桑。

  淬火的江水,早已传唱千年。地火在地下运行,江水如血液流淌。如铁的汉子早已站成岁月的剪影,血管的喷涌却依旧绵延不绝:嗨,嗨哟哟,嗬嗨……嗨,嗨哟哟,嗬嗨……

  裁心为船,滴血成纤。

  川江魂不死,纤夫谣永恒!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1:28:39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1:29:57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1:33:46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1:37:14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1:39:06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1:40:39 | 只看该作者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8 21:41:32 | 只看该作者
一把辛酸纤夫泪           6 |3 @0 N, \- ^* ]! O& O) g
http://www.wlkst.com/zhengw/3105.jhtml
1 t5 a; [" C9 F. x* }- [8 w9 B! i- m: K: d

, G+ I+ L7 S5 F  p发布时间: 2012-08-17 14:17:54   作者:邓四平   来源: 武隆旅游网   浏览次数:1636   我要评论(4)0 X8 ^& V3 T5 k4 l
9 A& Y$ G7 T4 T

% b( D# X" ~6 x9 M邓四平,现为四川省蓬安县作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四川嘉陵江文学协会会员,现供职于蓬安县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管理局。/ C/ B# j! i7 c0 F2 y
雄关漫道真如铁,号子声咽纤夫泪6 l& x  C1 F! X  K2 k; z) i: Q% R1 S
- z/ o, |4 s: d; ?( H
     ————题记
1 V' ^" Y! ~+ i- c9 f' z
1 W( @9 Z. G* }4 c- p$ v; l( u' B  故乡有条美丽的江,名字叫做嘉陵江。记忆里,故乡的江水永远泛着粼粼的清波,倒映着天上的白云朵朵,油油的水草在江底招摇,调皮的鱼儿在白云碧草间游弋,童年的小伙伴们遍布芳草萋萋的河滩,在波光粼粼的河边尽情放歌。
& v+ V$ W5 Q: K. f6 [4 o" S; n5 N) a  A& f  V+ M
  当年,嘉陵江上百舸争流,商贾云集,上至广元,下至重庆,远达上海,木材、丝绸、盐巴、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全靠船只运进运出,纤夫在那时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0 D; r2 ?5 F3 w' A2 G) `  F4 N2 G
+ A1 y1 d! l, @( }, n$ ~
  屈着身子,背着纤绳,步态蹒跚,一瘸一拐地往前迈。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冒酷暑,跋险山,涉恶水,嘉陵江上滩连滩,滩滩都是鬼门关,上半年来走一转,十船九打烂,嘉陵江纤夫的职业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危险。
8 A  S$ M; W3 Y& t
1 M5 j( t2 q1 @# q! _6 a  “嘉陵江上啊,求碗饭哦。身背纤索哦走广元!要问路程哟有多远呐,祖祖辈辈走不完!寒冬腊月睡木扳,光着屁股去推船。吃饱又怕肠整断,饿肚拉船打偏偏。爬滩脚杆打闪闪,下滩脚在浪里钻!哟—嗬—嗬……哟—嗬—嗬……”" }1 U% j/ d7 u. n4 `9 q

% w" N1 S9 m6 E$ g5 @4 T  旧社会纤夫地位低下,生活贫苦,劳动艰辛,暮春、夏季、初秋等温暖的时节,拉纤的纤夫大多光着身子,那黝黑发亮的身躯犹如水里的泥鳅,健壮结实,纤夫多是家境贫寒之士,汗浸,盐渍,纤索磨损,衣服能管几天呢?拉纤时更要随时频繁下水,时间上丝毫容不得宽衣解带。最重要的是为了防病,如果穿着衣服,一会儿岸上,一会儿水里,衣服在身上干了湿,湿了干,不仅不方便,而且容易得风湿、关节炎之类的病,所以不如不穿衣服。
, \) [9 ?! b& U9 h
' \# Q5 X& `% A$ |) x  那时候纤夫们为忘记疲劳,以齐功力。吼唱纤夫号子便成了最好的选择。纤夫号子又被称为船工号子,内容生动丰富,真实自然,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久远的历史了。领唱的号子头编唱号子时,更要把沿江的滩口和风土人情尽收于唱词中,过去的老艄翁、号子头因长年行船于江中,不管水涨水落,沿江的明礁、暗堡,水经流速,牢记于心,积累了丰富的行船知识,保证了行船的安全。“一唱众和”是其独特的表演形式,“领唱”由号子头担任,有时领唱者看山唱山,看水唱水,即兴演唱。“和唱”则由众纤夫担任。一领一随,一唱众合构成了和谐的声乐合唱形式。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如船行上水拉纤时,要唱“大斑鸠号子”、“幺二三号子”、“抓抓号子”、“蔫泡泡号子”,此类号子一般旋律性强,拉纤时纤夫很累,可以缓解拉纤纤夫的紧张情绪;船行下水或平水时,则要唱“莫约号子”、“桡号子”、“二流摇橹号子”、“龙船号子”等,此类号子音调悠扬,节奏不快,适合扳桡的慢动作,也是纤夫在过滩、礁的紧张劳动后,得以体力精力上的劳逸调剂;闯滩时,唱“懒大桡号子”、“起复桡号子”、“鸡啄米号子”,此类号子音调雄壮激烈,具有强烈的劳动节奏特点,以适应闯滩的行船需要。
$ P0 K6 r7 ~. j# j. @0 k% F1 o& E. P0 [* Z: h% S, P
  船工号子的唱词也是十分丰富精彩的,往往以沿江的地名、物产、历史、人文景观为题进行编创,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如“大斑鸠”“小斑鸠”“数板”“橹号子”“嘉陵江两岸有名堂”等等,无一不彰显出生动活泼、幽默诙谐、五彩缤纷、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特色:, E* D  h3 j) q* _' J! M3 Z

. @2 R% N  B8 O0 a2 e% k* ]  “脚蹬黄土手爬沙,爷爷不能吃,舅舅不能吃,要吃只给娃儿的妈!”
5 b( N( j* B' S
$ p1 O/ Z/ R# w+ @) i  “谷子发芽慢慢青,人要相交才知心,不怪小妹情义浅,浅水淘沙渐渐深。”1 o4 y1 ?$ l8 ?( h
# b* q: m0 \, {3 Z3 {/ P& p4 m: N& ]: `
  “金鸡叫哟天发白,我拉着郎君舍不得,要问郎君几时还呀?桃子开花等明年。哟嗬哟嗬,哟嗬哟嗬,桅台左,桅台左,桅台左!”, g. l& ?$ X; L# i( A4 x+ m) ?1 Y
: k3 N& v- H2 a/ i0 ]( p
  “乡里大姐上街来,黄泥巴缠脚大花鞋。走到船边歪一歪,莫非她要上船来?”
3 e9 l' h% O& f: d9 S
, q6 V/ D6 j# ?1 b; s  “妹是天上一颗星,哥是河里水清清,不要说是隔得远,太阳落坡就相亲。”) C3 `1 J- K9 D

8 K) F/ i: G! l6 T- |& e  “山又高,路又窄,石头光光走不得,哟嗬哟嗬,哟嗬嘿哟嗬,沉江口,两分手,恩爱夫妻难长久!”' t) e0 f2 X- k

7 J/ A5 K9 n8 t8 ?! r* Z' X  “背时哥哥不是人,把我哄进芭茅林,扯起一个扫堂腿,不管地下平不平。”
+ g3 C# L- c4 y, j: G8 J
+ q3 q* `" X3 ~7 e1 q6 Y2 S  其实,现在看来,这些看似通俗易懂,甚至有些土得掉渣的嘉陵江纤夫号子其实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号子的歌词大多以格律体为主,有时领唱者还以看山唱山、看水唱水的即兴演唱形式进行演唱,歌词常用“嗨哟”感叹词为主,调式为民族五声调式中的羽(6)调式,曲式结构为上下两乐韵的单段体,其旋律清晰流畅,唱腔根据水流形式高亢有力或悠扬而舒展,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结束时有长气的甩腔。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四川省川剧二团专程来到蓬安县排练由我县创作的剧本《激浪丹心》,沿嘉陵江深入生活并采风,排练了现代川剧《激浪丹心》,并进京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文化部的好评,成为了现代艺术创作宝库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7 Q  p- U% k: c  g- n2 c5 q& A- r+ P  x
  那时候,我的大爸在嘉陵江上拉了近30年纤,除了拉纤之外,就是会喊一口沙哑的纤夫号子。那号子高亢,响亮,仿佛在地底深处中压抑了很久的烈火喷涌而出,那号子有声无字:“嗨,嗨哟哟,嗬嗨,么哦咳咳!咳!咳!哟嗬嗬!闯漩涡哟,迎激流嗬……”每当逆水行船或遇上险滩恶水时,全靠纤夫合力拉纤,号子声声,空谷回荡,荡气回肠,别有一番情趣。
& m! ^0 w; k: Q' E# V* c( a5 Z% I1 ?! L) K4 N* K; ]' n' n/ A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的季节,船只一旦搁了浅,这时岸边一个个纤夫排列整齐地背着纤绳,发出惊天动地的吆喝:“么哦咳咳!咳!咳!哟嗬嗬!嗬嗬嗬!!!”那江风裹着冰雪阵阵狂舞,境况常人难以相象,而纤夫则处之泰然,习以为常。
4 c5 E# t. H% i# \/ l6 E3 c1 _( H( m$ X9 u  Z
  俗话说“欺山莫欺水,欺水变成鬼。”在嘉陵江上或者长江上行走,工作之艰辛与危险往往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逢山爬山,遇水趟水,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其实这些都还不是纤夫们所害怕的事情。纤夫们最怕的事情莫过于翻船,船只一旦翻掉,纤夫往往非死即伤。在岸上看得直跳脚。千钧一发之际,另一路纤夫就会马上气喘嘘嘘赶到,扣上胳膊一帮衬,船动了。这时船上和岸上就免不了互相呼吼、埋怨、狠骂,撑船的大呼“稳起”,纤夫则叫“避开”。避开是说避开急流,减少冲力。这种吵骂往往是连亲友、兄弟、父子都不避的。一直到把船拉出险滩急流,所有的纤夫才松口气,躺到地上喘粗气,刚才的吵骂已经忘到了九霄云外。像这样的事情,纤夫们之间是不说谢的,他们经常这样你帮我,我帮你,已经成了共识。
0 b/ A5 i4 f) n- @6 ^- L
3 q- o: g' S* \2 x# L% v  我的大爸告诉我,纤夫在船上还有很多忌讳,“龙王脊背上的纤老二”,吉凶祸福观念极强。在船上,碗不能叫“碗”,要叫“莲花”。莲花是吉祥物,碗则有“装水”的意思,船上人忌讳。筷子叫“蒿竿”,就是篙,是撑船用的竹竿。姓陈的人得改叫“老张”,因为“陈”谐音“沉”,那还了得!所以得赶紧避开。
* J$ ~. z% b+ ?( j/ l, b% Y& n# C
  “穿恶浪哦,踏险滩呐,纤夫一身都是胆罗。闯漩涡哟,迎激流嗬,水飞千里船似箭罗。乘风破浪嘛奔大海呀嘛,齐心协力把船扳哪。么哦咳咳!咳!咳!哟嗬嗬!”
' @' Q6 y' x: d3 k5 b: ?& t) z1 F% x% W
  我的大爸在嘉陵江畔拉了30年纤没有富起来,后来在曾经拥有2000多名职工的蓬安县航运公司下岗了,现在在家乡小镇上开了一间杂货铺,日子一天天反倒充裕起来了。现在嘉陵江上梯级开发了,江的下游建起了千里嘉陵第一坝,修了马回水电站和金溪航电枢纽工程,蓄水发电,江段经过治理,险滩恶水已经变得温顺平静了,那种老式船只早已被淘汰,现在的船只都配备了柴油机,马力大。哪里还用得着纤夫们拉船了呢。# K* |. S. o! c
; R0 `' l: r; N  A2 p. ]
  如今故乡的江道上再也看不到纤夫了,只是偶尔想起他们,就禁不住对他们的过去进行回味和咀嚼:顶烈日,冒酷暑,跋险山,涉恶水,嘉陵江上滩连滩,滩滩都是鬼门关,上半年来走一转,十船九打烂,他们沧桑的背影和艰辛悲壮的场景也随着滔滔江水滚滚东流去了,再也不复返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5 06:1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