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柔远能迩——舜团结巩固部落联盟的策略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9 00:1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柔远能迩——舜团结巩固部落联盟的策略
杨升南
舜所处的时代,是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黎明时期,即国家产生的前夜,但是还没有跨进文明社会的门槛,当时的社会,还是处在部落联盟阶段。从黄帝以来,特别是唐尧时代,以尧为首领的部落联盟得到大大的巩固。然而联盟内部也还是存在矛盾的,尧时就有所称的“四凶”在联盟内活动。《史记·五帝本纪》: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
还有兜、共工、鲧等在联盟内拥有很大的势力,如尧在征询谁可做他的接班人时,兜就推荐共工,说他“旁聚布功,可用”。尧在征求治水人选时,四岳都推荐鲧。从兜推荐共工为尧接班人看,他们互相勾结,存有二心而对舜不服。《吕氏春秋·行论》:
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为尧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尧欲传天下于舜……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匹夫乎?
这些“人”都是有势力的氏族、部落的首领,他们不满尧让位于舜的情绪,对部落联盟的巩固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如何使盟内部得到巩固并扩大部落联盟,是摆在舜面前的重要问题。舜采取了两个方面的策略:团结、巩固联盟内的氏族、部落;争取联盟外的氏族、部落,扩大联盟。这两方面的策略,可借用舜对十二牧提出的“柔远能迩”要求来概括。《尚书·舜典》:
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柔远能迩”,此句话传统的解释是安抚远方的国家,亲善近邻国家。远、近都是指外于尧舜部落联盟(王国)的方国。其实我们若对“远”、“迩”、“能”字的解释略作修正,借用这句话用来概括舜团结巩固部落联盟的策略是较为恰当的。我们把“远”解释为未加入尧为首领的部落联盟的氏族、部落,将“迩”字解释为指联盟内部的氏族首领,“能”字作“使能”解,即使用联盟内部有才能的人。其实,“能迩”的“能”字最基本的含义是才艺、技能,《玉篇·能部》:“能,多技艺者。”也指有才能的人,《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周礼·大宰》:“以八统绍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敬,三曰进贤,四曰使能。”“能迩”的“能”训为“有才能的人”,是完全符合古文文义的。在此“能”字为动词即“使能”,亦即使用、任用有才能的人、使用能干的人。“能迩”即任用、提拔部落联盟内有才能的人。扩大来说,就是任用部落联盟内部有才能的人。
上面我们已指出,尧时代部落联盟内部并不稳固,像兜、共工、鲧等表面上顺从尧而留在联盟内,实际却心存异志,或想取尧而代之,或搞独立,寻找时机分裂出去。这是一些有野心的氏族部落首领;而像浑沌、穷奇、梼杌、饕餮这些首领,是品质极不好的一些人。天下人都知道他们品行恶劣,却让他们在联盟内长期存在,“世济其凶,增其恶名”,即不断作恶。尧政之失就在于他对内部的分裂势力及祸害民众品质恶劣的凶顽“不能去”。其实,在尧的晚期,部落联盟已经处在分裂的边缘。如尧属意让舜做接班人,征求部落首领们的意见,“大臣”(也是一首领)放齐奉承尧而推荐尧子丹朱,兜却推荐共工。尧要找治水的人选,四岳推荐鲧,尧认为此人不行,不同意,四狱则说:“异哉!试可乃已。”强迫尧用鲧,尧只得让鲧去治水,结果九年不成,给百姓造成更大的灾难。事实上尧的意见在联盟内已不能顺利地执行了。
舜代尧行政八年。在摄行政时对联盟内部的分裂势力加以打击,惩罚“四罪人”,流放“四凶族”。《尚书·尧典》载舜在文祖庙受命摄政后,即“流共工于幽州,放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浑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此即所谓的“难任人”。难,就是拒绝、打击。任,孔传:佞。佞人指有口才而不正派的人。舜对“佞人”加以打击,不使其阴谋得逞。
舜在打击分裂势力的同时,团结联盟内部有影响、有势力的氏族部落集团,此即“能迩”。《左传》文公十八年:
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苍舒、、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天下之民谓之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忠肃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谓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济其美,不陨其名,以至于尧,尧不能举。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举八元,使补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舜在摄政期间对分裂势力的打击,对联盟内有才能者的提拔任用,维护和巩固部落联盟的团结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春秋时鲁国的史官太史克说:“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尧时的一批有才能的人,如禹、皋陶、契、后稷等,“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即没有根据各自的特长来使用他们,这也等于是浪费人力资源。尧死后,舜接替尧正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于是他按照各人的特长委任以专职,主管一方面的事物。《史记·五帝本纪》载其事云:
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禹拜稽首,让于稷、契与皋陶。舜曰:“然,往矣。”
舜曰:“弃,黎民始饥,如后稷播时百谷。”
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
舜曰:“皋陶,蛮夷哗夏,寇贼奸轨,汝作士,五刑有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度,五度三居:维明能信。”
舜曰:“谁能训予工?”皆曰垂可。于是以垂为共工。
舜曰:“谁能训予上下草木鸟兽?”皆曰益可。于是以益为朕虞。益拜稽首,让于诸臣朱虎、熊罴。舜曰:“往矣,汝谐。”遂以朱虎、熊罴为佐。
舜曰:“嗟!四岳,有能典朕三礼?”皆曰伯夷可。舜曰:“嗟!伯夷,以汝为秩宗,夙夜维敬,直哉维静洁。”伯夷让于夔、龙。
舜曰:“然。以夔为典乐,教稚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毋虐,简而毋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能谐。毋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舜曰:“龙,朕畏忌谗说殄伪,振惊朕众,命汝为纳言,夙夜出入朕命,惟信。”
他们在自己擅长的专业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才能,所主管之事“咸成厥功”,都把事情办理得很好。
《史记·五帝本纪》:
皋陶为大理,平,民各服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
尧“未能举”的人,举而任用失当的人,舜举用之,举而量才分职使用之,这样就把部落联盟内的“能人”都得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此即所谓的“惇德允元”。
惇德,即淳厚有德之人,允即信,元即善,即信任淳厚有美德之人,也即是“能人”。
“能人”得到重用,心情舒畅,拥戴联盟首领舜;“能人”们所主管之事务办理得好,使百姓亲和;对怀有异心的“四罪”和贪鄙无行的“四凶”的打击。舜在用人上的这一系列举措,使部落联盟的团结得到内部空前的巩固。
舜在注重团结联盟内部的同时,也十分注重扩大联盟的规模,争取更多的氏族、部落加入到联盟中来,这就是他的“柔远”策略。此策略的运用体现在他对待苗族上。苗族有称为三苗,居地在彭蠡即今湖南省的洞庭湖一带。苗民不服,舜彰显德义使其慕德而归服。《尚书·皋陶谟》载禹对舜说:“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意即苗民不服,禹建议要给以打击。舜却对禹说:“迪朕德,时乃工,惟叙。”意即你去宣扬我的德意,依时行事,则苗民自然会顺从的。《吕氏春秋·上德》:“舜以德服三苗。”《韩诗外传》卷三:“当舜之时,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岐山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泽之水。由此险也,以不服。禹请伐之,而舜不许,曰:‘吾教犹未竭也。’久喻教而有苗民请服。”《淮南子·修务训》有“舜南征三苗”事,《尚书·尧典》有舜“分北三苗”,郑玄注:北“犹别也”。是说舜往南方分别三苗之族。清人王先谦说,舜所征讨的是经过喻教后仍不服的那部分苗民,王云:“此经文(按:指《尧典》)终言舜治天下大事。三苗不服,舜先喻教以柔之,犹有梗化者始征之。既破,却其人,乃分析安置其党类,易变其俗。封象、有庳,又使吏治其国,纳其贡赋,建立亲贤以镇抚之。”舜对不服的苗族主要采取怀柔的策略使其归服。舜“柔远”的策略,他的助手禹是遵照执行了的,并获得极大的成功,扩大了部落联盟的范围。司马迁在《五帝本纪》中说舜的“柔远”策略的效果道:
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庾、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
这当然有很大的夸张成分,但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舜时由于他的“柔远”策略的实施,部落联盟确实比尧时扩大了许多。
舜清除了联盟内的分裂及邪恶势力,起用能人,使“俊在官”(《尚书·皋陶谟》),部落联盟内部达到空前的团结和巩固;对联盟外的氏族、部落,采取“柔远”策略,将他们吸引到以舜为首领的部落联盟周围,使他们或慕舜之德义而加入联盟,或对联盟采友好的态度。这就壮大了部落联盟,扩大了部落联盟的影响。在舜时期,华夏中原大地上,就形成了以舜为首领的、十分团结、十分巩固的强大部落联盟。为了便于对部落联盟进行有效的管理,舜乃“肇十有二州”(《尧典》),肇,始也。是舜首次将部落联盟所在的地域划分成十二州。每州派一专人管理,称为“州牧”,“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避违”(《五帝本纪》),这样就形成了具有国家雏形的领土部落联盟。以这样稳固的领土部落联盟进入到文明社会,就奠定了我国四千年统一国家的基础。中华文明为什么能五千年延绵不断,就是因为我国在进入文明社会的四千余年来,基本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个统一国家的统一,其基础夯实于夏商周三代。因为有一千多年夏商周的统一国家,国家必须统一的概念在三代就已经深入人心。其后的漫长历史中,虽有几次短暂的分裂,但人们总是思念统一,而且也总是能很快地恢复国家的统一局面。而夏代之所以能以一个统一国家的面貌出现,就是因有舜时的基本上囊括了中原氏族、部落的强大的领土部落联盟。所以,舜实施的“柔远能迩”策略,实在是为中华民族能长期保持统一国家的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
所以,舜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确实是其功至伟。
(《诸城大舜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

( m* s+ q/ \4 t4 R: r8 n& C7 ]9 Z( f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2-19 05: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