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日前,立行宗亲发表了《枢燧姚氏鼻祖—勍公史料集》,其中说到了枢公祖籍“柳城(今辽宁朝阳县)”,寒松也提出了“河南西华县”的说法。确实,当今学术界对枢公籍贯和生卒年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辨明是非,我想根据我的考证,发表一下拙见。 一、姚枢的籍贯 1、“柳城”说。 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说法。但是,在对照古今地名时,又出现了“柳城(今辽宁朝阳县)”、“柳城(今广西柳城县)”、“柳城(今河南西华县)”三种标注。那么,作为姚枢原籍的柳城究竟在什么地方? 查阅《元史·地理志》,在元代政区的路、府、州、县中,均无“柳城”者,但元人对姚枢籍贯柳城,却言之言之凿凿。 元苏天爵在所撰《左丞姚文献公枢》里记载:“姚枢营州柳城人,后迁洛阳” 。 元末明初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七记载:“姚枢营州柳城人。” 姚燧之门生刘致在《牧庵年谱》中,对姚枢籍贯柳城予以考述: “其先柳城人,今兴中府,即古营州慕容皝所都也。其族大以蕃。先生《送冯雪崖序》亦云:九世祖东阳郡公有孙尝王柳城。今其地有姚山馆、姚家陀,犹以吾姓姓之,坟墓咸在焉。然其后皆不读书,举为鲜卑人矣。” 另,据1931年臧励和所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解释: “柳城县:汉置,后汉省。故城在今奉天兴城县西南。《清一统志》谓故城即后魏及唐之营州,辽之兴中府。今热河朝阳县。按《后汉书》注,故城在今营州南。则汉柳城非唐之营州治可知”。 2005年史为乐主编《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解释说: “柳城县:西汉置,属辽西郡,为西部都尉治。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十二台营子。十六国前燕改柳城县为龙城县,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废。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龙山县置为营州(后改置柳城郡)治。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 据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陈晓伟博士考证,目前在辽宁省朝阳市所辖的北票市(县级),还有姚枢祖上姚景行家族墓地存在。我也在“北票吧”发了帖子,有网友回复,就在北票市小塔子乡莲花山村附近。 今河南西华县,始置于汉,见《汉书·地理志》。元代西华县,属河南陈州统辖,《元史·地理志》载之甚明。考该县古今地名沿革,从未有以柳城名其地者,只有下辖的柳城、前柳城、后柳城和西柳城四个村。而广西柳城县则更是南辕北辙了。 可能是后人在记述姚枢籍贯时,只说其为柳城人,而省去营州二字,进而把柳城注为今河南西华或广西柳城,造成了不应有的讹误。 2、“由柳城(今辽宁朝阳县)迁居洛阳”说。 《元史》卷158《姚枢传》载其籍贯:“柳城人,后迁洛阳。” 黄宗羲《宋元学案》卷90《鲁斋学案·文献姚雪斋先生枢》载:“姚枢,字公茂,柳城人”。冯云濠在这里加按语谓:“先生后徙洛阳,故一本作洛阳人”。 曾廉《元书》卷146《姚枢传》载:“姚枢字公茂,河南洛阳人也。其先居古之柳城,故尝称柳城人。” 柯劭忞《新元史》卷157《姚枢传》亦云:姚枢“本柳城人,后迁河南洛阳。” 姚屯始祖新茔墓碑:“先世辽阳柳城人也,复移洛阳,至元文献公复移于辉”。 姚燧所撰《姚枢神道碑》记载:“当元贞二年五月,炜徙葬,卜于西洛金门山祖茔,别兆于辉菊山之阳。”据目前考证,金门山很可能在洛阳市的洛宁县一带。 乾隆十年刊印的《洛阳县志》卷八有两则记姚枢事略。一则是在《人物》里记:“姚枢字公茂,柳城人,徙家洛阳。宋末,避乱于苏门山,诛茅为屋。” 另一则是在《流寓》里记:“姚枢,柳城人,元初避居洛阳,肆程朱之学,仕至昭文馆大学士。” 诸如此类,枚不胜举。由此可见,姚枢原为柳城人,后来迁居于今河南洛阳。所以说姚枢是洛阳人也有一定的道理。 二、姚枢的生卒年 关于姚枢的生卒年份,也是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1、公元1203—1280年 《元史》和《新元史》,两书记载: “(至元)十七年,卒,年七十八。” 《续资治通鉴·卷一八五·元纪三》记载: “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十七年,八月丁亥,翰林学士承旨姚枢卒。” 2、公元1201—1278年 主要依据元人刘致所撰《牧庵年谱》记载: “至元十五年戊寅(公元1278年)先生四十一岁。……是岁秋七月二十三日,文献公薨。寿七十有八。” 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说法? 我认为,系古人对史料的误解造成的。 古今研究姚枢的学者,大都依据姚枢从子姚燧所撰的《神道碑》。姚燧三岁时,父亲姚格去世,从此他跟随伯父姚枢长大成人。所以,对于姚枢的生平他应当说是最为权威的。据《神道碑》记载: “(至元)十三年,罢昭文馆,拜翰林学士承旨。……明年,上以自九月不雨至于三月,问可以惠利斯民者。……初,公方奏事,得疾,忽跽不能言。帝急命从臣扶出,登车至家未苏,百日而愈。后三年,疾再至,昏默三日薨,寿七十八。时孤姪燧仕陕西提刑,炜独举其柩,藁葬京城东南别墅。后十八年,当元贞二年五月,炜徙葬,卜于西洛金门山祖茔,别兆于辉菊山之阳。” 这里所述的“十三年”是至元十三年。“明年”,即至元十四年,姚枢患病,“百日而愈”。 关键是接下来的“后三年”。许多人认为,应该是至元十四年以后三年,当成至元十七年是没有问题了。然而,作者在这里的“后三年”却是指“后年”或者“第三年”,即至元十五年。后面还有佐证,“后十八年,当元贞二年五月,炜徙葬,卜于西洛金门山祖茔,别兆于辉菊山之阳。” 即姚枢死后十八年是元贞二年,即公元1296年。那么,十八年前自然就是公元1278年了。 三、对姚枢籍贯及生卒年份的补充 如果说《神道碑》的记载有些模棱两可的话,那么姚燧的《三贤堂记》又对此作了进一步补充说明(我以前曾在本栏目发表过《读<三贤堂记>》): “吾姚氏营人,先公生于汾(今山西汾阳),承旨永年,左揆河内,于辉非乡,一旦聚居而为寓公,其处同也。” 姚燧再一次证实了姚氏祖籍营州(今辽宁朝阳)。姚枢家庭因其祖、父先后在金朝各地担任中下级官吏而随之迁居。目前虽没有证据证明姚枢祖或父在汾阳担任什么官职,但给姚枢家族迁移,增添了一个重要环节。 又载: “先公生以辛酉,承旨少一岁,左揆少八岁,齿固不大相绝。……先公以十五年卒,年七十八。” 辛酉年,即1201年,王磐比姚枢小一岁,应该是1202年生人。 而《元史》(列传第47)也印证了这一点:“(王磐)年二十六,擢正大四年经义进士第,授归德府录事判官,不赴。” 正大四年,即公元1227年,王磐26岁,按照古人以虚岁计算年龄的惯例,王磐是1202年生人。姚枢享年虚岁78,即1278年去世。 因此,枢公的籍贯应该是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县)迁居洛阳,生卒年份应该是公元1201年至1278年农历七月廿三日。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望各位宗亲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