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舜帝与华表 北京天安门前有一条金水河,河上有几座金水桥,在桥的前面左右分别有两只石头狮子和两根高高的称为华表的石头柱子,这些狮子和华表对天安门起着衬托的作用,大大加强了这座皇城大门的威严。这华表是怎样产生的呢?传说唐尧虞舜时代为了能听到看到老百姓的意见,在宫城的外面特别悬挂了谏鼓,在车马人行的大道上设立了谤木。《淮南子主木训》中记载着“尧置敬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所谓谏鼓,就是在宫外悬鼓,让臣民百姓有意见和建议就击鼓,帝王听见后就让臣民进去当面谏告;所谓谤木,就是在大路口交通要道上竖立木柱,臣民可以把意见写在上面。古代的“诽谤”原本无贬意,而是议论是非,指出过失之意。舜帝时代称为盛世,虞舜当作帝王的典范,被后世称为帝圣。其实舜帝当政时还是中国的原始社会时期,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他们做为袖领,遇事就能找人商量,听取大多数的建议。后来文字发达了,能够把意见和建议写到“谤木”上,这种发扬民主的纳谏之举得到历代帝王运用。再后来这种纳谏之举却反而行不通了,八字门向南开,穷人小鬼莫进来,县衙门尚且如此,帝王皇宫自然更进不去了。于是立在大道上的谤木不再是有所纳民意的作用了,逐渐变为皇宫和交通口的一种标志了。所以随着时间和朝代的推移,谤木也由木柱子变为雕刻龙纹的石柱。谤木又被称为表木。这就是华表地起源。 山东姚长虹 摘自《中国全史·建筑史》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