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8-20 23:45 编辑
- L+ l( s( ^7 n. R; e
. v; f _* I5 S% t( ~9 ]回复 1# pszyyao % J0 b; ]* `' Q7 S+ z
0 J0 w+ L7 _4 v. O# c
! m& U/ v2 Q/ J" B" e! T; o3 Q "(少尹)开封少尹从六品(判官)"
' i+ ~" h: \1 ?6 p5 i! X# h$ f& g5 r; F6 b
+ B: h$ N- A" n8 m: K, U8 z% [* M 自从到潮阳寻找族谱,在大宗祠,在潮阳族人中,经常听到“少尹派”和“花心派”的说法。追问什么和为什么,只明白“花心派”而“少尹派”是糊里糊涂或半糊涂。
% T7 H0 u% @9 u: @( q( X “花心派”就是“莲花心派”,指潮阳姚(季房)八世从茂公的后代,因公葬莲花心或“风水形莲花心”(今潮南两英镇古溪村附近)。据说,县城(棉城)娘宫厅、红砖门闾、高门闾、桶箍门闾等姚氏,属“花心派”。
`3 Z& n) a" F" W 而“少尹派”似乎是指潮阳姚(季房)九世姚琛公的后代,据说新加坡姚志腾属“少尹派”,浦东姚村许多族人也是“少尹派”。为什么姚琛公是“少尹”?还没有谁讲得清?
4 Y- a. O0 t$ S, v' W$ m 今年清明,欣成老陪我到浦东姚村走一走。我在绵德堂得到《绵德堂(神主牌位)花名册》,第一次从文字上确认:姚琛公的后代是“少尹派”,姚瑷公的后代是“花心派”。从茂公有子姚瑷公,因子瑷而贵得赠;换种说法,姚瑷公比从茂公更出名,有的人,便因势而改称姚瑷公的后代是“花心派”。这是不地道的,因从茂公有四子。; _& J) ]$ H" z% {$ x. S
我依然不明白姚琛公何以是“少尹”。因为: 光绪潮阳县志有“贤母胡氏传。同郡刘子兴、周光镐各为文纪其事”。胡氏是十三世姚一慎妻。周都爷周光镐为其撰《姚母胡孺人期愿寿序》。一慎公和胡氏祖妈有子存德公,字国亨,别名亨衢,号宾廷,由例贡授江西南昌县丞。周都爷在寿序中一再称国亨公为“少尹”。也就是说,明季称县丞为“少尹”,县丞比县令低一级,“少尹”。“少尹”国亨公也是 兵部郎中曾孙。是明时周都爷周光镐的称呼对还是今时潮阳族人对呢? 近时,得知宋时称开封判官为 "少尹”,开封少尹从六品。对了,明代姚琛公,当过抚州通判后,调升顺天府治中,他的"少尹”大概就是这么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