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增城金兰寺村姚氏宗祠是广州市级文保单位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10-14 16:41
标题: 增城金兰寺村姚氏宗祠是广州市级文保单位
增城市三江金兰寺村(三江已并入石滩镇)姚氏宗祠, O6 I$ a1 a( q
' i) @( J/ S, q |
9 W- G6 @9 L! q7 D8 K
6 h# K7 p" G8 I2 T+ W
: j: R& i3 {: A5 w6 x1 z$ C
+ ?6 H8 y) x; v2 @9 P8 G
3 d8 I7 S3 s; Q0 z5 u0 h
( h1 X0 y3 s* x7 O6 O8 r 姚氏宗祠位于增城市石滩镇金兰寺村,是金兰寺村姚氏族人的宗祠。始建于明。坐西朝东,五间四进,总面阔23米,总进深45米,建筑占地1035平方米。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砌墙,红砂岩石脚,红砂岩和灰砂三合土铺地(部分已改为水泥混凝土铺地)。祠前有旷地,左右和前沿有青砖砌墙把旷地围成一院落,在院落左右墙上开拱门通外,旷地前有鱼塘。祠的左、右后三面为民居。6 r' u3 J- f* C. ?! y" \: Y
头门面阔五间23米,进深三间5.2米共九架,前设四步廊。前廊梁架呈月梁做法,梁底雕花,上施云蕾纹驼峰、莲瓣纹斗栱和通花叉手托脚。前廊立四根八角形红砂岩檐柱,覆莲柱础,后檐立两根八角形红砂岩檐柱,柱础基座和莲瓣上有精致的浮雕,柱头上施出柱异形斗栱承托檐枋。檐柱间施木枋,枋底雕花。檐柱由明间至稍间略有生起。封檐板饰花鸟纹。正面为水磨青砖墙,砖长33、宽14、厚8厘米。红砂岩石脚,墙楣饰彩绘。宽阔的木板门,在门的两侧各立一根圆形木柱。红砂岩门枕石的正面和侧面有精致的石刻。门内墙楣饰墨绘,两稍间为房。
! M; K" x% \7 c% T/ H o# M( p 二进面阔五间23米,稍间为衬祠,进深一间3.9米,主祠部分已毁,只存下左右衬祠的砖砌房和二、三进之间的排水天沟。五檩人字顶。台基前三级红砂岩石阶。二进前天井带两廊,天井阔13.6米,深7.25米,红砂岩条石地上覆盖水泥。两廊面阔三间8.25米,深一间2.5米为五架硬山顶,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两根红砂岩八角檐柱,覆盆柱础。明间、次间均施木枋,枋上置一斗三升斗栱承托檐桁。廊连通头门和二进。9 e) L0 |7 A8 R7 O7 E: b
三进面阔五间23米,稍间为衬祠,进深三间8.5米共十三架前廊双步,后设三步廊,后墙内收。整进的木梁均呈月梁做法,梁底雕花,上施雕花驼峰、莲瓣纹斗栱和通花叉手托脚,七架梁有随梁枋。前廊立四根、后廊立两根八角红砂岩石檐柱,覆盆柱础,其中前廊两次间檐柱为依墙立柱。在后檐柱柱头上施异形斗栱。前后檐桁从明间向次间有生起。封檐板饰瓜果纹。中有四根坤甸木圆形金柱,素身圆形覆盆柱础,金柱为梭柱。前金柱间的联系枋呈月梁做法,上置一斗三升斗栱承桁。后金柱间施木屏门。墙楣饰墨绘。两衬祠为砖砌房。
; Q- Z) J3 x4 n6 Y' G 二、三进祠堂相连形成宽阔的中堂。两进之间的檐口施一条花岗岩条石打凿而成的排水天沟,二进后檐柱和三进前檐柱间施石梁承托沟底,成勾连搭。后堂面阔五间23米,两稍间为衬祠,进深三间6.55米共十一架前设三步廊后设双步廊。整进的梁架呈月梁做法,其中五架梁,双步梁的梁底雕花,梁上施驼峰、斗栱和叉手托脚。驼峰细小,斗为方形槽式口、栱呈矩形无卷杀,两根檐柱、四根金柱均为红砂岩石八角柱,素身圆形覆盆柱础。檐柱上施异形斗栱承托出檐。" N, S. x1 V2 q/ Z4 c
檐桁从明间至次间有生起。金柱间施木联系枋。封檐板有简单的纹饰。次间和衬祠为砖砌房,其中次间正面墙下半部分为砖砌墙,上半部分为木板及木雕花格墙。台基前三级红砂台阶。后堂前天井带两廊,天井阔11.6米,深4.8米,红砂岩条石上铺水泥混凝土。两廊面阔一间4.12米,深两间2.8米,硬山顶,牛角脊,前柱后墙共七架前设四架卷棚廊。前廊立两根八角红砂岩檐柱,梁架上施驼峰斗栱。大门两侧有砖雕石刻。廊连通中堂和后堂。
' x( `, T+ o; S l8 r* \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10-14 16:48
姚氏宗祠位于增城市石滩镇金兰寺村,是金兰寺村姚氏族人的宗祠。始建于明。坐西朝东,五间四进,总面阔23米,总进深45米,建筑占地1035平方米。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碌灰筒瓦,青砖砌墙,红砂岩石脚,红砂岩和灰砂三合土铺地(部分已改为水泥混凝土铺地)。祠前有旷地,左右和前沿有青砖砌墙把旷地围成一院落,在院落左右墙上开拱门通外,旷地前有鱼塘。祠的左、右后三面为民居。
7 d# u1 P, r. j( y6 W4 N ——旷地(广场,潮州人叫阳埕)前有鱼塘。这个鱼塘实际是配祠堂的风水池塘,怎么将它排斥在外呢?: o+ `# j' b* z0 u! Y0 q. p
( h/ o/ ]+ `) ]' G. ]3 G1 ?7 W; }
. U; w" s# R9 g- x
姚氏宗祠俯瞰
" A. [8 O+ W5 M& N$ G2 L 0 M: _& r; C( U0 C# x' a
N" }0 j' V+ a; z. A& @
( n& R- ~5 s" r6 W. p ( D5 V# ?# x4 U4 i( c
+ B- H6 M8 J3 s
) v9 E7 S. p& q( B/ n1 z. ^0 l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10-14 16:49
) K- U w' X8 `1 }
先站个位置。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5-10-14 20:29
金兰寺村的姚氏始祖姚宗卿是在宋代中原人南迁大潮时于北宋熙宁年间从江西经南雄、番禺来到三江平原的山下定居繁衍的。南宋宝佑四年(1256),当时定居于初溪的姚氏第七代孙姚七六来到贝丘遗址上的河涌放鸭。一天,他见到自己在涌边搭筑的茅棚升腾起一缕红光。他急忙回到初溪,稟报老人。老人吿诉他,红光升腾之处,必是风水宝地。目睹红光之人,定与宝地有缘。老人之语,使姚七六大悟。于是他迁居到此,成了金兰寺村姚氏宗祠的主人。
三江平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姚七六从初溪分居金兰寺村以前,已有周姓人家在这片土地上捕鱼耕种。那时,贝丘遗址上的小村子旁边有一口莲塘,莲塘边有一个座“金莲寺”。姚七六定居以后,又有洪姓人入居。为了表示三姓人在一方土地上同舟共济,和睦相处,他们便在金莲寺中结义,互拜兄弟。金兰结义以后,村子又来了一户关姓人家。从此,周、姚、洪、关多姓共村,共同开拓、耕耘着这片河涌纵橫的肥沃土地。当年结拜的金莲寺,人们把其称为金兰寺;这个贝丘遗址上的村子也从此得名“金兰寺村”。
近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姚氏在金兰寺村人丁越来越旺,作为这片土地的拓荒者和始居者的周氏及后来迁入的洪氏两姓,人口却从逐步减少到往外迁移。今天,有2000多人的金兰寺村,只剩下了姚、关两姓了。2008年被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姚氏宗祠,就是姚姓人在金兰寺村辉煌的历史见证。
作者: 姚中友 时间: 2015-10-14 23:06
本帖最后由 姚中友 于 2015-10-14 23:40 编辑
( M6 q8 N2 n# X- r; M4 w
) L1 {9 [- M: e! V# G4 W, s# I( h) G# {
% i0 r$ Q0 G0 a9 m. p0 l1 O好眼熟!!
2 }; S4 d( o! o, p- ~% `$ R- O% ? M1 T: L0 ~, V4 D- X8 Y
门前那条通信线路就是我们工程队做的,应该当时从门面上看不到“姚”字吧,也许是年久了(1998年的事了)记不清了。但旧山下那个祠堂当年我进去看了一吓,因大门上面有“姚氏宗祠”这几个字。 N) x! l6 \2 \+ L* U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5-10-14 23:09
* H0 V( g$ e6 ~1 S3 v! E增城市三江金兰寺村姚氏宗祠作为广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了不起!鼓掌,点赞!+ G% V. o4 D# o& Q$ a. i
作者: 湖南临湘姚郑保 时间: 2015-10-15 05:20
; A8 a3 S: \$ i6 s增城市三江金兰寺村姚氏宗祠作为广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了不起!鼓掌,点赞!) J) p; u7 ?" Y9 h- w
作者: 卧龙姚建中 时间: 2015-10-15 13:10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5-10-15 13:12 编辑 + i* y3 M8 M+ ^+ p% ^/ [
, h& ^( {9 g/ H/ D$ w首要的经验:要重视申报工作。越早越好,越快越好!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5-10-15 17:15
姚中友 发表于 2015-10-14 23:06( s2 E- \3 Q6 y, q- }! z7 B% z5 S* C e
好眼熟!!
) y" s- ], R; j! g# i
8 Y. e V, i# A+ d% n! p# W6 |门前那条通信线路就是我们工程队做的,应该当时从门面上看不到“姚”字吧,也许是年久了 ...
8 W$ g) |( V4 F" \7 w
还有这个缘分呀,有意思。这样的姚氏宗祠全国都很少见了~
3 m; n) `6 S0 h6 B. j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