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B3 Q* ?3 ?" R i1 T* ~3 l" {9 I200斤重的大烧猪被抬出来,潭村摆千人宴庆祝姚氏宗祠翻新。 本报记者邹卫摄
# r) g: J2 J; s0 k' v- ?
- |5 H; l& i6 J* N I0 thttp://epaper.oeeee.com/G/html/2008-11/25/content_637817.htm7 P( l) S- Q: ~ A* ]# r
8 }! s+ B7 \ X7 e9 b+ l- ^
1 i, {1 ` I$ w1 a r/ [本报讯 (记者 谭希莹)“我嫁入来70年啦,从来未见过呢条村咁热闹!”87岁的潭村媳妇池婆婆昨日坐在村里刚修葺一新的姚氏宗祠里慨叹。村里族谱上记载在明代已经建成的祠堂曾是一个有“危楼鉴定书”的文物保护单位,经历一年半翻新工程后近日重修完毕。前晚起,潭村连续三晚在祠堂里摆起数百席入伙酒庆祝,成为村里百年难见的大件事。
. i0 C4 `% F) ?; R2 u/ C, S, Q' |6 @* R) U% ~+ n! b
第一天宴请他村“表兄弟”3 S: \( Q2 I3 E1 z. r# |9 v8 ?% d
1 `. r" o4 j) V2 n 昨日下午3时,珠江新城内城中村潭村,从2007年农历四月初五开始动工重修的姚氏宗祠翻新完毕,被人人尊称为“太公”的79岁老人姚昌任带着外村人来往于祠堂内外、满面骄傲地介绍着祠堂的历史。前晚起,村里在祠堂内每晚大摆宴席招待村内外亲友,只因想将重修宗祠的喜事多多分享。7 G. d5 k' Z9 ]. B" z! \
7 C$ x) r! L- G! C4 U3 r( k 舞狮在祠堂内跑动,20多只200斤重的大烧猪摆放在供奉祖先的台上,祠堂内人们络绎不绝进出喝酒聊天……潭村有1000多名村民,从来没人见过祠堂内有这样热闹的场面。“昨晚276围、今晚75围、听晚68围。”八社社长数了一下,三个晚上共要摆419席酒,第一天宴请冼村、猎德、石牌等他村“表兄弟”,昨晚和今晚就全是自己人。) k' f2 `% C1 V& Z) G
T- z w- F* Z" V" j
龙舟饭终于能在祠堂食, d! C# r) U* U, R% z g
( U3 }( {/ A# @+ f& z, T, V' z 重修姚氏宗祠有“修旧维旧”的原则,有用的一砖一瓦一木都尽量保留,由村民集资、请广东岭南古建公司修建。宗祠内“八角石柱”、牌匾旁的“壁画”、部分红木柱、门前木雕和石砖均保留,墙砖和瓦顶等则尽量按原貌恢复。
, m, @( i) T( T l y ?* X2 f( E
" c' q2 g' E8 H “往年龙舟饭我们都是在酒楼摆,今年终于可以在自家祠堂过。”在村民印象中,往年过年端午都没有在祠堂过、多年下来没有自己的狮队难免有些心酸。如今有了靓祠堂,“下一步想重组自己村的狮队。”九社社长说,重修祠堂,给村民带来了很多希望。
& J2 z C7 P+ S$ a8 x
$ m0 K! G8 u2 H8 v; x$ V (线索提供:姚小姐100元). e- @$ d C8 z0 l
5 W3 m. o+ C, J0 P) [5 [0 o7 s4 j
■宗祠威水史
6 o, c {/ }* Y
2 U1 }1 q& v' k; D+ V5 } 村里三个大官“撑起”牌匾6 Y5 C7 X7 P% m; a7 o1 x( z) e
% \% v6 [! T( h 根据姚氏族谱记载,族人最早在明代初期发村。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天河区冼村街潭村姚氏宗祠属文物保护单位,但因出现严重开裂情况,曾被列为危房。5 n, i# q' x T
9 i6 U4 G. P( F' J, Y5 c/ L 红底金字的“姚氏宗祠”牌匾据说能代表该村“有料到”,姚昌任说于古代帝王时期,村里不出大官、祠堂是不能挂红底金漆的宗祠牌匾的,“潭村这个牌匾,捧的就是姚氏三个大官:唐朝太宰姚思廉、宋朝提刑按察姚忠卿和明代监察御使姚观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