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布衣百姓
|
7#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7 04:51:16
|
只看该作者
宗亲:早安!我找到了11、12、13、14年在台湾参加“世界陈氏宗亲总会”会议的照片,都是这一幅“三圣像”,冠名“妫汭五姓始祖圣像”,菲律宾成立有“妫汭五姓联宗会”,应是“姚、虞、妫、陈、胡”。
# |( z! m+ f c$ l经查:4 G! @, I7 e8 q9 c5 W% v W* p- u/ a: a
古代妫汭、东夷、华夏是现在什么地方8 K' K2 f- H3 ?
1.妫汭(guī ruì),妫汭水在山西省永济市南历山(今首阳山)。- z- K. V* J! ]( c0 L3 X( @
2.东夷为多义词大致有三种意思:# X3 G1 q2 }/ m4 n; `. z" @
a.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汉人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有淮夷、莱夷、鸟夷、岛夷、湡夷等。分布在今安徽省,山东省,江苏省一带。2 X, t" q/ x3 M( Z3 Y& `* K" T
b.“夷”字后来指汉族以外的各族。
% x6 H0 C% R% t% }9 ec.夷”,古山东话中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说文解字》),与华是同位语。 词义性质从地理名词转变成对中国文化起源领域意义上的文化渊源性质的名词。6 C( r6 n' r3 E' t6 Q, Q: H: d
3.隶书-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图5 ?( F+ @+ f' y1 u/ }" o
.“东”和“夷”字在山东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600至3300年)的东夷骨刻文字中已经出现。引(丁再献、丁蕾著《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文稿总编审:丁再斌)第十九章第二节,“东”在第780页,“夷”在709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1 |% U- A+ i! ?3 W4、华夏也称“夏”、“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的自称,以区别四夷(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如《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姜戎子驹支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语言不达。”) A7 d1 W" \6 N; W" Y' R( O: q
华夏起源于华胥,伏羲即为华胥氏。在周朝时,凡遵周礼、守礼义之族人,称为华人、华族、夏人、夏族,通称为诸华、诸夏。
" C3 [. v: A8 d. X古籍中将“华”、“夏”作为中原,“夷”与“裔”作为四方。华夏又称中华、中夏、中土、中国。华与夏曾相互通用,两字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如《左传》定公十年载孔子语云:“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里的“华”亦即“夏”。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
6 W1 a1 W3 [, i$ c& r#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