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摘] 舜记拾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4-14 19:24: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舜记拾遗
■卫文革

- y9 d, ?% W" o; {! K$ Q
2022年12月15日

$ M% [) T- x8 S6 D: X
" S% E# H, E0 u( B9 _% R

公务之暇,不厌抠字搜典之烦,以翻阅碑志为乐。此类文字虽曰索然无趣,不为时人所道,然片石只言,亦能释疑解惑,俾读者有一得之愚。近读《山右石刻丛编》和《唐代墓志汇编》,得舜帝记载数则,摭录于此,一补丛书之阙,二与同好共鉴。

一则见于《山右石刻丛编》卷三。《大隋河东郡首山栖岩道场舍利塔之碑》中记:“然则重华文命,德冠百王;迦牟逸多,道超千佛。”文称“栖岩道场者,魏永熙之季大隋太祖武元皇帝之所建立,于时得一未清,初九勿用,褰帷蒲坂,乃创秪园。基址首阳,夷齐乘节之地;登临妫妠,娥英降嫔之所。”此后并言“殷忧启圣,天祚明德,烟云变彩,钟石革音。诰誓起于鸣条,讴歌归于景亳”。

据此碑,栖岩寺始建于北魏永熙年间(532—534),系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所建。北周武帝灭佛,寺遂沦荡。杨坚受禅建隋,重尊释典,在仁寿元年(601)其母寿诞之际,诏赐舍利于全国八十州,限期建塔,为其母后祝寿,此塔乃其一也。塔即为朝廷敕建,文亦出官方之手。碑云“司法书佐、会稽贺德仁奉教撰”,即为明证。按司法书佐,本名法曹行参军,炀帝即位后更名,为隋各州郡之佐吏。文称河东首山形胜典故有三:一是伯夷、叔齐乘节之地,二是帝尧二女娥皇、女英下嫁舜帝之所,三是周柱史老聃过关之故址。碑言这些掌故发生于此地,应是大隋王朝的官方看法。对照上下文义,若没有“重华文命”,何来“娥英降嫔”之说?碑文所云之“鸣条”,也在河东,乃一绵延十数里之土岗,据《孟子》所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此亦旁证之一。

碑记外,还有物证。首山腹地之芮城县东历山村前对黄河,背依土岭,村中原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舜井,“三普”期间,文物工作者又新发现了舜庙,应为舜帝活动河东之佐证。按东历山村地处中条山中,现隶芮城,旧属永济,古为蒲坂所辖。《史记正义》:“《括地志》云:‘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名历山,亦名首阳山,亦名蒲山,亦名襄山……’”此地舜迹,史载最为详细。除了《汉书》《后汉书》,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河水)又南过蒲坂县西。……今城中有舜庙,魏秦州刺史治。太平迁都,罢州,置河东郡。……郡南有历山也,谓之历观,舜所耕处也,有舜井。妫汭二水出焉。南曰妫水,北曰汭水,廼迳历山下,上有舜庙。”可见此处舜庙、舜井,至迟在北魏时就已有之。文中所称之“历观”,又见于汉代扬雄《河东赋》:“登历观而遥望兮,聊浮游以经营。乐往昔之遗风兮,喜虞氏之所耕。”颜师古注“历观”曰:“历山上有观也。”晋灼曰:“在河东蒲坂县。”杨氏所叙,为汉成帝祀后土、览盐池、登历观之经过,不仅说明郦道元所记不虚,更将虞舜活动于河东的官方说法前提到西汉时期。惟历观之建筑,今已不知所踪。前几年,笔者到东历山村作调查,据村民言及,村东南之高阜处尚有一“黎明观”,又称显明观,现已成为遗址。传说舜勤耕早起,每至此,天始明,故名。村中并有“见帝杨树弯,舜王耕田在历山,黎明观,在前面”之歌谣。此地20世纪70年代曾出土过八棱形线刻人物石灯台,亦名道德经幢,唐天宝五载(746)造,现藏于永乐宫。而诸《平阳府志》《蒲州府志》《永济县志》,却无黎明观之记载,其之毁灭早矣。黎明观不知是否即《河东赋》所称之“历观”?抑或是“历观”废弃后所建之另一道观?有待考古发掘证实。

二则见于《山右石刻丛编》卷七。唐代《圆济和尚塔铭》:“故法昌寺主圆济和尚”,“脉裔重华之后,生缘让畔之乡”。文后还有“龙象咽而云悲,虞芮惨而雨泣”之记。按《塔铭》原嵌于芮城县法昌寺正殿后壁,和尚以天宝二载十二月二十八日示寂。据志文,圆济僧既是舜帝之苗裔,当为姚姓。让畔之乡,即著名的闲田,又称闲原,商末虞芮二君相让之地,“俗名让畔城,在(平陆)县西五十里”,“在今南侯沟西、仪家沟东,幅员十里,颇称沃饶”。其地坐落在今平陆之西、芮城之东的两县交界地带。之所以说此为虞舜活动河东的另一例证,乃因隋唐时人撰写志铭有一固习,即均套用本地的历史掌故,以衬托志主之不凡。圆济僧即为芮人,姚姓,故塔铭如是。至于“虞芮惨而雨泣”,当系泛指虞、芮二地。类似记载还有唐初杨炯所著《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夫人姚氏,征士神人之女也。寿丘仙叶,妫水灵苗,……越仪凤三年冬十一月一日归于永乐县历山之平原,卜虞芮之闲田,带关河之设险。”此碑之历山,位置应即前所记述之东历山村一带。

三则见于《唐代墓志汇编》诸姚氏墓志。作为姚重华之直系子孙,各姚氏墓志皆述其姓源于虞舜。但志文叙述,又因志主籍贯不同略有差异,可分为非河东籍与河东籍两类。其中,非河东籍姚氏墓志仅泛称其为舜之后裔,或述其迁籍之因,并不列举与大舜有关的历史掌故。如唐天宝十二载(753)《姚希直墓志》:“府君讳希直,陇西人,舜之裔孙也。”武周圣历二年(699)《姚恭墓志》:“君讳恭,洛阳人也。昔观津延庆,章武浚其遥澜;京辅疏基,安丰开其戚里。由是望荣七叶,声溢五陵。”贞元四年(788)《张晕妻姚氏墓志》:“夫人姚氏,其先吴兴人也,虞舜之后。舜生姚墟,因以命氏,其后子孙徙居吴郡。”建中二年(781)《姚子昂墓志》:“府君讳子昂,陈留郡人也。姓自帝舜之后,汉魏时有姚苌焉。”大历五年(770)《大唐法律禅师墓志》:“大德讳常一,俗姓姚氏,其先冯翊莲芍人也。大舜之后,源流且长,冠冕相承,事传谱牒,枝叶浸远,因宦东周,今为河清人也。”而河东籍姚氏墓志,除了得姓之由,于虞舜掌故着墨甚多。如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姚处琎墓志》:“公讳处琎,字望之,河东桑泉人也。自妫水分源,有虞命氏,曾祖英,祖文,考思礼,偕脱落世务,高谢王侯。”天宝元年(742)《唐上殇姚氏墓志》:“殇子姚氏,无字,号功德藏,河东桑泉人也。昔皇英俪虞,兆鳌降之祉;大姬尚满,启神明之祚。公侯之胤,累存图牒。”天宝七年(748)《姚知墓志》:“公讳知,字章,河东人也。承帝舜之后,孝感天下,德被仁贤,奕叶衣冠,继代不绝矣。”

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二志。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姚思玄墓志》:“君讳思玄,字尚默,河东蒲坂人也。其先帝舜之后矣,惟囗囗囗,曰则凝贞,不显不晦,黄中通理。用能阐鸿休于历囗,流囗囗于姚墟,得姓命氏,即斯之后也。”其铭辞并言“历崿延祥,姚墟阐则”。该志明确地记载历山、姚墟皆在蒲坂。而圣历三年(700)之《姚懰墓志》:“公讳懰,字怀亮,河东舜原人也。祚灵妫汭,得囗姚墟。”此志不仅提到妫、汭和姚墟,更记河东有一古地名“舜原”。但查遍《隋书》、新旧《唐书》《通典》等典籍,皆无“舜原”这一政区名称。凡《水经注》《元和郡县图志》等记载河东古迹风物者,多提及雷首山、妫汭水、历山、舜庙等,亦无“舜原”之记。惟《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二《河东道一》有“长原,一名蒲坂,在(河东)县东二里,其原出龙骨”。考其所述和位置,殆非《姚懰墓志》所称之“舜原”。据清光绪十二年(1886)李荣和、刘钟麟重修之《永济县志·山川》:“舜原,在县北三十里,俗传舜所生处。虞原,在县南三十里历山之东段,段干木旧隐地。”又,清乾隆《蒲州府志》,明蒲坂进士杨瞻字叔后,号舜原。根据上述记载,舜原位今永济市北,虞原居今永济市南(按其位置,应该就在芮城县东历山村一带),同姚墟一样,皆为概指之地理名称,非正式行政地域。其地名应为唐代时就存在,沿用至明清时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古称。然则隋唐墓志中称呼郡望使用非行政地名,十分少见。


/ t: e# I0 @1 w& S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7 13: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