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69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舜裔诸姓:谈谈仪姓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4 13:2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不光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还与女性分不开。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


, D. l. N7 V! B# c. H$ \

仪字,古时与义字通用,其字意同义,字典上注释为姓,有的还注释为女姓。我当时想不通,看了姓氏起源,才知道仪姓起源很早,和上古母系社会有关。因此,我查了一些资料,知道了有关仪氏族的一些知识。古代有一个名叫常仪的女子,嫁给了一个名叫帝喾的人,帝喾(kù),姓姬,为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黄帝的曾孙,“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常仪是他的四妃,生挚,帝喾死后,摰承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关于常仪有许多美丽的故事,古书上说,帝喾带领常仪、帝女南巡时,在云梦大泽遇到了房王作乱。当时帝女带一只有神通的狗,名叫盘瓠,它暗暗跑到敌营,咬死了房王,平息了祸乱。


" T  ~3 C; a1 T' ~0 |

关于这个故事,后来越传越离谱,把常仪说成了嫦娥,还有一个嫦娥奔月的故事。关于盘瓠的故事,后人还写了小说《西游记》,把盘瓠写成了杨二郎的一条狗,这些神话故事,都跟母系社会有关。因此,我认为仪姓的起源是从母系社会开始的。有人把常仪解释为一位姓常的姑娘,,把仪字解释为姑娘,也是从仪是女姓来说的。古书上把尧舜禹说成女的,把仪狄也说成女的,大概就是因为母系社会的缘故。尧舜禹时代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时期,当时文化水平低下,因此对于古圣贤是男是女是很难说清楚的。


0 J1 Q  i, Y9 N' L% R. ]

鄄城县仪氏族谱中说,仪姓起源可以追溯到仪狄。出自虞姓,起源于夏朝初年,仪狄之后以祖名为氏。据《潜夫论》载,出自虞姓,夏朝初年,大禹持掌天下之后,其下有大臣名仪狄,最擅酿造美酒,在古人的文章里,仪狄的名字常作酒的代称,这位酿酒师的后代,便以祖名的仪字为姓,称为仪氏。

3 t3 O5 D1 D& s2 [5 K* E. {6 `

仪狄传说为夏禹时善酿酒者。《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絶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赵整》:“祕书侍郎整以坚颇好酒,因为《酒德之歌》,乃歌曰:‘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紂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

% w% w9 I# w' a) P# z2 p* l. N

仪狄是史书上最早出现的仪姓名人,也是酒的创始人。书上说,中国最早的地理图志书《星野图考》里载:“汝海应野多酒事,仪狄造酒汝海之南,应邑之野,取其水尔。”

* K2 c- t) d  f% Y0 Q

     “汝海”:即汝河,在商酒务北二十多里处,商酒务就在汝河南岸;“应邑”:即古应国的都城,在商酒务东南三十多里处,现邑城早湮,但城外应山、应河仍在,商酒务正在应邑郊野。“取其水尔”的水,不论从“村语”还是民谣里看,都应是指金家泉或金家泉流出的浣河。

$ }% \% o4 L' p, _; c" R

这是说仪狄造酒的地方,山东省阳谷县景阳岗附近有仪狄庙,是纪念酒神的地方。小说《水浒传》中描写武松在景阳岗打虎前,曾在三碗不过岗中吃酒,那酒的质量是很好的,后人也因此建仪狄庙,敬酒神。据河南省宝丰县有一则资料说:


8 v( O* ^* Y" {/ g# w) k

“据首届仪狄研究会会长王杰民介绍,经多年考证:仪狄生于公元前约2176年,卒于公元前约2082年,享年95虚岁。仪狄家居商酒务村西南角的金家泉边,26岁那年在地里劳作时,家人将饭送到了田间,当时地里种满了桑树,吃剩下的饭为了腾碗,就用桑叶包起来,放在了金家泉流出的浣河边,结果忘在了地里,几天后发现溅过泉水的桑叶包里流出了发着香味的汁液,仪狄拿起一尝,绵香可口,非常甘美。由此,他经过反复琢磨、实验,用金家泉水多次调制、品尝,最后发明了酒。


8 F3 M7 v, t, v/ f7 T3 P  H

     仪狄将造酒技术教给了村上人,以后代代相传,酒就成了商酒务村的传世之宝。唐代时村民编了个《村语》刻在石碑上:“村旁古遶金家泉,禹凿商开流不断。冬天热来夏天寒,流经寨子润姜园。仪狄村祖秘方传,福我境地醴甘甜。上有千载衍后代,天赐神造袭平安。””


7 N1 }! U( N3 c

仪姓还有一个起源出自陈姓所改。据《潜夫论·志氏姓》载:“陈姓之后有仪氏。”关于陈姓起源,古书上说,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名为氏,就是陈氏。除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名为氏姓陈。仪姓与陈姓同源于妫姓,而陈姓的一支在陈国内乱到灭亡的时候,改为仪姓。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大变革时代,在战乱中,有些家族正面临灭顶之灾,为了家族的生存而改了姓,这是可以理解的。

  Y5 _4 ]6 ~# j# t8 |

仪姓还出自春秋时卫国大夫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春秋时卫国有大夫受封于仪邑(今河南省开封市),称为大夫仪。大夫仪的后代有的以封邑名仪为姓,称为仪氏。有资料说:“卫献公让太叔仪掌政,位居正卿。自从太叔仪掌政之后,卫国过上一段安宁的日子。后人认为太叔仪为人忠厚,有远见,称其号为“明鉴堂”,名登“春秋三传”(即左氏、公羊、谷梁三家的《春秋》注释)。太叔仪之后有仪、太叔等姓氏繁衍,他们自称本姓“源自卫国”;先祖为“卫国大夫”或“成周衍派,卫国名卿”;颂扬太叔仪“尊居尚书之位;荣列浚明之邦”。“浚”为浚仪、浚水之地;“明”为阳,水之北为阳,浚水之北也称“浚明之邦”地。这说明大夫仪的封地当在浚水、浚仪一带。”

( f/ L5 k- R0 J  o8 r( F

春秋时期,开封一带归属卫国和郑国。公元前697年,长狄(夷)国都一带被卫国重新收复,并在长狄人旧都鄋瞒南部建立了一些新邑,其中就有仪邑。公元前546年,宁喜专权被杀后太叔仪出任正卿,封地在卫国新建的仪邑一带,太叔以邑为名,后人称其为“大叔文子”、“太叔仪”、“世叔仪”或“大夫仪”等。公元前544年,史书上还有世叔仪从事政治活动的记载。据史料分析,世叔仪至少活到九十一岁。大夫仪的后裔未获封仪邑之前以”太叔”为姓,获封仪邑之后则以”仪”为姓。


: p* S+ y- d5 h$ f# m5 I! j

从以上资料可知,仪邑就是现在的开封市,也是仪姓族人聚集之地。大夫仪在未受封前以太叔为姓,受封后以封地为姓,即为仪姓。

9 P% B, k, E- p% f8 F*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3:21:17 | 只看该作者

仪姓虽然起源古老,那末为什么现在是个小姓呢?人数也是很少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 d: O2 q! d+ o7 }2 \5 {

我个人认为,原因是很多的。最主要的有以下两个原因:


% O- M& W% j$ t# H1 t* W

1、战乱。古书上说,春秋战国时,陈国出现内乱,陈国也因此灭亡。陈姓也因此成为被镇压的对象,陈姓有的也因此改姓。仪姓与陈姓都源于媯姓,仪姓也有改为他姓的。我国历史上,封建帝王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有“一人犯罪,家灭九族”的法规,这也是有些家族因有人犯法而改姓的。


/ u" ^6 D) f- f4 @! A; `2 ~0 \

2、由于文化程度低下,甚至于没有文化,而错为别姓的。因为仪字与伊、义、倪、等同音,因此错写成了其它姓。还因为三字经中没有仪姓,而有倪姓,也有把仪写成倪字的。山东省曹县有个村,村中人多数为倪姓,可他们的祖碑中为仪字,可见他们的后人文化水平的低下了。还有的是别的原因,如仪萍是我党的干部,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为了保密的需要,更名为伊萍。

2 Q2 }- H: y/ j' B6 z1 B

关于君望与堂号


: x# D7 T- x4 Z5 Y

1、郡望


" }, q( t6 H7 ~7 e  R, S9 g

“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地望,即姓氏古籍中常用的“郡望”,指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并以此而别于其他的同姓族人。唐人著郡望。由于某一姓氏的姓源或发祥、聚集、变迁之地非止一处,于是一姓常常不止一个郡望,但通常以其中一个郡望为主,以区别主从及尊卑。宋代人亦常以郡望自标,明清时人也不乏标识郡望之例。现在人们还很重视自己姓氏的来历和郡望,特别是现代寓居异国他乡的华人,大都把自己的姓氏、郡望、家谱视为命根子,常常以同姓、同郡望来联宗认亲。

# q! Z; m/ W' K

仪姓郡望,也不止一处。普遍认可的是晋阳郡:春秋末,赵筒子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晋源镇。秦以为晋阳县。以后迭为太原郡、并州治所。西晋扩建。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旋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以龙山为晋阳,晋阳为太原。五代为北汉都城。宋灭北汉,毁晋阳,移并州至阳曲,即今太原市。

3 y( P% u8 P0 U1 q. e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仪姓东迁一世祖彥台,祖居太原市,因此郡望应在现在的太原市,是晋阳郡。

) a+ e" n/ L1 c/ G% B3 C

另一郡望应是东平郡:汉代时置东平国,南朝宋时改为东平郡,在今山东省东平、泰安一带地区。这是因为春秋时的太叔仪,太叔仪的后人以封地为姓,有的姓太叔,有的姓仪。这部分的仪姓人的郡望应在东平郡。


, ?+ S( f+ h% A* Q( E

2、堂号

0 m$ ?1 N, k, L

堂号即祠堂的名称或称号,主要用于区别姓氏、宗族或家族。来源主要有:地名(一般表示宗族的发源地)、典故(与本族祖先相关的故事或传说)、训词和祖先名等。堂号除在祠堂使用外,还会在宅院、族谱、礼簿、灯笼等处使用。“堂号”多源自本姓祖上某一历史名人的典故事迹或趣闻佳话。


$ o. d  W$ U/ v3 k7 B

据我所知,在我九岁的时候,大概是1952年,在祖先的牌位旁写有“积善堂”三个字,后来在盛粮食的口袋上也有这三个字。灯笼上大都写有仪府二个字,偶然也有“积善堂”三个字的,当时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现在想来是我仪姓的堂号了。关于堂号的事,老人大多不在了,当时也没有问,是不是这个堂号,也无法考究。


  O# G% u0 t% k$ d! \

我仪氏族的另一个堂号应为“明鉴堂”:明鉴的意思是象镜子一样看得清,看得远。其来源于太叔仪。


7 ^) Q6 _1 {; B6 b. x

3、仪姓宗祠通用联


/ S# P4 D7 Y: t* ?: q# l* r0 |

  拾银义士;

  相马名人。

  ——佚名撰仪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濮州珍仪锐,字宗敏,平生好义,父亲在广宗做官,他去省亲,路上拾到别人丢失的一袋银子。他找到失主,全部还给了人家,不接受答谢而离开。下联典指汉代西河人仪长儒,从西河子舆那里学到相马的技巧,名重一时。

/ _6 J( r6 \2 I7 O) x

我所见到的宗词对联是七言的:

祖功宗德流芳远;

子孝孙贤世泽长

这副对联经常挂在祠堂里,没有祠堂后,每在过年的时候,这副对联也在祖宗牌位旁出现。

. D  X. g0 L& F+ y0 Q& X3 l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3:22:20 | 只看该作者

4、家训

; z4 ~: ~" b% C) c0 R, r

这是山东省鄄城县仪氏家训的草稿,正在征求族人的意见:

仪氏家训,良好家风,后世子孙,千秋传承;

家庭教育,戒暴力,教人依理;养儿育女,戒溺爱,教养勿怠。

少要立志,重行动,重理想,戒浮躁。少要立志,不做平庸之人;老能宁静淡泊,超凡脱俗。

黑发易白,韶华易逝,不惜时定会碌碌无为;光阴虽如箭,只要争分夺秒,也会事业有成,不愧平生。

多读书,多选书,更要精读书。书山有路,志为梯,勤是岸;学海无涯,苦为乐,奋为船。

为家长者,要谨言慎行,不轻言妄语,家和财神到;父严母慈,子孝兄友。家富易奢,众富易攀比。

婚嫁戒奢华,不讲排场;丧葬易俭,不易铺张。家贫守分,家富惜福。

耕读传家,勤俭兴家,忍让安家。

逆境要发奋图强,顺境要戒骄戒躁。


4 ]* x7 P  S7 f% o# }

家太贫者志难立,家太富者志易丧。中等之家,常出奇人。官宦之家,鲜有伟男;匠人之家,易出高人,书香之家,常出圣贤。

9 ?  ^) D/ y/ q# w& v* h: E

工作虽忙,父母不可不看;邻里有难,不可不帮;亲朋有事,不可不问;遇坏人行凶,虽身临危险,不可见死不救。


* C* C7 J( z; c1 P

虽是平民百姓,国难当头,定要保家卫国;如是国家干部,更要尽职尽责,为民服务。


' i  U2 S1 }! t+ z+ _* [8 @

清官由俭入奢,为亲情朋情所累,最终成为贪官,此言为官者之警;廉吏因生活所迫,挺而走险贪财,沦落为囚徒,此语为吏者之惕。

5 ^0 j; H/ J; q

经商以诚信为主,做官以廉洁为先。临事让人一步是福,临财宽人一分增寿。


! z% C! }* D+ q- t

为人处世,重德行节操,诚实守信;品德分人品,重义轻利,感恩知耻,为上品之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屡教不改者,为下品之人。感恩知耻,严己宽人。戒乖僻,戒轻信,多思多想多忍耐。

' d" N: J9 P0 Z( V7 \' t8 ]* R

锋芒不可毕露,权势不可凭恃,享乐不可过度。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忍耐可以避祸。


* Z. w- j( C5 E: ]+ H

施善非福要施,捐钱捐物失财要捐,敬业出力出汗要出。


% Y, W  o9 R+ Y) q: I# l; |1 S

修德不在有位无位,有德者虽无位而望重;无德者虽高位,也是无耻之徒。


+ ~) j' m+ g2 `$ C

人非圣贤,不做坏人,便是好人,但不做老好人。


# [/ H6 W$ I. V/ U) Q

谎言不可说,流言不可信,妄言不可讲。阿谀奉承者羞耻;刚愎自用者可恶。贫贱也好,富贵也好,只要身正就能站立得住;富豪也好,乞丐也好,只要知足,便是如意快乐之人。


5 }& w5 K  t7 w

与人同事,首先诚实;与人共饮食,先弃甘美;与人同房,先搞环卫;与人同劳,先捡脏污。人让不如让人,沾光不如吃亏,使气不如受气,受恩不如施恩,积怨不如释怨。


5 Q, i, V+ F2 b! j* U7 E! [/ Y

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应念人之长,知己之短。

1 q9 l; R6 A! T0 O2 J$ ^+ b

饭要细嚼慢咽,路要看清再走,话要想好再说,事要三思而行,友要择善而交,钱财审之方取。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狂言妄语,引火烧身。


% t( K" s4 ^# x. A! T" L% d

世上无难事,为之易,不为则难。世上无笨人,学之则聪,不学则愚。


6 I( v+ e9 L% F& o  W( X5 }1 V4 g

5、仪姓名人

+ P) U9 n/ Y( V. C) O

历史名人

仪克中

  [清](一七九六至一八三七)字协一,号墨农,其先山西太平(今山西汾城)人,父官广东盐运使司知事,遂为番禺(今广州)人。少有奇气,读书过目成诵。嘉庆二十二年(一八一七)阮元督粤修广东志以克中为采访,缒幽迹险剔苔扪碑,多翁学士(方纲)金石略记,两汉所未著录者。道光十三年(一八三二)举人,为祁巡抚记徙,请浚灵洲渠,又请建惠济仓。工诗,善画,山水浑厚,取法王恽。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为朝鲜李藕船(惠吉)佐贡使绘苔岑雅契图。归国后,倩其首相之子申少霞制黄叶怀人图题诗见寄。汤贻汾去粤,克中与张如芝、黄培芳诸人,合作云灯影、负暄扪虱、倚马寻芳、挑灯忆旧四图。著剑光楼集。卒年四十二。《番禺县志、面城楼集、琴隐园集、听云楼诗钞、海骚、留庵随笔、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珍帚编、罗浮日记》

' f" w2 ^( ^2 c5 B+ K& E/ L; o( U

仪宝华  [清]女。番禺(今广州)人。克中姐。谷登衢吏目妻。山水明丽,真书韶秀。早卒。《剑光楼笔记、番禺县志续稿》……

3 z+ y. n. P# p9 d9 T0 u

仪堉  [清]字则厚,山西太平(今山西汾城)人。官盐运使司知事。分发广东,卒于任。书学十七帖。与鲍步江辟社南湖,谓之二分明社。《扬州画舫录、岭南画徵录》……


; N. {/ M7 E7 t

仪心广,鄄城县李进士堂镇高庄村人,生于宣统元年,卒于民国初年,字宽容,幼年读私塾,与其兄心印均为贡生。心广为人豪放,

: [: p9 Q& s8 c# Z' i

侠肝义胆,与人为善,经常与人排忧解难,在鄄北很有威名。后来冯官带兵在许堂村驻防,与心广交往甚密,结为金兰友。心广乐善好施,常帮助人克服困难,乡邻所赠牌匾甚多。有一块牌匾云:万重乡里。因其功德,御赐五品官爵。心广淡泊明志,厌恶官场,坚辞不去作官,以耕读传家为乐。他每次出访,爱骑毛驴,为乡邻所传颂。

仪凤翔,鄄城县箕山镇仪楼村人,字千仞,生于雍正六年三月二十日,卒于嘉庆十五年十一月初五日子时。是当时鄄城一带著名人士,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当时箕山集一带,如果家藏有凤翔字画者,均以为荣。遗憾的是其著作、字画,甚至只言片字后人未能保存下来。凤翔为人豁达大度,喜交际,常以文会友,广交饱学之士。但他淡泊名利,无意功名利禄,虽未博得一第,其邻里乡党,咸称通明儒士。

7 K5 U8 ^0 Y' M- Z9 J: v: v9 ~5 B7 B

凤翔因无女,所以过继凤鸣凤女为女,其女亦有才能,精书画,一时传为佳话。

; k- o5 O" d, c) G5 R& {& g

仪智(13421421),字居真,明初大臣,高密人。洪武末年,以耆儒授高密训导,不久改任莘县教谕’,继升任高邮知州。明成祖即位后,他改任湖广宝庆知府。当地土人彪悍,经常滋事,却独畏仪智。后奉召为右通政兼右中允。不久,又将他升为湖广右布政使,后又奉召拜为礼部左侍郎。1413(永乐十一年)元旦,日当食,礼部尚书吕震请朝贺如故,他力持不可。大学士杨士奇以他所请为是,朝贺遂免。1416(永乐十四年),廷臣以他老成正大,一致推荐他辅导皇太孙(即后来的宣宗皇帝)1421(永乐十九年)致仕家居,得以善终,赠太子少保,谥“文简”。

: K8 i) O# T8 u7 I! E

其它还有仪象、仪长儒、仪锐等。现代仪姓名人众多,不再详述。


0 W* }, X/ u; C9 G! e( M+ F3 ]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6-1-14 13:35:41 | 只看该作者
仪氏之资料,使钟尧老又有得研究了。1 V/ A# n: E5 g" |8 R) Z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6-1-15 14:54:21 | 只看该作者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6-1-14 13:356 x" l! h# E; N! J
仪氏之资料,使钟尧老又有得研究了。
+ S/ N5 R& k, R% F4 ], Q
       清会稽 姚振宗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考证和论述“姚姓别出他姓七十余” ,其中含“仪”氏。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6-1-15 14:58:06 | 只看该作者
      舜裔姓氏有“姓。仪姓也是多源姓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11-23 20: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