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4#
楼主 |
发表于 2012-12-15 18:02:12
|
只看该作者
文翁化蜀,首创地方官学,派遣生员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使得中华学术文化和哲学的主流得以流传入蜀,这对整个中国哲学在巴蜀地域的传播发展,互涵互动,影响深远。3 \( N1 W q/ S- w0 b2 d( t
" s6 c4 ~" n0 M2 ?, h; f g
严遵著《老子指归》,在继承先秦老庄思想、稷下学术、汉初黄老之学的基础上,对道家思想作了进一步阐发。影响开启了魏晋玄学先声,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4 T' [4 d D" p+ t3 h( J; j ! e( m" R4 V# o
扬雄在哲学领域建构起了以“玄”为本的哲学体系,既借鉴吸收了老庄之学,又不失儒家立场,以孟子后继者自居,坚持儒家的伦理思想,并采用了道家的处世哲学;在人性论上又自出新意,提出“善恶混”的人性学说,融会儒道,自立新说。扬雄的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C4 R- Y' f8 w/ P( ~& b) v' i( g/ A: v
& ?6 C; H O. s+ I4 a 道教创立于汉末巴蜀鹤鸣山,张陵在巴蜀传道,汉末出现了道教早期教派五斗米道的经典《老子想尔注》,将道教哲学神学化、宗教化,对道教哲学,乃至中国哲学影响甚大。3 \: |( n! ?2 [& S& {
5 h3 m3 ~+ c) ~" j
唐代李荣、王玄览论证道教“重玄”哲学,对道教义理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李荣既与佛教徒有过激烈的论辩,又主张佛道会通,融合二教。他们都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8 K5 }# K/ q( P1 k }$ [4 V! O , A6 w/ `0 ?& k8 b1 l
唐代宗密被尊为最重要的佛教哲学理论家之一,集隋唐佛学理论之大成,其思想“代表了中国佛家最高峰的思想”,并对宋明理学及其心性论产生了深刻影响。马祖道一在佛教理论等方面作了革新,全面确立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风格,从而实现了佛教中国化。二人均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0 F' y7 _) b _
7 t( e4 g0 t* V3 N5 G 北宋三苏蜀学虽以文学见长,但也重视自家学术的哲学之道,确立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蜀学学派。三苏蜀学与二程洛学等理学流派存在着相同相异之处,通过相互论辩,不仅发展了宋代蜀学,而且也促使理学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7 s, q* H3 o# C+ v% s0 C
5 w) @$ _# D! P2 a+ Q* [' r 著名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程颐入蜀讲学、著述,尤其是程颐的理学代表著作《伊川易传》撰写于巴蜀涪陵,这不仅直接体现为宋代巴蜀理学的一部分,而且在中国哲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对理学和易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①。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不仅为宋代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直接促进了理学之集大成者朱熹思想的形成与确立。为此,朱熹本人给予很高的评价,足见张栻对朱熹的影响。
F& g) D6 `* X& i
0 O ?# g* d9 Z- Y 另一著名理学家魏了翁继承并发展了张栻、朱熹的思想,而倾向于心学,预示着理学及整个学术发展的趋向;并在确立理学正统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魏了翁在中国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 Q( P, m- N: v& R! w* I4 z/ E
: b; d7 x9 O! w4 t1 N 唐甄除对封建帝王专制主义提出批判外,在治学中,重视事功,批评程朱理学,主张道不离欲,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风尚的转移。这些方面体现了唐甄的社会批判、启蒙和实学思想,而在当时的思想界和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1 z7 Z' p/ \# b' e - U; k! s. A6 H6 \1 C9 k
清中叶刘沅对理学的扬弃,对三教的融合,对经学的“恒解”,集中反映了那个时代蜀学的面貌,又呈现其个人的特质。由此表现出既与理学、清代汉学不同,并对二者提出批评,又不完全舍弃,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厚的理论积淀。并影响到其孙刘咸炘,刘咸炘提出了颇具特色的学术思想,而具有新的时代特色。
0 p ^9 b$ ?$ q3 {# l% u, H2 p 1 t2 U' M1 A3 o; \3 X
邹容撰《革命军》,不仅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宣言书,而且是革命的动员令,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把中国哲学与革命实践结合起来。4 \+ e* ^0 y; h9 ?$ {1 Q- i& {
- ^$ W5 H g( a: Y( p 吴虞以西方平等观与法治思想批判儒家礼教,以西方三权分立与学术自由思想批封建专制主义,以西方独立、自由、平等观批判儒家孝本论,以西方男女平等思想批判儒家男尊女卑论,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被胡适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对当时国人的思想解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以辩证方法和历史唯物论观点以及现代阐释学的原理来分析审视吴虞对孔孟之道和儒学的批判就可以看出,其批判是合理性和局限性并存。
1 v: g/ w2 i. c) S: @0 \ @8 }' T; ]
4 M* ~# M w8 C0 t3 M/ g8 P 郭沫若认为孔子的立场是顺乎时代潮流与同情人民解放的,孔子大体上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孔子的“仁”是人道精神,孔子主张开发民智,孔子所讲之“命”是自然界的必然性。由此对孔子思想做出肯定性的价值评价。这在中国哲学史上值得认真探讨。: I# Q, g6 F% A$ b4 D
- b; i6 ^1 _0 j
生长在巴蜀大地的贺麟和唐君毅学贯中西,怀有强烈的复兴儒家文化的担当意识,主张儒化西洋文化。贺麟不仅有选择性地批判西学,同时主张复兴中国文化必须学习西方的近现代科学、民主等思想。提出复兴儒家文化,必须与西方文化融通,输入西洋文化学术,以西方的哲学发挥儒家的理学,以基督教的精华充实儒家的礼教。唐君毅则构建起了一个关于哲学、道德、文化思想的庞大理论体系。它是以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包括儒家的心性哲学、伦理道德等为根基,融合中西印文化而成。贺麟和唐君毅的新儒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吸取西方思想文化以丰富发展中国思想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乃至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荣大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影响。8 i$ q5 S' b* m- X1 {- G
' Z6 ?) {9 m& e7 L% K (二)巴蜀哲学在中国经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0 h5 b( l$ S9 s" w/ P5 C- F
% B- }7 D$ v3 m: U# ]+ `
巴蜀哲学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巴蜀哲学与经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二者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从一个侧面把握地域性哲学文化与时代思潮的互动及其意义。概括来讲,巴蜀哲学在中国经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主要表现在:
: S: f; |( t! O/ a; a+ x+ d8 v' O / o' ]5 C, Z. L9 b: F9 F* h- y6 ?
文翁化蜀,首创地方官学,派遣生员东受七经,还教吏民,除了对中国哲学产生重要影响外,而且对中国经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儒家经典经学得以流传入蜀。两汉时期,巴蜀地区出现了众多的经学家,如杨终、任安等一批有全国影响的经学大师。两汉巴蜀经师对经学尤其是今文经学的发展做出贡献,并产生了诸多学术派别。这促进了整个中国经学在汉代及汉以后的发展,也深深影响了两汉乃至三国、晋代的巴蜀经学。
1 W4 J/ O: j2 L! \6 k4 \2 M/ l5 S0 o
+ F' E$ ~. F% G% `7 D: r+ T* E 蜀汉时期,巴蜀今文经学仍然兴盛,图谶流行,对当时的学术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时巴蜀古文经学占据着官学优势,又将儒家与兵家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经世致用的特色,形成与今文经学抗衡之势。两晋南北朝时期,巴蜀经学向多元化方向演进。南北朝时期,巴蜀经学衰落。隋代何妥兼融南北学术,然亦重视玄理,长于礼乐,于《易》、乐、《孝经》、《庄子》等都有较深的造诣。唐初阴弘道集十八家易学,而中唐李鼎祚集三十五家易学,撰《周易集解》一书,存汉代象数易学一脉于后,影响广远。李鼎祚易学以象数为主,适当采集义理易学,体现了其象数、义理兼重的本意。以上蜀汉至隋唐蜀学派别和人物的经学观在中国经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既有保守的一面,更有扭转时代风气的一面。即东汉仍保守今文经学,又有扬雄仿经、李鼎祚移义理之风为偏重象数。5 C1 M9 t. p" v5 E6 O: E' w
, ^. ?5 |! _6 W# c+ y# k# o 后蜀宰相毋昭裔于广政年间刊刻蜀石经。此外,在孟昶、毋昭裔的主持下,后蜀又雕版印制了“九经”,对儒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孟蜀石经的刊刻使蜀中经学复盛。北宋时,蜀石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后于宣和五年(1123),补刻《孟子》,为中国经学史上《孟子》由子入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 i2 ~ S9 E3 K
& C9 l, ?* R6 A6 q3 `* u 宋初陈抟在四川游访,他的易学思想不仅对巴蜀理学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中国经学之易学象数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后,著名理学家北宋易学义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程颐两度入蜀。首次入蜀,曾有成都之行。通过与篾匠论易之《未济》卦,而得出“易学在蜀”的论断。第二次入蜀,程颐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在编管地涪州北岩撰成其易学及理学代表著作《伊川易传》,这在中国经学史和宋明理学史上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