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w' M! e( ?1 ]1 ]- Q( j
平时穿着的状元袍。3 B) U0 ]8 _4 O5 X- z2 }" R1 g. o
( m `; m0 }: P/ ?
' j9 w2 Q4 Y# g9 J" \1 H
此件窄袖官服是穿在里面的。
* d0 h) y, z& A& g+ F5 U$ |1 [# P$ H- x& Q
: \0 p, M6 ^7 x+ h( A
' l' T' M5 D4 b% [( x姚仕祥对状元袍视若珍宝。
! |" C& ^9 g! y# u- W/ W5 I
t" N$ q# ?! z. Z2 B4 C' r) J
* A3 m' q& C. r" \9 Y
此朝袍是姚大宁上朝和出席重要场合所穿。
9 c5 q" D6 b+ f. t在南海小镇和顺的一个普通村民家中,六件状元袍及其夫人的官服在昏暗的青砖民居中熠熠生辉。日前,记者在广东最后的武状元姚大宁的子孙家看到了这些代代相传的宝贝。9 _0 |, d1 h8 L; b, O I& J
* k& m* \4 q8 R$ M \: [- ]+ @" q1 ^
1.子孙八代护官袍
7 c2 r* s- S4 W* z# d0 j 官服的原主人是清代嘉庆年间的武状元姚大宁。据史料记载,姚是南海和顺文教乡人,7岁入私塾,后来考秀才落第,弃儒学武。嘉庆四年(1799年)姚大宁赴京应试中进士,皇帝破例召他到便殿御试,发9箭令他射,大宁九箭都中的,被赐第一名武状元,赐头等侍卫服和黄金甲铠,衣锦还乡。
5 H1 f, P" S, Q# m/ }3 u3 x 现今保存姚大宁及其夫人六件官袍的是姚大宁第八代子孙姚仕祥。他们家族对这些状元遗物视若珍宝,好天气时会拿出祠堂晒一下,然后用白绸布包好放到箱子里。
# W7 W' L0 g. `0 ]$ y2 t- i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他们把状元袍藏得严严的不敢拿出来。到80年代末再拿出来时,衣物的质地已经不如以前好了。
+ J; [5 Y/ W! s( ^ 2.状元袍件件价值高
8 [5 V! d, @+ c% l& L 六件官袍中,有四件是姚大宁的,两件是其夫人的。据南海市博物馆的张馆长和袁馆长介绍,姚大宁官至二品,是个武官,而其夫人相应穿着的是二品文官的服饰。在姚大宁的四件官服中,明黄色宽袖子的那件是出席重要场合穿的,例如觐见皇帝和盛大宴会就把它穿在最外面。这件官袍前胸和后背正中是“坐龙”花纹,袍子上还缀满了祥云,另两件蓝色和一件黄色的官袍则是穿在里面作衬底的。原因是这三件官服的袖子都较窄,叫做“马蹄袖”,只可穿在里头。据袁馆长称,清代的官服现在藏于北京的可能不少,但与特定的名人穿过的官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而民间保存近两百年流传下来的状元袍更是难得,所以这六件状元袍有着重要的文物价值。% I& U( L2 ~% H; V. a- q
3.丝袍状况令人心痛9 n6 Y7 v# g; n; K! u1 ~1 @$ o
南海市博物馆的两位馆长在讲起这六件“宝贝”时都觉得很痛心。“1998年,衣物的颜色还很鲜艳,质地仍较韧。到了2000年,衣物的面料变得脆和薄,而且皱得比原来更厉害。至于防潮防蛀的措施,只是把炮竹屑和火柴盒、臭丸放在袋子和箱子里,除此之外,顶多就是好天气时把它们撑起来晒太阳”。
. t) f: |3 D/ [8 ], Q/ y, f “丝质的文物并不宜于曝晒,而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太低温干燥会使其变脆易裂。”馆长曾派人劝说姚家子孙把状元袍给博物馆保管,而姚家还是不舍得祖先的宝贝离家。袁馆长希望姚家能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使六件状元袍能给更多的子孙后人看,了解祖先的辉煌历史。
/ l, Z8 A1 J- K* ]# x: R' L. z 《广州日报》供稿
/ P9 f4 g8 v X6 l$ T; p+ U# T3 j2 ^( ^& M( c
《京华时报》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1787/5380/559175.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