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85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越战争烈士墓33年没有亲人祭扫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9 12:43:2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http://phtv.ifeng.com/program/lnrs/detail_2012_10/03/18043482_0.shtml
- @4 a3 _& F" X+ G核心提示:三名热血青年一起参军入伍,一起走上战场,最终只剩一个人返回了故乡,33年没有亲人祭扫的坟茔,年轻的战士魂归何处?( b: k9 T1 F2 s( W* h" f- Z
凤凰卫视10月2日《冷暖人生》,以下为文字实录:
' w4 B, s# k  N" m解说:三名热血青年一起参军入伍,一起走上战场,最终只剩一个人返回了故乡,33年没有亲人祭扫的坟茔,年轻的战士魂归何处?
! k, B7 m( ^1 A周继生的信:我已经是一名预备党员了,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特别要能经得起组织严峻的考验,应当做到享受在后,关键时刻冲在前,只要为了党,为了人民,我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
  t% e( a# c3 l# @解说:这是一封33年前的信,写于1979年2月15日春节时分,它本是写给父母的普通家书却带着一丝诀别的口气,写信的人叫周继生,当时21岁,是南京军区的一名战士,信还没有寄出,第二天他就走上了战场,两周以后,周继生在战斗中触雷身亡,牺牲在了越南。- Z  W+ L7 ]7 V( t2 v. y& Y
陈晓楠:周继生没有寄出的信成了他留给家人最后的遗书,1979年2月17号的凌晨四点,万籁俱寂,中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突然朝着越南方向万炮齐发,一瞬间整个夜空被炮弹剧烈的爆炸照亮,中越之间长达10年的边境战争也就此拉开序幕,直到1989年,双方才正式停战,实现和平,中越之战可以说影响了一代青年,老山者阴山前线的战士是那个时代的青年偶像,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歌曲《血染的风采》更是家喻户晓,广为流传,然而30多年过去了,这场离我们时间最近的投诸了数十万兵力,牺牲了八千多人的战争却似乎渐渐为后来者淡忘,30年来始终不敢忘记这些烈士的只有他们的亲人和战友。
  J" a; J% `2 H+ x5 c0 b( |- C! u" X% f解说:2012年3月,江苏泰兴姚王镇的三户农民家突然得到了一个令他们诧异的消息,云南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寻找他们,帖子称云南马关仁和烈士陵园三名泰兴籍烈士,周继生、姚达生和乔留福,33年来墓前清冷无人祭扫,欲赞助其家人前往扫墓,这则消息通过当地媒体首先传到了周家。9 A, h9 g' j, ]
周继生二哥:(我们心里)非常感激他,他牺牲了以后我们就知道(他)在云南马关县,也不知道到底还有烈士公墓,现在才知道,原来都不知道,都认为埋在那山上哪儿去找。
4 R" T- X; x7 E# I解说:1976年,江苏泰兴姚王镇几十名青年穿上新军装,胸前戴着大红花光荣入伍,这其中就包括了当时18岁的周继生,和19岁的姚达生,三年过去了,1979年初,周家父母等着服役期满即将复员的周继生回家探亲,但假期到了儿子却迟迟没有出现,此时离周家几十里地远的姚家,姚达生却回家了,在探亲假中,姚家人特意为姚达生安排了一门亲事,但就在相亲后第二天,姚达生匆匆返回了部队,仅仅两个月后,周家人和姚家人同时收到了阵亡通知书,两家父母这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即将复员前主动报名上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前线。+ w/ _+ @/ I; d! s" R, s
两年过去了周家母亲因过度悲痛离世,不久后,父亲也中风卧床,因为始终没有从民政部门那里获知烈士埋骨的具体地点,再加之山高水远、老病缠身,周姚两家人无法到亲人的墓前探望、祭扫。
/ w/ A# _! \. V! n; z7 q' X) m姚达生二嫂:这个吃都没的吃,想到这个就是哭,不舒服,过去的时候他们村里年后送了一个光荣人家,我的父母就是哭,嚎啕大哭,第二年送的时候,我丈夫他就从袋子里面拿出钱,他说再多的钱给我父母,我父母不舒服,你们要给我妈妈,代表国家对我妈妈是一种安慰,她心里要好一点。
- p" g7 v7 _( P- c, @( M9 t; h$ G解说:十余年之后,带着无限的遗憾周继生父亲和姚达生父母也相继离世,33年过去了,对于周家和姚家人来说最牵挂的就是两个孩子到底魂归何处。
0 |2 f3 V3 d, u" [; Q薛登峰:也是一九七九年三月份,那时候我们是第一批参战部队,给你看一下,这个证明就是我们当时参加自卫部队我们是三五二一一部队。2 ^4 B. p0 z' V6 h) j( q4 l- Y
解说:薛登峰今年56岁,对越作战退伍老兵,33年前周继生和姚达生牺牲的那一刻薛登峰就在他们身边几米远的地方。# G" j" z0 I2 C$ D1 P7 r5 e  W8 x
薛登峰:(我)感觉那个巨影我就知道姚达生被炸了,一见那个烟往上一冲天的时候我就跑过去,一看我就不得了了,一看他脑浆炸的,天灵盖也炸掉了。
! P: G  h1 n# i+ S解说:薛登峰从未想过三年来形影不离的战友留给他最后的影像竟是如此残酷,30多年来,这恶梦般的一幕烙铁一样烙在他的脑海里。薛登峰也是江苏泰兴人,1976年20岁的薛登峰参军进入南京军区,在同一连队他遇到了同年入伍的两名老乡,内向老实周继生和活泼热情的姚达生,三人迅速变成了好友。% |! D5 j2 _* `; d4 j7 ~: e
薛登峰:姚达生、周继生我们在部队三年,就像亲兄弟一样丰丰富富生活在一块,吃一锅饭,我们训练在一块,晚上聊天天天在一块,没事儿的时候我们晚上都是一群战友在一起聊聊天,唱唱歌这样。
7 c1 k, X4 t# C3 ]; {解说:入伍第二年因为表现出色,三人在新兵中第一批入党并被提拨为班长,成为优秀的军事骨干,但就在几人退伍前的一个月,1979年1月,南京军区突然召开了参战动员大会。1 S" s3 {7 {+ Q( ]7 \  L  e: k
薛登峰:那时候解放军报,包括电台广播,讲这个越南军人在我们边界武装挑衅,对不对,所以打伤边防的军民啊什么,事实上经常有,所以说我们听到这些消息以后也非常气愤,本来是同志加兄弟的关系,胡志明主席在世的话他们越南人那边,学校里面上学,他有一门汉语必修(课),就是必须上小学初中要学习中国的这个语言什么东西,所以关系相当好。% j' E3 C$ n% [/ Y
解说:1978年下半年,中越边境局势日趋紧张,越南在国内大规模排华对中越边境的陆地、海洋提出主权要求,宣布将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一时间在两国边境流血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边民终日提心吊胆。1978年12月,中国中央军委发布了作战准备指令,动员令一下,刚刚批准退伍的姚达生、周继生和薛登峰立刻递交了参战申请书。$ z3 R$ B, s+ T8 Y1 Z3 X$ ~
薛登峰:可以退伍回来了,但是作为军人来说这是天职,祖国挑去上前线,比较自豪荣幸,当时有这个勇敢,当时我们把越南人看得很渺小,我们中国强大,所以说当时我们心理上好像都不怕,当时我们因为都是二十岁左右的人有一种好奇心,我们就去看看打仗是什么滋味。1 c& C3 q4 R6 y; x. c# x; P
解说:最终姚达生、周继生和薛登峰三个人都被选中,热血沸腾地奔赴千里之外的战场,在那里中越两国的数十万大军正在边境上集结,一场大战一触即发。1979年2月17日凌晨四点,数十万中国军队分别从广西和云南两个方向沿着中越500公里长的边境线,向越南6个省11个县同时发起进攻,然而开战的头几天由于当时中国军队近30年没有打仗,士兵缺乏战斗经验,面对打了几十年的仗全民皆兵的越南人先头部队伤亡惨重,2月21日,姚达生、周继生和薛登峰三人抵达中越边境,补充编入昆明军区41师122团三营尖刀八连,肩负着为后续部队开路的艰巨任务。
, H! o! M" @% Y% ?* c, q, l薛登峰:我们从南京军区我们这边去到前线去的人,那时候人家都争着抢着要,都是班长、副班长,从我们的个子来说当时我们姚达生、周继生大概我们都是一米七五左右,到那个云南前线的话我们那时候确实是帅小伙啊到那边。
4 U7 Y, S, b! m解说:来不及适应战场三人立刻投入了战斗,但由于进入越南的主要制高点均掌握在越军手中,沿途地雷密布,一踏上边境越军的阻击令人猝不及防,我军在炮火的掩护下122团力克越军首先进入了孟康,然而进入城中他们却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 M, S$ x) S6 Z) x8 ~薛登峰:那些女的、小孩、老太婆,五、六十岁的老太太,她一样会使用武器打你,你钻过去他就用那个机枪什么高射机枪扫你,就是我听越南那边俘虏这样说,就是说我们国家有这个规定打到你们解放军,或者五辆坦克、六辆坦克就可以享受什么安度晚年就这样,有这个意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2:44:08 | 只看该作者
【后续】姚达生烈士的亲人找到了 作者:记者 姚翔 来源:泰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02-25 09:04 [打印] [大 中 小]
! m) Y, J: j6 |, y  Q; E    泰州晚报2月22日报道了《云南义工寻找泰兴籍三烈士家属》一文。稿件见报后,在热心网友和读者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姚达生烈士的两位哥哥。
! L6 U2 P7 p6 a# S& x9 B    网友发帖提供线索
, f: D& n+ v- c4 J
    2月23日下午,一网民在泰兴羌溪论坛上发帖,称自己父亲曾经是姚达生的战友,知道烈士老家在泰兴市姚王镇姚岱村,家里有两个哥哥,其中一个叫姚玉生,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在村诊所工作。8 |* c: i  E% v; K5 u
    当晚,记者又接到电话,对方称是姚达生烈士的侄女,她的邻居好友看到晚报报道后,打电话将此事告诉了她。经二位指点,2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姚王镇姚岱村,很快就找到村诊所。
: s$ v5 z+ p3 G    不料,姚玉生不在,邻居告知他去哥哥姚伯生家里了。记者又赶到姚伯生家,兄弟二人正在商议准备去云南扫墓。“达生走了33年,这次我们兄弟一起去看他。”大哥姚伯生声音颤抖。在一边的大嫂不停地抹眼泪。
+ V, H9 ?9 v8 ^2 I, V+ X    在姚伯生家堂屋正中央,挂着一幅军人照片。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头戴军帽,身着军装,头上的五角星和身上的红领章十分耀眼。“这是姚达生参军后拍的照片。”姚伯生说,他家兄弟姐妹五个,达生排行老三。; S: I; S7 Y9 r6 J, W: y
    休探亲假时说了门亲事
, e, g/ N/ s3 w: m$ K4 S    姚伯生父母靠种田维生,家里十分贫穷。姚伯生比姚达生年长14岁,从懂事起,既要种田又要照顾弟妹。“达生只比我大儿子大8岁。”大嫂噙着泪说,因为父母身体不太好,她进门后就开始照顾弟妹,姚达生从小就很懂事。
9 t9 P, j7 [" R$ H3 q9 Z    1976年冬,姚达生参军入伍。临走前,姚伯生夫妇特别不舍。姚达生劝大哥多休息,等自己在部队干出成绩回来后,帮他支撑这个家。1979年冬,姚达生休探亲假回家过年。想到弟弟已经20出头,姚伯生夫妇帮他说了一门亲事,利用假期安排两人相亲。# J) j5 z2 O2 x# I. V* q
    不料探亲假还未结束,姚达生就接到部队通知,要求赶紧返回部队,准备执行紧急任务。“达生走的时候,探亲假还剩一天呢。”姚伯生说,姚达生回到部队就上了前线,听说第二天就牺牲了。
4 o/ Q; @& M9 a5 s5 p5 u    听到噩耗后,姚伯生全家陷入悲痛中。因路途遥远、家境窘迫,一家人没有去云南扫墓。从此,每年清明节和他的祭日,一家人都会烧纸遥祭。每次学校组织祭扫烈士陵园,只要一看到姚达生的遗像,姚伯生的大儿子就会痛哭失声。
2 T7 t- g; t( ^4 G& p5 v    一家人都想去扫墓- e; {; s9 U9 f
    姚玉生说,2月23日是姚达生的祭日,当天全家为他烧纸祭祀。当晚,他接到女儿打来的电话后,立刻找大哥姚伯生商议。父母均已去世多年,33年没去扫过墓,兄弟俩都十分想去看看姚达生。四弟姚恒生知道后,表示也想去看望牺牲的哥哥。
3 Y" _5 Z4 w6 P2 M$ @! e, o. r8 {    姚恒生说,大哥今年70岁,年轻时干活累下了腰病。二哥今年64岁,小时候患腿疾,没钱治落下了残疾。他去既可以圆自己多年的心愿,也可以照顾两位哥哥。此时,姚伯生远在云南的小妹姚玉霞打来电话,称自己也想去扫墓。( S1 F& D9 v2 o2 g# t& g
    姚玉霞告诉记者,她比姚达生小3岁,从小两人感情很好。哥哥牺牲后,为了完成他的遗志,姚玉霞按相关政策参军入伍。当时她已高中毕业,到部队后被安排上了军校。上世纪80年代末转业后,被分配到曲靖医院工作,现在退休,生活在昆明。$ i; I5 M- w* l* S
    姚玉霞说,她转业后曾去云南文山寻找姚达生的烈士墓,没想到当地有好几个烈士陵园,而她只去了一个陵园,结果没有找到。没有找到哥哥的墓,成了她心中深深的遗憾。0 T& k& N# g- `4 f" @4 o
    姚玉霞介绍,从江苏到云南必到省会昆明,然后乘车去文山,要花5个小时。她准备在昆明等候三个哥哥,然后和他们一起去文山扫墓。“等了33年,兄弟姐妹们终于要聚齐了。”姚玉霞感慨万千。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2:49:21 | 只看该作者
http://tv.cntv.cn/video/C29494/20121002100945_CN25《冷暖人生》 20121002 遥远的墓碑_《冷暖人生》_中国网络电视台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2:52:05 | 只看该作者

# J' [3 H2 M8 e3 M1 E4 `9 |
% \* N( z8 l8 d凤凰卫视记者赵丰(左二)在采访姚达生烈士的二嫂。$ S! }& K& K- _
7月4日晚,记者在泰兴城区某酒店找到了两位记者。男记者名叫纪可成,负责摄像;女记者名叫赵丰,负责采访。听说本报记者曾经追踪报道此事、并陪两位烈士家属去云南扫墓后,他俩很快打开了话匣。
; e1 b6 q: S9 R赵丰说,她来自凤凰卫视北京记者站,目前为中文台一档专题节目《冷暖人生》供稿。该节目关注特殊人群中的个体,对于历史类题材尤其感兴趣,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越自卫反击战和“文革”等的人物都做过,形式为纪实和访谈相结合。$ x: Q# ?/ ]: `; e; u4 f
因为一朋友是云南三益文化基金会的董事,赵丰很早就知道基金会资助烈士家属来扫墓的事,感觉可以做一档节目。于是,赵丰通过基金会朋友的介绍,6月上旬,她和周继生与姚达生两位烈士的家属取得了联系。
( Q% k- L: E* h% T; L0 I6 \7 u4 r经过一番电话联系,两位烈士的家属最终同意接受采访。9 _0 F9 `1 M$ G6 h  a
采访主题为5 U& |/ N. {+ Y/ W1 X3 g( J
“一代人的热血青春”4 G1 `( o' ?0 n8 Y& o, H- M
赵丰说,这期专题初定主题为“一代人的热血青春”,关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和幸存的战友。“战争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赵丰说,尤其是烈士们为国捐躯,后代人应该永远记得他们。
: S2 P1 d* w9 }- s' E% [. \, V赵丰说,采访时间大概为两天半,准备采访两位烈士的家属和两位战友赵春根与薛登峰。通过采访家属和战友,了解烈士生前表现,以及战友对战争的感受。希望战友通过细节还原战争场面、讲述战友情。- B; B1 Q9 w6 w8 v) {& |
“姚达生烈士家属善谈,她准备采访他们。周继生烈士家属有烈士大量生前日记,她准备拍摄部分日记。赵丰说,7月4日下午和7月5日上午,她们采访了烈士的两位战友赵春根和薛登峰。
$ s# W/ W0 k* C8 t8 n% J& ~0 t“昨天晚上还在一个被窝里睡觉,第二天战友就牺牲了。”薛登峰介绍姚达生时讲了这句话,让赵丰印象极其深刻。“亲眼看到两位战友在身边牺牲,薛登峰感受很深,时至今日仍记得当时的场景,说起来犹如昨天发生的事情。”
3 B; K+ s) m& q$ i" p; y* V本报记者陪同采访
/ Q) g4 X' t) w0 G  h9 v* G! L0 m- I, B姚达生和周继生烈士家属都住在农村,本报记者怕赵丰走冤枉路,主动提起愿意送她们去采访,让赵丰和同事纪可成十分感谢。7月5日下午3点半,记者带着他们和薛登峰来到姚达生烈士大哥姚伯生家。姚伯生夫妇和二哥姚玉生夫妇已在家等候。
# x8 n8 u3 G- B见到本报记者,姚伯生和姚玉生像看到亲人一样熟识。看到远道而来的凤凰卫视两位记者,他们热情地把二人领进屋里。姚伯生说,这么热的天气,记者专程来采访自己,既感到光荣,又十分感动。
8 v6 S0 [5 J, p3 ~$ b! ]! |+ \" [赵丰找来三张小凳,先后采访了姚玉生夫妇和薛登峰,和他们聊姚达生的事情。虽然去云南扫墓了了33年的心愿,但一提起牺牲边疆的弟弟,姚玉生夫妇仍抑制不住激动。“1976年他回来探亲,我们给他介绍了一个姑娘,如果不牺牲,现在也该有孙子了。”
, T+ d3 O7 T1 B: W# k4 ?采访一直进行到傍晚6点才结束,赵丰和纪可成临行时,姚伯生夫妇和姚玉生夫妇盛情留他们吃过晚饭再走。经过好一番解释,众人才得以脱身上车离开。1 b3 T1 O( M% P" ]. V
赵丰说,已联系好周继生烈士家属,7月6日上午去采访,结束后就返回北京。" T7 G( [9 f) K5 N3 H
赵丰说,中越自卫反击战是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大家都应该了解这段历史。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永远不该被忘记,他们有我们无法领略的热血青春。每个人对这场战争的感受都不同,她想尽量还原这场战争给每个人的感受。1 D- b. Z5 D9 l0 x# Q) T
生在内蒙古,工作在北京,赵丰供职凤凰卫视后,天南地北跑过很多地方,但从未来过泰州。“感觉当地经济很发达,城市也很漂亮。”赵丰说,最快两周后,节目就能与观众见面。9 J6 J& O! R3 p7 c
记者 姚翔 文/图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9 12:56:04 | 只看该作者

; ^+ {6 p1 w% R/ k + k# j7 G3 P" B1 B/ V' [; I
图为姚伯生兄妹为姚达生烈士扫墓。2 k$ s5 _5 R0 O) R2 f
. S8 Q/ [( b! y4 n* o3 `6 w
2月22日本报报道了《云南义工寻找泰兴籍三烈士家属》一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月31日,周继生和姚达生两位烈士家属一行八人,来到云南马关仁和烈士陵园,给久违33年的亲人扫墓。
; |" M" J; z9 C7 ]* @. M天空下起了雨
0 q, ?- @- M5 w1 H一路颠簸10小时,3月30日傍晚6点半,两位烈士家属和记者一行来到云南省马关县。到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的办事处报到后,基金会义工安排了大家的食宿。' _2 w' Z& e- a( n1 ?5 \; \
虽然乘长途车十分辛苦,但3月31日早5点,两位烈士的家属已起床。周继生烈士的姐姐周桂芳起得最早,忙着整理祭祀用品。“还差鲜花呢!”于是记者陪她出去买鲜花。此时,外面正下着蒙蒙细雨。
& Q4 d% M6 ?3 ^" s' }8 k“啊呀,我们这里3个月没有下雨了。”旅馆服务员说。% d# K% a& w, Z& ?: t1 O) D: r; f
早晨7点半,烈士家属们开始吃早饭。上午8点,大家乘车赶往马关仁和烈士陵园。在盘山公路冒雨行驶近1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仁和烈士陵园位于一座山坡上,广场中央耸立着巍峨的纪念碑,广场下方分东西两块墓地。
) `6 u9 q- M4 |( K# g9 u: \7 Y尽管雨越下越大,但所有人都没躲避。上午9点半,祭祀活动开始,云南省军区、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马关县、烈士家属、老兵代表和泰州市民政局,先后敬献花圈。
, D' f2 o( m  J1 `( b, x# ~“我们来看你了”/ U( i+ p  G+ v( D. V
随后,烈士家属开始自行祭扫。周国生手持鲜花,很快找到弟弟周继生的烈士碑。看着熟悉的名字,年过六旬的周国生站在那里,眼圈发红。姐姐周桂芳忍不住抽泣起来。
; i* r# q# V- x  F  c$ z“继生啊,今天我们来看你啦!”在儿子周锋的搀扶下,大哥周银生走过来轻声说,不忍心打搅熟睡的弟弟。周桂芳蹲下来,默默地把鲜花放在烈士碑上,然后掏出糕点、饼干、酒水、香烟和冥币。
" L4 I7 _' X6 K! t5 c周锋掏出打火机,点燃冥币。“兄弟,我们看你来了。”周银生和周桂芳一边添加冥币,一边轻声说。周继生拿出一包香烟,一根根点着后,依次插在附近其他烈士碑前。“大家都是好兄弟,互相照应啊!”+ o" Z% D2 z- Z9 a8 f0 r# h# v  A, ^3 y
“我等了33年啊”
9 x2 Y4 w+ ]9 T8 ]姚达生烈士碑在周继生烈士碑旁。“兄弟啊,我的好兄弟!”姚伯生和姚玉生不停地抹眼泪。二嫂孙玉芳和妹妹姚玉霞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开始点香和冥币。0 [$ ?; R1 ?+ s! s4 I% g
姚玉生拿出弟弟牺牲前的照片,轻轻摆在烈士碑前。临出发前,孙玉芳请人拍了几张家里的照片和家人的合影,也一一放在烈士碑上。“兄弟,你看看,家里的变化可大了,我们都抱孙子了。”# f1 M5 Q; O8 i$ N; Q
姚伯生蹲在地上,默默地盯着烈士碑。“他比我大儿子只大7岁。”姚伯生对弟弟姚达生有着特殊的感情。“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写信说退伍后你来挣工分,让我和你嫂子在家歇歇的,我等了33年啊。”
6 W% c* A0 @7 G# z3 e" L两家祭扫完毕后,距周、姚两位烈士碑不足10米远,找到乔留福的烈士碑。“你们既是战友,又是老乡,现在还是邻居。”姚伯生掏出香烟点着,然后放在乔留福烈士碑前。周国生将一瓶酒都洒在地上。1 a: m3 o0 f$ r8 I" F. l
上午11点半,在基金会义工的再三催促下,周国生和姚伯生两家人依依不舍地离开烈士陵园。“比我们想像的好多了。”周桂芳说,烈士陵园宏伟大气、环境优美,又有这么多战友相伴,弟弟在九泉之下不会孤单寂寞。
; i) h) A3 E( _! W( n; F6 T4 @; [大家离开陵园时,雨水停止了。“今天看到这么多烈士家属来扫墓,老天被感动哭了。”一位基金会义工说。. W) }. {9 z3 E# o) ^% R. |
相关新闻& v0 V- Z# A2 J/ P. ?2 K/ ?
市民政局代表敬献花圈
$ o$ _) x4 K7 ~: T, R+ A3月30日傍晚,泰州市民政局优抚处副处长倪劲松和同事李昕到达马关后,拜访了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何德文。
( Y* u  m  W# }: c# C) [# {, p" p, }; F此次共有178名烈士的家属和100多位老兵参加祭扫活动,原计划只献五个花圈,分别是云南省军区、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马关县、老兵代表和烈士家属代表。见我市民政局代表赶到云南,何德文很感动,增加我市民政局代表敬献花圈。$ u8 F& g4 Q$ ]9 r% ]% q! X
3月31日上午10点,在低沉的哀乐声中,众人低头默哀,各界代表开始敬献花圈。倪劲松和同事手捧花圈,缓缓步入广场正中央,向烈士敬献了花圈。( D6 _6 B- H6 [
美丽的基金会义工
; i8 n* [' R. U4 W3 }' i  z3月30日傍晚,两位烈士的家属和记者一行到达马关车站后,基金会派义工杨玲来接大家。“你们一路辛苦了!”娇小的身材、甜甜的微笑,杨玲办事细心周到。
* \$ [; h5 f" t4 p! n5 `杨玲说,她爸爸是扬州人,妈妈是云南文山人,她算半个江苏人。这次听说有江苏的烈士家属来扫墓,她找到领导,想陪同家乡的烈士家属,不料领导已安排他人服务。
- n3 i8 Y5 I) o4 @由于途中客车发生故障,泰兴两位烈士的家属到达马关比较晚,杨玲把自己负责的湖南烈士家属安排好,再次向领导请缨。经批准后,她到车站接大家。“我和军人有很深的感情。”杨玲说,她的爸爸、妈妈、哥哥和弟弟都当过兵。
# A6 \" C, `, p% |& m: o( T由于自己体弱,杨玲未能当上女兵。一年半前,杨玲成为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一名义工。每次基金会有活动,她都积极参加,从不缺席。为了这次的烈士扫墓活动,杨玲已在马关待了三天。 记者 姚翔 文/图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1-9 13:35: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1-9 13:42 编辑 9 w% }6 e3 v& A, y
1 D, @1 q: t- h1 ~6 H) Q& O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三名泰兴籍烈士(江苏泰兴姚王镇三农户):姚达生,周继生,乔留福。. G0 Z6 \! y7 o: d
     墓在云南马关仁和烈士陵园。
5 K4 N" X3 k; k: H1 {) j      《姚达生烈士的亲人找到了》, 记者 姚翔, 来源:泰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02-25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9 21:47:33 | 只看该作者
伤感.好在那些有心人.

签到天数: 159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3-1-9 23:20:53 | 只看该作者
这些年政府民政的都在做什么烈士为国捐躯你在坐享清福帮找下家属这么难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10 10:40:55 | 只看该作者
拜读上文,泪水涟涟。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发表于 2013-1-14 11:29: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1-14 11:30 编辑
4 w0 N4 w7 n; c1 Y/ m' U. Y. l) I1 V
回复 9# 姚元周
( D; T) e; v" O( k7 m- o, i. l9 D5 f5 w/ ~: S- Y/ A8 z
0 g" Q5 @& N" s; F
    感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5 05:4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