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南宋状元姚颖、姚勉省籍考辨 姚恩健 摘要:南宋状元姚颖、姚勉,分别为浙江鄞县、江西新昌县人。见载于闽、浙、赣三省各级方志“选举”“人物”“艺文”等卷目。近十来年间,福建一些文史专家依民间私家族谱撰文、著书,错认为福建长乐县籍;福建省地方志编委收编入《福建省志》“人物志”“教育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福建历代状元》,收入为福建籍状元;时至2016年,卢美松撰写《长乐有姚氏 一门两状元》(下通称“卢文”)。本文从闽东姚氏族谱入手,分析讹传、衍变流程,同时稽查各省古本地方志,举证辨析其错误,还原史实,期能修正,谨慎编史治志。 关键词:南宋状元 姚颖 姚勉 地方志 姚氏族谱 ~~~~~~~~~~~~~~~~~~~~~~~~~~~~~ 粤自隋朝开科取士以来,福建姚氏无一高中状元。近年来,一些福建文史专著或文章,将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文科状元姚颖、宝祐元年(1253年)文科状元姚勉,归属于福建省长乐县籍。笔者结合纂修《姚氏源流(福建卷)》,翻检闽、浙、赣等省古本方志书,确认姚颖乡籍为浙江鄞县,姚勉乡籍为江西新昌。因撰此文,呈览于史志学界,期能商榷,用正史实。 * T/ N7 \" w5 Y; x1 t/ T( A
* N% V+ P; y- _
一、姚颖乡籍篡变流程举证
5 n4 P7 V( s! M i2 |
1.宋《宁德姚溪尾姚氏族谱》: “状元讳集,淳熙十年庚子伦举,辛丑虎榜正奏第一名,公原讳廓,奉御笔改赐名集。初授殿前正将,两任知吉阳军兼知鬱州、邕州安抚使,终武翼大夫。”继此续修之闽东各县《姚氏族谱》多沿袭转载此说。 * L* b5 k6 T. p+ t3 {2 V+ i! g
2.连江县厦宫村和罗源县大获村的《姚氏族谱·先贤》: “姚集,淳熙庚子应绝伦举,辛丑虎榜正奏第一名状元。公原名廓,奉御笔改赐名集。” 3.福州长乐县《姚氏族谱》: “姚集,淳熙庚子应绝伦举,辛丑虎榜正奏第一名状元。公原名廓,奉御笔改赐名颖,字国聪。其坊表、墓域、碑记俱在西乡。生子一,名曰忠臣;忠臣生子同;同生淳熙六年。” 4.“卢文”改姚廓为“姚廊”。 至此,武举姚廓,历姚集、姚颖、姚廊“三变”而成福建籍长乐人“文状元”。 今将上引四条错误驳正如下: 1.宁德《姚氏族谱》:(1)“淳熙十年庚子”,系八年之误。(2)虎榜即武举榜,虎榜的“正奏”制度名目,晚至九年后的绍熙元年(1190年)才出现。(3)淳熙八年辛丑武举榜第一名是永福人(今永泰)江伯虎,是武状元。《三山志·选举》“江伯虎榜”下第一条记载:“江伯虎,字君用,永福人,名南强。唱名日,御笔改今名。”以下列出是榜福州府属六县(闽县、侯官、怀安、福清、永福、长溪)中式武进士名录,计十五人。其中长溪人姚姓者两名,姚况排在第七位,姚廓排在第十三位。再看福建第一部省志——明弘治《八闽通志·选举》,因发展至元明时代,长溪已划属新设的福宁州,故记述在福宁州下“淳熙八年辛丑武举·江伯虎榜”的武进士只记本州四名,姚况在第一位,以下为周肇、姚廓(俱长溪人)、李兴时(宁德人)。省志、府志记载,皆足以确证姚廓绝非“正奏第一名”,亦绝无可能所谓“御笔改名集”、“颖”者。 2.连江、罗源《姚氏族谱》,除照抄前宁德谱文字外,只去掉错误的“十年”二字。却在“正奏第一名”下添加“状元”二字,以为“正奏第一名状元”,可以有别于“江伯虎榜”。 3.长乐《姚氏宗谱》是最后将淳熙八年“武状元”姚廓,衍变成长乐县淳熙五年文状元姚颖之举。而且又套袭“御笔改名”,再加上“……俱在西乡”一语,使三年前之浙江姚颖再嫁接入长乐籍;并组接入姚氏族谱“娶妻生子”:“淳熙二年生子忠臣”、“淳熙六年生长孙同、十二年生直夫”的记录,父子只相差四岁至十岁?子忠臣四岁 “当爸”?淳熙十年姚颖卒,年仅33岁,他不到三十岁“当爷爷”? 4.至于“西乡”一语之由来,查宁德姚氏族谱记有:“姚氏二世祖廷义公生子二,析为二派:长坦,居西乡,次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D08A.tmp.png,续居东蜀。”宁德西乡为坦派。西乡,即今宁德洋中镇姚溪尾村之别名,亦即姚廓出生地,并非在长乐。广西《邕州县志》记载:“姚廓,长溪人,淳熙八年知邕州”。《南宁府志》:“姚廓,淳熙八年安抚使,福建长溪人。” 判别上述各谱之篡伪,原非难事。可是,“卢文”笔下,却因讹添讹,写成:“姚颖(1150-1183年)初名廊,字国聪(一字洪卿),号印石,祖籍长乐文岭镇姚坑村。祖父姚能举···其父,名晋叔。···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参加戊戌科试,···擢为进士第一,···御笔改其名为颖。淳熙十年(1183)病故,年仅34岁。时人皆痛惜之。生子一,名忠臣。其坊表、墓域、碑记,俱在长乐西乡。嘉靖《宁波府志·人物志》称其为鄞县人,应是其后人迁浙所记。” 在此,绕过旧族谱“姚集”、“姚廓”、“辛丑虎榜武状元”的真伪纠纷,直接将浙江鄞县籍的淳熙五年文状元姚颖,迁籍为福建长乐姚坑村人;并生造出“初名廊”被“御笔改名为颖”、“其坊表、墓域、碑记,俱在长乐西乡”“一曰浙江鄞县,应是其后人迁浙所记”等的假档案。“御笔改名颖”的出处何在?长乐有西乡吗?嘉靖《宁波府志·人物志》所记云何?若非臆度,如何证明是“后人迁浙所记”? 显然这些全经不起推敲: (1)“姚廊”,从何而生?经查索:始见于2009年厦大出版社出版的《明万历福安县志》中。估计由于勘校疏漏,万历福安县志误将“廓”字错认作“廊”。长乐姚氏族谱原写“公原名廓”,并无“廊”者,即便如此,“卢文”也给“修正”了。 (2)原文括号中“一字洪卿”“一曰浙江鄞县”二语出现,可能作者见过宋浙江《宁波府志》、《鄞县志》、清《浙江通志》的有关记录,却偏偏无视志史原始记载,妄判为“应为后人迁浙所记”云云,所依据者何? (3)长乐姚氏谱写“其坊表、墓域、碑记,俱在西乡”,“卢文”在西乡前冠以“长乐”二字,于是乎将西乡从宁德移到长乐。长乐有域名“西乡”欤? (4)所谓“坊表、墓域、碑记”,既非铭姚廓者,亦非铭姚颖(或卢文所谓“姚廊”)者;至今宁德姚溪尾姚氏祠堂,仍保存一块墓碑,上书“宋状元望之姚公”等字,此即宁德姚氏所传“状元碑”。姚望之,宝庆二年武举,从军京口,蒙元掳走徽宗、钦宗,姚望之殁于王事。淳祐十年,邑令李泽民建祠以祀,匾祠曰:“忠义”。 二、举证并还原姚颖乡籍 1.宋宝庆四年(1228年,绍定元年)张津修的《四明志》、明胡榘和方万里修的《四明志》皆记载姚氏四世五人进士及第家史:曾祖阜、曾叔祖希、祖孚、堂叔祖持,至状元颖;其年代自北宋大观三年至南宋淳熙五年(1109—1178年);又见载于明嘉靖《宁波府志》、明《鄞县志》及清乾隆《浙江通志》之“选举”“列传”等卷目。而《三山志》《八闽通志》《福建省志》、《福州府志》、明弘治十六年《长乐县志》(刘志)悉无姚颖“闽籍”记载,亦无在福建中举记录;既非福建籍,又非福建举人、进士,何来福建状元? * j# Q" F$ Y: v' f: T
2.明《鄞县志·人物表二》记有“姚颖妻王氏节孝”事,称:“淳熙十年(1183)颖卒,王年二十三,泣告父母:誓不背姚氏。却铅华不御,抚教子女、事舅姑无敢慢。”又浙江诸志皆记有:颖之子“有二,曰元特,曰元哲。皆修谨好学。”“元特,字善长,袭荫为饶州安仁县主薄。元哲,绍定二年(1229)己丑黄朴榜进士,初授福建连江县主簿,嘉熙间迁汀州知州事。”在《福建通志》《福州府志》《连江县志》《汀州府志》等“职官”表中皆有记载。 3.理学家、温州永嘉人叶适(1150--1223年)与姚颖同榜进士,姚颖卒后,曾撰《宋故宣教郎通判平江府姚君墓志》记述颖之乡贯、身世、宦迹、生卒甚详,惜“卢文”未录。斯摘录为证: “余友四明姚君洪卿,淳熙十年十一月十三日终于苏州馆舍。余哭送其柩出盘门。十二月十二日葬鄞县阳堂乡延寿寺山。”“洪卿讳颖。曾祖阜,左迪功郎;祖孚,左奉议郎;父孝全,以承事郎致仕。”“赐第时,余与之同谢,又同期集事甚久。”“洪卿二男……一女……夫人王氏,今丞相冀国公之女也。” 叶适曾知福州、泉州,其诗文却无一字提及“长乐姚颖”,可以反证。 又见清《慈溪县志》载,与姚颖同籍贯、同时人之楼钥(隆兴元年进士)所撰姚颖《墓志》,摘录如下: $ N# q/ p# l | Y! j8 v8 `$ y- @
“及廷试,取第一。《策》末,论敌国事宜,甚备,孝宗称其‘正大剀切’……授签书宁国军判官。皇子魏惠宪王镇四明,欲侈其盛,以驺骑鼓吹迓。颖已扁舟归。” 以上,皆正面确证姚颖世为四明(属宁波府)人,与福建之宁德、长乐二县毫无关涉。
- n0 J+ } Y" B$ q' g+ _
三、姚勉乡籍篡变流程举证
# O4 K( `# P# R c( Y
1.宋宁德县姚尾溪《姚氏族谱》记载: “廷义公十二代(棨公第十三代):饷幹,讳勉。淳祐壬子(按:为十二年,1252年)上试,进士及第。”“赐姚勉以下及第出身。”“公原讳勉,后改名梦兆,字可求。乙卯(宝祐三年,1255年)使北。丙辰(四年,1256年)察访江淮诸路。戊午(六年,1258年)授吉州推官。景定壬戌(三年,1262年)迁临江军节度饷幹,终文林郎。” 2.长乐《姚氏族谱》民国20年福州帮洲三保彬德桥姚氏手抄本(即“原谱”): “状元公讳勉,字汝勗,行三十一,号瑞峰,乃允明公之长子也。生于绍定二年(1229) 一月初九日亥时。配夫人陈氏,乃沙堤陈如晦季男穉颖出继林侍郎寀公次孙蓬孙之女也。生于绍定三年(1230)九月初一日辰时,生三子:长讳朝宾,次讳朝发,三讳朝龙,嗣居福州府前。公淳祐十二年壬子请举,宝祐元年癸丑从龙虎榜正奏第一人,授翰林院编修,终朝请大夫。公卒于至元三十一年(1291)六月初一日子时,享年六十九岁。妣卒于元贞元年(1295)七月初九日辰时,享年六十九岁。合葬于大乘寺山。” 3.摘录“卢文”: “姚勉(1216-1262),原名冲,乳名二郎,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飞卿(一说字汝勖,号瑞峰)。”“乃姚能举七世孙。姚颖为其曾祖父”“其父震,子允明,嘉熙二年(1238)进士,官广州通判。”“姚氏家族前后相隔仅75年,出两个状元,一时传为佳话。”“景定三年(1262),授处州通判,因病未能赴任,当年谢世,年仅47岁”“葬丰城燕坑邹家山”“妻邹竹庄,为丰城邹春谷长女,早逝;继娶竹庄之妹梅庄,二女为才貌双全的姐妹花”。 以上所引“状元姚勉”描述,各呈面目,颇异其词。从江西籍新昌县文科状元,变为福建籍宁德县姚梦兆,斯为一变;至长乐,组接入姚颖五世族孙,斯为二变;“卢文”改其字号、生娶、卒葬,斯为三变。斯之三变,江西雪坡,长乐嫁接,“卢文”剪辑,完成“姚颖与姚勉,还是相隔三代75年的同宗状元郎”嬗变过程。故“卢文”命曰“长乐有姚氏 一门两状元”见报:长乐谱姚勉“夫人陈氏”,“卢文”为之改“娶邹氏姐妹花”;长乐姚勉与夫人“合葬于大乘寺山”,“卢文”改葬“丰城燕坑邹家山”,等等,能不惊震海峡欤! 但南宋宝祐元年文科状元姚勉,毕竟仅一人,见载于《宋史>《江西通志》及所属府、县方志;毕竟非闽人,闽之《三山志》《八闽通志》《福建通志》《福州府志》及长乐第一部县志明弘治“刘志”等典籍,均未曾记载为闽籍;其“选举志”亦未曾见载姚勉在福建中举记录;既非福建籍,又非福建举人、进士,曷成福建状元? 四、举证并还原姚勉乡籍 % A n/ q: q; H1 ~& ~
1.南宋淳熙间梁克家所修《三山志》有朱貔孙补续之选举记录:姚勉榜下,列有福州所属县“文举正奏”共五十六名,“姚梦兆”排在第二十五位;明《八闽通志》选举志“姚勉榜”下,列福宁州者仅七名,“姚梦兆”则排在第一位,注明“宁德人”。第一位,并非第一名,尤非殿试第一人,所谓“公原讳勉,后改名梦兆”者,全然伪造。至于前谱所谓“字可求”,后谱所谓“字汝勗、号瑞峰”以及所述身世“允明公之长子”等等,羌非史事,俱为杜撰。 2.长乐姚氏族谱所记长乐姚勉之配偶、子嗣、卒葬,与新昌姚勉迥异。欲辨其妄,还只有查引江西地方志资料佐证。如江西《盐乘》序文有:“姚勉,字飞卿,号成一,天德乡人。出自侧室。初诞时,嫡母不肯举,弃野外雪中。越二日,过者尚闻其声。父怪而异之。勉既长,知其事,因别号雪坡,不忘本也。”“宝祐元年成进士,廷对第一,授平江节度推官,旋丁父忧。服阕,除正字。”“勉上言:‘斥逐学宫之士以禁天下言者,此蔡京、秦桧所为;今日岂可有此事?’遂免官归。”“寻除处州通判,辞不就。”“吴潜入相,召为校书郎兼太子舍人。大忤执政沈炎、倖臣董舜臣。”“及贾似道归朝……劾勉为吴潜党。遂罢。”“师事蔡杭,笃守程、朱之学。”“丰城邹氏有两女,长曰竹庄,幼曰梅庄,先后皆归勉。”“同时与勉齐名者,有高安胡仲云、刘元高及同县黄梦炎,称‘锦江四俊’。”“勉死,年未五十。胡仲云吊以文……读者莫不悲之。”“从子,太学生龙起辑其诗古文词编为《雪坡舍人集》五十卷。” 3.摘录部分祭文、序言佐证: 胡仲云《祭雪坡姚公文》写道:“维宋景定三年,岁次壬戌(1262)十二月癸未朔二十三日乙巳。从政郎胡仲云谨以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太子舍人雪坡姚公之灵:呜呼雪坡……仲云年未二十,与兄周旋。闻兄之病,食不下咽。兄病亟矣,有泪斯涟。去年其时,兄哭吾父,今年其时,乃有斯哭。高矣皇天,厚矣后土。谁其速之,遗恨千古。……” 姚勉生前知交方逢辰、文及翁为《雪坡舍人集》序云:“姚成一,瑞(江西瑞州)之奇气也。未可专以文章论之。予癸丑自吴幕入馆时,成一初第。见其文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同馆之士知成一者莫如余,而知余者亦莫如成一也。” 文及翁序有句:“予与成一,适相先后联镳如期集所。一见倾盖,欢若生平”“夫以成一之志与气概,奋乎百世上下,而官仅校黄本书,备青宫寀。年仅四十六。”“不幸之幸:成一有从子龙起得升天子之学;有一子元夫,已受天子之命。” 4.摘录《姚勉集》佐证:(姚勉遗著丰赡,由其从侄龙起于景定四年剞劂行世,题曰《雪坡舍人集》,五十卷。其后有《豫章》本、《四库》本等多种。近年,由曹诣珍、陈伟文汇集诸版本并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改名《姚勉集》,亦五十卷。) 《姚勉集》第一卷,第一篇《丙辰封事》(宝祐四年,1256年)第一句,即自表籍贯:“十二月吉日,承事郎新除秘书省正字臣姚勉拜献书皇帝陛下:臣江西一寒,学未闻道。……”其卷三十一《答发运洪右司》亦首句云:“某江西下士,素钦先正之风节文章……”其卷三十五《灵源天境记》”有句云:“维新昌灵源,乃先君子世居之乡。…‘先世庐于是,先大人又墓于是。……祖居于斯,祖墓于斯。其先,于斯久矣。” 又有自述其家室、子嗣之文: “梅庄夫人邹氏,讳妙庄,字美文。丰城县兴仁乡邹舍里人,高安雪坡姚某之妇也。生女荣,才二十二日殁。次年荣亦殇。时邹君则留次妹嫁,俟某成名而继之婚。先室无子,殁后,妾黄氏生子元夫,告庙,立而嫡之。夫人归,爱元夫,真若姐之子与己之子,缝组裘履不少懈。” 今查检《姚勉集》五十卷诗文中,凡叙及自家祖籍、乡贯之词语不下三十馀处,至于诗文落款,则比比皆是,诸如:“江西”“豫章”“锦江”“瑞州”“瑞阳”“丰城”“新昌”“高安”“天德”“灵源”等等,却无一处提及“福建”、“福宁”、“长乐”、“姚坑”等。至此,南宋状元姚勉乡籍明瞭无疑。 五、林寀《明教堂序》、陈文龙《明教堂元台碑文》之追考辨正 9 q9 c! C+ `* Y7 h* W" H
2011年长乐新修《姚坑族谱》是在姚坑原谱,即民国二十年手抄本基础上续修的。续修本第42页载林寀庆元三年(1197)所撰“明教堂序”,句有:“晚丁父忧,憩息鹳岳之巅,与状元姚颖唱和行乐,爱其山水雅况,怪石巍峨,遂与乡之耆彦议移此山之中。” 丁父忧,即父殁守丧。古制:丁忧,亦谓丁艰,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此诚封建时代华夏官民无不遵循之铁律。作为南宋“兵部尚书、刑部侍郎兼玉牒检讨官、侍讲”高官,能如此不守孝行古制、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与状元姚颖唱和行乐”于山水之间?可见,此语洵为后人作伪添加而乱谱,自以为得计,却彰显拙劣何似! 第64页书云:“状元公讳颖”“生于绍兴二十年(1150)正月初一丑时,承继西乡。”1999年9月15日宁德姚智卿来函批云:“不合逻辑,子虚乌有!”(见《八闽姚氏源流》第289页。) 无独有偶,南宋状元陈文龙亦以“过继长乐后山”而被认为长乐籍(见郑颐寿主编2006年6月香港人民出版社第一版《民族英雄陈文龙》第23、108、159、289页)。于是乎,南宋长乐“三状元”中有两个是“过继”者,是巧合,还是托辞虚构?匪夷所思。 第43页录“明教堂三篇文章”(“明教堂元台碑文”“明教堂赞”“元台碑铭”),作者署“陈文龙”。其中“碑文”句有:“龙生也晚,仰慕前哲,不觉勃勃思奋,携朋姚勉,淬励斯堂。宝祐元年,勉兄廷对第一,着先鞭矣!”此句与背面影印闽侯南通镇文山村《陈氏族谱》图略有不同,尚脱漏“举入孝廉”一语。 由于陈文龙遗留诗文甚少,尤无忠肃文集验证真伪。或因以此文、此句反驳,坚持姚勉为福建长乐籍状元。为免惑人,允再辩驳如次: 1.姚勉、陈文龙年龄相差十六岁,如何称兄道弟?姚勉入乡学,陈文龙尚未出生;姚入太学,陈恐尚非“成童舞象”孩儿,其谓“携朋姚勉,淬励斯堂”,则何谈?下一“携”字,“龙弟”能携年长十六岁“勉哥”?莫非此“勉哥”是“大憨儿”、弱智或残疾? 2.陈文龙咸淳四年中状元,是在姚勉景定三年卒后五年事。五年间,未见陈文龙一句吊唁辞,何也?若当年真有“携朋姚勉,淬励斯堂”,称兄道弟,情深义厚,则咸淳八年撰写“元台碑文”时,既已提及“勉兄”,却全文并无透露半点伤逝悯悼追念语气,何也?宁有如此负义不恭之“龙弟”乎? 3.再从《姚勉集》反证:五十卷四十二万言,。即使按“卢文”所说,姚勉“也是出自明教堂的教育”,换言之,姚勉也是出自“明教堂”状元郎,然则,何以在《姚勉集》(含《雪坡舍人集》)中,了无一句“长乐”“吴航”“明教堂”“元台”“元台碑”“陈子龙”“姚能举”等等词语?若出自长乐“明教堂”状元郎,竟如此忘恩负义,天理何容? 4.所谓“明教堂赞”,稍加推敲,瑕疵毕现:其句“陈塘沙港合,吴航举子胜莆田”。或谓此乃“古谶语”,即便如此,作为“满腹节义文章”之举子、状元,能如此引入如此低俗词语而自贬、自嘲乎?作为“生为宋臣,死为宋鬼”而勇于死节之陈文龙,有可能如此不斟酌、不掂量而轻率下笔欤?即便认定陈文龙过继长乐后山陈氏为嗣子,但其祖籍毕竟是莆田。莆田陈氏乃大世家。陈文龙有“高祖宋卿”、堂叔祖、丞相“魏国正献公俊卿”,同时尚有义勇可嘉之堂叔陈瓒,如此簪缨济世、阀阅名家,陈文龙能如此下笔自污、自轻乎?奚不落得“忘恩负义”“数典忘祖”之千古骂名?恕允敲问:斯之为“赞语”也,与“贬语”何异?疑窦因生:斯之为“赞”,出自陈文龙之手也,抑或僭伪者妄加之衍文也?余固不敏,留待高明论断,然亦足见作伪者拙劣何似! 5.长乐县历史上第一部《县志》作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是邑人刘则和纂修(俗称“刘志”),成书略晚于《八闽通志》,现有北京图书馆藏之原刊本及其仿印本在。福建省图书馆尚有手抄本八卷。查其中“乡贤祠”“丘墓”“古迹”“名宦”“选举”“忠节”“孝义”“仕宦”“隐逸”“纪述”诸篇,全无见载“姚颖”、“姚勉”、“陈文龙”、“姚广孝”“明教堂”“元台碑”之片言只字。即使查崇祯十四年(1641)夏允彝纂修之《长乐县志》(俗称“夏志”)“进士名录”,亦无“二姚一陈”之中举纪录:既非本县举人、进士,曷成本县状元? 6.然则,陈文龙、姚勉何时为作伪者僭入?查长乐邑志,最早在邑志出现“明教堂”“陈文龙”“元台碑”者,是“夏志”卷五、卷九;最早出现“姚勉”者,是道光年间陈寿祺等撰《福建通志》同治十年重刊本,卷四十·古迹·园宅“明教堂”条末句书:“陈文龙、姚勉读书其中”;比较“夏志”所书“里人状元陈文龙读书其中”,嵌入“姚勉”,却不再冠以“里人状元”,殊有意味:长乐县唐代出刘砥、刘砺两状元,宋季出一武状元陈良彪,无一文状元,明季有状元马驿、李骐,此外,何来“里人状元陈文龙、姚勉”? (附叙备考:清道光时,陈寿祺修《福建通史》,未成而卒,后历三朝、几易其手,始于同治七年剞劂,大欠精审。“刘志”,正如1965年仿印弘治原刊本时邑人李咏选跋云:“刘志内容,多採于宋之经图、明之永乐旧志稿,虽简而核实”。时隔140年后即明亡前二年始成“夏志”,且未全承“刘志”,僭伪时见。及清同治朝,邑志不堪入目矣。) 总而言之,南宋状元姚颖、姚勉,均非福建籍长乐人;编入《福建省志》“人物志”“教育志”,殊欠确当,贻讥历史;列为《福建历代状元》,有欠精审,轻率不恭;撰文“长乐有姚氏 一门两状元”,牵援扭捏,尤欠严谨,玷污峨冠,混淆视听,殊不可取。 2016年7月第一稿于鼓岭,2017年3月第二稿改于“蔌塘轩” 2018年1月第三稿于福州五四北瓮翁斋
6 A$ s! y( I3 I& x( G3 h# \0 S* j
3 S- j u/ u# y& i0 A: q$ D% r! J+ }$ i. k6 e& g) u
" Z+ v( A, `" K. _' O: |- x7 |; y e: D/ D# o1 `9 B
参考文献与资料 1.长乐《姚氏族谱》根据福州帮洲姚氏手抄本2011年续修新版。 2.宁德《穹窿姚氏族谱》、罗源《姚氏族谱》、连江《姚氏族谱》、罗源大获村《姚氏族谱》(省图有存)。 3.道光《福建通志》(同治版)、明《闽书》、明《八闽通志》 4.明、清《福州府志》、清《宁德县志》、明《福安县志》、明《长乐县志》(弘治版,仿印本)。 5.民国《邕宁县志》《南宁府志》。 6.清《浙江通志》(乾隆版、同治版)、明《四明志》、咸丰《四明志》、清《鄞县志》(民国铅印版)、明《慈溪县志》、《宁波府志》。 7.《陈忠肃公年谱》(手抄本)清张琴撰。 8.《叶适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一版。 9.清《江西通志》、明《瑞州府志》、清《新昌县志》、民国《盐乘》。 10.《姚勉集》:曹诣珍、陈伟文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3月第一版。 11.《福建历代状元》,卢美松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12.《福建省志》“人物志”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662页“历代一甲进士表”。 13.《福建省志》“教育志”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方志出版社出版,1998年第一版81/82页“福建历代进士前三名表”。 14.“长乐有姚氏 一门两状元”卢美松撰,《海峡都市报》2016年2月3日A21。 15.《民族英雄陈文龙》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陈文龙分会编,主编郑颐寿,香港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16.姚恩健《八闽姚氏源流》(内部发行。福建师大、省图有存)。
7 j+ c p7 Y3 f* h& W; ~& [作者通讯地址:福州新店镇满洋路128号三盛中央公园29#2203信箱 姚恩健 收 座机电话:87564570,手机号码:18050784922.
. W: o$ a$ B$ E/ J4 c" I% C! j6 `# F3 |2 b* @5 i* g6 m
- J. m. L9 q9 s5 R$ y4 Y/ E4 g" E- y
* l) j. U9 w b+ h7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