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09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初成套官制金铜佛像  解密建文帝下落千古之谜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2 19:18: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3-2-22 19:30 编辑
! f: P: D9 J# K# j5 O7 X3 A2 Q2 ?, a4 Q1 X" @5 }7 u

明初成套官制金铜佛像

http://wenku.baidu.com/view/c942a440be1e650e52ea9944.html
6 m: q- c3 B% F, Y1 S% D$ F% |解密建文帝下落千古之谜
; p& S8 M5 ~# z, P- E% u
0 w/ {% Q  K3 R2 V0 p1 a8 B特别声明:欢迎媒介、圈子转载。但须署名乐陶居士、严禁任何人恶意篡改转载
- `6 D% R! m* |
; V  j( X+ l. [( E, o: ]4 F$ `6 f' J- c2 {; q# N4 m* r' q
600多年前的公元1402年,一场惊心动魄的最高权力争夺,在明朝皇宫里上演。一把大火过后,朱元璋的长孙、文弱的建文帝不知下落,他那打着“清君侧”旗号的叔父朱棣却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著名的永乐皇帝(明成祖)。
+ Y( s" f4 C# Z- T. E8 n% {1 o  t
1 V$ u# `4 U: c7 Z  p! }+ d$ n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这已成历史之谜。于是也就演绎出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传说与故事。一种说法是,建文帝出亡苏州穹窿山,死后葬在当地的一个小山包上。今年4月,央视《发现中国》栏目组还来到穹窿山,就这一民间传说以及相关历史遗迹进行专题拍摄,让“建文帝出亡穹窿山”的说法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 J9 j$ b6 q# {' ~! E: c# u7 O9 O2 K
一、发现明初成套官制的金铜佛像
3 q: d  D1 f3 D  D) s6 }! G, r* O+ _! U. Z' p. D) L+ i
今年以来,我在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一尊大规格的明初的金铜佛像,半年来已陆续将其收藏齐,发现是大明永乐年官制的成套的家庙的金铜佛像,规格之齐,品种之多,在国内尚属首现。% n$ M  @4 A9 ^# m! y* s" n! W

  ?% t( P  U/ y) g这批成套的明初金铜佛像原是被太湖南边湖州一个叫轧村的几户村民从吴县收藏(据查地图:吴中区东山镇三山村厥山岛往南走水路就是湖州织里轧村),文革以后,老人陆续过世,这批成规制的明初金铜佛像又陆续被浙江省一古镇姚氏收藏(姚氏曾因贩卖文物而判刑,但姚氏也未将这批成规制的明初金铜佛像交出)。因姚氏家里翻建新房,这批成规制的明初金铜佛像,今年以来姚氏其儿子陆续转让给我。我确信是皇帝赏赐给大明朝第一奇人姚广孝在苏州庙宇的金铜佛像。* e3 i0 s- R% ~* @7 F6 w
0 ^+ z) i3 u& W, }6 E  q
厥山岛到湖州轧村,和到吴县陆地的距离差不多,之所以苏州方面没有收获,是因为苏州方面把寻找的目标搞反了.而这正是厥山岛隐蔽之处.
, B+ z9 f, ~& l& H( k4 j+ B3 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9:19:30 | 只看该作者

- Z; C8 m  U& W8 c  n  H
据姚氏儿子讲:他们和湖州轧村收藏这批金铜佛像的几户人家是"朋友亲或远亲",正是有了这层关系,这批金铜佛像八十年代被姚氏收藏至今.本人推测姚氏系姚广孝的后人,姚广孝虽系和尚,但据<明史列传33之姚广孝传>记载:"帝亲制神道碑志其功。官其养子继尚宝少卿。"
+ |& C  J- [, @. `  "官其养子继尚宝少卿",说明姚广孝有后人。( a  ^! l9 p0 ?7 S. t

& D. v" y2 ~$ R& c+ Z# @二、史料及各方寻访成果综述
- t7 o' k# ]7 S. y* k( z" y  @7 L; p  O' Z( M: j
(一)明史列传33之姚广孝传摘录( Q, y1 ?' g) z$ g6 F* G, K( T

" y& J* f) s1 k4 l/ k2 _“姚广孝,长洲人,本医家子。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字斯道。事道士席应真,得其阴阳术数之学。尝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见之曰:“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道衍大喜。”
" e+ z, b' U. k, J& W( z$ i# M
& b! \% c2 ~9 t& J' z“十六年三月,入观,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庆寿寺。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睡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溥洽者,建文帝主录僧也。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至是,帝以广孝言,即命出之。广孝顿首谢。寻卒。帝震悼,辍视朝二日,命有司治丧,以僧礼葬。追赠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赐葬房山县东北。帝亲制神道碑志其功。官其养子继尚宝少卿。”% a( U# l; M: [; w) D3 n3 M

3 k& e) y2 @2 V“广孝少好学,工诗。与王宾、高启、杨孟载友善。宋濂、苏伯衡亦推奖之。晚着《道余录》,颇毁先儒,识者鄙焉。其至长洲,候同产姊,姊不纳。访其友王宾,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复往见姊,姊詈之。广孝惘然。”9 _* R% g$ c# E
* P; j  f5 n. o2 K+ X! _
“洪熙元年,加赠少师,配享成祖庙庭。嘉靖九年,世宗谕阁臣曰:“姚广孝佐命嗣兴,劳烈具有。顾系释氏之徒,班诸功臣,侑食太庙,恐不足尊敬祖宗。”于是尚书李时偕大学士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9:20:18 | 只看该作者

张璁、桂萼等议请移祀大兴隆寺,太常春秋致祭。诏曰:可5 B7 F. F3 s4 e2 A* F
。 ”
" ~% f* e0 M9 f! k! |0 X# J$ i5 Y7 s  i% D+ k8 x. [9 G* Q
(二)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建文皇帝遗踪”
: k0 Y% [" R, J5 B3 v+ `4 e% n
2 G5 I6 x3 Y$ K6 f永乐十六年三月,年已84岁的他病势垂危,但他还特地从苏州远赴北京,托人传信给成祖,说有事相求。接到姚广孝的来信,成祖亲自来到他下榻的地方,问姚广孝有什么请求,姚广孝说只有一事相求,请将溥洽放出来。成祖没有拒绝他这个临终的请求,当下命人将溥洽和尚放出了监狱,而姚广孝顿首谢恩之后就辞世了。
* M5 C! h9 O' x. G3 `8 W  {, b& o+ \3 B  l. u7 ^' r* y7 q

  H# E& J7 J+ ?, u' k徐作生四处寻访,在苏州吴县又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
8 c) t0 {: c' ^8 Q6 T% }/ A. Q& z& ^8 [; `) \

" Z8 U7 d$ W$ U; F徐作生发现在明、清《苏州府志》、《吴县志》上记载:“积翠庵,一名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时曾移驾于此。”+ r2 h5 j0 y3 w8 L7 e8 g  ]
% ?8 [3 s9 J! k( j" |0 y

# I/ T" u! \6 J# }9 _$ u0 D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到达穹隆山之后,从当地老人的口中,徐作生得知一块建文皇帝遗留下来的碑文,就在穹隆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 k' U7 ]. h& _

! ~6 v) N( `2 H6 J& J9 L! {( ^* U: G- W% m
石碑已经成为当地村妇的捣衣石,历经岁月的无数次摩擦,上面的字已经模糊不清,但徐作生当年隐约看出来的那几行字“建文帝逊国于此”同《苏州府志》中的那段记载不谋而合。
$ m. O3 M3 F4 t* x, ?5 `4 v8 ]9 ]/ y1 v, z8 Y) k+ c

, y9 M& I" u. b" @" Q- b9 z; Y在查阅了大量史料和方志后,徐作生发现:穹隆就是当年明成祖分封给姚广孝的佛门禁地……
/ D; T" D8 k& C# z; i% u0 Z8 d/ J
* `: d2 \0 {8 @6 S- m
% |, Y' Z) n6 h0 V5 r( X0 P4 L曾经帮助溥洽庇护了建文皇帝的姚广孝,很可能将建文皇帝藏在了穹隆山上。
, I6 t# h6 x: X* M6 x
2 d- o1 M4 P' N4 y: J; y. ^7 y3 u: O1 i; v, t& g4 M* |* J( Y$ v6 l
徐作生介绍说:“也就是说姚广孝会不会庇护建文帝,在姚广孝的著作里面,也就是《逃虚子集》中叙述了他曾经救过一个五马贵等人,五马,天子是用五马的,五马是不是建文帝,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9:20:5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现在姑且把它作为一个问号放在这里。”
& d' f1 [5 n7 ]1 ]/ O1 G5 V8 I2 k' ^6 F9 k

4 z' A% C$ T0 W. A永乐十六年,也就是姚广孝逝世的那年,聪明的明成祖显然意识到姚广孝临终请求的真实用意,是暗示他放过建文。因为姚广孝知道如果自己一死,穹隆山就不能像以前那样具有严格防范措施,建文的安全会失去有力的保证,所以他冒死请求成祖放过建文。
; q" b: P. ]  `) U( v9 l3 K# j2 @
$ U+ \( f! R4 R2 C- q9 Q$ k4 _
永乐二十一年,心力交瘁的建文皇帝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于是,一直紧密监视他行踪的胡濙赶紧赶赴京城,将这个消息奏报给明成祖。
! {0 K2 I& g( Q. k! u$ u3 F) J
# W5 M( f0 b# r5 p+ @3 v# P
7 K7 s2 |5 J4 k9 [. X这也正与《明史》所载相吻合,史载明成祖直到临死前一年,正是1423年才对建文皇帝一案放下心来。因此,徐作生推断建文帝一直躲避在穹隆山,死后被葬在皇驾庵后的小山包里。9 I+ g+ R! |: q* R! M. ?
+ T, Z& b# Q; b6 W* i) g5 J3 ~. W
上面节目中提到的穹隆山在苏州。姚广孝是在永乐二年(1404)八月,回到了家乡长州(现在的苏州城外),而且很多证据表明建文也在那里。! o; h# o$ y8 C: z* K1 p
* t. Y0 ^: O# _: Z. ^- u. ]6 v# U
(三)苏州杂志2007 年02期:寻访姚广孝遗迹——南郭逸
$ P+ e9 k. N& P  g
3 O0 I5 M% V4 r" [! s+ u3 Q8 a* Q7 l阳澄湖镇风光秀丽又多古迹,其中有两处古迹与奇僧姚广孝有关,知者可能不多,值得一说。
3 _$ z* Y: Y; p/ d) c. N  r. Q7 \
其一是妙智庵,遗址在今湘园路北街鱼塘东,再向东去就是姚家了。姚广孝本名天禧,祖父和父亲都以行医为业。父亲希望下一代也如此,小天禧却不乐意,他自有算计:元朝的职业地位以公务员为最高,医生排在第五位,因此他要读书做官。父亲对他说:我们南人(元朝分人为四等,南人在最底层)做官难呢。天禧说:那我就去当和尚。小孩子怎会有出家的念头?原来和尚排在第三位,如果当上僧官更吃得开。不料到十四岁,天禧父母双亡,非但读不成书,连饭都吃不上了。那时学医的哥哥尚未出道,姐姐在高家当童养媳,都照顾不了他。于是他想到了妙智庵,真的跑去做和尚了。7 Z4 o" ]! O; j+ }$ d- F" Y
% v% ]+ _1 P; J) I
永乐十二年(1414年),姚少师荣归故里,发现老家已不存,只能到妙智庵去重拾旧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9:21:25 | 只看该作者

梦了。可是老庵在宗传当家时已露败相,现在更加破敝,只剩一名香火在看守危房。姚广孝见状感慨不已,表示要重修。少师发了话,地方官哪敢怠慢?于是说动就动,重建工程到次年就竣工了。据《相城小志》载,新的妙智庵“比旧壮丽有加”:除大殿整修一新外,两庑添了佛像,又增设了十八罗汉堂,还有藏经室、香积厨等“无不毕备”。但奇怪的是,西边廊庑设了姚家祠堂,里边还挂上姚广孝画像。佛寺哪有附和尚家祠的规矩?显然是地方官绅拍马屁,把它办成了姚广孝纪念馆。后来作过几次修缮,光绪年问又重修了大殿,民国时期成为小学校址。到1954年,划归湘城镇粮管所,改建为粮库。现在大殿、后殿及西边廊屋犹存,梁架、斗拱等仍保持了明式建筑结构。原朝南庵门已封砌,改开在西院墙北部。原庵占地面积为九亩三分(6200平方米),现存一半左右。$ j4 y5 Y; W0 N& B. n, o

+ ^/ N( P$ s' e其二是灵应观。这座道观位于河东街观桥头,宋咸淳二年(1266),由道士赵志清募建,初名灵应道院。院前有石坊,称“通仙宝坊”,坊前有“通仙桥”,也称观桥。
+ W! H5 W! e3 _( w! o; b! o& A* O/ t4 J6 M2 m
(四)苏州姑苏晚报:一代谋僧姚广孝碑重见天日
- A1 }% }9 ^9 Y$ u
: l% X1 o& l5 |" M. Q! g“昨天下午,正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阳澄湖镇传来一个喜讯,在阳澄湖镇湘城河东老街的妙智庵内,发现了两块纪念湘城名人、辅佐明永乐皇帝起事夺天下的一代谋僧姚广孝的明朝古碑。其中一块刻有永乐帝朱棣及其子明仁宗朱高炽两代帝王褒扬姚广孝的“皇帝御祭文”碑,从成碑时间看,应该早于现存北京房山区崇各庄乡长乐寺村姚广孝骨塔前的“明成祖御制姚少师神道碑”;另一块碑上则镌刻着朱高炽还是皇太子时写给老师姚广孝的两封信。市文物局的专家据此认为,由于姚广孝传世资料与实物十分稀少,这两块明碑的发现,是研究姚广孝及明初历史的重要文字材料。”
+ }0 y  ^) f1 e$ q# {  i
4 n" m+ j2 u! p/ ?  j6 d& }- e(五)苏州城市商报:“太湖无人小岛冒出“建文帝”碑刻, u7 e, Q% E/ B4 a, C' I
疑葬身于此”
5 d4 C5 f6 o. ~- w$ A3 U2 p! o
- I5 Q" J1 a# g( ?* H苏州乡土地理专家蒯元林向商报独家报料:前往太湖考察陨石遗迹的他,偶然发现了一块与建文帝的碑刻,地点就在太湖小岛——三山村厥山岛上!$ M/ f. g$ c& I* e' M% k
  g% W( W+ I8 }5 r& ~
无人小岛冒出“建文帝”碑刻
7 O3 B1 p. }9 k1 W' w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6#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9:22:41 | 只看该作者

厥山岛其实是太湖里的一座小山,早已成为一座荒岛。 64岁的“三山通”潘祖泉介绍,以前厥山岛上也曾有人居住,并不荒凉。西晋、东晋的时候,岛上出了个孝子叫陆厥,他对诗歌很有研究,擅长写当时的“永明体”诗。陆厥的父亲在扬州做官,后来被人诬告杀害,陆厥连哭了好几天,结果悲伤过度而去世。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孝子,就把这座小岛叫作厥山了。1 I/ F* e! v, K# R  P( }( z1 D
* S9 N& _  \# w' [4 w
石碑的高度只有70厘米左右,宽约18厘米,上面刻的文字隐隐约约,看不大清楚。蒯老师向石碑上泼了点水,再拿过放大镜仔细辨认,逐字推敲,最终认定,上面的文字是“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于此”,“原来这里就是皇驾庵,当年建文帝就躲在这里! ”
9 n0 C+ o3 g* H) U3 g5 j* ?7 y. M
碑刻旁边曾经有座楠木造的庙( a1 y1 Z! a- q6 A2 b8 e

9 X+ }6 C; ]. W# n% x$ ~2 y5 o无人小岛怎么会突然冒出一块“建文帝”碑?
. c4 ^$ V/ o+ @: S$ E4 a+ |9 c
$ S1 L1 z8 E! H! R! }: ?那东岳庙会不会就是皇驾庵呢?张柏年表示自己也说不清。而老家同样在厥山岛的张侣年老先生补充,他小时候也只是看见庙门上写着 “东岳庙”三个字,并没有看到庙的匾额。“弄得不好是为了隐人耳目才叫东岳庙的,实际上却是皇驾庵”,张侣年推测,建文帝如果真的逃到这里,走漏风声的话一定会被朱棣抓去,他显然不会这么傻,给庙换个名字才符合逻辑!而用楠木做柱子,也肯定是有实力的人才做得起的。
& _+ U' n# k" |$ u5 C  Z' P. J1 M7 Y7 X/ ]
知情人刻了“建文帝逊国”碑?
" U: d* [3 h& m. l) b" d" X3 ^* r! ?% I# g) ?
这块碑究竟是什么时候留下的呢?没有落款,也没有年份,我们无从考证。潘祖泉觉得,“建文帝逊国”碑应该是块新碑,他的理由是:碑上的文字是简体字,而且花岗石的风化程度也不明显。而蒯元林则不认可这一说法,古代也有简体字,特别是在书法中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7#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9:23:13 | 只看该作者

说它是明代立下的旧碑证据不足,那么会不会像潘祖泉所认为的那样,是好事者现在新立的呢?

三、成套官制的明初金铜佛像揭密建文帝下落
7 m7 d2 F. \! B2 J- a3 y+ R- ^" n3 }
3 t1 }7 o& ^, w; @! L/ U; L谜团一直是谜团,直到看到城市商报“太湖无人小岛冒出“建文帝”碑刻
! S6 W& n4 l, Z% a% W# D疑葬身于此”一文,结合史料、各方寻访成果,以及本人收藏的这批金铜佛像,才使建文帝下落这一千古之谜随之被揭开。" L, \" a2 C6 `& R* e
, m: `7 Q5 u4 A; `" J7 [0 q

, s" Y# Z0 S& ]建文皇帝没有逃到西南,也根本没有流亡海外,而是避难苏州。他被自己的主录僧溥恰和尚收留了,可当姚广孝去世之后,建文还是被朱棣发现了。但是朱棣并没有杀害遁入空门、已经没有复国之能的他,而是将他继续幽禁在东岳庙,病逝于厥山岛,并就地安葬!
7 N+ j0 O. g+ [" Z4 P  V  ?& ~6 _3 X) T3 M/ _
+ j  C5 {6 d! m" J9 w# F5 v2 L
清末到抗日战争某一个社会动荡时期,也可能由于某一特殊事件,管护人员将金铜佛像转移至湖州轧村,管护人员也随之撤离厥山岛,在匆忙之间,管护人员草草将“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于此”碑刻树立于建文帝坟墓前。这正好完全解释了人们对古墓碑种种猜测,使建文帝下落这一千古之谜也随之被解开。
0 a* k& S" |2 M. \) G5 r/ q3 P5 k# ~* _4 a/ `4 \
' D) e: Q. K+ |( U) K/ Y5 i
(一)、建文帝在朱棣大军攻入皇宫后,有史书记载他并没有死,而是通过皇宫的秘密地道逃跑。建文皇帝没有逃到西南,也根本没有流亡海外,而是避难苏州。他被自己的主录僧溥恰和尚收留了。. @, i7 X2 w  m

* k$ L. o7 q3 X3 Z9 l5 J. `& ^- B5 {6 q2 n( Q; k
恭闵惠皇帝朱允炆,为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第二子。生母为朱标次妃吕氏。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时年十六岁,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朱元璋病逝后,以二十一岁年龄在南京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建文元年。燕王朱棣举兵反.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陷都城南京。; w: l) s( X1 Z3 L# x5 [/ x
建文帝不知所终。时年二十五岁,在位四年。至清朝乾隆元年,被追谥“恭闵惠皇帝”。
& U: e5 }. n9 H% b
  N: h& Z6 `% L5 [" y' Z" F4 s  ~* [' e

- m( {! K3 p4 y, m, [$ O2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当燕王逼近南京时,建文皇帝手足无措。其中一个朝臣提醒建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8#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9:23:55 | 只看该作者

文,祖父朱元璋驾崩之前留给他一个朱红锦盒,让他在紧急时刻打开。于是建文皇帝赶忙打开了祖父遗留给他的锦盒,发现里面装有袈沙、剃刀和僧人的度碟。  m0 l& \' k. q# S! X7 j6 d6 v

& n9 _/ Z' g3 F; Q& w于是,建文皇帝和几个忠心的大臣打扮成和尚模样,根据里面的指示,通过皇宫的密道逃到了宫外的神乐观。! h2 A# `3 |: Z! i3 n2 h# A

5 J2 Y) _1 B4 X/ [5 f& @" R, A" W4 {1 H% z7 V- l
《明史考证》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宫中阴沟,直通土城之外,高丈二,阔八尺,足行一人一马,备临祸潜出,可谓深思熟虑矣。” 1 Y- N7 ^0 j% W9 n7 D
% {; c  }0 x; o& ]9 l: U
(二)、皇驾庵位于吴县穹隆山,建文帝移驾皇驾庵。明、清《苏州府志》、《吴县志》上记载:“积翠庵,一名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时曾移驾于此。” 6 s6 h( S. u  x6 O

8 L* J. Y6 Q7 S6 r% U+ S7 ?3 u
1 f( q6 j) s' u3 i, f% M/ n在姚广孝的著作里面,也就是《逃虚子集》中叙述了他曾经救过一个五马贵等人,五马,天子是用五马的,五马应该就是建文帝。$ z# g1 ^: z8 S2 L, L' }

0 [5 T* @+ K. A1 _而当溥洽藏匿了建文皇帝的事情败露被捕之后,一个强有力的神秘人物保护了他。这个人就是辅佐朱棣夺取江山的和尚——姚广孝。姚广孝帮助溥洽将建文皇帝藏匿于皇驾庵。, w8 @  P' i' [9 s

  V8 k  |( M% K. p) ^! c/ h9 x1 ]( k% G) D' B+ ]
据史书记载,荣归故里的姚广孝因为以方外之人的身份参与战争有违戒律,且朱棣在苏州地区大肆屠杀招致民怨,结果父母早亡后与他相依为命的姐姐不能原谅他的所作所为;另一位知己王宾也对老友来了个避而不见,深受刺激的姚广孝由此决心退隐山林,甚至参与了保护建文帝的工作。- o* q0 |. g: H3 ]: T  c0 Y

  ~  e1 |. d" J$ _  z) W# Q
$ C/ |, L  ]$ a4 {: w. P& Q8 c, U9 V4 O0 T& n0 f
(三)、荣归故里的姚广孝居妙智庵而非皇驾庵。建文皇帝藏匿于皇驾庵后,姚广孝从皇驾庵移居妙智庵。妙智庵位于相城区阳澄湖镇,再向东去就是姚家了。
$ U- c% a) f6 S: J* }! F( n- h5 k1 k( |( T2 ]. c3 Z% M
据苏州姑苏晚报:“一代谋僧姚广孝碑重见天日”记载: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9#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9:24:39 | 只看该作者

明成祖同意了姚广孝的请求,释放了和尚溥洽。0 p) G9 d% z- B' ?6 `. o* J! X! M# k

! X1 N. s* {) l3 V6 ^2 ?+ a综上理由推测:明成祖在姚广孝死后,将建文帝幽禁在厥山岛东岳庙。因为厥山岛位于吴县东山镇,厥山岛四面环湖,便于建文帝隐藏,便于建文帝幽禁和保卫,便于封锁建文帝在世的消息,毕竟明成祖朱棣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从侄儿手里夺走了江山,篡位当上皇帝的。
$ D6 X+ v5 Y2 s! y" t0 e
+ n4 V) f+ y! q永乐二十一年,心力交瘁的建文皇帝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于是,一直紧密监视他行踪的胡濙赶紧赶赴京城,将这个消息奏报给明成祖。这也正与《明史》所载相吻合,史载明成祖直到临死前一年,正是1423年才对建文皇帝一案放下心来。
" U9 p! K1 r' ~
, N* T. L1 P0 z6 k5 Z( p# }- e现有“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于此” 古墓碑为证。5 b3 w  E3 U0 [) b: `7 i' E

! n0 S% K7 [$ b5 p/ s! x9 Y(五)、乾隆朝以后相当一个时期东岳庙管护良好。' M5 v, L7 }  G0 D3 m5 ]) Z

- @+ r7 G1 }9 H9 O7 }4 U6 B为什么我会下这个结论?因为我收藏的成套官制的金铜佛像并非全部是大明永乐年施,其中一尊释迦牟尼坐像经本人鉴定系是乾隆年置办的,此佛甚为特殊,佛身还有百佛,未能见到箸录。这充分说明乾隆时期,东岳庙管护良好,经费尚充盈,还有足够的财力置办金铜佛像。
) O# I/ i. u, F' @& a3 U( E7 S: ^" A# F2 R: o
此佛置办后,使庙中的金铜佛像数量达到了一个寺庙三殿佛像的标准,即第一殿为佛祖释迦牟尼坐像,第二殿为观世音菩萨坐像,第三殿为三世佛坐像,但三世佛坐像并非为我们常见的竖三世佛,而是难得一见的横三世佛。
, Z$ a' S! l/ B; w! ~3 g6 o. N
: S; j9 J! U$ ~( Q9 f常见的寺庙大雄宝殿中供奉的三尊像即为三世佛。中间释迦牟尼佛像,左边一尊是燃灯佛像,右边一尊是弥勒佛像,此为竖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佛,未来佛弥勒佛。: @& c8 |6 m6 P6 Y" Z

" v* B0 v# b7 n& J" i; l而我收藏的三世佛为横三世佛,即左边一尊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中间一尊是中央娑婆世界(即现实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右边一尊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可见“靖难之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2 19:25:04 | 只看该作者

役”后的建文帝已很现实,没拜过去、现在和未来佛,而拜横三世佛,即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说明当时的建文帝已无他求,只求快乐、平安和健康。3 `4 f" A! U: Q: x

. U( s' t4 K$ c- B$ V: C东岳庙管护人员应该是建文帝的后人、随从,或姚广孝的后人。2 a. u4 R+ [' w  V3 s' @3 \* m

2 x. ^# X8 o+ U0 X5 T根据史书记载,当时建文帝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二岁的朱文圭被成祖幽禁在广安宫,直到英宗天顺年间才被放出来。但是建文的长子朱文奎却一直下落不明,《明史》中说“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由此可见,七岁的长子朱文奎极有可能随建文帝一起逃难到苏州。
$ o* t, V& s$ o! q% x. f( `  c- B) @' f6 I3 K: k" W8 Q
据《明史列传33之姚广孝传》记载:“帝亲制神道碑志其功。官其养子继尚宝少卿。”官其养子继尚宝少卿,说明姚广孝虽然是和尚,但有养子。
3 n! a& \0 q8 v- a# D
5 F2 c& l% c5 ^9 {4 B5 ^, {. B7 R据姚氏儿子讲:他们和湖州轧村收藏这批金铜佛像的几户人家是"朋友亲或远亲",正是有了这层关系,这批金铜佛像八十年代被姚氏收藏至今,本人推测姚氏系姚广孝的后人。
& N2 @# b1 o1 j* Q8 |) E
/ p; ^5 A! V; I(六)、推测“建文帝”碑刻时间为清末到抗日战争时期。清末到抗日战争某一个社会动荡时期,也可能由于某一特殊事件,为了保护成套官制的金铜佛像的安全,管护人员将金铜佛像转移至湖州轧村,管护人员也随之撤离厥山岛,在匆忙之间,管护人员草草将“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于此”的石碑刻,树立于建文帝坟墓前。这正好合情合理解释了人们对古墓碑新老之争,建文帝下落这一千古之谜也随之被揭开。/ F& [1 K6 ~+ e8 `' [! P1 @

建文帝下落这一千古之谜结论: & f" s. |! r6 \5 Z+ K6 Q8 z1 @
建文皇帝没有逃到西南,也根本没有流亡海外,而是避难苏州。他被自己的主录僧溥恰和尚收留了,可当姚广孝去世之后,建文还是被朱棣发现了。但是朱棣并没有杀害遁入空门、已经没有复国之能的他,而是将他继续幽禁在东岳庙,病逝于厥山岛,并就地安葬!
, }$ g$ q; K. `+ t" d( Y0 h+ I) h* _
清末到抗日战争某一个社会动荡时期,也可能由于某一特殊事件,管护人员将金铜佛像转移至湖州轧村,管护人员也随之撤离厥山岛,在匆忙之间,管护人员草草“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于此”树立于建文帝坟墓前。这正好完全解释了人们对古墓碑种种猜测,使建文帝下落这一千古之谜也随之被解开。  l% F3 F% p. {7 [$ P) f5 Z" L; y  b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17 07: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