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姚鼎
[打印本页]
作者:
姚尚明
时间:
2009-11-21 23:37
标题:
姚鼎
姚鼎 (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别号惜抱,安徽桐城人。任刑部郎中,四库馆撰修等官,历主杨州梅花书院、安庆敷文书院、江宁中山书院四十余年,为桐城派散文大家。论学主张集义理、考据,词章为一,论诗主雅正,为桐城派奠定文论基础。姚鼐书法,远不及他的文学成就卓著,但能见其墨迹飘逸秀姿中蕴藏的儒雅文士气息,不同凡响。
5 H* f, l7 D- j3 K+ L- ~
& ~% y* P" F, f+ f! e6 H. A; F; B
主要著述《惜抱轩集》,《惜抱轩尺牍》《九经说》《三传补注》等。
姚鼎.jpg
(13.88 KB, 下载次数: 47)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09-11-21 23:39 上传
作者:
姚源盛
时间:
2010-4-22 23:36
本帖最后由 姚源盛 于 2010-4-22 23:41 编辑
+ Z) s: n5 C2 |9 T4 i- d
: e( O9 l) s* V. r/ O- v* K& I
姚鼐(1731~1815.12.30),清代安徽桐城人,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一世祖居麻溪(今枞阳钱桥河南岸姚王集),其五世祖姚旭明景泰年间迁居桐城城里。鼐出生时,其家族居桐城县已300余年。
+ @, b7 q D3 t
鼐幼嗜学,伯父
姚范
授以经文,又从
刘大櫆
学习古文,表现出非凡的天资。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3年以后,散馆改主事,分属兵部;旋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会试同考官和刑部广东司郎中等职。乾隆三十八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此职本应翰林方可充任,独鼐与休宁戴东源、兴化伍大椿、歙县程晋芳等8人破格当选。《
四库全书
》成,鼐乞养归里,不入仕途,时年44岁。大学士于敏中、梁国治先后动以高官厚禄,均被辞却。
2 {1 y' u& X# s
自乾隆四十二年起,姚鼐先后主讲扬州
梅花书院
、
安庆
敬敷书院
、歙县
紫阳书院
、
南京钟山书院
,致力于教育,因而他的弟子遍及南方各省。其中最著名的有本邑的
方东树
、
刘开
、李宗传、方绩、
姚莹
;上元梅宗亮、
管同
;宜兴吴德旋;阳湖
李兆洛
;娄县姚椿;新城
鲁九皋
和他的外甥
陈用光
等。这些学生都是笃守师说,遵桐城家法的文人,对
桐城派
的传播作用甚大。桐城派古文之传,自
方苞
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同邑刘大櫆继之益振,传至姚鼐则集大成。因此有“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之说。历城周书昌说:“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
' G; ~5 o; n: ]
姚鼐与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并成为“
桐城三祖
”。其在继方、刘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提倡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相互为用。所谓“义理”就是程朱理学;“考证”就是对古代文献、文义、字句的考据;“辞章”就是写文章要讲求文采。这些主张充实了
散文
的写作内容,是对方苞“义法”,说的补充和发展。在美学上,提出用 “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阳刚”僦是豪放,“阴柔"就 是婉约。两大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就产生出多样的风格。 同时,又发展了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为文章八要。学习古人,初步是掌握形式(格、律、声、色),进而是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才能达到高的境界。桐城派古文到了姚鼐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姚鼐著有《
惜抱轩全集
》,所编《
古文辞类纂
》风行一时,有力地扩大了桐城派的影响。鼐对传统文论的另一重大贡献是提出富有创见性的“阴阳刚柔说”,这对我国古代散文审美理论和风格特征是一次重大突破。他认为,“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文章阴阳刚柔的变化,乃是作者性格、气质、品德的表现。鼐在发展前辈的文学思想上,用阴阳刚柔这个哲学概念来解释文章风格的来源和散文的风格特点,其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4 J; x% D! j& H9 U: {- r+ G$ q& G! C$ x7 [
姚鼐以宋儒之学为治学之本,故指斥考据的汉学家为舍本逐末;但他也不废弃汉儒治经之长。姚鼐“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
曾巩
,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探源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词近于方,理深于刘”(《
清史稿
·文苑·姚鼐传》)。其为文“以神、韵为宗”(方宗诚《桐城文录序》),形成一种迂徐深婉,一唱三叹,而又耐人寻味,意蕴无穷的风格。近代学者章太炎谓之“谨”,刘师培称之“丰韵”,都是对其文风的富于韵味、言简意丰的高度评价。姚鼐的诗歌早年模仿明“七子”学唐诗,晚年兼取宋人,格意俱高,在当时俨然为一大家,故后人称“惜抱诗精深博大,足为正宗”(程秉剑《国朝名人集题词》)。姚鼐的书法造诣很深,包世臣推
邓石如
、刘石庵及姚鼐为
清代书法
之冠,将姚鼐的行草书列为妙品,故姚鼐非独特文美,其翰墨亦为世重。鼐著有《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老子章义》1卷、《庄子章义》10卷、《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诗集》10卷、《法帖
题跋
》1卷、《笔记》10卷、《书录》4卷、《尺牍》10卷、《古文辞类纂》75卷、《
五七言今体诗钞
》18卷。嘉庆十五年 (1810年),姚鼐卒于南京钟山书院,时年85岁。《
登泰山记
》是姚鼐的代表作,主要描绘泰山风雪初霁的壮丽景色。写作特点:首先是以时间为顺序,以游踪为线索,依次记叙了作者游泰山的历程和所见到的景色,剪裁得体,详略分明。桐城派主张的“雅洁"和反对“冗辞”,从这里可见一斑。
% ?) J" ~7 Y8 O+ n$ W
/ u7 N" O, t* _3 d
附:《登泰山记》原文如下
" T) m; m% O, ~3 C! Z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7 o S. n4 ]- ]: v6 _
, J1 ~0 H0 A7 d# I$ }/ H2 Q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
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0 D# O1 z4 K! `: Y# z7 V T
: D" h. x. r& _$ a7 L7 W0 \, S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绛皓
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
漫失
。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 r/ n( R4 `9 s' L, N. R/ J
2 \9 I- O. g# P$ K$ `- K0 v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9 j2 i7 M* {4 m' b
( D9 j8 x. B# t0 s% X+ Z. V
桐城姚鼐记。
5 @; u$ F4 K3 d: r. U# l6 N$ K! Y
(资料来源;
http://baike.baidu.com/view/19676.htm
)
作者:
洛阳姚孝民
时间:
2010-4-23 19:46
我姚姓名人,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