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桐庐县莪山乡中门村姚氏及其族谱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6-3 16:52
标题: 桐庐县莪山乡中门村姚氏及其族谱
浙江桐庐县莪山乡中门村姚氏及其族谱   

8 e* Q# Q6 \# m  L  T    《中国家谱总目》收录有浙江桐庐桐江莪溪姚氏宗谱
9 H& E* I1 v: A% z4 c8 g4 v
260-0044[浙江桐庐]桐江莪溪姚氏宗谱  纂修者不详。清光绪六年(1880)木活字本,四册。存卷三至五、八至十。书名据版心题。卷端题莪溪姚氏宗谱。
始祖同上。始迁祖述恭,一作百五,行宇三,晓五世孙,北宋时由湖州移居桐庐县安乐乡莪溪。卷三至五世系图,卷八至十行第。
上图
现在,此谱可与桐庐县莪山乡中门村姚氏连上了。

! M" ?9 y4 j0 s& q9 _; t
& v0 H% ~* j( H3 ?5 {; B! j        中门畲族村,属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处香炉山西麓,莪溪自西北向东南从村口流过,行政村面积4.36平方千米,辖黄家山、潘家边、龙门坑、中门、香炉山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
$ z, ^, {( S6 A+ P/ J+ D1 L       村已千年,清时有浙南畲族迁徙到村。2013年底村民1032人,其中畲族395人。1999年6月杭州市民族宗教局确认为畲族民族村。
7 v. ?$ K: P2 T0 {: z        村大姓姚,唐开元名相姚崇(650—721)之后。一世祖姚述恭,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自安吉县徙居桐庐县安乐乡莪溪之滨。五世孙姚良珠生三子分居上门、前门、中门,村遂有上门、中门、前门之分,并发族成村,今已传四十一世。
! Q* Y% K1 K- i' r      姚氏耕读传家,尚文习武,儒风相续,曾被誉为“六睦(严州府)首屈一指之望族”。 南宋末,元蒙军犯关,姚氏子弟仁寿招募义勇,力御强寇;宋亡回里,办“精一书院”,聘名师,捐私产,奖掖贫困学子读书。年七十八,卒于讲堂执教。姚思晟,南宋进士,国势危时,以身许国。历史上,莪溪姚氏曾中进士2人,举人7人,担任知县以上职务者9人,另有县丞、主薄、典史、教谕者多人,乡贤达士代不乏人。4 }  [6 N+ t( A9 C- x6 m+ M, g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6-3 17:02
莪溪的由来
, v8 r9 f, e; I( A1 v
【自然风光】•莪溪

) O$ v- h  ]& d0 r5 ?- o
5 \7 C' l9 Y& y
        莪溪发源于狮子山西坡,由西坡直泻而下,经潘家山出,纳蓝田山之山泉,再纳狮子山南坡之水,流经潘家边经莪溪村西面,出村口至潘山桥纳尧山溪,过山阴湾、塘联畈、杜于龙伏、入横村并入天目溪(分水江)。狮子山、蓝田山长年树木葱笼,水量丰沛,水质清澈。流出莪溪村口约两米处,遇一石壁,水流转湾,流速趋缓,形成一漩涡,在小水潭上汇成一对白色泡沫,从几十米外看活象一对白鹅徜徉在小水潭上,故有“白鹅戏水”之说。莪溪姚氏先祖把这一奇观列入莪溪十八景之一(莪溪姚氏宗谱记载),鹅溪之名亦由此而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因造田、建路,溪流遭损,“白鹅戏水”也随之消逝了。莪溪原名鹅溪,由谐音雅化为莪溪,村名亦然。
: S- `: E) F# E1 k# Q  y0 d
——由此可知莪溪姚氏尚存宗谱。是旧谱还是续修的新谱呢?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6-3 17:05
pszyyao 发表于 2016-6-3 17:026 G1 N2 e7 w  L7 I* g) f. _6 G% h
莪溪的由来) Q2 v$ f# U4 I  k* J; |
【自然风光】•莪溪

" U6 v2 p8 m& L5 ^. q1 M# c
6 R, ]- r0 c$ y/ s9 O4 V: Q
【文化古迹】•莪溪精松
# E: `& e8 y# P4 c% `  _
      中门村有“精松”两棵,位于前门村马径岭左右两侧,为罕见古罗汉松,大株胸围1.65米,小株胸围1.50米,高均约8米,冠覆30余平方米,树龄700余年,树纹古拙左扭,多瘤节,相传为王统制于南宋末年从京华临安府带来手植。所谓“王统制”,姓王名祐,本为饶州兵马都监姚仁寿帐前统制,以其忠勇善战,姚仁寿招为女婿。南宋恭帝德祐(1275)失国,姚仁寿回莪溪故里,王祐追随岳父居莪溪塘园里,立志待机复国。为报效国家,徐图恢复,王祐在村兴办“精武馆”,召集青壮,尚武强身。又因平生十分仰慕岳飞“精忠报国”,便将从京华临安府带来这两颗松树命名为“精松”,寓意岁寒松柏,乱世永保操节之意。南宋消亡,王祐已逝。数百年后,莪溪村王统制墓址犹存,京松苍翠,并留趟马坞、马跨丘、箭靶场等地名记取当年故事。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6-3 17:09
pszyyao 发表于 2016-6-3 17:05
' C0 U8 L" s$ u( Z【文化古迹】•莪溪精松
! J/ A! b: M: M. L2 y/ ^4 l: P      中门村有“精松”两棵,位于前门村马径 ...
. C$ q6 X# m& C
$ `4 T5 T3 C* Y4 W
【文化古迹】•蓝田奇石
2 l5 O  c" Z5 x- x
蓝田山位于中门村西南,海拔521米,山上林木蓊葱,风景佳宜。从蓝田山坞口经过一段通幽曲径至“种玉亭”,一路怪石遍布,其中数“一指动石”和“仙脚石”最为著名。一指动石,又名指动石,石长3米,高1.5米,呈卵形,搁在一块大磐石上,于力点用力以一指抵之,则能微微晃动。元代学者杨维祯(1296—1370)曾为此石留诗“一指力可动,万夫莫能移”。清代文学家张岱(1597—1679)在《夜航船》中亦有记,一指石“在桐庐缀岩谷间,以指抵之,则动”。从种玉亭下行百米步,有一上尖下宽的巨石耸立溪边,传说是神仙在远处用脚一踢掉落于此的。如今该石的一侧还留着一只约二米来长一米左右宽的仙脚印。附近还有棺材石、仙人石屋和悬崖绝壁等,但见辟峰向天、奇观天成。石本无声,因人而名。元初,姚仁寿创精一书院于蓝田山上。姚仁寿殁,由从弟姚椿寿接办,改名“乐育馆”。办学宗旨,读书育人,唯以人品,所成人才无一在元朝为官。远近学子,负笈来投。杨维祯访贤见石并诗,如此类,石之名起。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6-3 17:12
pszyyao 发表于 2016-6-3 17:09
1 a3 S3 n) Z0 G0 B【文化古迹】•蓝田奇石: o- Z6 X  v- B" X# T
蓝田山位于中门村西南,海拔521米,山上林木蓊 ...
) O+ T2 D9 Y: z8 G( ^
7 X+ n3 c; Z/ u! f) S) z
中门(村有少数民族)畲民
8 |0 u9 l0 l# v* z9 z5 p1 m/ d6 u6 S" \
       清光绪元年(1775),畲民钟家兴从青田县五源经数天长途跋涉,来到莪溪,初居村水口庙,后定居横山。光绪四年(1778),又有钟阿祖来,初居岭峧岭路亭,后迁岭脚上畈;钟豪然居龙门坑。畲族本居深山老林,刀耕火种,族性坚韧、勤劳。到莪溪后,他们礼称汉人为“汉老”,并选出德高望重的人为“蓬长”,协调与当地汉人间的关系。莪溪汉人亦能与畲胞和睦共处,准予垦荒种植,伐木采薪。于是畲胞追随相续,越来越多,渐在莪溪站稳了脚跟。畲族有钟、蓝、雷、李四姓,至今已繁衍五、六代。每年农历“三月三”为畲族族庆日,有祭祖及各种文娱体育表演。除畲语、丧葬外,畲俗多有式微。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6-3 17:14
pszyyao 发表于 2016-6-3 17:12% s  [# [- o# Z4 q
中门(村有少数民族)畲民
- M& V$ y( Q9 i5 K! Q       清光绪元年(1775),畲民钟家兴从青田县 ...

7 j/ \& U) y. X) v# j! `- Q) N" l0 L7 x' C6 ~. G' P6 a% l
【文化古迹】•莪溪古桥

, G% b# ~3 z9 c4 Z3 u
       莪溪上,一座桥如一座碑,镌刻着造桥人的功德。潘龙桥、坞口桥、里柴桥、木桥头桥,记取的是一个普通裁缝的名字:王樟友(1899—1979)。凭着手工裁缝手艺,王樟友加班加点赶工。赚到的钱就存进毛竹筒,只进不出。平常,几个月理一次发,走路打赤脚,进村才穿鞋,除夕吃碗长寿面过年,身为裁缝数年不添新衣。如此十余年,他剖开几十个毛竹筒,取出所有的钱请来匠师造桥。民国29年(1940),他首成潘龙桥。潘龙桥净跨10米,宽1.5米,高3.5米,斜撑搁梁式,由三对石构撑梁连体而成。其后,再建坞口桥、里柴桥。1962年刚度过“困难时期”,他又易木为石,改建木桥头桥。清宣统元年(1909),有里人姚家初并胜因寺僧圣铎募资建白鹅桥,不久圮于山洪。民国4年(1915),有戴家山人姚圣石捐资300块大洋,重建白鹅桥。2013年,中门村委于古桥上再建桥廊三楹。造桥人只说:“桥造好,大家好走走。”记住他们的,是世代居于此的村民。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6-3 17:19
pszyyao 发表于 2016-6-3 17:14) C2 d$ d, M( M- P( y, }, B
【文化古迹】•莪溪古桥8 P; Q  ^7 g9 a! x7 w8 ]) n
       莪溪上,一座桥如一座碑,镌刻着造桥人 ...

+ J9 L! H/ G8 V- ^7 ]7 O: O! E' C& a# s
【民间艺术】•社火传薪
/ k" ~$ J8 D# b" x( T3 u
       莪溪社火,传承数百年,有龙灯、大灯及各式彩灯。龙为布龙,龙头威武庄美,龙身15节。大灯是高擎着进行表演的圆球滚灯,直径2米,由92个直径38厘米大小竹篾圆圈,连接成12朵梅花形的圆圈,再组合成大圆球。每个小圆面用彩纸剪、刻、绘制而成明暗八仙、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等吉祥图案和吉祥联句。大灯中穿一横轴杆,两极装有轴承,转动灵活。大灯内还装有走马灯,点上8支蜡烛,走马灯随着大灯转动。表演阵容包括主队19人,其后为旗牌队18人、鼓乐队7人、火铳队6人,共60余人。行进中,大灯前面有两人高擎小狮子灯牵引拉线。狮子在空中会张牙舞爪,十分逗人。大灯两边有“六畜兴旺”“财神送宝”“金牛报春”“雄狮滚球”等各种彩灯。表演时声、光、色美,具浓厚地方特色。每年正月初二上灯,中门村在水口庙举行神龙出山仪式,在鼓乐、神铳轰鸣中先朝庙,再朝宗祠,然后为各家送祥纳福。元宵进入高潮,穿村走乡,受村镇群众欢迎,至十八落灯。
0 V. X0 G6 j1 P+ J  c! [
—— 桐庐莪溪中门村姚氏今仍存有宗祠。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6-3 17:24
pszyyao 发表于 2016-6-3 17:19
0 D; R+ |, h" J* N【民间艺术】•社火传薪
" m3 o2 u! ^; F  B5 [       莪溪社火,传承数百年,有龙灯、大灯及 ...
# Q. p; w7 N; q$ f" Y( r* }2 M

% A- m. ]  _7 f+ @  ?( v! x' c3 Y
【民间艺术】•姚氏自转灯
7 @9 K" A( l9 s5 ~/ G% |1 X& @& Z0 l
       姚氏自转灯,前身叫“走马灯”。明朝中后期,中门村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挂灯,以讨吉利。村民把能旋转的装饰花灯统称为“走马灯”或“吉祥灯”。1949年解放前,中门村姚氏家族有一族规,正月初一要出灯,出灯时必须先到尧山村(该村解放前有一座庙,庙里有尊土地菩萨)拜土地菩萨,而后到左乡右社的村庄去舞龙、接龙,在舞龙的队伍里必须要有走马灯。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八之前,灯彩制作完成。族里有专门出龙灯的土地,土地租出的经费就作为出灯的专门经费。祖辈制作的“走马灯”用竹丝做灯架,用桃花纸做转体,点上蜡烛产生热量,热空气上升,利用热能原理,推动转体实现自转。现年77岁的退休教师姚樟培,在“自转灯”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用樟木雕刻成灯外架,内套改用透明绸布,以电灯泡代替蜡烛作为发热源,利用热空气上升推动叶轮,进而推动转灯旋转。既吸收了现代工艺,又保留了传统转灯特点。2004年,自转灯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老姚说:“走马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一门传统手艺,我们不能把它丢掉。”

  I8 r+ ~# k0 M* {( F' t" I( O
——推荐姚廷明拍中村祠堂,联系人77岁的退休教师姚樟培
* k5 ^7 [# z, L8 M6 ]
9 S. [( L7 z# k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6-3 17:27
pszyyao 发表于 2016-6-3 17:24
( E0 z, T: l5 w% ]) D3 G  a【民间艺术】•姚氏自转灯
, @, _+ z5 }* C. q       姚氏自转灯,前身叫“走马灯”。明朝 ...

, }& s- Q9 t# G5 ]$ X5 ^& A
3 O7 r9 [0 n+ `/ W
【特色产业】•茭田绿云

( Q# X% e8 I2 v) y3 Q, @6 o) W
        中门村历史以种植传统粮油为主,因多山间梯田,引山泉灌溉,泉水寒凉,所以水稻生长期长,但所产白米非常香软,昔时莪溪白米,素孚盛名。1997年,村民引进茭白种植,但效益较低。2006年,中门茭白专业生产合作社成立,村民们将1000多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能收益6%的股金、40%的分红。如今已有100余户农户入社,合作社管理种植面积占全村茭白种植面积的80%。主要品种为一点红、小蜡台等,并注册“香山牌”商标。2013年,年产茭白1650吨,产值360万元,实现产、运、销一条龙,主销杭州、富阳、义乌等农贸市场。中门茭白色如白瓷,脆嫩清香,市场供不应求。近年试养茭田甲鱼获得成功,获得茭白、甲鱼双丰收,亩产值万元。中门茭白专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为杭州市“十佳”专业生产合作社、浙江省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6-3 17:29
pszyyao 发表于 2016-6-3 17:27
8 a! [4 r  w. \: T  X% h: m【特色产业】•茭田绿云: F) t1 C3 R: x
        中门村历史以种植传统粮油为主,因多 ...

/ C3 x* P- V( g& g  \+ q. E: f) c/ K$ g" r3 o( X
【风景名胜】•莪溪畲寨
莪溪畲寨景区位于中门村一指峡谷,由杭州天沐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投资。景区设畲族原始部落图腾、祖先盘王、传说中三公主化身凤凰、畲族四姓代表、传统六大粮仓、斗拱门厅等,有凸显雷、蓝、钟、李四大家族文化和最具畲族元素和标志性的特色建筑。建有民族特色的千米长廊,五十六个民族的图腾、简介,风情广场等景点。景区内,游客可以和畲族姑娘一起同跳畲族竹竿舞,体验畲乡风情。每年三月三举行“盘王祭”。莪溪畲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高山流水,四季悠然。

& j) r. N' M7 g+ ^  H+ S
文字:胡泉森、一叶
摄影:雷杭慧、黄强、老兵新传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6-3 17:37
pszyyao 发表于 2016-6-3 17:29
4 S, j0 p5 M, Q: \# x0 A4 ?  I【风景名胜】•莪溪畲寨莪溪畲寨景区位于中门村一指峡谷,由杭州天沐生 ...
# B, m: O, V0 B: E/ A, ]1 G$ B
, a! ~( i9 J8 @) w  j$ {; t" @

" y8 k+ q9 g1 \9 _2 n
      中门畲族村,属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处香炉山西麓,莪溪自西北向东南从村口流过,行政村面积4.36平方千米,辖黄家山、潘家边、龙门坑、中门、香炉山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
/ Y! t5 o5 _: f% |4 i
9 x$ f+ i6 c3 e7 l8 D1 a% l* _
       今天高兴地读到了:2 m. z+ L3 t  U1 h' t
莪山畲族乡中门民族村,来自http://www.tlnews.com.cn/  2015年02月05日 10:34:47 星期四; o. d" t) F4 T& U5 x
文字:胡泉森、一叶
摄影:雷杭慧、黄强、老兵新传
! h% _4 I0 p, J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6-6-3 17:57
        读桐庐县莪山乡中门村姚氏及其族谱,应当与桐庐瑶琳镇姚村村(古桐江至德)姚氏及其姚氏族谱联系起来,要与下列5支姚氏联系起来:6 D( V* j  O9 q; c
@(永康黄棠)京平 :你好。这些姚氏是什么关系?2 V5 ]; T% i, _1 y. a: y
    永康黄棠姚氏与仙居姚岸姚氏是什么关系?3 E7 R  J  F' d: o  z$ b
    永康黄棠姚氏与建德乾潭镇下梓村姚氏是什么关系?" A& H0 q+ [6 K& F! g
    建德姚氏与桐江莪溪姚氏、桐江至德姚氏是什么关系?     , ~8 \; b: F# I2 \# @* A# P
    你有或能否找到上列5地族谱?我认为这5姚氏有密切的世系关系。) N/ s& K- j8 L; K4 N) V

4 ?& {; [/ p6 F/ Z" \& E6 E* Q
; [4 k" B6 @# m! E; F1 M  u8 ?' H
$ t7 D/ X/ N0 ^9 s% O9 {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