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考证闽中望族 莆田九牧林氏 闽中望族莆田九牧林氏,源远流长。 东晋初年晋安林始祖林禄公入闽,传十世隋右丞林茂,由晋安迁居莆田北螺村。又五世而至林万宠,唐开元间任高平太守,生三子:林韬、林披、林昌。林韬公之孙林攒,唐德宗立双阙以旌表其孝,时号"阙下林家"。 林披公唐天宝间授太子詹事,赠睦州刺史,由北螺迁居澄渚乌石(今析出属西天尾镇龙山村),生九子林苇、藻、著、荐、晔、蕴、蒙、迈、茛、皆官刺史,世称"九牧林家"。 昌公生子萍,后裔居游洋后转迁台湾雾峰,为开台望族。 韬、披、昌兄弟三人墓址俱在澄渚(乌石)后垄之原,则在莆田福平山(今西天尾镇林峰村),九丘九圹,著载《八闽通志》。 唐九牧林依次如下: 林苇 端州刺史(即今广东肇庆) 林藻 容州刺史侍御史(即今广西容州) 林著 横州刺史(即今广西横县) 林荐 韶州刺史(即今广东韶关) 林哗通州刺史(即今北京市通州区) 林蕴 邵州刺史(即今湖南邵阳) 林蒙 循州刺史(即今广东博罗一带) 林迈 雷州刺史(即今广东海康一带) 林蔇 福唐刺史(即今福建福清市) 唐九牧素以诗礼传家,人文彪炳,代出英杰。 唐有林藻,林蕴各以文名、忠烈名著唐史;宋有祖姑林默(即妈祖,御封天上圣母),明有永乐状元林环、刑部尚书林俊、"铁面御史"林润、"三教先生"林兆恩(龙江)以及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等均为名垂青史的九牧名贤。 九牧林自唐代开基,历经1200余年,世远支分,派衍闽、琼、台、浙、赣、湘、桂、川、黔、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子孙繁衍海内外,后裔遍及五大洲。真可谓"乔木盘根大,猗兰奕叶鲜"(宋仁宗题《林氏家庭》诗)。 然而千枝一本,万派同宗,九牧林根在莆田,源出澄溪,而唐睦州刺史林披公刚是海内外族裔共同尊奉的九牧林基祖。(附九牧繁衍各支)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近年来,各地九牧宗亲和海外侨胞出于强烈的家庭认同感,陆续来莆寻根探源。 林为闽中八姓之首,书称"八闽八郡"著姓,以林为第一,又因著于莆田,莆故称文献之邦,向有"莆田之林盛天下"之美誉。 澄渚乌石(今属龙山村)作为九牧林发祥地,自然成为海内外族裔景仰的谒祖圣地。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世界各地宗亲的大力支持,包括祖祠、祖墓在内的文物古物将渐渐修复。端州(苇公)"乌山、种槐"碑刻、"砚泉"石刻、唐代大石砚、宋代天圣盂等文物得到妥善保护。 九牧林氏祖祠于1997年已经当地政府审批为文物保护单位。 九牧祖先祠堂 位于西天尾镇龙山村乌石(古属澄渚村),原为唐九牧苇公派下奉祀公之墓祠。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重修,清同治十二年林韬,林披,林昌公后裔三房合心捐资重整追祀万宠,合祀韬、昌。 祠门前矗立清代重修祖祠碑记。祖祠历经百年沧桑,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已频临圯坏。1986年乌石族人与莆林热心人士发起重修,得到广东宗亲的鼎力赞助。至1990年,祠堂与东侧里社均已修复。 祠门上方石额题词名为"九牧祖祠",据考为明成化进士、著名学者周瑛题写;左右两旁悬挂堂联:"一门九刺史,三代五廷魁"。传世堂联:"世业托三山,叶茂于今传奕叶;宗祠开九牧,云礽从古肇梯云"。 原有明代林茂达撰题祠联:"派分九牧大宗,忠孝文章深启佑;祠占乌山正脉,衣冠科第世联绵"。堂上高悬主匾题为:"澄溪毓庆"。 原有一古匾题额"枌榆溯本"为清光绪举人林兆骐题撰。堂中供奉万宠、韬、披、昌及九牧昆仲列祖画像。 祠堂内今存端州刺史苇公书题"乌山""种槐"椭圆形石碑一块,下方刻五言诗一首,诗云:"乌石开灵境,白云护草庐。径中松菊在,解组赋归欤。" 唐九牧墓位于莆田福平山(今荔城区西天尾镇林峰村,古称北螺村,旧称凤林村)。明弘治《兴化府志》载:"林九牧墓在县东北兴教里枫林积翠庵后,九坟并列,仅存埂块。唐九牧林氏兄弟合葬于此。" 明嘉靖间,九牧蕴公后裔刑部尚书林俊倡修,石砌,九墓并列作龟体。端州刺史苇公居中,诸弟依次各列左右,穴坐壬向丙兼亥已,长十七丈,墓场宽阔平坦。墓陵前矗立石牌坊一座,额题:"故唐九侯伯仲林公墓"。 原九牧墓左有凤林寺(明代建),右为积翠庵(原为唐欧阳詹福平别墅旧址),中为绀殿,前有招隐阁及放生池。 墓陵周围数十株百龄杜枞,势若蟠龙,参汉连荫。凤林寺前有甘棠、赤榕、木或朴三木连干,雅称"三寿作朋"。 后人由此引发联想:九牧兄弟生则刺史同荣,列则丘垄合葬,示万世和睦之兆。所以天鉴其德,三木合为一干,此同气连枝之祥,诚千古罕有之事。 唐九牧墓,原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唐代墓葬。惜于1960年前后被毁。现仅存墓园基址及部分残碑断碣。附属建筑积翠庵(已经重修)及放生池基本保持原貌。 作为九牧林珍贵的文物胜迹,唐九牧墓亟待修复并予以保护。经初步规划,拟复建为规模宏大的"九牧陵园",该园将成为海内外九牧林后裔祭拜先祖的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