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86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官职解析及演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6 10:3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古代官职解析及演变
-
+ {2 j7 V% W& Y

) {. A2 ]) m, g; v* i: n+ w' R2010-11-16 13:54:25 字体放大: ! K$ R% X3 x+ s7 H' j, p

! f! N. k* C" K* ?
5 o, P6 V4 E$ x
/ I; ^3 @* K! C1 R
所谓职官,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这里面有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方面的内容。科举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种选官制度,与职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是我国古代国家制度中的一项重大发明。
: J( J; L& M& T( }$ f5 m. g* ^职官  M2 c' c, Y8 h
我国国家的产生,开始于夏代,而职官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才出现的,所以讲职官,也只能从夏代开始。我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
7 \6 I, M6 i" [4 r' S我国古代职官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 B( k# [/ j9 O% J2 z, J第一个时期为夏、商两代,前后大约一千年。(商)国君称“后”称“王”,手下主要官员称“史”、“巫”。商后期王族长老称“父师”、“少师”,对王负有辅佐之责,如箕子、比干。管理家务的臣仆称“臣”、“宰”、“尹”等。(殷纣王在位,昏庸无道,倒行逆施,他的哥哥微子辞职隐去;他的叔叔箕子多次力谏,被罚作奴隶;纣王的另一叔叔比干,则因进谏被剖心致死。孔子说,“殷有三仁焉”。)
1 Z8 o8 K* B9 ~) c5 ]1 D, L" c第二个时期从西周到春秋,大约六、七百年。国君称“天子”、“天王”。王位继承人称“太子”、“东宫”。王妻称“后”。(《诗·小雅·北山》曰:溥(p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王室是中央政府,而国和邑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除王以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职务最高,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王行事。以卿士为首的政务部门管理军事、行政、司法、外事等职,以太史为首的教育文化部门管理神事、教育、秘书、历法等职,金文并称之为“卿士寮”、“太史寮”。卿士之下有司徒、司马、司空三大夫,司徒掌管土地和役徒,司马掌管军赋和车马,司空掌管筑城修路等重大工程。太史之下有内史、御史、太卜、宗伯、乐师等职,内史掌管策命卿大夫之事,御史掌管档案,太卜掌管占卜,宗伯掌管祭祀礼仪,乐师掌管音乐与教育。临时设置的辅导君主礼仪的称“相”,总管王家事务的称“宰”或“太宰”、“冢宰”,负责王宫警卫并教习武艺的称“师氏”或“师”,王宫的卫士称“虎贲(bēn)”,王的近臣称“小臣”。地方政府设置大约与中央政府相同,不过,执政的卿由周天子任命,并世代相袭,只能称“卿”或“政卿”、“正卿”,不能称“卿士”。
, U! M: B1 P2 Q$ U' z1 @第三个时期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地清末,时间长达两千三百多年。此时期的特点是:①君主的地位极大地提高了,权力高度集中;②在国家机构中,巫史和宗室贵族不占重要地位,而君主的臣仆和侍从上升的主要地位;③统治的地区越来越辽阔,机构也越来越庞大,职务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变化复杂。
( D, f( E! c5 M1 N5 m, L7 t% D$ P1、国君7 o6 Y2 N/ Y: ]8 V
夏、商、周称“后”、“王”、“天子”、“天王”。% _3 }' O) A- F9 l+ Y
战国开始称“皇”、“帝”。(帝本是至上神的称号,皇原本是形容帝的。)4 Q( m$ M8 \: ^$ Q" f* T$ E
秦开始称“皇帝”,直至辛亥革命才结束。$ z+ r! o' Y& g8 a8 }5 c
匈奴称“单(chán)于”、单于妻称“阏氏(yānzhī)”,乌孙称“昆莫”,高车称“候娄訇(fú)勒”,鲜卑、柔然、突厥、回纥(hé)、契丹、蒙古等称“可汗(kèhán)”,简称“汗”;土蕃称“赞普”。$ u/ g6 M5 b5 z0 x4 D+ L: W* @) H2 `9 [
2、宰相, ?1 l/ ?% a7 j. A: k
宰相是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 R9 z, s" n7 ?, k* U% w
夏商是巫史,西周春秋是公卿,战国以后是宰相。
8 F$ G6 [/ V2 J. }2 P( u宰相是从国君的家臣发展起来的,宰本是君主的总管家的称呼,相是辅助的意思,用家臣的头目管理国事,这就是宰相的实质。宰相的称呼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 Q) G8 L2 g& g# J- u4 x宰相的官职起源要更早,楚国设置“令尹”,齐国、秦国设置“相”,宋国设置“大尹”,吴国设置“太宰”即是。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的管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杰出的宰相。秦统一后,宰相之职称作“丞相”。% s2 j9 ?3 F/ [, e, \- ]1 c0 c6 K
汉武帝后,宰相的职权转到尚书台(尚书台本是皇帝私府中掌管收发文书的小机关),其长官叫尚书令(宦官担任称中书令)。
! J5 m9 V6 l. n# K5 p东汉末年,权臣董卓、曹操等回复丞相或相国之职,但是他们自任此职,实权在皇帝之上。
/ }0 D/ R1 a- _1 D6 k) q6 L魏晋以后,尚书台从内廷独立出来,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关。尚书台的长官、副长官都是宰相之职。尚书台由内廷文书机关变为外廷的行政机构以后,为收发文书、起草和传达诏令的需要,另设中书省为文书处理机关,其长官为中书监和中书令,中书监和中书令也是宰相之职。中书省因掌管机要,接近皇帝,其地位比尚书省更为重要,古时有“凤凰池”和“凤池”之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宰相之职,分属于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所以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 a  _2 g) p2 x, J5 I
隋唐两代,宰相名称有所改变。中书令隋代称内史令、内书令,唐代称右相、凤阁令、紫微令等。尚书令因李世民为秦王时曾任此职,后来不置,所以唐代尚书省的长官只有左右仆射(yè)。
" ~1 s) ?  p7 s2 ^北宋另设中书内省于禁中,为宰相的办事机构,称“政事堂”、“中书门下”、“中书”等。宋代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关,其长官枢密使、副使与福相称执政官,与宰相一起合称“宰执”。
( n( S& x/ {; ~' b6 J' q; d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格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后来这些入阁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号称“辅臣”,首席大学士称“元辅”、“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
2 B+ Z& R& R! @+ |! ]: j) b清初仿明制。实际任宰相职务的,是康熙时的“南书房行走”,雍正以后的“军机大臣”。
: p. s9 E/ U# S: t4 X7 W! r0 ?. l( e在各种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为频繁,无定职、无定称、无定员,这是由君主专制的根本性质决定的。君主既离不开宰相,又最担心宰相权力过重,大权旁落,这是宰相官职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h% i$ j0 u; V% p+ |/ _3 Y; n
3、中央各部门长官
3 w& y0 g& y5 N, G" u$ }6 r: V政府机构的划分,大约是从西周开始的。, s* j& ^& d; {- L
西周分管部门共有六个: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大行人、宗伯。这六个官职代表了六个部门。担任这些官职的人一般都是大夫。2 u3 h. Q$ I( C! E" ]# a
秦汉时期有“九卿”之说,“九卿”是对中央各部门长官的一种尊敬的称号。君主家事与国事不分,政治事务与宫廷事务混杂在一起,是秦汉九卿的重要特点。
* e/ q. U! A  m0 S+ r9 I8 [9 G! L1 I①太常(奉常)掌宗庙礼仪,其属下有太史令掌天象历法,太医令掌医疗,博士掌经学传授;
$ e0 f. o; n% P$ L1 i" d②郎中令掌宫殿门户的守卫,其属下有大夫掌议论,有谒者掌引见传达;4 V3 c4 |: ?  v# Q
③卫尉掌宫门警卫;
' B# n- S" N$ f" ?④太仆掌皇帝车马,兼管全国的马政;
* U: n( a% g- k! P- S$ V; r0 }6 f⑤廷尉为全国最高司法官;
, r0 b; S8 D3 `; L; C" ?2 d⑥典客掌接待少数民族事;
# K+ n" |! Q, N8 J⑦宗正掌皇族事务;' }6 `. }7 z, o, I
⑧治粟内史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7 Y5 _6 n1 o, f- G- C
⑨少府掌皇家钱财、皇室用品供应及各项宫廷服务事宜。
" Z" N4 A  A) v# E! w九卿之外,有执金吾掌京师治安,将作大匠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大长秋掌宣达皇后旨意与管理宫中事务。九卿加上此三卿即为十二卿。
0 E+ x2 P; f4 ^6 b; R, u% s4 u魏晋以后,尚书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尚书台的总人数由秦时的七人猛增到六十多人,成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关。以后尚书各曹逐渐变为部,到隋唐时确定为六部,唐代定名为吏、户、礼、兵、刑、工,此后一直沿用到清代。六部是隋唐以后主要的政务部门。" e2 e; D  N- C+ s. \
①吏部掌管全国文职官吏的任免、考课、勋封等事;
7 A/ O; R& Z7 {/ h# k: ^% V②户部掌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事;! e, C2 r- u7 [5 J. G
③礼部掌管礼仪、祭祀、科举、学校等事;
# @/ r; b+ m: p! S% Y5 ~④兵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军事行政;. D7 {3 U1 w8 {: [% {/ J# g
⑤刑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 t5 h( a: e0 r6 G. e0 c
⑥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1 ]" C6 {/ p" E7 ]
六部取代的秦汉九卿的大部分职权,九卿名称虽还存在,但内容有很大变化,有的甚至完全不同了,如:
, A9 \/ V$ w- V- z" q①太常称太常寺卿;( q2 s( D' b7 D. W) r5 `3 F  v
②光禄勋称光禄寺卿;0 z" q* Y/ s  I2 S1 }6 t/ g$ Z
③卫尉称卫尉寺卿;
* a6 I- x/ z8 d, u: Q8 v5 Q! s④太仆称太仆寺卿;6 v: j4 G' ~7 n" r3 V
⑤廷尉称大理寺卿;( i) ]2 @$ a& G* M; b
⑥宗正称宗正寺卿;
' F% B/ O8 u3 m( d⑦大鸿胪称鸿胪寺卿;5 O0 V; Q3 v$ v8 S: Y' L% @0 E
⑧大司农称司农寺卿;9 f* R# c" V$ Y* l+ j8 X
⑨太府称太府寺卿。
; g/ ^; e; t* d- N3 _( P九寺到清代只剩下五个:即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 t! ?7 j  M0 l0 w0 j4 E. L北魏、北齐设置的昭玄寺,以大统、统为长官,是我国第一个掌管佛教的专门机构。0 n# [) c- O1 E9 ~7 z
隋唐开始设五监。唐代的五监是: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 K2 K1 J: b+ r4 a
①国子监是主管学校教育的机构;, \! q2 j* h& b* q
②少府监是掌皇家钱财、皇室用品供应及各项宫廷服务事宜的机构;
& V0 S! h5 W9 W2 ^③将作监是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他土木营建的机构;
* {8 T3 I$ U* \# v- X4 u: [④军器监是掌管军器制造、保管、发放的机构;8 ]" _) s- A7 W, B* f4 s! b) F
⑤都水监是掌河渠、津梁、堤堰等事的机构。, X3 h6 d+ D* J6 i# p7 B) R# j
五监到清代只剩下国子监,而另四监都先后归并工部。在明清时新设钦天监,掌天文历法。除此外,隋唐至清代还先后设立太医院,宗人府等。清代的中央行政部门可以归结为六部、五寺、二监、二院、一府,共十六个机构。
9 ?7 G$ \/ N/ n1 m4、武官' k0 _. z' k/ J7 |* {$ N; b
西周军政不分,统治者既管行政,也管军事,作战时军队分左中右三军。春秋时分上中下三军,三军将领称将上军、将中军(又称元帅)、将下军,此是武职设置之始。
9 e, W) Z  |7 m' n秦汉以后,武官的设置可分为三个方面:
, X  Q0 ?9 }5 m①警卫皇宫和京师的将领;
4 ]& q( J  G3 N" n6 q②掌管军事行政的武职;
( t0 C5 b& m7 g; ^) c: z7 ?③领兵作战的将帅。
/ Z/ q4 _: U4 r0 g; k太尉(汉武帝时称大司马)掌全国军事行政。高级武官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
; ~9 k1 [0 o5 ^, q  z& |魏晋以后,权位最高的大臣出征时往往加以“假黄钺”的称号,有代表皇帝亲征之意;地方军政长官加以“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的权力。武职的幕僚称参军或参军事。
( s  o. X! o8 C8 Y; ?3 o唐朝时,都督带使持节的,称节度使。中唐以后,朝廷组成新的中央禁军共十个: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策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威军(势力最强,中设护军中尉,由宦官担任,为禁军统帅),各置大将军、将军、龙武、神策、神武等为统军。4 ~. g- H% a  k! l. x
宋代正规军都称为禁兵,仁宗时达八十多万人。禁兵由三衙统领,三衙长官分别称为殿帅、马帅、步帅,合称三帅。教练武艺的军官称都教头、教头,单称教头的地位很低。(如林冲)禁兵的调动权在枢密院,由皇帝直接控制。枢密院是军事行政机关,长官为枢密使。在地方路、府、州,设兵马总管或兵马都监(简称都监),或提辖兵甲(简称提辖)。(如张都监、鲁提辖)2 m1 s+ Q& u/ R, z# ?; j: G
元朝成吉思汗时的卫队叫“怯薛”,首长称怯薛长。忽必烈时,成立左、右、中、前、后五卫亲军,作为拱卫京师的常备军,每卫设都指挥使统领。) Z+ U; D+ g/ V+ r/ Y
明代军队实行卫所制。卫是基本的军事编制,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其长官,卫称指挥使,所称千户、百户,旗下还有总旗、小旗。皇帝的亲军从十二卫增至二十六卫,锦衣卫就是其中之一。
4 Z# D5 g1 G4 i8 t1 M& \清代的军队分为八旗与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绿营兵也称绿旗兵,是清入关后招募汉人组成的。管辖绿营兵的称九门提督。驻防各地将军的职衔都冠以所驻地名,如盛京将军、伊犁将军等。清代为镇压农民起义而在地方临时招募的兵卒称为“勇”,其军队称为“勇营”。曾国藩和李鸿章建立的湘军和淮军就是清政府镇压起义军的主要武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0:32: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YZH姚忠华
" z3 q8 B- E9 p# T
$ p, ]8 L, d# ^; i0 E! s
  l+ y( y% O& ]; r    : u7 Q- W- K: W4 c
5、监官与谏官0 I) g: z' A2 G! r! \" O$ b
监官是代表君主监察各级官吏的官吏(耳目)。谏官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监官和谏官,古代并称台谏,也通称言官。
0 H; {$ z: n# ]8 n1 b: |5 H监官最早设于战国,当时由君主的秘书——御史兼任。
- N& y' L; \5 W$ b秦与西汉设立御史府,首长是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为辅佐。在内廷保管档案并督促百官的,称侍御史;出外监察郡县的称监御史。遇有特别紧急情况的,皇帝临时派遣有诛杀之权的御史,称为绣衣御史,或称绣衣直指。西汉末年,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御史府改为御史台,御史中丞为长官,转属少府,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别称宪台。从此之后,御史为监察官的专称。. s$ S( D0 o8 D( j3 x2 D6 f$ w. p
魏晋以后,御史台从少府独立出来,成为全国性的监察机构。
6 i  ~& _7 I9 i4 W+ S( _' E8 L( E# W唐代御史台分为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 O: S$ N/ G2 @$ T5 E) r! B
明代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各省设提刑按察使司,以按察使为长官,掌司法与监察,有监司之称。
' ~6 ?4 f0 b  T& }- Q- p; P清代都察院以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长官。/ ]$ u2 |; }! x, z1 u( ^
谏官的设置比监官早。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7 }3 h7 E1 c% m9 F
秦汉时有谏官之设,但是没有专门的谏官机构。汉代置光禄大夫、太中大夫、谏大夫、中散大夫、议郎等官职,都属光禄勋,掌议论,侍从皇帝,顾问应付。东汉侍中、中常侍成为正式官称,属少府。
/ ?0 c9 ?. O7 e; S3 N隋朝改侍中为纳言,武则天时增置左右拾遗与左右补阙。
- n! K) j& u, z. Y  ]宋改补阙为司谏,改拾遗为正言,并置谏院,作左右谏议大夫为长官,司谏、正言为其所属。7 x3 q& d7 T. H
辽以后,谏官名存实亡,或名实俱亡。1 w0 `; ^+ J6 @" a( o7 Q8 p
6、君主的秘书与文学侍从
# _  `9 \8 F6 E5 c0 h2 R0 z秘书是指在君主左右从事文字图书等工作的官员。君主的秘书是从史官的职务分化、发展出来的。战国时期君主的秘书有御史、主书、掌书、御书、尚书等不同的称呼;为备君主随时咨询的文学之士称为学士、博士、博闻师等。8 k  V7 }8 ?& H4 ~( ]
秦汉时的御史大夫为秘书之长,属兰台。兰台是宫内收藏图书和档案的地方。
6 g9 s* r7 Q4 v4 L$ ?* Q0 }西汉的麒麟阁、东汉的东观(guàn)都是禁中藏书之所,皇帝命别的官员入掌其事。东汉置秘书监,太史令仅掌天文历法,无修史之职。史书的修撰,由皇帝临时指定文学之士在东观进行,称为著作东观。汉宣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石渠阁,汉章帝召集名儒讲经于白虎观,此时为侍讲之始,有讲郎之称。记载皇帝的言行,(修起居注)多由宫内女史担任,也有皇后亲自撰写。+ l. K: i6 Q( H" P4 O5 E) Q( `( s6 f
隋唐时以中书省之中书舍人掌制诰(撰拟诏旨)之职。中书舍人的职称,有多次的改变,隋至唐初称内史舍人、内书舍人,武则天时称凤阁舍人,简称舍人。5 A8 b4 v, @- C* Y+ H
翰林院之设,始于唐代,本为各种文艺技术内廷供奉之处,文学之士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又改为翰林供奉,后改为学士,置学士院,入院的称翰林学士。" L. G3 `* i- @; n0 i4 O3 ?9 C
唐代的秘书省曾改称兰台、麟台。北齐始设史馆,唐太宗以史馆为宰相兼领职所,称为监修国史。唐又在门下省设起居郎,掌修起居注之事。唐初置弘文馆,掌四部书及其他图籍。开元年间,又设集贤殿书院,以宰相一人为学士,掌刊辑经籍、撰集文章,缮写御本等。弘文馆、集贤殿书院的学士也受命参与机密,草拟诏旨。中唐以后,皇帝对学士的礼遇,常超过宰相。
1 Z7 M& q; w7 a6 x7 \" ], _9 K( ?宋代对学士尤为重视,学士院改称翰林学士院,或称翰苑、禁林,因地在宫禁,待遇优异,号称玉署、玉堂。北宋沿唐制,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通名崇文院。后又在此中建秘阁,设龙图阁、天章阁等十一阁,分藏太宗等皇帝的御书和御制文集。三馆和诸阁,通称馆阁。馆阁之选,皆天下俊杰,必试而后命,一经此职,遂为名流。) @$ |1 b5 ]$ r" R4 z
明代将制诰、著作、修史、图籍等职都合并于翰林院,别称词林,从此翰林才成为文学之士的专称,翰林院也正式成为外朝官署。1 M4 _2 N6 Q! t1 r6 e! ~
清初置文馆,处文学侍从之臣,称为文馆大学士。后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内国史院掌记注皇帝起居、诏令,收藏御制文字;内秘书院掌撰拟对外文书及敕谕、祭文等;内弘文院掌注释古今政事得失,为皇帝进讲,为皇子侍讲。; l1 Q4 S6 n2 i! ~' x9 [3 ]
7、学官+ k6 N% E$ y: n/ F8 m* }
学官又称教官,是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  n7 E1 Z+ h3 P9 J0 [1 Z+ H) F# z; B
传说夏代就有学校。最早的学校叫庠(xiáng)、序、校,以教武艺为主。- t4 Y+ S" N, O# A8 N
西周的学校有大学、小学之分。天子的大学叫辟(bì)雍,诸侯的大学叫頖(泮pàn)宫,以师氏掌教武艺,以乐正掌教诗书礼乐,以司成为掌学之官。" f" Z' T/ p& W* a5 f6 ~7 a
秦及汉初有博士官。汉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设五经博士,从此后博士专掌经学传授,成为一种教职。西汉有博士仆射为其首领,东汉改称博士祭酒。博士讲学的地方称太学,博士弟子称太学生,博士就是当时的大学教师之称。郡县也普遍设立学校,郡国曰学,县邑曰校,乡曰庠,聚曰序。
0 P# X( N% A  D北齐始立中央专门的教育机构,称为国子寺,主官为祭酒。
4 [, P; m3 d) D8 h! }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所属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各置博士。& ?8 w( Z& g1 T
藏书与讲学相结合的书院,出现在五代,兴盛于宋代,创办者或为私人,或为官府,受业者称创办者为山长。% B" Q5 s% U1 C4 a  v+ N& _
明国子监与国子学合一,清代国子监沿袭明制。光绪年间改设学部,各省设提督学政,简称学政,也称督学使者,别称学台。学政为一省教育事业的最高长官。( O9 E0 g' G5 d0 r
8、宫廷事务官! _6 h2 f8 E4 D- @
宫廷事务馆是指为君主及其家室服务的职官。这类职官起源于君主的家臣,夏商已有臣、尹、宰等家臣之称。, K1 i. Y: A) j* A, W% D0 `; J' K
明代无总管宫廷事务的机构,宫廷事务由宦官和女官分掌。宦官有十二监、四司、八局等共二十四衙门,各有提督太监、掌印太监等官。( i' |+ W9 u! w5 t: u2 J3 r- ~  Z
清代设内务府为总管宫廷事务的机关。内务府管辖的机构有七司三院。除七司三院外,还有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处、织染局、御茶膳房、御药房、养心殿造办等处。
9 v4 O2 l3 A/ B: a2 W9、地方长官
4 K! |8 H+ W& d& ~6 H0 }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长官为诸侯与大夫两级,诸侯的封地叫国,大夫的封地叫邑。战国时期,郡的长官称守(或太守),县的长官称令。秦统一后,万户以上的县称令,万户以下的县称长。5 M) B* n" a* h; N( A
汉代列侯所食县叫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叫邑。侯国的行政长官称相。汉武帝初置十三州,为监察区,每州设刺史(有时称牧)。- A2 {$ v1 P# k6 Y
北齐县分九等,长官都称令。郡长官仍称太守。州长官称刺史。
- t: ?5 Z2 N- u+ ]# w1 Q. h% d唐初置十道,玄宗时增至十五道,为监察区,每道设观察使(按察使、采访使)。唐代的军区置都督府,都督加使持节称节度使。节度使初设于边镇,后遍设于内地。节度使一身兼军事、行政、督察三种职务,成为权力很大的地方军政长官。* d7 a- U7 a! i5 D: i* Y
宋代的地方行政,又有新的变化。朝廷派朝官知(主持)某县事,简称知县;州的行政长官称权知某州军州事,简称知州。
; u: [( K5 U; b& b7 g辽代州的长官为节度使,或观察使、或团练使、或防御史、或刺史等。县的长官为令。
1 L/ L% q# W0 ]明代省的下一级政区为府,府的地位相当于汉代的郡、唐代的州。府的长官称知府,京府则称府尹。州有两种:一种是直隶州,与府同级;一种是散州,与县同级。州的长官称知州,县的长官称知县。& g; k6 d( e. q3 j4 M: P0 p- U, |
清代的地方行政大体沿袭明制而略有不同。在省一级,正式以总督或巡抚为最高长官。总督、巡抚并称封疆大吏,或称疆臣、疆吏、岳伯。乾隆时,管辖府、州的高级行政长官通称道员,别称道台、观察。清代在新开发地区又创设厅的建置,其长官为同知或通判。
  |; a2 q9 U/ a' A' ~4 W/ o10、佐官、属官与胥吏
, O+ r: ^  z. Z1 f, u+ k- k协助长官处理各种具体事务的官员为佐吏、属吏或胥吏。
, b) v/ h, U( i: Z: t7 B秦汉从中央到地方的官署大都设置丞,为最重要的佐官。
; ^9 J3 U- S, A" I+ O7 A6 W魏晋南北朝时,尚书省、门下省、秘书省等部门的佐官或属官多称郎、侍郎、郎中、员外郎等。秘书省有秘书郎、著作郎、校书郎等。8 O# o: @; j" M6 W2 V' s
宋代在州、府衙门里设置通判,即共同处置政务之意。宋宫廷中有一种供奔走使令的吏役,称为快行,也叫快行家。在内外衙署,又有叫做孔目、押司的吏职。(如宋江), {3 f. ~1 D: a( E2 d+ l
明清地方官府衙门的吏役有所谓“三班六房”。三班指快、壮、皂,为杂役,快专管缉捕;六房指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办理具体事务的书吏。从督、抚到州、县,还要聘请若干有学识的人才,帮助自己处理各种事务,称为幕僚,也称为幕客、幕友、幕宾、师爷等。$ m0 \/ m- H" Q' p- B# C
11.试官、加官与赠官
( }6 s0 g- j1 K; ~) _" G汉代职官制度有规定:职官初任都要试用一年,称守。以职位低的人暂代较高的职务称行。一个人同时担任两种职务叫兼。以较高职务的人兼管较低职务的事叫领或平。在本官之外加特定官号和增加新的职务的叫加官。6 Z2 u7 Z9 [/ v, n! h
魏晋南北朝时期,奉命征讨的军政长官,加“假黄钺”、“使持节”、“持节”、“假节”等称号的,权任更重。驸马都尉原是侍从官的一种,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驸马。
$ n. r6 t) _4 u8 E+ t唐代加官、加职、加衔等制度运用得更加普遍。唐代无固定的加官称号,凡在正式官职之前加“检校”二字的,一般都是加官。唐见习、试用之职称里行使(或称里行)。以官阶低的人任较高职务的称“守某官”,以官阶高的人任较低职务的称“行某官”。
3 G9 F+ C( h/ L8 M$ ?1 S% J; b0 L- S宋代的职是指殿、阁大学士、学士、直学士、待制等荣衔,通称为侍从官。官员以加学士等衔号为荣。如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的学士等衔当时各有俗称:学士称老龙,直学士称大龙,待制称小龙,直龙图阁为假龙。宋代的官场风气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正相反:重文抑武。6 i  n" g* ^8 f4 X
12.爵、勋、品、阶9 K+ E3 }( }: R7 o1 q  N; Z( a
爵、勋、品、阶表示职官的等级。
# ]% K4 ?( J" J: b爵一般称爵位,是表示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的一种尊号,多根据血缘亲疏或功劳大小来授给,长期不变,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世袭。
, i- Q/ D  l! Z% }西周的爵位有诸侯、大夫、士三级。
6 M+ W) f3 l* C9 Z! N4 Y2 d* v战国时期各国的爵位有君、侯、卿、大夫等。执圭是楚国特殊的爵称。战国时的爵称大都与官职分开,有的只有爵称而无官职。. l) J* g+ F! n" [; d( d
汉代宗室封爵有王、侯二等,功臣封爵有二十等。' P0 ?# ~( I. R
魏晋以后,历代宗室和功臣的封爵大多以王、公、侯、伯、子、男为号。王有亲王、嗣王、郡王之分。亲王只分给皇子和皇帝的兄弟,嗣王指亲王嫡子继承者,郡王次亲王一等。
5 a  V! L1 g" [& a8 @$ u2 {汉时,皇帝之女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唐代诸王之女称郡主。清代皇后生女称固伦公主,妃嫔生女称和硕公主,皇族女儿称格格,亲王之女称和硕格格,即郡主。公主的丈夫,魏晋以后皆加驸马称号,清代则称额驸。
: H$ s6 o4 b) I% @! s) u' G勋通称勋官,是为奖赏有功人员而定的称号。其制始于北周,本以奖励作战有功的战士,后渐及朝官。到唐时定制,共有十二转,转多为贵,受勋者即称勋官。# v+ F! y1 {1 E) g5 a2 U0 k
明代有文勋十级,武勋十二级。, p( S- K% `! @! E5 [  ^
清代勋官合并于爵位。
9 ]/ Z; o* b4 H0 B5 [; `品是指官的等级。
' [2 U! `+ z9 d5 u% r0 ^西周时官有九命之别,九命最高,一命最低。
% H8 D8 Y. ]7 K& F! G- D汉代以禄秩的多少来表示官的等级,如万石、二千石、千石、八百石等级别。每一种官职都有固定的俸禄级别,所以有时以俸禄级别指官职,如郡守俸禄为二千石,二千石遂为郡守的通称。
/ W( N* T7 p$ B1 j( _魏晋开始,官分九品,以一品为高。
, T  ^& U5 q2 Q' K2 j7 `隋代自九品至一品官,称为流内,不入九品的称为流外。流外也有品级,用以安排胥吏,明清则总称为不入流。4 _1 C3 D" L- ?! i7 `$ B+ G) h
阶即阶官,又称散官,宋朝称寄禄官,是表示官员实际等级的阶位和称号。! x! e% u6 L8 i- A# Q+ ?
有些官称并无实际职务,只是授予年老有病的旧臣或有一定勋劳的人,只作为领取俸禄和享受某种礼遇的依据,而不负实际责任,这样的官叫做散官。: K7 y9 c, e8 l. P9 y" Z
1、战国秦政府官职(高到低)
) A; f, B! J1 r君 如商君,昌平君  U& T5 i$ j. }" ]! U0 r4 J
侯 如文信侯 关内侯$ I- q1 L# z5 e9 E7 f6 q
公 如南郑公. ], i1 J. I3 B9 p: b, z
上卿& n, A2 x2 n" \) R. u: Y
容卿& R+ |) M5 n0 ^2 B9 F$ S' [
显大夫
: S1 \, V' x# M6 g0 J, F大夫
  O- y" Z7 h: [$ L君子
: O, H1 E# \7 S" E+ `4 g0 e  P* m* D有秩吏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0:34: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YZH姚忠华 5 F8 b& o% w! y# Z( p
& K% e* w2 a5 X7 q* K: M3 [! _8 R

& R$ ~: A) A1 U7 [" {* e0 {   
1 i" r( \3 ]- N& s' `7 m2 C2、战国楚2 k7 S7 A: S  s' `' b
令尹
  P) G; G. N# L' S; ~+ \左尹4 Y  W( }$ W7 m& S# q: M3 A
郡大夫
; `/ K% M( G- S# R/ S. b; s6 n县令+ u3 J5 b0 c7 E: W& c
乡师
7 I; u, Q/ L( v2 G8 D! ?4 Z! Z3 ^! M甸长$ R0 z2 \/ a8 s! Q) w9 E) i( K
里有司5 E- p% e7 a+ _& i
伍长
; ^* g& h5 `) E" _+ v# X/ ~3、战国秦商鞅将爵位分为20级(低到高)4 p: c# n- F, s5 }: [3 b2 ?$ ^6 ]& L
1、公士
  k+ `) N9 S8 V; P1 @+ ?$ a  g2、上造1 M* |9 |" p) K9 `
3、簪袅
6 C! q9 E' ~- o0 o& @% U5 ]4、不吏) C! k/ F2 m9 }/ c6 B7 R) J
5、大夫/ x  T* W' D: Z" _: \6 g4 S' B
6、官大夫
' z9 e7 H5 ~7 E" y7、公大夫) J8 H1 ~( ^0 L
8、公乘
# i) p* X5 V1 ^3 `9、五大夫) _" c6 D/ ~7 @) X- h$ M
10、左庶长
, {6 q5 a' z# ]4 U% s4 M11、右庶长
  z5 F# T9 q$ n% x1 y# M2 |9 u12、左吏' `: Y1 D4 M) P; L$ [9 D8 ]2 N1 ?
13、中吏
2 g! u: t- N$ b$ y* c0 h% {$ m8 z14、右吏. J# l( G; z; O1 l# ]. P! x2 F9 V
15、少上造+ q: P! }& {8 A5 m# _
16、大上造
0 E* r% Q+ K8 I6 t17、驷车庶长
$ M4 V* Q2 W% l, k! a7 _* ~: Y18、大庶长' n( h0 s6 q0 p3 ]( }
19、关内侯
7 ^7 j8 F* L; a7 i3 L9 b: Q8 z2 M0 w20、彻侯6 D# }( \4 K4 s3 g7 a
大清官员品级% q9 n/ k/ d, _; T2 C( _/ F
大清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正一品:& [' z! b2 [1 V+ w: i$ H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 B6 Y( I# V  J  N* F3 I' S! D
文职外官:无  F' i, f; E. o+ E$ j0 Z5 ~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a3 d  K" i5 k( |
武职外官:无从一品:8 L! S0 C! M( ^" p' z& Y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 ]6 O" B8 ]" U% N0 S) f文职外官:无
  C! u0 K! o! ]% b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8 V" x: E, Y; d+ N, W: b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 j! J: r( J1 |5 \( a5 x  P正二品:5 o( T/ y$ r2 ~& @: W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 c6 x# u- @" u4 D. a2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G5 g: U% D" t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 i7 a2 u: j; G# }5 f/ Q0 _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从二品:
  K8 Y% x0 G  i, c5 O: ~6 Q;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 \% Y8 M) X4 J3 f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c. h7 A2 Y9 `3 D1 F4 ?/ h5 k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6 Y5 s% W6 g/ I* g' W5 h0 h* R
武职外官:副将; V6 ?0 [( f& p5 u# C
正三品:
& k) @, g: `" w! v* `& B& B% @9 |6 r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O0 n8 o4 }4 H- q; v8 I9 U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8 u& n7 h* y  D7 x- u1 i' V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 O& S' s4 G! Q$ d4 Z: I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 K$ \; v6 P2 x- A% p% V8 D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 e+ W; M0 U/ d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1 ?- e4 P% d7 L1 {# B2 L4 ^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 @# b* A1 _0 y* a$ V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 O8 P  w: F3 s: }正四品:
: D- H& a$ H! c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Q5 I5 z$ P. V% ]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 W4 Y. G# x' N1 y) K$ J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 _  \; r2 D4 l3 G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7 i5 T8 J$ _0 q0 u9 `" k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1 G) ~* K* ]8 ^; R" N6 K) h2 R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 m  C3 N! J, q4 C- W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 b* k) w- v% L" G- F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r. S  X- Z2 [( p  V0 r正五品:  a& p! K$ C' }- y; K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嬷═p⑻皆涸菏?/p>
# L4 Y) ]3 T, z4 b: L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Q* N9 ^: g& Q) d  u) m/ c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 官、分管佐领
! _  M6 h# L$ L0 k7 r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 o5 G% \0 A; B8 s; g$ o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 ~+ d& N# p1 m+ Q* }4 u0 c( a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 Z: U6 R  [" c9 `. E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 _$ D7 }1 S! q* i$ `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0:3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YZH姚忠华 4 I& {9 b( d2 E! }) |
$ B/ m2 N, s5 S5 k% p
" a/ O) H. Q) Q# F- r( Z  d
   
) r$ O0 e! _# H! M- ?正六品:' ?$ `- \1 f' o2 d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l1 _2 K( p* o7 }# [  @$ v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 h2 ?1 ]0 i( q! h% r/ k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N4 L, s# a$ Z$ |* h7 w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9 ^# K& a! N2 X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 D/ t4 Z2 d1 _% Y) r/ L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 p, s" r$ n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B土州同
; @* k6 s" Q; H' X; G& f, l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C& o2 c9 g/ E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e; D6 A9 ]- h; i! `9 B2 }; [
正七品:
% l9 M3 c' t8 V; C6 H; }* g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 M! P: `" L3 i. g" P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 f0 J0 y" y5 O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 |+ a* C# X8 f9 s$ t3 Q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
' ^  ?( K- z6 R' o/ w. F* n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6 y" \  y% C" f) M) x# P% Z, h
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8 W4 j" F, O$ e& j7 @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1 e8 u! j; G! }1 L; k5 U  z% e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b! F' h5 O: c1 @5 L# ^  H# G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5 I' s3 b& {4 p% B8 u: t
正八品:) D5 D; p; r7 Q+ X- ^$ |, ^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g' }/ j& O' X* i7 j2 o8 o* F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
: t2 J3 Z- d% N9 T' |: E武职京官:无. D& \  `( ~' h4 A* N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 P# ^. F7 b$ H1 z9 n" I' h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 y6 b- y, s- q% z* R# h0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
2 D! F5 X: @. \1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5 x  s  V2 ^. p+ d+ A
武职外官:无$ U1 h. O1 t: e6 |: t/ p! v
正九品:5 k8 n, ?5 r% F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1 Z' ^" Y/ s+ Z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 w+ M1 @: N0 B+ M
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
( y. x% [+ D) }% ^: U% Q$ s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
9 z! h% N( }* _# x$ u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 T: T, }8 q4 d- u& g& u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w+ J! _5 W: @: r4 t+ t$ P: b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 y8 e' T; U2 y* J5 _# L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6 ?. h9 R- ?: u3 m0 a
未入流:
1 J) {' |1 C+ |/ {+ x8 `  K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
2 N, W5 l8 U( v1 r崇文门副使
, {* D- v5 L: N0 o4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2 [4 q; i* k% E& _" u  V7 B* V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 官、道县仓大使3 W  @/ ~* f9 m" @% l: e
武职京官:无9 O& L  p0 p& g" m9 _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

签到天数: 9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10:3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YZH姚忠华 $ ^% R3 q- E8 Z$ g

; c9 C  B0 I7 `- j; X4 Z, S& {* ]9 I. J! ^) N  M
    ( y! y2 Q5 z) n- _3 K& t
清.明官职& E+ L: [& z; Z% n1 c9 S8 c. Y
明朝(中央).
' {* I, {5 _4 ?1 c4 S/ F7 h; J. P1、三公、三孤:.
+ O. w& H# x6 y; Z1 h# v;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1 k- R! G' I! v& T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Q' ?7 J0 N8 Z7 T5 M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
; B- W# g7 [) N# u1 b6 \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2 p; G% l( w. [  s1 H7 ~
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 \) [! B" s& B5 K1 ^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1 T0 M. a4 G. D( C0 q  e)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Z( a& c  P; o) e& o) p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k& }  c- t7 T" \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Q" y. D& g4 J  H8 f/ r
刑部:管理天下刑事案件' v! L0 G9 s. v4 c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H3 S! [5 b% P" F; A
3、督察院:." |3 L! O# K; P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9 G+ T7 L$ R* L! `  S' I4、六科:
) r$ _+ R. v& A- O+ R& U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0 d% w) G3 b' W, ^2 C7 z6 S+ }$ P, A
5、五寺: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3 Z0 Y! y9 Z9 @0 f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 W/ X! Y+ Z! _2 T; g$ p太常寺:主管祭祀.7 b8 G0 W3 q0 h# B
光禄寺:主管宴享.
5 ?- q# B. q( |8 e, \太仆寺:管马.( F! p7 O8 y. i( N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0 @# v! Z* F; ~! e1 X6、詹士府: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W7 u! d3 e. C; H
7、太医院: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 R" ^( r8 f2 ?1 S1 l8 R7 M) o5 O8、翰林院: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备骧@擦盅 ?正五品),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4 T0 Q9 v( w9 @& i
(地方)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簿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县丞一职。.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察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6 J+ b# C! {2 s! V1 P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知州属官有同知(智能ABC中叫同志)、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
" k: k8 A4 s5 m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没办法谁叫人家是京官呢。.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1 d/ W- r# g7 S! L7 o9 a7 F( |
宋朝收回节度使兵权,节度使后来只是荣誉称号,只发奖状不给实权。元代废除。.清代官衔.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正从:
! w, |: @0 E1 H. X  x' g/ M/ X  u# c一品.光禄大夫.荣禄大夫.) L' a' u5 h- f6 w1 h! f3 w9 D( p! m
二品.资政大夫.通奉大夫.
, T( C. d& l5 x7 H# }三品.通议大夫.中议大夫.+ _; _2 d) u" B, Q& O
四品.中宪大夫.朝议大夫.
  ?4 Y. b3 ?+ j2 o7 H* T0 E五品.奉正大夫.奉直大夫.
& z+ _# b1 G5 y3 N8 s/ v六品.承德郎.儒林郎.) V  u% I  S( {. ~3 `% d  M
七品.文林郎.征仕郎.; M2 g2 g) l- ]- L! ~
八品.修职郎.修职佐郎.0 }2 M( n, ?$ x$ r
九品.登佐郎.登佐郎.从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员出身可为宣德郎,地位与正六品等,正从九品同称登佐郎。
5 D6 k9 {" f/ s) A0 G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正从:
/ o: B$ F4 I+ v" j' Y一品.建威将军.振威将军.
, G" J4 x* S) s0 ~& r二品.武显将军.武功将军.
, h# Q% @0 T) k三品.武义都尉.武寅都尉.% m( s6 v$ c7 m3 V. p1 f5 s
四品.昭武都尉.宣武都尉.! S) ^) Z. Q2 m  X
五品.武德骑尉.武德佐骑尉.
9 s9 D, K" T9 h) E6 ?六品.武略骑尉.武略佐骑尉.
+ z9 y" N- O% j' X! r七品.武络骑尉.武络佐骑尉.
$ O4 ?. t8 |6 l- Q八品.奋武校尉.奋武佐校尉.( j5 r8 }, p( g
九品.修武校尉.修武佐校尉.
7 Q& V1 r) @; U: s官员的服饰: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这里把各品穿戴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顶戴.蟒袍.补服.
+ [' r- K3 e. J6 d' A- J5 T& n$ H) I一品.珊瑚.九蟒五爪.(麒麟).仙鹤.8 j1 m/ _' U  C2 [/ O* r1 r% y  [, o* R
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狮子).锦鸡.
% l3 b! z& j5 T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豹子).孔雀.
2 ], s& E) M, ^) M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虎).雪雁.' H/ I' X7 k* G' e$ j7 D% S; p* W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熊).白鹇.
8 Y8 ?% `6 P# u  v5 ^$ g) ~8 Z1 ^/ q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彪).鸬 .- s: Q  d0 `$ @' F
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犀牛).紫鸳鸯., i8 L* D. n  Q6 i9 \
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犀牛).鹌鹑.+ t6 c6 C) {7 k5 w1 K- Z3 N
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海马).练雀.
3 J5 l' T* ?# C% i1 I2 K未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獬豸).黄鹂.(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明朝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是临时官位。.清代,正式以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 S% c; a5 f4 S5 S2 [* g' `: @
鸦片战争前,清共有8总督16巡抚。.八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16抚: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浙江、湖南、湖北、广东、云南、贵州、福建、江西。.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督抚直到公元1906年才设。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甘肃巡抚于1754年撤去,由陕甘总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设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鲁木齐。1885年,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驻台北(台湾建省)福建巡抚有闽浙总督兼任。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3-1-6 12:1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YZH姚忠华 , R1 O2 @' {2 s5 P6 @7 A. P' W

  F' x3 b0 B, _% c: t9 R1 B. e1 _9 o- X, u/ O! a4 ^; u) K; x
    谢谢!学习了!好资料!!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7#
发表于 2013-1-6 13:28:17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16 17:3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