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中古贵族数姚家 [打印本页]
作者: 武康姚 时间: 2015-7-21 20:35
标题: 中古贵族数姚家
历史上家风最好的,无疑是汉唐时期,史学界称之为中古。具体表现是,家族连续几百年屹立不倒,族人官做得大,财富增长快,子弟有“芝兰玉树”之誉,故长期占据着垄断性优势。这样的家风有一个很美好的说法,叫“家风优美”,如此贵族之家,被称作“门阀士族”。
; R; S# V9 i# v' O, b( Z, [" G! J
譬如吴兴沈氏,自沈戎徙居馀不乡,其后子孙之盛,见于史传者一百五十八人,三十八人有正传,宋、梁、陈间皇后三人,尚主者五人。
6 Y i y7 C( k 又如吴兴姚氏系出舜帝,属天潢贵胄,却受战乱或者政治纷争,不得不几次改姓又复姓。自姚平公开基不久,吴兴武康姚氏即为江东望族,中古时期曾位列高门,宦位荣显,簪缨不绝,另在医学、经学、史学上颇有建树。
- {; v% C/ O) d2 d/ M
2015年2月8日,姚氏故里郭肇村举办了祭祀吴兴姚氏始祖姚平公活动,我注意到祭文中有这样的话:“舜裔平公……因避祸乱,迁徙吴兴。开基之功,后裔永记。 奉祀舜帝,子孙封侯。恢公复回,定居武康。 敷公复姚,从此未改。吴兴姚氏,自此繁衍。 枝繁叶茂,代有传人。”姚平迁吴兴,姚恢定居武康,对于姚氏家族而言,无疑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而,正是他二位正式掀起了吴兴武康姚氏千百年家史的扉页,并生发出偌大一个望族来。
! ^2 y! k# M* Y5 U- O+ `
相传后汉青州刺史姚恢与述善侯沈戎,为避王莽之乱,迁馀不乡。姚恢的女儿是沈戎的媳妇,时两家正争该乡东北的柯田山居之,因恢女密报于戎,戎先居之。恢召女归,关之,并起誓三代不养女,有女则囚于此山。此山,即后被改称为齐眉山的干山,史称囚女山。昔武康石城山上很可能有姚氏家族墓地,南宋嘉泰《吴兴志》载:“汉青州刺史姚恢、尚书左仆射姚皓、吴太常卿姚信,三墓俱在石城山。景德中,碑碣尚存。”不过现诸墓俱已无存,连同那些宝贝官衔,早已烟消云散了。
, a% t5 J9 h6 g2 R" }1 K
那么,武康姚氏见于史传者有多少人呢?碍于吴兴姚氏家谱失传,只能参考历代方志所载、《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校和今人研究所得,略加整理,不敢滥入:
" L) a, I+ \% ]
姚信(207-267后)是姚恢的六世孙,字元直,吴郎中姚敷之子,又系吴丞相陆逊外甥。初,信为太子孙和之官属,后任选曹尚书,仕至太常卿。孙皓即帝位后,信受命与丞相孟仁等主持迎文皇帝孙和神灵于明陵仪式,而后倍受尊敬。信精于天文易数之学,以阴阳五行品藻人物,旧有集,已佚,清严可均辑有《姚信集》。
. {$ x2 l9 P- D
姚陶,姚信子,三国吴宁浦太守。
姚奋,姚信孙,姚陶子,三国吴太傅。
姚郢,姚信五世孙,南朝刘宋员外散骑常侍,封五城侯。 姚菩提,姚信七世孙,南朝梁高平令。留心医学,以此传家,为梁武帝礼遇。
姚宣业,南朝陈征东将军,封吴兴郡公。按《吴兴艺文补》:“宣业自武康迁陕,五世孙崇,为唐相。是业本武康人。”陕郡姚氏尊宣业为祖。
9 f% k9 B9 ^/ d
姚僧垣,姚信八世孙,姚菩提子,字法卫,仕南梁时,任过太医正;北周静帝时,受封开府仪同大将军;隋开皇初年,封北绛郡公。著有《集验方》《梁后略》。姚僧垣可谓姚氏家族中的关键性人物,一生历经南齐、南梁、北魏、北周、隋五朝,对于时事很有自己的见解,颇有才干与政治眼光。因此,虽然遭遇乱世,时而南朝时而北朝,但他在仕途上总体上都较为顺利。
$ U- z& |0 H1 C, A; K; L
i3 `" q7 Q* ?/ N
姚察(533-606),姚僧垣长子,字伯审,幼年受菩萨戒,在陈为官,仕至吏部尚书,俸禄尽数捐献寺院起造,为替他受戒的尚禅师追树石碑,“文甚遒丽”。入隋,诏授秘书丞,平时常阅《一藏经》,“并已究竟”,临终没有痛恼。他这一生,以旺盛的精力施之于修史,谨守必要的为臣之节,博采善择超常发挥,直欲远追司马迁和班固,可谓不负其才,不虚此生,“在于今世,足可师范”。民国的人仍把姚察视为模范青年:“姚察幼年读书,于游戏杂务,绝不经心,何患学之不能成也?勤苦厉精,日复一日,其心犹恐见闻不广。乃以其父子所给,图书遍读,卒能讲经论经义。宜乎为儒者所称赏。”
6 w8 [- K9 e( M5 r" E* d" w
姚最(536-603),姚僧垣次子,字士会,十九岁随父入关,北周世宗选为麟德殿学士,隋文帝践极,除太子门大夫,奉敕习医业,转蜀王府司马。值蜀王事败,最独担其责,竟坐诛,葬武康石城山。最幼而聪敏,及长博通经史,曾助萧绎整理名画法书及典籍,尤好著述,所著《续画品录》是继谢赫《古画品录》后的集大成之作,对前代二十多位画家做了评论,但未立品第,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画以载道”“以画定人”等观点,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体验方向和审美价值取向。至唐李嗣真再著《续画品录》,已提不出新论,尽侧取姚最之说。
p- x; I/ h) t9 e
姚思廉(557-637),姚察子,名简,以字行。仕隋,官代王侍读。唐历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散骑常侍,赐爵丰城县男,为太宗“十八学士”之一。父亲卒后,轮到他担起家风,思廉一边奉诏撰书存史,一边恪尽世间大孝承父业。历七年,待梁、陈二史成书,他病倒了,卒谥康,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贵至极点。《新唐书》有传。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谓钻研梁、陈历史,实际就是研读姚察、姚思廉的劳动成果。难得的是,姚察父子不仅具有史才和史识,而且兼有“文心”与“诗肠”,《梁书》《陈书》全用散文写成,文风朴实,在唐初“八史”中首屈一指。清人赵翼就读出了其中文学因素,于是惊叹一声:“古文自姚察始!”
/ z0 a9 s5 W* h: ~9 ] h0 L
姚思聪,姚最子,唐秘书少监。
姚思明,姚最子,唐河内令。
姚憕,姚思廉子,字处平,唐武后朝天官侍郎,同平章事。
姚璹,姚憕子,唐武后朝文昌左丞,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姚班,姚憕子,明经,历六州刺史,累封宣城郡公,迁太子詹事,兼左庶子。时太子李重俊稍失德,班凡四上书谏太子,太子不能用其言,及败,索宫中,得班谏书,中宗嘉叹,擢为右散骑常侍,迁秘书监。睿宗立,迁户部尚书。班的曾祖察,曾撰《汉书训纂》,后之注者皆窃取为己说,班为著绍训,以发明旧义,世咸脍炙之。
姚珽,姚憕子,唐中宗时左庶子。
姚坦,姚思聪子,唐汝州梁县丞,赠秘书监。
姚益谦,姚思明子,唐阳曲、陈留、武义三县令。
姚子彦,姚坦子,字伯英,唐秘书监,赠礼部尚书。独孤及撰墓志铭。
姚珝,字连城,姚益谦子,唐杭州长史。
姚延光,姚珝子,唐平陆尉。
姚绍之,唐监察御史。
姚绩,唐曲沃令。
姚玄,姚绩子,唐宋城令。
姚发,姚玄子,唐右领军卫将军。
姚南仲,姚发子,唐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赠太子太保。卒谥贞,权德舆撰墓志铭。著有《姚南仲文集》,权德舆序。
姚衮,姚南仲子,唐太仆寺主簿。
姚康,姚仲南孙,字汝谐,唐元和十五年(821)进士,官太子詹事,著有《统史》《科第录》。
! s, y2 v ?! {8 X
了不得,光彩啊,唐以后的吴兴虽不乏文化家族,但无论门祚、品位和影响等皆不可与沈、姚相比肩。姚察在他的《遗命》篇中夫子自道:“吾家世素士,自有常法。”从汉到唐,“道”一变再变,姚察家族封公爵越五世,出宰相两人,持续显贵十余代,为官者二十八人。如姚信、姚僧垣、姚察、姚最、姚思廉、姚璹、姚班、姚南仲等,都深入宫廷,守身如玉,品格极高,为当朝皇帝所重视,后世也没有疵议,各领风骚数百年,到底是家学且立且传,加之身体力行,所以能不同凡响。难能可贵的是,姚家的士没有儒冠误身,在秉承修身齐家的同时,十分强调正心诚意,于是经学、医学和史学的经络渐成姚家家学的文脉、生存土壤与发展空间。他们解读、仰承、体认、缅怀、梳理,不作秀,不张扬。也许,这就是今天的姚姓者多愿意以吴兴为堂号、以武康为故里的原因。
/ r1 T' x$ J' \8 m2 l
$ H# O2 n" p0 i7 F3 V& ]2 b0 E5 ^6 O/ ]# K! N
' l/ v1 I0 l# ~7 ]. X
(作者:朱炜,中国图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图书馆地方文献收藏研究会会员、从业于德清图书馆地方文献室)
. r- F- W$ [0 x I5 W) T. x' K; u
-
psb1.jpg
(132.62 KB, 下载次数: 279)
-
psb.jpg
(190.31 KB, 下载次数: 306)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7-21 21:22
好帖。
' r1 }. i; p6 U% Q
4 W0 k- S1 C( E" Y" M1 c/ w& h1 i, U- A+ I
姚班,姚憕子,明经,历六州刺史,累封宣城郡公,迁太子詹事,兼左庶子。时太子李重俊稍失德,班凡四上书谏太子,太子不能用其言,及败,索宫中,得班谏书,中宗嘉叹,擢为右散骑常侍,迁秘书监。睿宗立,迁户部尚书。班的曾祖察,曾撰《汉书训纂》,后之注者皆窃取为己说,班为著绍训,以发明旧义,世咸脍炙之。
姚珽,姚憕子,唐中宗时左庶子。
——姚班与姚珽,应是同一人。
作者: 姚先登 时间: 2015-7-22 08:16
好帖!当认真学习。
. S# x6 V6 b! N+ j- P$ c" d1 E
作者: 姚亚琳 时间: 2015-7-22 10:03
中古贵族数姚家,好文章!为姚家点赞!
作者: 姚立平 时间: 2015-7-22 14:19
" w2 H' o! S7 @+ o' d天下姚氏出吴兴。即吴兴姚为姚氏主脉;吴兴,我姚氏发源兴起之福地。
1 t$ T/ [* Z9 u8 ?7 e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7-23 11:03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7-23 11:18 编辑 / K2 H) }- W. M3 _$ k& m1 M: k+ t
& \% |* [/ \0 _, O
1 W1 m* \* A. {
天下姚氏多出吴兴。吴兴,我姚氏中兴之福地,望出之郡。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5-7-23 11:16
吴兴武康姚,到了姚宣业和姚察以后,分别蕃衍成陕州姚(标杆人物:姚宣业-姚崇)和京兆姚两支(标杆人物:姚察-姚思廉-姚“寿”)。陕州姚也是人才辈出,多有翘楚,其中首数唐三朝(或四朝)宰相姚崇。在叙述吴兴姚人物时,是不能落下陕州姚名人的。
作者: 武康姚 时间: 2015-7-26 14:35
1 ^: S# g; \4 d. n/ i' ]谢谢关注!: u5 _" w' @4 r# w, p
作者: 武康姚 时间: 2015-7-26 14:39
8 J! l1 J" u# a2 W逃不过钟尧老您的法眼!
因是同道朱炜撰写的,我也不便修改,我会告诉于他。谢谢!
作者: 武康姚 时间: 2015-7-26 14:42
$ V- C& q) z ]) ]% r D5 |
谢谢钟尧老!却是如您所说。
作者: 武康姚 时间: 2015-7-26 14:56
7 Z8 t: H. Y7 C: p谢谢关注!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15-8-6 08:59
从汉到唐,“道”一变再变,姚察家族封公爵越五世,出宰相两人,持续显贵十余代,为官者二十八人。如姚信、姚僧垣、姚察、姚最、姚思廉、姚璹、姚班、姚南仲等,都深入宫廷,守身如玉,品格极高,为当朝皇帝所重视,后世也没有疵议,各领风骚数百年,到底是家学且立且传,加之身体力行,所以能不同凡响。
) H: d! x- I: e- L
6 D6 f7 W0 }& A# k% g9 F w8 j, N: u
向伟大的先祖们致敬!, ~8 E [* W6 R' u, x2 C+ Q; f
作者: 姚小平 时间: 2015-8-6 10:20
中古贵族数姚家,好文章!为姚家点赞!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15-8-20 06:57
好贴!学习了!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