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3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与雅是公民道德的基本内涵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657 天

连续签到: 7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3-20 12:2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孝与雅是公民道德的基本内涵

○姚高才

作者简介:姚高才,笔名高悟,高霖。仙桃市文博副研究员,中华孔子学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曾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专业文章30多篇,出版专著3本。

    中华民族能有序地发展,除了政治和法律的作用外,还有道德观念在起维系作用。政治与法规往往因改朝换代而更替,但道德观念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传承。近百年来,随着封建社会的彻底崩溃,经济浪潮的不断侵袭,人的思想也发生了大变革,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优良美德被淡化。现在社会进入科学发展时期,一切事物逐渐回归理性,新的道德观念正在建立。孝与雅是传统道德观念之精华。孝者德也、雅者正也,孝雅当是公民道德的主要内容。本文兹以一管之见,聊作交流。一、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群众对孝行雅行应有充分的认识。党中央在二十多年前就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什么是精神文明,怎样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一直处在探索之中。精神文明是相对物质文明而言,所指比较广泛,具体建设是精神文明领域的系统工程。认识孝行、雅行,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项目。孔子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就象天上的日月星辰,符合天道自然运行的常规,也象大地上的山川,有高下流通的准则,更符合人的乐善本性;实行孝道,既顺和天地,也顺乎人心。孝敬父母师长,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在全面追求物质利益的现实社会里,许多人的思想行为几乎步入歧途,有的人把父母当着使唤的对象、索取的对象、出气的对象。有的对父母弃而不养、有的养而不敬、有的敬而不顺。所谓行孝道,对父母既要尊敬,要赡养,更要安抚。那些不懂孝道的人应该接受孝的教育。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虽没明确提出“孝雅”二字,但也规定了家庭生活的行为准则:“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团结邻里”。首先提出“尊老”。如何去尊老,就要懂得孝的真正含义。对父母要做到孝养、孝敬、孝顺、孝安、孝谏,一个思想素质低下而不懂孝义的人,便无雅行可言,有的说话做事粗俗,或是违背礼节,有的口吐脏话、粗话,举止行为粗陋不堪,如此既损个人形象,也有碍社会环境。作为一个公民,只要心向文明,就会朝雅的方向迈进。我们的祖先历来都很重视孝雅教育。道德及孝雅不属国家政治法律的范畴,要靠文化传统和民间正义来规范。现代社会虽说在努力寻求新道德的约束方式,倡导乡规民约、行业守则,规章制度,但都缺乏监督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民约、守则、规章,似为一纸空文。过去当政者凭借族规宗法来约束人们的道德行为,建祠堂、修家谱、订家规,追思祖宗功德,缅怀先辈业绩,以激励人心向善、人心向上。我们应重视历史的经验,对优良的传统不妨试作“古为今用”。让所有公民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象“道德纲要”所要求的那样,人人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干部必须具备行孝重雅的品德。全国人民渴望政治文明,政治文明首先要求执政者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守孝道、重雅行是良好素质的具体表现。我国古代王朝曾以孝为标准选拔人才。上古圣明舜帝,以大孝著称,人皆向往。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所到之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后得尧禅让为帝。《史记·五帝本纪》周公制礼,孝昭天下,从此孝成为人品道德的重要内容。西汉时期,汉惠帝实行“孝弟力田”对于有孝名的人免去徭役。到汉武帝时,推行“举孝廉”的人才选拔制度。每郡每次必荐一人,如“不举孝、不奉昭、当以不敬论”。凡被推举的孝廉,可在朝廷做官,甚至可任御史、尚书之职。《汉书·武帝纪》举孝廉制度至唐代,延续了数百年。此后虽不是唯孝是举,仍有许多帝王崇尚孝道。东晋南北朝,先后有七个皇帝以孝为帝名,并有三个皇帝以孝为年号,如:“孝建、孝昌、孝基等”,随后仍有宋孝宗、明孝宗。当今社会,依然人人都是父母生,仍应讲孝道,这既是家庭和睦的需要,更是社会文明的需要。无论身为一县一市之官,一局一镇之长,大小干部,都应怀有孝心。如果当官的不孝敬自己的父母,怎能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又怎能构建和谐社会?“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做官就要做仁人,孝是仁人的根本。道德纲要中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加强道德修养……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取信于民。”胡锦涛总书记也很重视人的品德与行为,他讲的“八荣八耻”,对党员干部提出更高道德要求。其中虽没提到孝与雅,但党员干部首先是公民,好公民必须具有孝雅素质。心里有孝雅,就如同胸中有阳光,既可照亮自己,又可照亮别人。孔子在《诗序》中说:“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谈天下大事,形成天下良好风气,这当然是雅。雅就是正,正确的语言,正确的行为。然而有部分党员干部不孝不雅,不正之风到处可见。有的干部从早到晚陪车子、陪桌子、陪“老子”(长官),“公务”繁忙,连自己的老婆也无暇顾及,更何况孝敬父母,有的人表面上装的孝道文雅,其实心中无孝理,怀中无雅意。主观上无孝雅意识,客观行为常常越轨。现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同时,党员干部应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管身处何时、何地,面对何人,都要做到“讲礼仪、讲礼节、讲礼貌”,做一个行孝行雅的公民典范。三、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学校应把孝雅教育作为必修课。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曾说:“夫孝,德之本也。”(孝经·第一)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品行兼优,德才俱备的人才。德是第一位,如果一个人有才无德,这个人对社会、对国家,不会有什么贡献。只有德才俱备,才是有作为的人。衡量一个人的德行,首先观其孝行,孝是德之本,有孝心,就会有良心,有感恩心,有责任心,有好的德行,这样的人才会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可是我们的教育,很长时间以来,只注重考分,升学率,教育部门与学校一个劲的钻进了“唯分论”的死胡同,虽说近几年许多有识之士,一次又一次指责这种不良倾向,国家教育部门也有意改变。如果根本的教育制度不改变,谈道德素质教育,那只是纸上谈兵,水中捞月。尤其在中学阶段,虽说规定有素质教育课,但在许多学校被挤掉,将素质课改为语、数、外课程。要根本改变“唯分论”这一严重偏向,教育部门领导人要下大决心,用真功夫。除积极推行“公平教育”外,更有必要从制度上大改革。教育是以教育人为目的,育人应重在品德,许多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有才无德者,只是一个追名逐利的名利之徒。有人不赞成把外语作为中学生的主课,因为外语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并非直接的需要,只能是少数学生的兴趣或发展的专业。而孝与雅则是每个学生所需要的,而且必备的。道德纲要中强调,“高尚品德必须从娃娃抓起,深入浅出地进行道德启蒙教育,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引导其分清是非,辨别善恶……并培养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孝雅教育,除学校之外,家庭也是对学生进行孝雅教育的好课堂,作为学生的父母要给孩子上好这一课,首先也要自修孝雅这一课,作一个好表率。孝雅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流于形式,讲几句大道理就行了。应与道德素质课紧密联系起来,有切实的教材,有可行的课程。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今天,应该顺应时代要求,编写新的《弟子规》、新的《孝经》、新的《女儿经》多讲一些“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这一类既生动、又可学的孝雅故事。古今中外的孝雅故事很多,出版部门可以组编这类的书籍,尤其关于雅的书,目前全国可能找不到一本专著,然而在我们日常词语中却有许多“雅”,如:雅兴、雅念、雅教、雅观、文雅、高雅、优雅、博雅……等。似乎这些词语是抽象的,其实并不抽象,而是很具体。孝是规范家庭伦理道德的思想意识,雅是表现社会语言行为的精神境界。总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时期,群众、干部、学生都必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优良的传统孝雅观念,应是新道德观念的主要内容,在家庭对父母长辈要讲孝,在社会上语言行为要讲雅,一个有道德的人,必然会有孝行雅行,有孝行雅行的人,基本具备了道德素质,孝与雅是道德素质特有的内涵。让我们借弘扬传统美德之风,扬起孝雅文化之帆,朝人类心灵之海远航。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2-5-10 11:40:01 | 只看该作者
“让我们借弘扬传统美德之风,扬起孝雅文化之帆,朝人类心灵之海远航。”说得好,我们应该将孝雅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签到天数: 3911 天

连续签到: 240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5-10-25 17:49:11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作者:姚高才,笔名高悟,高霖。仙桃市文博副研究员,中华孔子学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曾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专业文章30多篇,出版专著3本。
- Q  B$ n1 {5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27 03:5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