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学与生活 .
得助于至少五方领导的通力支持,我于今年三月份以“作家挂职锻炼”的方式,猫进了本市的一家大型工业企业。该企业以“广东甘化”(0576)命名,在全国各地证券交易厅的荧光屏上红红绿绿,蹦蹦跳跳。当这个最初直接由江门市文联发起的活动,不久后硬是被广东文艺界有关权威人士称其为全省地级市中的“第一创举”时,作为个中人,我确实有些被感动了。感动的背后便是压力。我过去的生命中,幸运光顾的机会并不多。而幸运总是与“负荷”结伴而行。现在我只能说,对于我人生中这又一段全新而短暂的生活历程,我会积极地去触摸,感受,及珍惜她。
我出生的那年,新疆某地第一颗原子弹蘑菇云的腾起,向世人证实了咱中国人既是强者又是智者。当我来到人世时,睁开眼能够看见的是开启智慧的妈妈,和代表挺拔的爸爸。而那时候,一双溜溜园的小眼,闪闪发亮地愣视着的,却是我妈妈办公桌上的粉笔。它们是五颜六色地好看。
记得多年前一个炎热的季节,一场滂沱的大雨过后,我大病了一场。至今都不知其名的那病,曾让我在生死线上相持了整整一年。那是我人生中极其惨烈的一页。昏迷之下,暝暝之中,隐隐地我看到了一个曲径通苍的浑沌之界。全能的上帝佛祖一般伫立在那里。他浑厚而低沉的声音发自他全身所有的毛孔。他的语言只有火鸟能听懂。他给凡尘俗世的残暴者鸣起了一道毁灭性的火警,又给孱弱者传来了仁慈的福音。上帝的嘴阿出晶滢的晨雾。上苍清明。
我十分崇拜罗素(Bertrand Russll 1872——1970年)。罗素对世人的深远影响,不仅在于他撰写了上下2500余年的《西方哲学史》,创立了数学领域中“数理逻辑分析”,并收获了195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罗素传达给人类的最高境界是智慧,关于人生、知识及社会的智慧。这智慧源自于他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领域所怀有的极大热情,以及其巨人般的全球意识。即使是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当他触摸到了罗素的智慧时,也会由衷地感叹:“只有科学知识和技术,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理由把对高尚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赞美,置于对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如果说优秀的科学家能给人类创造极大的财富和愉悦,那么心胸狭窄的并不具备智慧的科学家,同样能给人类带来等身的灾难与毁灭。这哲理并不深奥。罗素说:“使人成为哲学家的动机多种多样,最值得尊重的则是他了解世界的愿望。”罗素作为20世纪最博学的智者之一,他那无私而博大的世界公民形象,是我崇拜他的唯一理由。
我是一位并不十分年轻的青年。已在生命之河游过了一程。作为初级文明社会中的芸芸一人,我虽然没有明显的自溺或自馁倾向,但漂泊于生命之河,我游得远不够努力。在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我因迷信“桃花源”及“伊甸园”之类的所谓极地仙境(人类精神家园的),而活得十分散漫,并且纯粹个人。我读过一些涵盖面颇为广泛的书籍。包括圣经旧约与新约;中国道教九守,佛教三学,以及经典哲学一元二气三玄;世界通史;西方哲学史;美国演义;拉美人文景观;牛顿,达尔文,贝多芬,莫扎特,左拉,梵高,毕加索,罗素;理想国;动物世界;以及高等数学等。福绿寿喜之类,我素来无所企求。对于沉甸甸的好书,和沉甸甸的现实生活,我则一直抱有两种绝缘不同的心态:一是虔诚,一是困惑。
高山流水,相生相克;瑟瑟弦音,天煞天成。正是在这种如梦如幻,似宗似禅的境地,我忽然悟得那桃花源,不过一位失意落魄中人以其孤影尝孤芳的情调,吟唱了一首阿Q式的梦幻曲而已。同样,另一位曾在桃花源里度过了26个春秋的诸葛村夫,千百年来,人们视其为智慧的化身。该村夫真正做到令人讴歌不息,膜拜不止的,恰恰是那些他走出桃花源之后的故事。文蹈武略大智大慧的《出师表》,正是翻开这部故事的第一页。再说那伊甸园,亦不过受用于某一教派的某本教义而已。该教义斑斑页页可见,人类的光明使者如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但丁等,他们是如何被扔进惨淡的炼狱,如何在阴暗的炼狱第一层超度光明并获得永生。
文学即人学。如同所有苦乐年华的莘莘学子,这是我在文学道路上受到的第一课启蒙教肓。尽管飞禽走兽,鸟语花香,风雨雷电等,都能被人钩勒出种种不失为优美动人的景致来,但过于沉迷此道或走向极端,她们就会迅速从文学的范畴剥离出去,转化为动植物学,天文物理学,甚至莫明的玄学,及印象派画风的旁白。其实,仅一道文学即人学的命题,已经足够令人受苦受累的了。
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从“人性社会”的层面来看,人是原始的,自然的,野蛮的,强凌弱食的,即所谓天人合一状态;从“人情社会”的层面来看,人是封建的,家族或种族的,狭义的情感教肓极端沉重的,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治状态;从“人道社会”的层面来看,人是自由的,文明的,智慧的,权利与义务均等的,即所谓法治状态。
与人性,人情,人道遥相呼应的文学作品,大抵上就有自然主义的,存在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及人道主义的。其中,人道主义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区域。这一方面因为她的理想色很浓,颇令人神往;另一方面因为她与现实社会有着尖锐的矛盾,从而激起了人们的捍卫意识。有人曾将人道主义诠释为“对人自身的尊重,理解和自信。”我觉得这种诠释极为不妥。大凡一个“自”字被人突出强调,这不仅谈不上人道,甚至有嫌非人道。我相信该诠释同样适合于诠释希特勒的日耳曼帝国精神。如果只将该诠释稍加改动,即“对人身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似乎更贴近人道主义。
我是现实主义的欣尝者。对于万花筒般的现实世界,我常能抱着一分感恩,两分顺应,三分审视,四分理解的平常心态。而对于五花八门,派头浪头各显风流的文学世界,只要闭上眼略加过滤一番,我就会体味到只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最能沁人肺腑。现实就是自然,现实就是存在,现实也有浪漫,现实的总体朝向正是文明和智慧(人道)。正是由于现实主义具备了这种兼容并蓄的功能,方能令她在文学领域一显真品本色。
文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不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博大精深的生活,赐予文学的,是文学所有的一切。在此,我们不妨回过头来看看人类自身的生活 从其种类的不同来分,有古典的,现代的,艺术的,现实的;从其状态的不同来分,有工人的,农民的,商贾的,士兵的,政客的,知识分子的;从其质量的高低来分,有有思想的,有学问的,有技能的,有行为的。
在对于生活和文学的不断触摸,感受,及洗礼的过程之中,我对二者均怀有极大的善心和深深的敬意,并且首先是面对生活。至于文学作品,首先她是一门雕虫小技,此时的学子学徒,能够以其颇具魅力的文学入门之功,创造出一些咸鱼翻生般的语言美,或结构美;其次她是一个临摹工程,此时的习作者,能够巧妙地做到“窃书不为偷”,并多从鲜为人知的“书林外史”(宗教的或国外的)入手;然后她是一个形式,此时的作家能够冶炼出某些稀有材料(特定对象的特定命运),缔造出具有个性特色的门风或门派;最后她才是一曲智慧的交响乐,如老聃,柏拉图,左拉,凡高,贝多芬,罗素,费孝通的千年大合唱。
——1998年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