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9 22:46:58
|
只看该作者
向:你在秦城没受苦吧?6 ^. ^" f V9 K! U3 A7 A% g
5 T6 S& }- |# M$ _2 t+ A" H 阎:皮肉之苦倒没受过(只被罚站过一上午),但精神的折磨足以使人崩溃。在狱中,我有两点体会最深:一是“人是社会动物”,离群索居是不行的,而单身牢房是对人最致命最残酷的折磨;二是“脑子是思维器官”,它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不会停止思想,越想越想不通,越想不通越想,如此恶性循环,难受死了。想看看书、看看报吧,没有,连我进监狱时带的《毛选》合订本(是林彪送的)都被没收了。直到1969年4月“九大”召开以后才稍有好转,给我每天发一份《人民日报》,每月发一本《红旗》杂志;还把没收的《毛选》退给了我。- S7 |) j3 _: o- |5 z
7 u+ E& N* y. h5 ?$ t8 Q( {3 P5 d 向:秦城监狱生活怎样?
. c A' g( O5 S# l% N( Q$ ?! e& w& m+ A" T0 S1 ^( ~
阎:早晨吃窝窝头、稀饭、咸菜;中午有时吃馒头或窝窝头,菜是大锅煮的白菜、萝卜,晚餐也一样。米饭很少吃到。印象是没吃好也没挨饿。过春节可吃到几个饺子,有时还发点水果。
5 h& n' L. g7 t. _ V5 G- \6 U1 {$ W6 \8 ~7 ^! t8 j8 a
向:你在那里最感刻骨铭心的是什么?5 P( b7 r/ N( K% Q, @) l1 B, @7 q
4 Y6 A+ S1 B- p$ ^% F% H
阎:监狱是残酷的。列宁在沙皇的监狱里能写书;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监狱里也能写书,如方志敏就写了《可爱的中国》。而我被关起来,开始书、报都不给看,每天只能呆呆地坐着。为了打发时间,我就翻来覆去数床头暖气罩上的孔儿,1、2、3、4、5……我后来找到一种消磨时间的办法,就是反复背诵熟悉的毛泽东诗词以及唐诗宋词,同时自己也学着做诗—不能叫诗,只能叫顺口溜,因为我不懂平仄格律。这顺口溜我做了很多,我把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都编成顺口溜。关于《矛盾论》的顺口溜有一万多字,可现在不记得了;关于《实践论》的有两千多字,因为出监狱后追记下来,现在还保存着,如开头几句:“人的思想哪里来?马列主义有言申,不是天公凭空造,亦非脑中自相蕴……”如果当时把这些顺口溜都记录下来,也许还有点意思呢。! W+ q7 e) z/ p- W* t/ b
4 X3 b3 V! V8 A- l6 ^
向:李锐不是在狱中写出了《龙胆紫集》吗?
! M6 s P6 T% V7 f# ?7 q% Y `' Q
' N' p8 n; E( O- D) B- M 阎:我真佩服李锐先生,自愧弗如。4 [1 J. W; K. ?9 R) v. n
+ t- n, n6 Z" n( k, ^
向:在狱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 ^+ P' t; M% q3 @ o( C+ U7 E4 \
% m& f j' b, d* l$ P 阎:渴望提审,因为提审可以与人对话。
. }0 u5 V0 a0 |+ s% _5 v
9 V& q. [( \6 ^! E3 M& { 向:你在秦城监狱待了七年多,总共提审了多少次?8 K# i# h6 X) O
" d7 N" f* j3 ^+ F, o7 P. U
阎:不过两三次吧,也没问什么紧要问题。监狱里的一切都是突然的,不给你一点思想准备,连释放我也是这样。1975年5月22日,专案组来到监狱,突然对我宣布:“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释放你,送你到湖南某农场劳动,等待结论。”这个决定对我连念了两遍。
1 G/ g, \3 u7 r4 E! f7 ^" r1 ~/ E
向:你听了相信这是真的吗?
8 V0 h8 {( D# i$ s7 c# w2 d' V$ F/ b
阎:怎么不相信?我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这一天。当时我特别高兴,也不管到遥远而陌生的湖南某农场劳改是什么滋味,因为我可以跨出牢笼了。心想,哪怕让我做再苦再累的活,也比在牢房里好。4 u* W0 \2 \6 V" I/ s
- L! n# P1 {+ O; |, O* z 向:决定让你去湖南农场了,你是否想到先回老家一趟见见父母及妻子儿女?
* M- v e) r/ r6 h( \3 X
/ u. ?% H0 b+ J" N 阎:我提出了,但未获批准,要我先到湖南去。到农场后,我不看天,不看地,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写信。这七八年音讯全无,家里人也不知我是死是活。当时,我恨不得一下飞到山东老家去,马上见到父母、妻子和儿子。6 O( ^+ H* P' f0 C* u* E
: P/ i5 m! _9 {2 x: ]) U( g" P
向:儿子读中学了吧?! o6 g$ m* }& y! X" [$ M6 F
( ^7 C7 j" B( V9 W4 {/ n, U 阎:是啊。信发出第十天,我接到儿子写来的信,高兴极了。接着,父母、妻子和儿子陆续来到农场,老少三代终于团聚了。这是八年来的第一次。全家看到我还活着,高兴之情无法言表。短暂的团聚后,父母回山东老家了,妻儿则和我在农场安了家。
! J( u3 a% G7 B- d/ l
1 U3 o/ g# n7 k) z/ {" J 农场五年,等来“彻底平反”& P6 j) ]( D; N
! O. g& p- `( R6 x3 S0 M+ v. F+ U
向:你在农场生活近五年,也很难忘吧?
; p- A) U$ ~, R* W# [. H" p4 T: U6 s+ V' F0 s
阎:要我“到农场劳动和等待结论”,其实就是把我安排在农场,让我在农场安家落户。刚到时,负责押送的专案组的人严肃地对我说:“你这是真正到家了。”
; D$ B. b& K- e
, l! S* H5 ~9 W 但我不知家在何方。好在湖南西洞庭农场的领导和职工们,从我到农场的第一天起,直到五年后离开,他们始终对我很好,使我感到人间除了江湖险恶外,还有爱和温暖。" ?$ U. {8 }' s+ \, r# _# q: V
; j& k: I! C3 X |" j! | 向:这个农场是劳改农场吗?: T/ O# Q) M( i+ O z
. ^" k* ?/ r3 V$ z& d
阎:不是。西洞庭农场是一个很大的农场。它始建于1955年,总面积100多平方公里,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棉花、甘蔗等。农场干部、职工以及家属,共有三万多人,有十多个分场和一个农科所。每个分场和农科所都有小学、初中,总场还有一所从小学到高中的学校;还有糖厂、纸厂、医院、商店;驻场单位有税务所、银行办事处、粮店、邮电支局等,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小社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