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谢云飞2 h" b/ [/ I" o( q7 H, y! i9 D+ x3 K
1 o" }) r, q: i. i" B% M姚氏自南宋迁徙会稽姚家埭始,繁衍成族,形成了庞大的“绍兴姚氏”群,有东姚姚氏、西姚姚氏、成家溇姚氏、姚家桥姚氏、北岸桥姚氏、厚社姚氏、三江姚氏、府城凰仪桥姚氏等。 ) ]$ p' ~5 {/ S
明清之际,绍兴姚氏可谓人才辈出,有“武状元”姚万宪,“兵部尚书”姚启圣,“总兵”姚仪,“参将”姚龙,还有“进士”姚启盛(顺治十二年乙未科进士)、姚宝煃(嘉庆十年进士)等。然“绍兴姚氏”名人文化及古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故抛砖引玉,疏理成文,求教方家。一、绍兴姚氏始迁“姚氏”的祖先,有文字记录的是始于少典,传11代至黄帝,又传8代至舜帝(又名姚重华)。 1 f. ?) r$ f: X. N& g$ o; n8 D
南宋初年(1127),绍兴姚家埭始迁祖姚镐,随南宋皇帝南渡,至会稽大元里市南北海新河(唐孟简开凿“新河”),五年后迁会稽雷门乡长乐里定居。 8 H) ^$ I$ i, d D
笔者查阅民国版《绍兴县志资料·氏族》(第一辑)“姚家埭姚氏”条目载:会稽县姚家埭姚氏的始迁者,是“姚镐,字从周,冀州人。宋大观(1107-1110)中进士,建炎南渡。后仕至敷文阁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家于会稽之长乐里,即今姚家埭,为此族之第一世。……镐卒于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葬于梅山(现镜湖湿地公园)东原”。 1 |8 c5 j7 E) @% ]6 j" ?1 p. c! b
据清姚振宗重订的《绍兴姚氏姚家埭谱》[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木活字本]载:“谨按唐书世系表,我姚氏过江,当西汉之末,犹在吴兴立郡之前240年,称吴兴者,自孙皓分郡以后言之也,然考‘敬爱堂’谱序,则汉宣帝初年,已有人过江避难。犹在唐表所叙,东汉之前97年,故吴兴一族最早历西汉、东汉、曹魏、吴晋、宋齐、梁陈、西魏、后周,以迄于隋乃分支河南。晚唐时又分支冀北,南宋初始扈从来浙东居会稽雷门乡长乐里,其曰姚家埭者……别本钞谱曰冀北派二十一世祖随驾南渡住会稽由是始,为绍兴府会稽县人。”即姚家埭始迁祖姚镐。
/ L8 G' d- D6 N5 i; y' u1 ^3 W笔者查考,“绍兴姚氏”世系如下:1姚镐(二十一世)—2姚范(二十二世)—3姚终吉(二十三世)—4姚琛(二十四世)—5姚士谦(二十五世)—6姚铉(二十六世);姚原(西姚派始祖,二十六世)—7姚敞(二十七世);姚敘(东姚派始祖,二十六世)—8姚贵昌(厚社派始祖,二十八世);姚宰(三江派始祖,二十八世)……12姚良贵(姚启圣爷爷,三十二世);13姚时可(姚启圣父亲,三十三世);14姚万宪、姚启圣、姚龙(均为三十四世;姚龙,从族兄启圣,征战平台湾)……姚万宪、姚万雍(后改姚启圣)为绍兴姚氏第十四世,既同族又同辈(“万”字辈)。
. j4 ~( k. E/ l8 ], J" S! Y+ g同样,据《绍兴姚氏谱》载:二十六世祖铉,字鼎卿。元绍兴路盐茶提举(宋署,掌各路茶、盐之政)。士谦长子是为东姚派族祖,生四子,长子敞,字伯裕,厚社始迁祖,贵昌之父也;次子敦,三子政,四子叙……叙字伯伦,号谨恪处士。正德十三年,曾孙暠撰行状,略曰洪武间,提举公卒,长兄伯裕以世阅为千夫长,主三江盐事寻以谪死,公甫十八岁,继主盐司事,后归隐,遭家不造往。 9 W) [, g; L. O0 x4 |( [
依安城舅氏杨思齐居之,杨富而能诗,因资其淬砺,善吟咏通古今,为时闻人。晚年兴首邱(指怀念故乡,或指代故乡,笔者注)之思,迁回故里,归二年卒。时正统二年(1437)丁巳九月二十四日也。距生于洪武三年(1370)庚戌正月十六日,年六十六岁。娶月池坊陈氏,生子一曰密,继娶昌安坊马氏,生子三,曰峻曰崲曰嵩,公附葬马山。提举墓墓之坤隅,盖东姚西姚两兄弟并起干。二十六世至二十七世,叙之四子,生齿滋繁蔚为一族,东姚及还云堂两派皆其子孙。最显者昭勇将军(姚)万宪,福建总督(姚)万雍。其七世孙也,今以四大支著籍,曰克安公密,曰克明公峻,曰克瞻公崲,曰克中公嵩。与四支晚一辈,云。 ; j3 `- Q' `) }: `' x% D
谨按二十六世东姚族祖鼎卿公铉,铉第四子叙,叙次子峻,峻次子忱,忱子明,明第四子慧袭,慧袭长子良贵,良贵第五子时可是为熙止公(姚启圣,字熙止)之父(见前东姚谱)。 a# F+ m1 q9 p' R
可见,姚铉的四子姚叙,是姚家埭东姚派姚万宪、姚启圣的先祖。二、会稽姚家埭地名由来再查考《东姚姚氏家谱》,从“后叙”中,看到有如下记载:……迁冀州至曾祖敷文阁学士镐,扈高宗南渡,遂家会稽长乐里。高宗尝幸其第,赐名“姚家大府”。后人因去“府”字,称吾乡为“姚家大”。原来“姚家埭”,是“姚家大”讹称也。
: h% E$ o k* Q) f同样,据《绍兴姚氏谱》载,会稽姚氏始迁地,为宋时的会稽长乐里,即现姚家埭村,后繁衍甚众,有东姚支、西姚支、厚社姚支、三江姚支、成家溇支、姚家桥支、北岸姚支、潭港岸头支(大团、小团)、府城凰仪桥支等九支,可谓是真正的“姚家大族”也。 R8 C9 g* C Y1 w
谱载:东姚地段,即今姚家埭本村。对河两岸是当时聚族而居者多在此;北岸与东首长乐施(村)连。宋时,本合并为长乐里者也;有储盐仓,有运盐河,并见两浙盐法志,其地因行盐而繁盛。至乾隆五年(1740)始,分三江场署,东江场大使驻其处,或云场署。未设之前,为祠堂义学之地,今场署东偏,犹存义学余地,有屋三间,颜之曰东江义塾,企藩先生为义学师多年,即在是处,盖尚有形迹可寻者。而东姚始迁,在明正统年间(1436-1449)。 又云:西姚地段,在东姚西里许,故西姚族祖长乐公,(姚)原有云吾志在林,不事荣利而居西偏,即今后船舫西姚汇头、西溇底、成家溇诸处,而姚家桥北岸姚,又其北偏西溇底及成家溇者,有西姚老神堂,而西姚人之进士第即在西姚汇头,此其证也。西姚始迁在明洪武年间(1368-1398),早于东姚。
+ \6 n- g/ o" ~1 Q7 S从宗谱记载知,“姚家埭”姚氏,在南宋时已有“姚家大府”,可能是现“帅府台门遗址”的雏形。三、绍兴姚氏大族绍兴姚氏有西姚姚氏、东姚姚氏、成家溇姚氏、姚家桥姚氏、北岸桥姚氏、厚社姚氏、三江姚氏、凰仪桥姚氏等,《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有“姚氏”记载,现分述如下: 9 F5 q' K" p8 k+ S- f4 y2 p" s; L2 ]
西姚派姚氏。始迁,凡四支,一(姚)祐,字叔和;二(姚)斗,字叔良;三(姚)简,字叔让;四(姚)裴,字叔文。西姚在东姚西里计。其先世尝云,志在山林,不事荣利,而居西偏,即今后船舫、西姚汇头、西溇底,是迁居时,在明洪武间。先世,此派为姚家埭第六世,名原,字本卿者之后。 东姚派姚氏。始迁,凡四支,一支(姚)密,字克安,号朴庵;二(姚)峻,字克明;三(姚)崲,字克瞻;四(姚)嵩,字克中,号默庵。东姚在姚家埭本村对河两岸,当时聚族而居,始迁在明正统间。先世,此派为姚家埭之第七世,名叙,字伯伦者之后。前志人物,姚时可(启圣父),姚启圣(原名万雍)家谱,此谱为厚社派姚振中所修,汇入绍兴姚氏谱,列第四册。 5 q, Z3 f+ G. J x( y, O
成家溇姚氏。始迁,姚珊,字廷实,仕为处州提领时,在元季始迁居成家溇。先世,为姚家埭第二世名范者之后。前世人物,姚龙(府志乡贤传,字子宪,号寿芳,以平台湾功升湖广常德参将)。家谱,此谱系成家溇姚如瀚所编,名为德润堂谱汇列第七册。附记,府志所载姚参将龙,身后寂寂无闻,其实在成家溇本村尚存其墓,且有圣旨堂,顾古迹及留遗佩刀,故事成家溇在旧会稽四都雷门乡,成或作盛,其初为陈氏所成,本名陈家溇。
" W% w' R5 h! z; o& \姚家桥姚氏。始迁,姚慈惠,明万历时人,清康熙始居姚家桥。先世,慈惠为姚家桥之第十三世。家谱,姚如瀚所录列汇谱第七册。 3 X& W l/ x/ g4 c' D& ~1 r+ t5 ~$ L! j
附记,居姚家桥本土者,凡三十余家,皆力田酿酒佣工,操舟习钱米油盐织染诸业,人口不满百。
6 z; t. c2 l6 g! b北岸姚氏。始迁,姚克明,明季人,始迁于北岸姚地,在成家溇迤西里许。先世,克正为姚家埭之第五世。家谱,列汇谱第八册。附记,居本村者凡十三家,服田力穑生业,略与姚家桥相似,而村落稍小。谱以居本村者为上篇,分出余临山卫者为下篇。 ' O3 P" q1 w2 W" d8 b4 l8 k( a
厚社姚氏。始迁,姚贵昌,字克荣,明洪武间就婚于厚社陈氏,遂居于此。先世,贵昌,为姚家埭之第八世。前志人物,姚鹏、姚逵、姚远、姚祖振。家谱,列汇谱第九册。(附记,按:常禧门外快阁姚氏属于此派。)补充说明:同治八年(1869),扬州狮石山房主人姚仰云(清代学者、藏书家)故世,其子姚振宗(目录学家)扶柩回故里绍兴,遵遗命购得任氏祖业,筑垩一新,辟快阁(藏书楼藏书超过6万余卷)为后房,又在园中补栽嘉荫,庭园由是中兴。小皋埠皋社同人秦秋伊,复得藏园(即蒋士铨)遗墨,举赠于姚,内有十景,慕游者一时继踵相接,里人呼之为“姚家花园”,成为越中名园。 三江姚氏。始迁,姚宰,字式宣,赘居三江毋氏家焉(毋氏,据谱载,改胡毋氏复姓,别为毋氏),地在山阴东北浮山之阳。明洪武二十年(1387)置三江所筑城,始迁当在其时,初居城中。今尚有姚家埠。后居三江南门外里许,故称三江南门派。先世,姚宰,为姚家埭第九世。家谱,列汇谱第十册。附记,此派迁徙之处有宁桑、蒿坝、谢家桥、镇塘殿、陡亹(斗门)、羊望村(杨望)、皇甫庄等地。
4 T. Y' G) u+ B1 _0 Q凰仪桥姚氏。始迁,姚日章,字丽中,无子,以从兄启圣次子陶嗣,于清初自姚家埭东姚迁居凰仪桥(今属城西镇)。先世,为东姚第二支之后。前志人物,姚仪、姚陶、姚述祖。家谱,列汇谱第十一册。附记,凰仪桥宅,即还云堂旧址。姚启圣取陶靖节(陶渊明)归去来辞意,亲书以为堂名者也。启圣入旗籍,其长子仪别为汉军镶红旗谱。次子陶嗣日章为后为此派。四、“姚启圣故居”在哪里?据《绍兴姚氏·东姚谱》(154页)补遗载:
7 u4 G: f1 O @' O* v8 ~" B, }% c《豢媿轩》笔记有曰,初少保公为我置田二十余顷,屋七区;大兄尽以分授亲族,不留一椽尺土我。己巳秋奉母太夫人返会稽,乞得八字桥二叔小屋数间,居两年。又曰太夫人见解高出,寻常万万。我初归,往往饔餐不继,见二叔(姚起凤)拥谷千余石,知为少保公之田,欲向索米。太夫人大怒,向少保公像前痛哭,“我不能教子立志,今不肖(孝)尔我负公矣。”我跪矢改过,叩头流血,始解(,)此岂闺闲所能耶。 ( V. s5 C9 O9 J! F. p
癸酉(1693年)之冬,入京迎娶,族兽某中表,某串通夥贼(结成伙的盗贼)十一人,夜劫我家,席卷而去。甲戌春甫姻,闻信急归,告理获盗首狱成遇赦漏纲,家遂贫。 * A% N4 K% @" o) w+ I; L' `
这里的“少保公”即姚启圣,姚启圣有长子姚仪,次子姚陶,另有姚渔、姚伦、姚伟等儿子;因次子姚陶过继给堂兄,仍是汉籍外,其余儿子皆随父入旗籍。也就是说都迁居在外地。而姚启圣在世时,唯独给姚陶“置田二十余顷(300亩左右),屋七区”。可不知为何?“大兄尽以分授亲族,不留一椽尺土我。”“大兄”即姚仪,却把父亲为姚陶置的田地房产,都分授给亲族,不留一椽一尺于他。
# I1 k+ F0 d, x- R姚陶,出生于1672年,姚启圣侧室方太恭人生。6岁母病亡,由第三继室少沈氏抚养。l683年姚启圣卒后,姚陶随沈太夫人去兄(姚)仪湖南沅州总兵署。兄仪命嗣堂叔(日章),归本藉,奉祖祭。 - S6 x! \1 M ]
1689年,18岁的姚陶奉母沈太夫人返会稽,乞得八字桥二叔(姚起凤)小屋数间,居二年。1690年以会稽人侯选,1691年冬归,始迁居“还云堂”。1693年入京迎娶,1694年婚后闻信家遇盗贼急归,家遂贫。也就是说姚陶19岁侯选,20岁居“还云堂”,21岁入京结婚,22岁还云堂被盗。
6 f) O- S5 Q. V$ L9 v6 l后来,姚陶曾客游闽粤间。1696年兄仪病亡于鹤丽总兵任上,姚陶举1500金遣人入滇,扶兄灵柩归里。1698年冬出典“还云堂”1700金,并于1699年春葬祖父母及一姑一叔于西溇底,葬父姚启圣和何太夫人及一兄一姐于漓渚蒋家塔,两代八口人。 ' c6 k, U! v8 i* S- ~! f
从上述家谱记载,可以明确姚启圣虽有祖产,或香山县令后罢官经商,得大量财富。但因募兵从置诸暨县,救福建2万名妇女,及收复台湾等,特别是为了收复台湾,统一中国,几乎倾其所有,包括祖产变卖、亲朋借贷所得15万余两白银,捐作军饷;还曾为绍兴府修复学宫,整修西江塘、麻溪坝出资出力,其中,仅独资大修三江闸,就捐银6000余两。 & I/ P5 b: V9 g3 Q2 a$ b2 O
姚启圣和姚仪过世后,次子姚陶及其继母少沈氏,向姚启圣二弟姚起凤乞得小屋数间。故姚启圣过世前所有房产(姚家埭)已变卖掉,用于收复台湾等。故现姚家埭“帅府台门遗址”,未必是其故居,倒是府城凰仪桥“还云堂”,可能是其生前买的故居,因“堂名”与“堂号”均出于姚启圣之手,并早有学陶靖节归隐之意,为次子姚陶置办的“屋七区”之一,既是对其子之钟爱,又是想为自己留处隐居之所。五、绍兴姚氏名人考查绍兴姚氏姚家埭族,最出名的要数明天启年间的武状元、昭勇将军姚万宪,清康熙年间的福建总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姚启圣,以及其子姚仪等。
2 F; i$ {) ]1 G/ Y姚万宪,行敬一,字明甫,号式我。先中浙江丁酉、庚子、癸卯三科乡试武举,至天启乙丑(1625)会试第一,授绍兴卫右所署副千户。天启六年(1626)正月,推广西都司军政佥书署都指挥佥事,遇覃恩例授散官昭勇将军。年六十卒于官,葬谢墅。
6 y: M; h; \+ f1 V育有四子,即天锺、天相、天炜、天注,女一适王家塔王。(残谱卒年六十一,雍正大年,族子宾撰行状,略曰公以敬字行一,六安州刺史砺齐先生五世嫡孙也,初习博士业,有声乡邑,年二十余投笔就武举试,乙丑复拟会试时,公年五十有七,咸谓公事且当已,公曰吾七上公车一蹶于骑,六蹶于步,未尝毕试场事,此志何敢自折,既而果大捷,与春榜武贞余先生煌同出,罗心华先生尚忠门下,是岁一邑两状元,文武取捷,古未之见也,旋补官广右署梧州游击,即得四川美推而星已告殒矣。公为文典雅,精密所著,班书囗囗千余篇,皆以台变散失,未广其传。公卒时,诸子皆稚弱,未得乞灵钜,公以光昭令德,又曰后有批仙者,偶降公称为梧州城隍云。)从宗谱知,姚万宪与余煌(文科状元),是同年同榜文武状元。一地两状元,自古少见也。姚万宪仙逝后,还被封为梧州“城隍神”。(梧州,曾经是两广总督府所在地)姚启圣(1624-1683),行敬七十二。初名万雍,字熙之,亦作熙止。晚号忧庵。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清)国初附族人籍镶红旗汉军。康熙二年(1663)开科举顺天乡试第一(解元),知广东香山县。康熙八年(1669)以擅开海禁罢。十三年(1674),三蕃叛,康亲王出征浙闽,与长子(姚)仪,募兵从置诸暨县,累战克捷授温(州)处(州)道,十五年(1676)十月,招降耿精忠,升福建布政使;十七年(1678)擢福建总督,负责平台事宜。十九年(1680),率兵攻克海澄,收复金(门)厦(门),迫使郑经(郑成功之子)退兵澎湖,晋正一品,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予骑都尉世职,加一云骑尉。二十二年(1683),命水师提督施琅取澎湖,定台湾。后还福州,十一月三十日疽发于背,薨于位。年六十虚岁。
) Y/ L, W+ k q- O- P据全祖望《鲒埼亭集》记载,姚启圣去世之时,“百城惊悼,群聚而哭之于督亭”“而漳(州)泉(州)二府之民争乞公之遗衣冠葬之其乡,福州之民乞留葬于城外东山,屡说不得,请麻衣执绋。”可见姚启圣深得民心。 ( z: Z' n9 G: Z, A Q; n, j
姚启圣在任香山县令时,纳兰明珠(康熙朝权臣)的亲家公广东总督卢兴祖因要姚派心腹向外商索贿(为完税),事发后,卢兴祖自杀,姚“永不叙用”。卢兴祖之女即清著名才子纳兰性德之妻。姚启圣后经商,耿精忠、吴三桂叛清,姚启圣有战功,升任总督。统一台湾之时,姚启圣又以全家120多口性命,举荐施琅,并对统一台湾作出贡献。 - j( ] `0 S) ]# g
姚启圣与姚万宪,查谱知都属绍兴姚氏第三十四世,同属“万”字辈,只是年龄相差50余岁而已。姚启圣出生的第二年,即天启五年,姚万宪中了“武状元”,当时,姚万宪已57岁。 + t! v# n4 M) ~6 h5 Q
姚启圣与姚万宪两位族人,又同从武出身,都死于任上,都年六十而卒。 姚仪,姚启圣之子,行天六十一,字长文。初以从征浙闽,以授知县以游击,委用改员外郎,迁郎中应出为知府。诏改都督佥事。康熙二十二年(1683),授江南狼山镇总兵,父卒官,袭世职,历沅州(湖南)、鹤丽(云南)镇总兵,擢镶红旗汉军副都统,未拜。康熙三十五年卒于鹤丽任所。年四十七,赐祭葬如例。诰授武显将军(清武散官名,正二品)。国史馆附见其父列传,府县志有别传,亦见全氏第二碑,并在后传记卷中。
0 C$ q. u( l9 S: m, \" }配詹氏,封夫人。合葬南华馆。子一法祖,侧室朱氏,一子隆祖,例封太宜人。又王氏,女一适工部侍郎恩特孙住保。又张氏,女一适新喻知县张景囗。又赵氏,女一适甘肃提督康海,例封一品夫人。故姚仪有一妻四妾。姚法祖,姚仪之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袭职。
9 U1 l% N. i' ]从谱中知,姚启圣之子姚仪,官至“总兵”,正二品官职,仅次于父亲正一品。只是47岁而卒,死后谥封“武显将军”。 仍据《绍兴姚氏谱》载,会稽姚氏还出了众多进士,现辑录如下: 宋嘉祐四年(1059),刘煇榜姚勔,永康令,知明州,宝文阁待制、中书舍人、太子中允;绍兴二年(1132),姚贡,翰林学士;庆元间(1195-1200),姚终吉,大理评事;宝祐间(1253-1258),姚琛,翰林侍读学士。
8 M2 I8 a* f+ u" U! e& h h% z明天启二年(1622),姚尊谟,吉田县知县;清顺治十二年(1655),乙未科,姚启盛;嘉庆十年(1805),姚宝琛,山阴知县;嘉庆十年(1805),姚宝煃,官浙江建德、山阴知县等。
% h/ N7 B% {, e经考证,姚启圣一生克己奉公,散尽家财。非但在京城并无房产,在福州时居于总督衙内,在故乡绍兴府城内亦未曾建过府第。作为一品大员,在京城、福州与家乡绍兴府城内竟然无寸地片瓦,正是姚启圣清廉从政的铁证。 4 q7 o& O, M* C# }" i6 R) u
据清代宁波籍史学家全祖望的《鲒埼亭集》载,姚启圣去世之时,闽省“百城惊悼,群聚而哭之于督亭”。可见姚氏深得民心。姚启圣死后,竟因家财散尽,而一度无钱入葬。最后,亲属无奈以变卖田产来办丧葬。堂堂的一品大员家境如此拮据,百姓对此惊诧不已。各地乡人纷纷捐资为他兴建祠堂,祭祀这位爱国爱民、勤政廉洁的高官。 8 O4 A& y, Q* H5 ^
姚启圣父子、族兄姚龙等,是现存古代正史、方志有载的绍兴籍名人,在收复台湾,统一中国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是值得铭记的。
) a% w' c) d6 V' D( k
7 }; g }# E. U& q7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