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
一、姓氏源流:, `( h- |6 k# A0 W b8 S7 p/ t
1、源于妫姓,出自舜帝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 H0 k1 r: k( {# `' e0 @4 w" e% r据史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元和姓纂》等记载,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帝的后裔,因生在姚墟(今河南范县,一说山东荷泽),后世子孙便以居地为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尧推荐过陶唐氏,舜继承王位后曾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让他们居住在妫河边。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武王灭商后,找到了帝舜的后裔妫满,武王把他的大女儿嫁给妫满,并且封他于陈。传至年仲敬氏时因避王莽乱居于吴郡,改姓为妫。传五世后,复改为姚姓。
2 Z v* j# x; g1 G$ C2、源于子姓,出自周朝封前商族后裔至姚,属于以居邑名为氏。8 X# T- f/ Y Q) S+ Y7 W1 k. e( I
据《路史》记载,春秋时有姚国,为商族的后裔,姓子,其后子孙以国为氏。
. Y% d+ U7 b4 r S3、源于各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0 w: t0 {/ V3 h4 Z4 c- S( v据史籍《晋书》记载,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羌族首领姚戈仲,本是汉朝西羌烧当氏的后人,自称是帝舜的后代,故而改姓姚,其后代子孙均以姚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x; [1 Q0 H& x+ G7 y% a* F. o
金代时期,女真人有族改汉字单姓“姚”者。( B) f! l- P7 n, s
明朝时期,朝廷有赐元人饶五十为汉姓“姚名智”。: H- c7 A( R0 x2 K5 F+ K
德昂族原拉耐氏族,汉姓为“姚”。8 H* D9 J2 v" ]) l R' q( U4 K7 \. M
今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满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壮族、白族、俄罗斯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 S& D8 }% l2 ?! j* T8 Q6 P8 \得姓始祖:虞舜。1 x) L [# f1 T u$ U
舜是上古五帝之一,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舜的父亲为瞽瞍,生舜于姚墟,故舜也称姚舜,又因出自有虞氏,所以也称虞舜。舜在当天子之前,名声就很大,尧帝曾把两个女儿嫁给他。尧死后,舜即位,他劝农耕桑,治国有方。舜的后世子孙以舜的出生之地命氏,遂为姚姓,他们尊舜为姚姓的得姓始祖。 + N3 j$ ^. ` M$ v6 ^
二、各支始祖:
2 ^2 ?+ M7 w) G/ J' F姚德相:德相,迁善始祖,字声川,生殁未详,葬善邑六都中甲地名纱帽衡瓦屋后右边由丙卯山酉向。元配:罗氏:之女,生没未详,葬善邑六都中甲地名纱帽冲瓦屋对岸茅庄屋下首山丙酉山卯向。生子:国湘。; O, Y* L L. ~7 J! t9 G6 D3 S
姚衅禄:字在中,号六亭,原籍江西吉安太和县圳上人元时筮仕燕京宛平县令迁山西晋宁即今平阳县辅升湖南宝庆太守致仕后桥寓资阳爱山水秀丽卜居永乐乡之缺头岭东公标觜,今十九里七区,生卒年月日时未详,葬上月形山辛山乙向有碑其坟地界刋勒碑阳前十五弓后三十弓左十七弓右壹百零八弓周围一百肆拾六弓祠建邑城东阙内,其基地契纸附刋坟图后。元配:颜氏,生卒年月无考膺元诰命,封恭人,性厌华,饰布衣,练蔉课子严谨待仆婢仁恕时称闺秀葬今十九里七区下月形山壬丙向有碑。子二:生承仕;承任。4 G# g- R0 g. s3 J4 D4 W0 i
姚彦国:鹏公长子彦国,字安邦,行都一郎.居汴州吴兴续贤乡巾.隋进士及第任豫章富州山长教授敕遂居灵源。生子二:明;胜。按旧谱自黄帝至彦国公一百零三世支分派别子孙蕃衍全载以长子孙次第傅之今我祖彦国公居於灵源有九十名溪之胜嘱子孙凡遇有名溪卽置立书舍田庄号所居日华溪后子孙迁居皆如其言,故彦国公为大宗。湖南平江姚氏始祖。6 W; K: J3 A3 V( f
姚文信:字春浦,配张氏,子一,德瓘,公妣合葬枫树林甲山庚向后改卯酉向有碑,公自江右来,迁卜居熙湖东南隅大河之滨土,名勤立业,诗书训后,越数傅子孙繁衍聚族而居者,甲一乡遂易今名曰:姚家埠焉公宝为姚家埠各股始迁之祖。赞曰:望溯吴兴籍,原江右迁居太湖公为之首质朴性真勤,劳德厚延及孙支庆馀厥后十有三傅宝繁而久族谊相聊,人烟成数食公之福,报公之寿,当知奕叶云翔必能大且光兮以永垂于不朽。特授宝应县县凤罔万廷梧拜撰。5 f' ?. l+ r# d- w/ G+ {
资料有待补充
" r% ?( b- K# W' X7 w5 r& _$ Z三、迁徙分布:- B7 V5 E! j0 c: ^& G
早期姚姓因家族势力不足,故繁衍得较为缓慢。
; c4 ^- y: ]& r0 o9 K在东汉以前,姚姓已有徙居今河南、山西、广西、四川、浙江等地者。王莽篡权后,代睦侯田丰之子田为避王莽之乱迁居吴郡,改为妫姓,再传五世孙敷,复为姚姓,居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子孙沿袭未改。2 R- u3 [+ m3 S$ j7 @
晋朝永嘉年间,南安赤亭羌族一支在其首领姚弋仲率领下,从赤亭迁到榆眉(今陕西千阳),后赵时被徙关中,后姚弋仲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居于清河之滠头(今河北枣强)。二十年后,其五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在三原被杀,襄弟姚苌降于前秦,不久攻入长安。0 l+ C8 |& t0 x8 H! Q
南北朝时西魏有吴兴武康人姚僧垣及其次子姚最入长安,姚僧垣之长子姚察则仕陈为吏部尚书,陈国灭亡后,姚察及其子姚思廉被安置在雍州万年县(今陕西西安),至隋时形成当地一大望族。当今中国之姚姓大多来自上述两支姚姓。
- i1 g+ i6 x7 v" E$ c Q* W在唐朝以前,就已成为今浙江吴兴和甘肃陇西一带望族。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有光州固始人、任府兵队正的姚廉洁随之入闽。此期不久,姚姓繁衍的甚为广泛,除遍及大江南北外,还有姚姓前往辽宁,并有陕、甘、豫之姚姓人入迁云南、四川。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故唐武德四年,因此地多姚姓而置姚州。
9 d( T5 ?1 b) D$ t$ P! ?两宋时期,姚姓已分布于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四川、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辽宁等地。
2 h- i. Q. c$ `& e' ~4 I5 F明朝初期,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河北、东北等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有姚姓湖广填四川。此际姚姓已广布大江南北,尤以江苏、浙江为最集中。+ \) g' J |/ i/ N" w+ d7 w& v
清朝初期,有姚姓赴台,进而播迁海外者。+ A7 q9 r. G" P+ p# U
如今,姚姓分布广泛,尤以四川、江苏、浙江、安徽多此姓。上述四省姚姓约占全国汉族姚姓人口的35%。姚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四位的大姓,人口约五百六十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35%。
5 h1 F( P. m* o& v四、郡望堂号:
3 J& [, B+ [- ^8 Q! t# l1、郡望:' p! x% Q C x6 X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置郡,治所在乌程。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等地。+ w6 A3 D+ i, S6 }6 e- J
南安郡:东汉中平五年分汉阳置郡,治所在今天的甘肃陇西渭水东岸,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东部以及定西、武山等县。隋朝初期废黜。. Q6 q6 z# R1 b) c, @
2、堂号:
9 m" P& i! ]& D# o' R) c ?吴兴堂:因郡立堂。& c$ m3 P- K2 R4 d* R/ p* ~
南安堂:因郡立堂。& A4 x7 ~0 z- B* A& r7 j
仁圣堂:资料有待补充。. t/ Z- e4 G2 A* |
耕历堂:资料有待补充。7 `. m+ W5 Z+ i( N* ~5 [
存仁堂:资料有待补充。; Y$ x9 f8 X* p6 x2 J4 E) ~
世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6 V/ n: r/ `1 T0 V( {藻镱堂:资料有待补充。& h% T) g9 C4 P; p
谐孝堂:资料有待补充。
a0 y) D% A1 u5 S5 g/ U4 ~- u耕山堂:资料有待补充。, L6 c$ U$ M+ d; n' Y0 i# V' H7 t2 o
承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 y) N( P4 B9 @7 y- `3 _2 R重华堂:资料有待补充。
1 i9 r C, `: K上郡堂:资料有待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