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为大别山红军文物遮风挡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3-2 21:26: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谁为大别山红军文物遮风挡雨?(特别报道)
8 g- ?5 ]: H# k' x( ^/ X' E
1 l; u. H% r* m5 [    曹会芹 靳生 " G: `. G5 \! C1 Z5 X/ j- e% C/ O1 G
  倒塌前的姚氏祠红军保卫局原址。

$ M7 v. p/ I( M3 Q. k
! \1 m) d7 i" X4 e: _    ●在当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正风起云涌之时,安徽大别山的部分红军文物因严重缺乏保护而岌岌可危
' u8 f7 ^: G/ i# w    ●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可以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n/ y% Q3 p. B
6 Z2 Y. H& W% c  f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人们怎么也不会相信:在眼下全国各地红色旅游风起云涌时,安徽大别山的部分红军文物因严重缺乏保护而岌岌可危。不少当年红军使用过的房屋正在一间间倒塌,一些全国罕见的红军字画正面临脱落的险境。$ B$ L! H  l6 F: ~+ T" d
  安徽六安市文物管理局局长胡援就此发出呼吁:国家应结合当前正在形成的红色旅游热潮,投入必要资金,对濒临绝境的大别山红军文物采取“先救命,后治病”的办法,进行抢救性保护,否则红色旅游将失去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载体。% \$ s  ~. x' }$ W; ?* L. _
4 Z& L$ ]8 c+ E  r
  昔日红军保卫局今成农家猪圈,周边被一幢幢现代小楼包围
! @' Q2 H5 e8 ^5 ?- q/ i
. n$ [$ k  g. S* T* _: J: }6 L  位于大别山深处的安徽金寨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有10万儿女参军、参战,浴血疆场,大多数人为国捐躯。解放后,经县以上人民政府追认的烈士共有1.04万余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1/5。在全国各地工作的金寨籍老红军近600人,其中有上将洪学智等59位开国将军,徐向前、徐海东等将领也曾在这里战斗过。5 ]$ z8 ?# A/ f, s* U
  金寨县境内的汤家汇镇是当时鄂豫皖根据地许多重要机关所在地,这里拥有较为集中的红军历史遗迹,包括红军医院、红军邮局、红军保卫局、红军道委(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机关)等。两年前,笔者曾前往探访,当时许多红军遗迹所在的房子已经岌岌可危。现在,这些房子怎样了?在金寨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何辉的引领下,我们决定再赴汤家汇镇,重走红军路。
& J1 d8 \; y( u  在当年红军保卫局———汤家汇镇姚氏祠,我们看到了令人痛心的一幕:姚氏祠成了一处猪圈,几头猪懒洋洋地躺在围栏里。两年前的一处绘有彩绘的房屋木架已经倒塌,一根木横梁无力地僵在地上,地上遍是瓦砾。“许多木雕被人当作柴火烧了!”一位当地居民告诉笔者:“‘姚氏祠堂金銮店,易氏祠堂破猪圈’,当年姚氏祠堂十分好看,比同在汤家汇镇的易氏祠好看多了,现在没人管了,已经破败了。”知情者说,姚氏祠所在的街道原是一条古街,有许多红军遗迹,许多房屋都是清代建筑。然而笔者在现场看到,姚氏祠的周边已经被一幢幢现代小楼所占据……8 O: `9 o, t6 V1 G& \& M. ]/ B
  距红军保卫局不远处,有一所红军邮局。金寨县文物管理所所长何辉告诉笔者:这所邮局在汤家汇镇老街的徐氏宗祠内,当年下设有邮政支局,主要担负鄂豫皖苏区红军通信工作和秘密为20多个地下组织传递信函等工作任务。它是安徽省境内惟一一处红军邮局旧址(全国仅有两处,另一处在遵义),1998年被安徽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是这样的一处极其珍贵的文物,现在竟被人用来堆放杂物,在里面拌猪食。同时,由于白蚁的蛀蚀等原因,这所清代建筑的12根方木和部分木结构已经腐朽,岌岌可危,亟须抢修。
* z! H2 S- s" y% j8 Y  在当年的红军道委,笔者看到了同样痛心的场景:数间原来漏雨的房子已经倒塌,有人在院中养起了猪,走在其间,残垣断壁中已经很难找到当年红军在这里活动的情景……
; ^$ e5 k8 b! @% ~  在金寨县列宁小学,笔者看到: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房子多处横条腐烂,屋顶破碎,墙体倾斜……从金寨县文化局,还了解到了其它革命文物的一些现状:位于金寨花石乡汪家老屋的鄂豫皖区党委会旧址,虽然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屋中壁上的许多陈列早已霉变脱落;位于该县七邻湾袁氏祠内的六安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东西包厢墙体开裂;位于该县斑竹园镇的红11军32师成立旧址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2间厢房倒塌,大殿梁柱白蚁侵蚀严重;位于金寨燕子河小街的苏维埃政府旧址作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壁上陈列霉变脱落……
2 P5 H4 @# d$ g* F1 v  位于汤家汇镇豹子岩村的胡氏祠,至今保存有极为珍贵的红军标语。1934年4月红25军和红28军顺利会师后,在这里完成了整编。后红军由徐海东等指挥,于1935年9月16日胜利到达永坪镇与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红27军会师,成为长征到达陕甘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被誉为“长征先锋”。/ ^! Q7 @" L$ B2 ^; T5 X1 X+ V2 d
  “瞧,这里的墙上写着‘活捉匪首刘镇华’的标语,署名是‘红28军政治部’。”66岁的胡传碧老人说。在胡氏祠的另一侧墙壁上,我们还看到了这样的红军标语:“坚决恢复皖西北的苏区!红28军政治部”、“反对国民党,反对官长,不打苏区的工农”等。“这些标语以前很清楚,现在由于缺少保护,有的已经模糊不清了,希望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对这些红军标语进行保护。”豹子岩村党支部书记胡勋修说。
6 a1 [9 i2 V; ]$ m/ N) {" F  在古碑镇陈冲村葛氏祠,笔者看到了一幅被文物专家评为“极为罕见,全国少有”的红军壁画,壁画上一个被丑化的人正裂开大嘴,似乎是要吞下面前的一个大球,大球上书写着“中国”两个繁体字,“中国”两个字下方写着“我看你怎能吞得下去,壹九三贰年”的字样。陈冲村村委会主任徐宗炳说:“这处壁画原来清楚得很,现在已经不如从前了,有的地方已经脱落了,只好去补。”
: N2 R  [. y% h  {; M) a$ z  在葛氏祠的另一面墙上,笔者看到一幅壁画已经大部分遭到破坏。“这幅画比那幅更好,没有很好地保护太可惜了!”徐宗炳感慨地说。8 s- m- Q* |" |8 v+ C2 ?3 b. G  p
  葛氏祠的外墙上一幅写于1932年的标语吸引了笔者,上面写着“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赤色苏区……拥护中国共产党,冲破敌人的包围会剿!扩大红军!坚强红军!……”等字样。徐宗炳介绍:本来另一堵墙上也有这么多字的标语,由于没有保护措施,日晒雨淋,墙倒了,标语也彻底毁损了。9 n2 T5 `1 s7 e9 K' a3 E
6 N; \8 Z" Q( {3 }
  286处革命遗迹,靠9个人的文管所维护,文保经费严重不足6 {  e; K: q$ u9 d

8 @& Z- ^+ m: B5 m3 ]  面对着一处处岌岌可危的红军历史遗迹,何辉心急如焚。他说,金寨拥有革命遗迹286处,从上世纪80年代到去年,很少有专门的保护经费,作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县里根本拿不出钱来。何辉接着说,县文管所目前有9个工作人员,3个已退休,一个将退休。这些人只有基本工资,活工资部分还要靠文管所创收,根本没有文管经费。只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才能偶而从有关部门“化缘”到很小一部分。
; ?5 p4 v' G1 Z3 E5 K# W  金寨县文物部门提供的概算显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葛氏祠”壁画修复和保护设施需花费1.5万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鄂豫皖区党委会旧址维修和陈列布展需花费2.5万元,红军邮局修复工程和陈列布展需花费9万元……
  D' Q9 O8 a& ^" a9 m& D  “这些钱对于我们来说,不啻是天文数字!”何辉说。
4 T( l# [6 v$ W" R  说到文物经费的话题,安徽省文物管理局文物处处长杨益峰告诉笔者:安徽省目前拥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1处,而省财政给予的文物保护经费只有400万元,平均每处每年不到1万元,经费严重不足,红色文物的修复保护经费状况可想而知。% R* j+ {/ ]) t9 u  f$ h# G
  “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文物保护的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但对于贫困地区来说,这一条很难实行。”胡援说:“文物不可再生。红色旅游应该有实实在在的载体———保护这些珍贵的革命遗迹刻不容缓!”
, b! b  \% b& b, u+ r  针对这些革命旧址的现状,金寨县的政协委员们也专门发出了呼吁:修护这些珍贵的文物!金寨县政协委员、南溪镇党委委员张静辉在呼吁书中说:看到大多数红军旧址无专人修护,毁坏严重,心情沉重,十分惋惜。他说:“作为革命老区,金寨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从1929年开始,革命的红旗一直飘扬在大别山上。革命战争年代,我县人民参军参战,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在金寨革命旧址随处可见,这是无数先烈留给我们的珍贵革命遗产,也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之地。我们应该加紧保护这些红军旧址,把完整的革命遗址作为珍贵的遗产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以告慰无数先辈英烈的在天之灵。”
# `2 Y' S) i, v
5 u" @7 z) f$ z& N9 n/ P  民间集资修复,对众多亟待保护的文物来说仅是杯水车薪
# H* E$ G. s: m0 v: `, ]" q1 |, [0 Z! z, v$ K* p" Z: y3 e. z
  金寨县南溪林氏祠在大革命时期,是金寨第一个党支部书记詹谷堂开办的明强小学所在地,他在这里组织师生从事革命活动,后来这里又被用于红28军的医院。解放以后,这里被改作南溪粮站,后因粮食部门无力维修,祠屋破坏严重———近30间祠屋破烂不堪,树木丛生,皆成严重危房。" v9 l! `3 C1 N* D; k
  看到林氏祠这所红军遗迹的现状,南溪镇广播站退休老人林英荷坐不住了。在他和众多热心人士的组织下,社会各界共集资数十万元,危房被修复,一个个革命先烈的事迹被陈列其间———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南溪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8 c" X2 b* D" g4 q! b" W# E$ \$ E
  “在祠堂对面的山岗上,当年牺牲的红军战士的坟墓,一排排历历在目。”林英荷老人说,“我们现在正在设法征得政府的同意,然后在那里集资修建红军烈士纪念塔———这些遗产太珍贵了,既然政府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就来想想办法。”0 t6 x- Y9 T4 J% L! X
  笔者在金寨县采访时还了解到,为了保护濒临毁灭的红军文物,当地一些老百姓也开始自发集资对一些红军遗迹进行修复,包括位于该县古碑镇关帝庙的红军时期六县联席会议旧址等。
/ |% w) v* ~3 m. \4 M- n- g# M# w  “民间集资对个别地方的红军遗迹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对于点多、面散、大多处于山区的红军遗迹,民间集资也只是杯水车薪。”从事文物保护工作20多年的何辉感慨地说,“毕竟,老区人民口袋里的钱有限。”7 {4 d& O4 z$ X& |9 ^; f% \1 y
2 W9 T4 ~" J( e* E& B* u$ P( Q1 k
  大别山区面临机遇———借红色旅游促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良性循环
" f! d& k& S% }
- @: k) v! L9 v% b  “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是中办、国办红色旅游规划《2004—201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推出的12个重点红色文化旅游区之一,大别山红军文物的保护应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胡援说,“在这一规划中,30条红色旅游线路涉及安徽省的有3条,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安徽省有5个。大别山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C& u: X7 Z' L0 z8 i! e" u) x/ u: U2 e
  为此,六安市有关部门就促进旅游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方案。成立高规格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领导小组,并要求切实把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同时,推进保护性开发,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项目的专项投入,及时抢救和维修一批濒临毁灭的革命旧址和人文景观,在此基础上整合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品牌,形成旅游和保护的良性循环。4 W9 T" m; N4 {
  安徽省旅游局局长高蔚青特别强调:发展红色旅游将坚持“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红色旅游的开发,作为旅游吸引物和主要载体的文物资源将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对文物的修缮,环境的保护和再现,能够更好地保护文物与其独特的风貌。而且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还可以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的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1 _- {: g, j8 s2 Z6 h8 l) f* q  照片均由刘兵生摄
' n! \& L6 I4 \/ w+ E
, h0 j+ i! z+ G9 ?& N    《华东新闻》 (2005年03月25日 第一版)
  倒塌后的姚氏祠红军保卫局原址。
    中共豫东南道委旧址屋顶多处漏水
    豫东南道委旧址房屋亟待整修
    金寨县汤家汇镇胡老汉对红军标语因日晒雨淋损坏很是忧心
- z2 U8 H- O4 k: s+ B% @/ u% B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0/14378/1278811.html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3-4-24 17:52:04 | 只看该作者
红军文化是宝贵的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加强保护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17 04: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