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闽南姚斌 于 2010-11-6 22:21 编辑 3 B. ~; u' H, @# Q! h4 g
) {# h( P7 y V: T
我们知道,舜继黄帝,唐尧之后,为中华民族奠基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功高日月,万世敬仰.但是舜的晚年也遇到一些麻烦和困扰,以致临终时凄凄惨惨,带有很大悲剧色彩。( t5 t: H' o. |4 A9 r( g4 ^
问题主要出在当时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如何选接班人,如何解决继承权。舜让天下于禹,家喻户晓,但却不大注意这中间也是矛盾错综复杂,斗争激烈。所谓“舜让禹”很可能是“禹逼舜”。《吕氏春秋•离俗》载:舜曾准备把帝位让给北人无择,北人无择自投于苍领之渊,舜还想把帝位让给善卷和务成招,他们都没有接受,最后是在禹的步步紧逼下,舜把帝位让给了禹。《韩非子•说疑》、《汲冢竹书》都有“舜放尧、禹黜舜”的记载。舜大约是在八十三岁时把大权交给禹的。在这之前,舜的儿子义均居虞(今河南省虞城县)是为虞均。《史记•五帝本纪•正义》曰:“宋州虞城县舜后所封也”。虞地处中原,土地肥沃,林茂草丰,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好地方。其地理位置北接曹濮,东连徐淮,与东夷分支相近,对虞均的发展十分有利。禹摄行天子之政后,却把虞均改封于商(今陕西省商县),商地处秦巴山区,土地脊薄,人口稀少,生活贫困,禹把虞均改封在贫脊地方,是以合法形式把舜的势力挤出中原所采取的一个重大步骤。这也是由于社会发展,私有财产出现,经济、政治继承权之争吧!此时的舜已大权旁落,无力干预。虞均也只好千里迢迢迁到商地改名商均。
: F8 r9 b% X1 ^/ {" M$ ^5 ?8 n接着就是舜被迫南迁。史书上说:“舜百岁癸卯南征三苗,崩于苍梧之野”。事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帝舜时,三苗与中原地区各部族的关系基本上是好的,但也经常出现一些磨擦。舜对三苗的基本方针是,以德感人,说服教育解决问题。《尚书•大禹谟》记载,禹向舜汇报各路诸侯积极参加治水,“惟三苗费顽,帝其念哉”。要求舜派兵惩治三苗。舜则认为大可不必,“以德可也”。后来在禹的再三请求下,舜同意禹挂帅出征三苗,但却派益作监军,益是坚决执行舜以德治理三苗方针的,当禹统帅大军压到三苗边境,战争一触即发时,益向禹提出“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并举帝舜以德感动父亲、后母和弟弟的例子说:“至诚感神,矧兹有苗"。意思是说至诚感动神灵,何况这个三苗呢,阻止了禹对三苗的用兵。禹班师振旅,撤回了军队。舜“乃诞敷文德,舞于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三苗归顺了,如上所述,舜在位时,不主张对三苗用兵,怎么到逊位后,却要亲征三苗呢?如果当时的形势到了不动武不解决问题的话,年富力强代行天子之政的大司空禹为什么不担此重任,却要一风烛残年的百岁老人披挂上阵呢?如果有人硬说舜晚年南征三苗是真实的话,那么请问舜带了多少兵,战将几员,打了几个战役,胜负如何?还有舜做为主帅南征,崩于苍梧,三军无帅,三苗为什么不趁机反攻,等等。这些问题典籍中找不到答案,相反却能查到舜在此次的所谓“南征”中,在湖南湘潭演奏了韶乐、在三苗聚居地传播了农耕、房屋建筑、衣服缝制、器具制作等技术。表明舜带给三苗的不是战争灾难,而是中原文明。也表明这位古代中华圣哲,即是在百岁晚年,身处逆境时。仍然是忧国恤民,继续为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生产进步、人民幸福奉献一切。最后是“勤众事而野死(《礼记•祭法》),在野外指导三苗人从事农耕操作时,猝然与世长辞。.对舜的逝世,三苗及荆蛮各族异常悲痛,修坟建庙,奉若神灵。史书上说“舜葬苍梧之野,象为之耕"。就是三苗人驱赶着大象为舜陵蹈土的情景。因此,所谓的“舜百岁癸卯南征三苗”很可能是“禹黜舜",把他放逐于南方则可能是历史的真实。! n$ M' w+ @ h! c) U4 D; V( G- I
夏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权,对舜的后裔姚姓家族继续打击压制,迫使他们离乡背井,从中原逃亡至边疆地带。他们逃亡的路线和最后定居地,现在有迹可寻者有:一是原居曹、濮者,有的北迁幽燕、抵达黑龙江、朝鲜和西伯利亚,有的则同原居虞地者一起经安徽、越江苏、在浙江上虞、余姚、诸暨一带定居;二是原居山西蒲州者。有的迁湖北、湖南,有的则西入陕西、甘肃与羌族生活在一起;三是,原跟随舜迁往苍梧一带者,则继续南迁,越过五岭,一支在广东省中东部定居,一支则经广西直到越南北部。自此,中原姚姓几乎绝迹,史书对舜后姚姓的记述,时失时续,断代达八九百年。
, ]' P$ }0 P: I( \# O# r+ n商末,有阏父者,为舜的五十二代孙,逃至周任陶正,技艺精湛得到文王的赏识,随将自己的长女嫁给阏父子妫满,妫满又称胡公满。武王伐纣灭商后,分封王室宗亲为诸侯,胡公满虽然是东夷有虞氏姚姓之后,其先人又与商王朝有旧,但因为他是文王的女婿,也被封到陈地为侯爵,是为陈胡公,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国号为陈。兹后,姚舜的这支后裔,以国为姓便姓陈了。至陈厉公时(公元前672年),公子完避乱入齐,被任为工正,食采于田,传到六代孙常.始改姓田氏。田常的曾孙和于公元前386年夺取了姜姓齐国自立为齐侯,并得到周安王和各诸侯国的承认,史称田齐。传八君184年.至齐王建时为秦所减。田齐政权瓦解后,田氏子孙为逃避秦的镇压.纷纷改姓外逃。其中的一支改为王姓,成为北海、陈留两郡诸王姓之祖:后来齐王建的第三子田轸为楚相,“封颍川侯,复改姓陈。现在中国的陈姓多为陈轸之后。汉代王莽是田齐改姓王的后裔,自称“予以不德,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皇始祖虞帝之苗裔”。又说“天下姚、妫、陈、田、王氏凡五姓者,皆黄虞苗裔,予之同族也。书不云乎。
0 F3 | O7 n3 q d序九族,其令天下。“上此五姓名藉于秩宗,皆以为宗宝,世世元有所兴”。(《后汉书•王莽传》)《新唐书》载:有田丰者,系田齐之后,初居鲁,王莽封为代睦侯以奉舜。后子恢避莽乱,过江居吴郡,改姓为妫.五世孙敷复改姓姚,居吴兴武康”。以后武康姚姓繁衍迁徙,遍及全国。
# S1 P' g$ i+ Y! l7 U另外,我们在上面提到舜的后裔有一支西人陕甘,与羌人杂居,史书上说自夏始世为羌酋,至晋时有姚苌者,初事前秦苻坚,为龙骧将军,后慕容弘攻苻坚,苌败走渭北称秦王,趁西燕攻长安,执杀苻坚,于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称帝,改元建初,国号大秦,在位九年。子姚兴继位后灭前秦、西秦及西凉等国,在位二十年。子姚泓继位一年,为晋所灭。其后裔为了躲避,大部入青海、西藏和川西北一带,成为著名的羌族姚姓。今天我国西北部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姚姓,就是其后裔。历代姚姓名人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历代的姚姓人才著名者有汉之姚期,隋唐之姚察、姚思廉、姚崇、宋之姚兴,元之姚天福,明之姚广孝,清之姚鼐,民国之姚从吾,当代的姚雪垠,姚依林和旅居海外的姚永芳、姚美良等。" q" s7 |3 w- S# P7 {) h
以上关于姚姓的研究,意在抛砖引玉,望到会代表提出批评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