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二千一百多年前的一幅地图 |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室教授 谭其骧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242 更新时间:2009-10-26 | ! ~8 V2 `8 j/ a& P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图书资料非常丰富,除了大批帛书和简牍外,还有一些用帛绘制的图幅,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两幅地图。
" f# D' A1 K# h! o% z( C 见于记载的我国古地图,可以上溯到三千年前西周初年周召二公营建洛邑时画的洛邑城址附近地形图。春秋战国以后,历代官私制作的各种地图,为史籍称引用所及者,更不可胜数。但是,由于地图的摹绘要比书籍的传钞困难得多,古地图流传存世的机会远比古籍为少,所有北宋以前的地图,早已全部失传。长期以来传世的我国的古地图,最早的只有保存在西安碑林中的两幅石刻图,即刘豫阜昌七年(1136年)上石的《华夷图》和《禹迹图》,去今不过八百多年。现在这两幅地图既然是出土于西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下葬的马王堆三号墓中的,其制作年代去今已二千一百多年,比西安碑林中那两幅石刻早了一千三百年。单凭这一点,已可见这两幅图的无比珍贵了,何况图的内容又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制图学史和历史地理方面的重要资料!我们有幸看到这两幅图的原物并能根据原物的照片做一番复原、考订、阐释的工作,真是令人无限兴奋!6 O$ J y+ y0 h9 H w% p. F4 ?7 c/ T
这两幅地图中的一幅,画有山、水、居民点和道路等,相当于现代的地形图,大约就是汉代通常所谓舆地图。另一幅除同样包括这些要素而采用不同的画法外,又画有某军某某军的驻所,可姑名之为驻军图,很可能就是《汉书·江都易王传》中所提到过的“军陈图”。本文仅就是幅舆地图在制图学史上的意义作些初步探索,关于它在历史地理研究方面所具有的价值与作用,笔者将在另一篇文章里再作讨论。
5 J3 j- X) ]2 v: e4 G f0 r 先得简单谈一谈这幅图的复原过程。
" _* ]$ k+ Y! d( f6 R. H 原图被折叠成多层长方形,收藏在三号墓椁室东边厢的漆奁里,出土时已腐烂破碎得象一块豆腐渣—样。各层的折边部分全已断裂,彼此不相联接。经故宫修裱工人师傅精心操作,在一层层揭开后将碎块一一予以粘连,才裱糊成为三十二张帛片。每张帛片宽24、长12厘米左右。我们所据以做复原工作的是比原物缩小一倍的三十二张照片。 7 J- y1 |1 g6 f* S& Z
由于这幅图所用的帛很薄,而画图的墨色很浓,经折叠压紧后,各层之间墨迹彼此渗染,同一线条、符号可以在三、四片上乃至十多片上重复出现。墨色虽有深浅之别,但有时差别很小,很难辨别,这一方面为我们的复原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一另一方面却是衡量我们拼接工作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 O) S, m- l3 L- O. t5 F9 U
在有关单位的通力协作之下,经过试用各种方法拼接,终于突破重重难关,拼成了一整幅图。横四片一排,共48厘米,纵八片一排,也是48厘米的正方形图。在删去各片上由他片渗透过来的墨痕,将能够辨认的线条、符号、注记尽量一一摹绘下来,并将山川的破损部分凡可以根据形势接得起来的用虚线接上,根据照片再照相缩小后,就出现了一幅复原图。*(说明在文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