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舜耕历山考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8 00:5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舜耕历山考
化建华
历山,天下颇多,且皆言因舜耕而得名。
①在河南濮阳东南。《中国历史地名词典》:“一说在今河南省濮阳东南。”明嘉靖《开州志》:“东郭里有虞王庙,其地相传为古历山。”《九域志》:“济南、濮阳、河中皆有历山,俱有祠。”
②在河北涿鹿县。《土地记》:“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山上有虞舜庙。”
③在山西永济县。《括地志》:“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亦名历山,历山南有舜井。”
④在山西翼城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山西翼城西南七十里,相传舜耕于此,上有舜王坪。”
⑤在江苏无锡县。《汉书·地理志》:“无锡有历山。”
⑥在浙江永康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釜历山,其巅有田有井有潭,皆以舜名,此山一与冀州历山同故也。”
⑦在浙江余姚县。《括地志》:“越州余姚县有历山舜井。”
⑧在安徽东流县。《三国志·吴志》:“周鲂诱曹休从皖道进江山,已从南岸相对历口而应。”
⑨在安徽和县。《辞源》:“亭山,即安徽和县西北十里之历阳山。”
⑩在山东历城县。《齐乘》:“历山,又名千佛山。”
在山东鄄城县。
在湖南桑植县西北。
综上历山十二处之多,涉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湖南等八个省十二个县(市),令史学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何处才真正是舜耕之历山,笔者集众家之言,稽查旧典,客观考证。究其历山之多缘由,辩证分析,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尧舜时期“洪水之灾,一时或有迁都之事,非定居西土也”,或有临时指导部落耕作之事,致使后世纪念非一处。二是舜部落迁徙后为纪念其先祖耕作之事,带地名迁居所致。三是舜裔迁徙分散,因怀念先祖多处带走地名所致。四是好事者附会或假托,致使历山之多,玄而又玄。但终归有一处是真正的舜践天子位之前,身为微民时的亲耕历山,若去伪存真,详加分析辩证,当不难确指。笔者经过近段考证,查阅史籍,亲履现场走访确认,舜早期亲耕历山,当在濮阳县境内的胡状乡,即此为是。
一、从古帝王迁都地分析,舜践天子位以前的活动区域在
濮阳县一带,根据当时的生产条件和交通条件,舜绝
不可能到更远的地方去耕作。上古五帝,黄帝都于涿鹿(今河北涿州),颛顼都于帝丘(今濮阳县),帝喾都于亳(内黄县),尧都于平阳,舜都于蒲坂。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唯史言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俱僻在西土,与古帝宅京之处不同。然尧号陶唐氏,而冢在定陶之成阳,舜号有虞氏,而子孙封于梁国之虞城,孟子称舜生卒之地皆在东邑。盖洪水之灾,兖州当其下游,一时或有迁都之事,非定居西土也。自五帝以来,都邑之自东方而移于西方盖自周始。”王国维的文章明确指出了“古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尧舜之都虽居西方,而冢均在东土,其原因乃“洪水之灾”、“一时或有迁都之事,非定居西土也。”这样就充分肯定了舜践天子位前活动和居住的地方是在东方,否定了南方、西方之说。
二、从舜的出生地分析,舜生于姚墟,今濮阳徐镇集。作为濮阳人,所耕之历山在今濮阳县胡状乡是合情合理的,也应是不争之实。
《孟子·离娄篇》:“舜生于诸冯,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诸冯,确切地址尚有争议,有言今山东诸城的,有言山东菏泽的,从地望分析,从文王生地岐周,到舜之生地“千有余里”相吻合的地望只有今濮阳县,从岐山到濮阳县一千二百余里,到河泽一千四百余里,到诸城二千余里,尽管非确指,应以相近者为准。不管孟子所言“诸冯”有这样那样的争议,笔者还是相信孟子所言距离应是舜之生地,较为可靠依据的。因为地名有争议,而距离不该有什么争议。
诸冯之说源于孟子,其后人无有从其说者,汉代以后皆言,舜生于姚墟。而孟子的“诸冯”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被历史否定过的一个有争议之说,可不予考虑,而姚墟在何处?今濮阳县徐镇为确切。
《世本》:“帝舜姚姓。”《今本竹书纪年》:“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孝经·援神契》:“帝舜生于姚墟,即东郡(濮阳)也。”《帝王世纪》:“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以上记载肯定了舜生于姚墟,姚墟应是姚姓的祖根地。
甲骨文有姚字,古史专家丁山先生曰:“兆肇古字音同字通,则卜辞见字,当读为姚。”《世本》:“帝舜,姚姓。”哀公元年《左传》:“昔夏后少康逃奔有虞,虞思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纶在东土,姚姓的虞国也应在东土。《水经注》:“汉水以东,经妫为虚滩。”《世本》曰:“舜历妫汭,在汉中西城县,或言妫虚在西北,舜所居也。或作姚墟。故后或姓姚或姓妫。”赵一清《竹笺刊误》力证汉中之妫墟当为姚墟,其说非也。姚墟当在瓠子河沿岸。《水经·瓠子河注》:“瓠子河故渎,又东,经桃南。”《春秋传》:“分曹地自洮以南,东传于济,尽曹地也。今鄄城西南五十里有姚城,或谓之姚也。”赵《释》又曰:“一清按,《方舆纪要》桃城,亦曰姚城,因姚墟而名。《援神契》舜生姚墟。”应劭曰,“姚墟,与雷泽相近,世称为姚城,是也”。在这里丁山先生非常明确指出,殷商王朝的姚氏旧地,“应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南”。即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五十里的濮阳县徐镇。
谭其骧《春秋卫国地图》标示“洮在濮阳东南咸城和青丘之间”。“咸城今属濮阳县梁庄乡”,“青丘”今属濮阳县习城乡。“洮,咸城,青丘”南北成一条直线,与今《濮阳县地图》对照也恰是濮阳县徐镇。
《水经注图》标示与谭其骧《春秋卫国地图》完全一致,并明确标示桃城在“咸城”和“青丘”之间。
试想舜既生于姚墟,今濮阳县徐镇,那么他又能到哪里去耕作呢?从罗泌曰:“耕渔必不相远”的道理讲,或是从交通条件证明,若说舜到山东、山西、河北以及更远的南方去耕作,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天方夜谭了。
三、从舜早期活动范围分析,舜耕历山在濮阳县境内的胡状乡确切可信
《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尚书·大传》:“贩于顿丘,就时负夏。”《孟子·离娄》:“舜迁于负夏。”这里关于舜早期活动的范围的记载,多在濮阳县一带,只要客观地分析推断,弄清楚这些地方的确切方位,那么舜耕处在濮阳县还有什么可争议的呢?
渔雷泽,《山海经》:“泽中有神,龙首而人颊,鼓其腹雷,故名雷泽。”《山海经》又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陈昌远先生在《姚舜故里探寻》中力证:“《山海经》所说的‘吴西’应指古代昆吾国的西部,因‘吾’、‘吴’古音均在鱼部疑组,故相通假,濮阳夏时为昆吾国,所以吴西所说的雷泽应指古昆吾国,在今濮阳县境,不应指春秋时的吴。因苏州古称吴,是春秋时期在这里建都,得‘吴’较晚,而早于春秋得名,就是《山海经》的昆吾国。因此,我认为雷泽在吴西,即今濮阳之帝丘西的繁渊,又称澶渊,或沈渊。在濮阳县昆吾之西,为颛顼沐浴处,当是古之雷泽,可以说舜渔雷泽即此。”
陶河滨。指舜制陶器于大河之滨。《汉语大词典》曰:“河,大河也,专指黄河。”黄河古今流经濮阳县境是不争之实,可见舜制陶器于大河之滨在濮阳县一带也是合情理的。
作什器于寿丘。即指在寿丘一带制造日用杂器,《帝王世家》:“黄帝生于寿丘,在鲁城东门之北。”《辞源》:“寿丘,古地名,在今山东曲阜。”虽属兖州,但距舜之生地姚墟并非太远。
贩于顿丘。《辞源》:“顿丘,古地名,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浚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顿丘,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浚县。”另有一说在今河南清丰县西南。
就时负夏。《汉书·地理志》:“负夏,卫邑,营室东壁之分野,今之东郡是也。”东郡治即今濮阳。谭其骧《春秋卫国地图》标注“负夏”(瑕丘)。瑕丘,位于濮阳县城南18里。
综上所述,舜早期活动地点大部分在今濮阳县境,舜又是著名的二十四孝之首,深明“父母在不远行”之道理,所耕历山,只能是濮阳县境内距生居地最近的今胡状之历山。
四、从舜居住地判定,舜耕历山是濮阳县境内胡状乡历山无疑
史料记载:“舜生姚墟”是史学界所认可的,即现在的濮阳县徐镇集,也就是舜外迁之前的居住地。《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
《孟子·离娄》“舜迁于负夏……”。《尚书·大传》:“舜贩于顿丘,就时负夏。”《帝王世纪》:“舜迁于负夏。”从史料所记,舜“就时负夏”或“迁于负夏”是无争议的,也就是舜因避其顽父、嚚母、傲弟所害,外迁后居住地在负夏,也是史学界公认的,由此就不难确指所耕历山处的真实地望了。
罗泌《历山考》:“耕渔必不相远。”试想“耕渔”尚不相远,耕、居更不会太远,无论从当时的生产、交通条件讲,还是从情理说,耕作之所,居住之所必不会远。这里的居住地有两种可能,一是在出生地姚墟居住到历山去耕作,二是在迁居地负夏居住到历山去耕作。我们从现在的代表地望之间的距离上去推敲一下,舜耕历山的真实处所就一目了然了。如果从姚墟现在的徐镇,到历山现在的胡状,仅28华里,而到其他地方的历山最近也有200余华里,不难想见,濮阳县境内的历山,最具备耕作条件,也较为可信。如果从迁居地负夏现在的五星瑕丘,到历山胡状,距离只有12华里,而距其他历山最近的就超过了200华里。
综上所述,舜无论是出生地,还是迁居地,相距都不过40华里,一直生活、活动、居住在濮阳县境内,因而根本不可能到山东、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去耕作,由此我们可以断定,舜耕历山的确址,在濮阳县境内的胡状乡。
(《帝舜故里考证论文集》,香港天马出版社,2005年)
; T7 Y" ~% Z7 |9 Q( ^
+ V2 Y. i" F4 r( u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4-11 16: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