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3-5-31 18:46 编辑 , c& H; K6 x7 p. X- B
, L% ~/ n( A" S9 C0 l# Z, _/ D: H
更让人感叹的是两位英烈还是兄弟俩!姚步霄(1908~1965年),名升云,字步霄,浚县籍著名抗日英雄,延浚汲淇四县边抗日根据地的开创者。新镇镇淇门村人。1922年考入卫辉省立第五师范,1927年9月毕业,到五师附小任教,1930年,到浚县一完小暨师范任校长。“9·18”事变后,任汤阴师范学校教育主任,多次在汤阴县城组织学生集会、游行,号召商行抵制日货,1932年6月,被国民党政府教育当局勒令辞职。 1934年8月,姚步霄辗转到焦作扶轮小学任教,兼职太行中学,并与当地党组织进行秘密接触。1937年4月,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7·7”事变后,姚步霄同党组织负责人程明升、韩秩吾等在扶轮学校增设了政治常识、军事等课程,并经常组织师生为抗战筹集物资,酝酿抗日斗争。1937年11月3日,姚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受中共豫北特委派遣,回到家乡淇门,开辟这一带的抗日工作。 姚步霄回村后,与李俊峰等10多名知识分子,创办了淇门临时小学,并担任校长职务。他们白天教书,宣传抗日,夜间举办民众夜校,吸收学员200余人。姚定期到焦作向党组织汇报工作、接受指示,准备集蓄力量,成立抗日武装。 1937年,群众断炊断粮,年关将至,姚步霄组织群众向富户均粮,使群众暂度年关。1938年2月25日,姚组织淇门周围各村群众到新镇集抢粮,放赈济民。浚县国民党党部书记王震岩调500名民团武装前来镇压。姚临危不惧,向民团队员陈述大义“大家都是穷家子弟,如今国难当头,我们不去打日本,而忍心将枪口对准自己的乡亲吗?”士兵们被感动,纷纷放下枪向姚立正敬礼。王震岩见大势已去,被迫答应放赈500石。 1938年春,他组织民众夜校的学员和周围村庄200余人,在卫河沿岸截获奸商往新乡贩运粮食资助敌人的车船,将粮食分给农民。不久,因经验不足,缺乏训练,这支组织起来的队伍被日军冲垮。同时,分化瓦解敌军,策动扈全禄部反正工作也遭到失败。9月,漳南兵团青年纵队执行肃清浚滑日伪任务,将扈部包围于道口镇,姚及时将扈部作战部署、战略要图等情况向纵队作了汇报,使扈部大部被歼灭,为歼灭扈部做出贡献。 1940年10月,中共卫西工委成立,李先贤任书记,依党组织写的介绍信,首先和姚步霄接上了头,二人交谈了情况,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姚继续利用教员身份宣传抗日救国,联络开明士绅,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争取全面抗日力量。四县边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情绪日益高涨。1943年6月,中共四县边区工作委员会成立,并筹备建立县一级抗日政权。10月12日,四县边区抗日行政办事处在延津县原屯村成立,姚步霄任主任。 主要事迹 四县边办事处的主要工作。一是建立基层政权,壮大抗日力量。四县边办事处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游击战争形势。为了适应开辟新区的需要,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开展抗日战争,边区办事处努力开展政权建设,先后建立了四个区政府,办事处干部由几名增加到近百名,使四县边区具备了小块根据地的规模。边区各级干部深入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动员青壮年参军支前。正确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吸收同共产党有联系的地方知名人士担任办事处参议,1944年,三次召开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座谈会,向他们介绍国际国内形势,号召他们积极投身于抗日斗争。二是分化瓦解敌军,建立和发展地方武装。四县边办事处一成立,就抓紧组建地方武装,以打击日伪进犯,惩治汉奸恶霸,保卫人民政权,巩固和发展新区。1944年4月1日,冀鲁豫四分区部队攻克滑县沙店日伪据点,早已经过四县边工委和办事处做过争取工作的滑县伪保安团第三大队200余人,阵前反正,四县边办事处警卫排和四分区的一个武工队编入这支部队,建立党支部,组建为延浚汲淇四县边抗日游击大队。这个大队在党的领导下,战斗在四县边区,与日伪顽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先后参加了宋村伏击战、小庄伏击战、罗滩保卫战等无数次大小战斗,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和抢劫,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抗战胜利后,升格为四分区独立一团,以后又先后改编为分区21团、16团,1947年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第33旅98团,开赴山东战场。四县边工委和办事处又成功地争取了延津县贾子和民众自卫团起义。姚步霄多次找贾子和谈话,晓以大义,指出只有反正抗日才有光明前途。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1944年10月7日,贾子和率部于滑县黄塔村宣布起义。冀鲁豫九分区将这支武装改编为九分区第二游击支队。后编为四分区第14团,1947年该团升编为冀鲁豫军区独立二旅,参加解放临汾战斗。贾子和民团的起义,使四县边区的斗争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延、浚、汲、淇四县边区变为根据地。三是担负冀鲁豫边区通往太行根据地的南线地下交通任务。这条交通线1943年底正式开通,东连冀鲁豫根据地的濮阳交通站,西接太行根据地的汲县塔岗交通站,中间穿越日伪严密控制的狭长地带延浚汲淇四县边区,穿越道清公路、平汉铁路和卫河,全长100多公里。沿途在原屯、马庄、军营等地设有中转站。四县边工委和办事处选派政治坚定,机智勇敢的交通员担负起传送情报、文件,护送干部,为根据地筹措运输紧缺物资的重要任务。共护送冀鲁豫、山东、华中各根据地过往人员4000余人次。1944年春,黄敬、杨得志、苏振华带领1000多名干部去太行根据地整风,1944年冬徐向前从山东根据地去延安,1945年9月参加七大的陈云、陈毅、李富春、林彪、罗荣桓、滕代远等27位党政军高级干部,从延安返回各根据地,都是通过这条交通线,由四县边武装护送安全到达目的地的。四县边地下交通线,在沟通华中、山东、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与北方局、延安的联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太行、冀鲁豫两大根据地之间逐渐连接起来,1945年底,冀鲁豫区党委决定撤销南线交通线。 延浚汲淇四县边办事处在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前夜诞生,在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中撤销。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无数革命前辈,为开辟和巩固四县边区英勇奋斗,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1946年8月,冀鲁豫军区组建随军办事处和战勤指挥部,姚步霄任冀鲁豫第二随军办事处主任。11月,刘邓野战军在濮阳组织滑县战役,姚步霄积极组织领导家乡民众,带领运粮车队,踏泥泞,冒弹雨,跟随部队长途跋涉,保证部队供给,为赢得豫北战场的全面胜利做出了贡献。 淮海战役前夕,组织上调任他为冀鲁豫军区四分区战勤指挥部副司令员,负责战勤支前工作。淮海战役打响后,姚组织广大群众踊跃支前,向徐州前线运送粮食1000万斤。 1949年4月底,东北野战军南下经过豫北,姚步霄带领边区人民做好后勤供应准备工作,为60万部队和8万匹战马设置了交通路标,准备了渡河船只。对部队住房、吃饭、用水及标语口号等,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使东北解放军安全顺利过境。同时,姚积极组织和领导群众为安阳、新乡两大战役供应小米430余万斤、面粉104万斤及柴、草、料、猪肉、担架等,为全国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 1949年5月,安阳、新乡战役结束,为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加快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组织上派姚步霄到濮阳专署革命干部学校任校长,开始了培养革命后备军工作。平原省撤销后,姚步霄调任华北行政委员会秘书。 1956年,姚步霄调到河南省水利厅,负责筹建省水利学校工作。由于在长期的战争岁月里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1965年8月1日,姚步霄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于郑州,享年57岁。安葬郑州黄岗寺革命烈士陵园。 1998年10月12日,在延浚汲淇四县边抗日行政办事处成立55周年座谈会召开之际,原中顾委常委、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曾任冀鲁豫行署主任、晋冀鲁豫军区后方战勤总指挥部司令员的段君毅挥毫题词:“怀念步霄同志,学习他的革命精神。”
B! i! T2 ~- {4 H0 R# f! s" e' f+ S7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