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彩云之南(姚良文) 于 2014-1-2 18:55 编辑
6 g2 T1 T6 T* J, \% B$ Z/ |# ^
9 y; [" [ s7 {, U# X首记珊公后姚文献(字君赞)之裔姚明顺 - 中华姚网地址:. j7 R9 ^( q9 [# Q* B6 k2 F
http://www.yaogens.cn/portal/thread-15458-1-1.html6 R3 u$ m7 E. g1 }8 |6 |
# b* [. h' W% A4 I- U
续记姚文献(字君赞)之后裔—姚明顺 拟稿人:姚良文
% t* S1 b2 i$ V# j' P" n一、背景简介 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青胜乡民胜村(小地名:水星坝)开发时间较早,曾先有水星坝,后有绥江之说。曾在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是民胜经济、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在清代乾隆年间,水星坝街商店、客栈林立,曾有上街、下街、草街子等街道。据老人们讲“曾经在民胜小厂的莲花山、水星坝、百丈坡修建了48座庙宇,四川、宜宾、成都一带的香客都来上香朝拜,香火十分鼎盛。” 也曾出现过在当地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姚明顺(号会首),皇清待赠荣膺五品总戎,配妻朱氏、喻氏。明顺是姚文献(字君赞)第16世孙、是入滇始祖姚光荣第5世孙。明顺之子六品军功姚启熬,配妻李氏、郑氏、王氏;明顺之孙九品军功荣先、荣甲、荣茶、荣锋,育有一女姚氏。 姚明顺的古建筑遗址尚存,古墓保存完好。姚明顺与同配妻朱、喻氏三人之合墓位于民胜村水晶街头,气势十分雄伟。墓碑文字、图案雕刻非常精致。碑柱上 “水晶宫中花开并蒂争吐艳,星宿坛内枝放莲里并钟英,横批 :古书图”的楹联,说明了当年姚明顺父子的辉煌业绩与水星坝的繁荣昌盛。
5 Y8 ?. f. U6 _: E3 Y# P5 l6 o8 e 二、瞻仰墓地和参观古建筑遗址 姚明顺的墓地和古建筑遗址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青胜乡民胜村水星 (晶)坝,墓地和古建筑遗址相距约400米,两者之间分别是民胜村委会、民房、耕地和荒山。墓地距民胜村委会150米左右。 (一)瞻仰墓地。首次瞻仰墓地是2012年冬季,走近墓地,一座气势雄伟的“三碑五帽”生机映入眼帘。主要查看了古墓的碑文,碑文由主碑、左碑、右碑和楹联几大部分构成。碑文要数碑柱上“水晶宫中花开并蒂争吐艳,星宿坛内枝放莲里并钟英,横批:古书图”的楹联最显眼,其次是主碑上竖排着还清晰可见的“皇清待赠荣膺五品总戎姚公讳明顺老大人同配妻朱、喻氏老孺人之墓”主碑文。右碑上是碑序一则,从碑文的落款日期“大清同治元年”来算,该墓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碑序中上半部分的文字还能看清楚,但碑脚下的碑文由于日晒雨淋已经风化后无法识别;主碑和左碑上的孝名通过简单处理后都还清晰可见。可详见墓地碑文和以下参考资料: 主 碑
" `/ | @. V% V& o9 B4 S0 `0 V% W
. r5 }) e5 E# c 0 j. v. K" l5 w$ K" _& E) U- |& k
& ~) z/ S) Z2 g* L1 v- X
(二)参观古建筑遗址。2013年12月15日,笔者再次去到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青胜乡民胜村水星坝采集姚明顺的相关信息时,在当地一位热心向导的带领下,亲临现场参观并用相机拍摄了姚明顺的古建筑遗址。
2 A" n; [7 t: x- _- }
姚明顺古建筑遗址位于民胜村委会背后200米左右的“龙背”上,龙背中间横跨着一条通往小厂拟连接绥江县中城镇绍廷村的公路(如图可见),公路下边是一户汪姓人家新修的楼房,汪家楼房背后约30米远处是(据说)姚明顺当年的古建筑“营盘”遗址, 乱石支砌而成的“营盘”遗址还能见到大小约40平方米的一个平坝。沿着“龙背”往下走是一条通往民胜村委会的乡间小道,小路两侧全是荒地,其间树木、杂草丛生。但要进入姚明顺古建筑遗址主场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没有路。从刚见到的营盘地往下沿小路走了200米左右就得改道进入荒坡地,在杂草众生的“龙背”上,一边走一边用刀清理前进的道路,改道后沿龙背前行50米左右就见到了建筑遗址。首先见到的是一个直径约4米大的圆形坑凼,估计是用作蓄水或别的用途,这种认为不知是否准确,但总算是亲眼见到了。再往下20米处立有一个用石头碉刻的佛像——阿弥砣佛,佛像表面的“阿弥砣佛”几个大字已经开始风化也显得模糊不清了。我们二人应该是我们三人(因为和我一路同行的那个热心人背上还背着一个不满一周岁的小孩),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在林中沿龙背一直往下四处观看,交流并猜测着这些古建筑每一个建筑环节曾经的用途。从佛像的表面看估计是姚明顺时代立的,但又没依据,回去后问了当地年长的人才知道这个阿弥砣佛是水星坝信迷信的街民所立,年代并不久。在高低不平和草木丛生的“龙背”上继续下行,接着见到的全是阶梯式的古建筑遗址,龙背左右两侧大部分是用天然石材支砌的保坎或墙身,使龙背形成了5米、10米、15米、20米宽窄不等阶梯式的平台,在平台上还见到了有几处供人上下和进出的梯步。“龙背”两侧坡度较大,两侧的保坎或墙身分别支砌在60至90度不等的岩边上,保坎或墙体沿龙背两侧支砌形成了长达300米左右的“小长城”——古建筑群。在树林和杂草丛生的龙背上我们时而弯腰、时而站立,好奇地参观和寻找着,希望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在临近建筑遗址前大门不远处时发现了一个被损坏的石狮和一个重约300百斤的鼓形石墩,石墩造型完美,雕刻精致,带着好奇的心情无耐之下只好用相机就地拍了几张照片。再沿龙背往下走到最下边就是古建筑的大门位置,在这里有10余条大门石横七竖八地垮踏在斜坡上的树林和杂草中,石柱上有精心雕刻的图案、花纹和钳槽,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文字方面的遗迹。在大门上边的一个阶梯平台处还发现了一“T”字形、深约1.5米的地下沟渠与一条长约3米的暗道相连。传说中在姚明顺的住地有一条地下水渠(阴沟)是其当年花了很大的财力和人力全部用石材从远处修到这里来的,类似阴沟这一说法的遗迹我们这次仅在此一见。前大门的石墙看上去还很坚固,约有3、4米高,左墙支砌在几米高的悬岩边上,右墙支砌的地形虽然相对平缓一点,但至少也是位于60度的坡地之上,大门正前方再往下走不远处就是岩边。古建筑遗址也就到此结束。游走在古建筑之间,怀着好奇的心情,每前进一步都希望有更多更新的发现,回头时看看时间也是下午2点过10分,算算时间从中午11点过5分到这时已经花了3个小时,兴慰的是从“龙背”上公路边的“营盘”遗址开始往下到古建筑正大门所见到的每一处都用相机拍摄记录了下来。
' Z! C+ o' F" d$ N+ k参考资料: ; x* K: Z- K% K. k: T
5 E5 z; Y& n, Q; |& s1、云南省昭通市姚文献(字君赞)之后裔支谱编修委员会 2、滇东北文艺: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06149960_0_1.html 3、青胜乡民胜村人文地理 4、姚会首之墓 http://www.yaogens.com/wiki/index.php?doc-view-186.html 5、青胜名胜古迹网址:
W* I5 a0 i- @7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